从旁枝到主干:新时期我国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策及取向

来源 :继续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c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教育事业在新时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发展社会教育事业是实现学习化社会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社会教育事业中存在缺乏科学的大教育观念、管理混乱、理论与实践研究薄弱、财政与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树立民众教育观,明确管理责任与义务,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保障财政投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集中优势资源,有步骤地优先重点发展部分社会教育事业和优势项目,注重图书馆、博物馆的多元辐射取向,青少年宫的公益取向,社区教育的终身学习取向,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取向,是新时期社会教育事业从作为学校教育之补充的"旁枝",发展成
其他文献
在西南师范大学黄京鸿副教授主编的《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一书开篇中写道:美育——新世纪教育改革主旋律。美育以其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与独特功能备受关注。地理学科兼跨文理,富含美育要素,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从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中发现美     1.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美和人文景观美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美妙的自然景观;数千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周朴园也是其中的一个,周朴园是个反面人物,关于他的性格特点,不少教科书和专家都总结为“冷酷伪善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
笔者去年被聘为“青年优质课评比”的评委,在担任评委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怎么喜欢用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他们认为教材的例题和练习比较简单,与高考题的难度有一定的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又是感染和熏陶学生内心世界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以人为本,从实践入手,落实课程标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生活充满成长气息。    一、语文教学的创新原则    在教学探究上,我们应遵循以下创新原则。  1.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运作从依赖到独立,从孤立到合作。  2.学习活动构建的模式从他主到自主,从
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而能否培养出优质人才的关键在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关键又在教师的职业道德。然而,由于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心态失衡,缺乏自信。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有的农村教师违背了职业道德,有人赌博,有人语言粗俗,有人辱骂体罚学生,有些忙于跳槽等,这些行为都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应坚决予以克服和纠正,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
基于社会网络服务所建立的网站,以使用者真实信息,将人际关系网络化,按聚合效应机制形成独特的虚拟社区。人际关系网络及信息流动在其中呈现出扁平化、去中心化以及自组织的
皮亚杰曾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我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再做一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 创设生活情景,产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
多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和智力方面的发展与提高,而忽略了他们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与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情感态度在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并逐渐利用情感态度因素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教学实际中,有许多方法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在波动问题中,已知某一质点的振动方向判定波的传播方向或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判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有许多种方法,比如定义法、微平移法、三角形法等等。其实也可以利用一种更为简易的方法,就是箭头相向法。  箭头相向法:在波的图像上的某一点沿竖直方向画一箭头表示该质点的振动方向,并在与该点相邻的波峰或波谷处画另一箭头表示该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个箭头总是箭头对箭头,箭尾对箭尾。图示如下:  图1 图2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