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同样存在着组织信任,这不仅表现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更多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这是学校组织信任最核心的部分。信任是师生交往的基础,没有信任师生之间就会竖起一堵不可逾越的高墙,师生冲突、信任危机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只有彼此信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愿意在学习上请教教师,生活上求助教师,情感上依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作为信任的主体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编织着与学生的信任之网,只有学生信任教师,师生关系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民无信不立。信任就是对相互作用一方履行其义务和责任的期望。信任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社会关系的积极构建更是影响颇深。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育人,师生信任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是在教学与管理中形成的一种促进教学相长的双向期望,这对维系师生关系,保证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师生信任的基础是情感交流,在师生交往的初级阶段,因为对彼此的了解不多,信任关系很难建立起来,这就需要师生信任的主体双方主动敞开心扉进行情感交流,情感交流可以促使师生双方彼此深入了解,加深对彼此的信任。
师生信任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要有对师生信任的责任感,因为信任本身就是一种双向建构的关系。但师生之间由于年龄、身份等的差异必然会出现种种代沟和矛盾,这就需要师生双方认识到彼此的信任要在他们的交往活动也就是教学中产生,因为在教学中存在着他们共同的价值追求,那就是学生的发展。
1.知识信任。
教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知识的传递,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学生则是学习知识,因此知识信任是根本。当今知识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可能会与在媒体或其他渠道了解到的知识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怀疑教师的专业知识,就会向教师的权威挑战。例如,八年级unit2的新授课上,教师在讲授动词“try”的用法时,讲解到:“try是尝试的意思,后面要加动词ing形式表示尝试做某事。”这时有个学生在小声嘟囔:“明明是try to do sth。”教师在听到质疑之后鼓励他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然后说道:“XX学生非常棒,他教给了大家这个动词的第二种用法,但是在这里try不再是尝试而是尽力的意思了。”这种表现不是对教师的不信任,相反是由于信任教师的学科知识才敢向教师寻求答案。
同样,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信任也很重要,有些教师为了教学进度,经常会在课堂上忽略掉部分学困生,直接从第一个学生跳过第二个去提问第三个学生,这种做法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自信。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知识信任的话,就会让学生加倍努力,突破自我。英语教学中单词认读时,教师让学生充当小教师,每天早上让一位学生带着大家认读单词,他给予每位学生信任,学生在得到教师的信任后会尽自己所能提前一天把所有单词都读熟,第二天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2.能力信任。
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潜力等待教师去发掘,教师对学生信任才会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身的能力。按《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做。上课铃已经响了好几分钟,教师的ppt还是打不开,讲台底下的学生躁动不安,教师也着急了起来。这时候,一个平常特别淘气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让我试试。”教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他上了讲台,不一会就给打开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不少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远远超过教师。
3.情感信任。
情感信任是指师生之间能敞开心扉,进行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这样师生之间能够减少误会,彼此之间可以说说心里话,担当彼此的倾听者,这样教师才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的朋友。犹记得初二作文课上教师让我们写自己最亲近的一个人,她为我们朗读了自己写下的《我的父亲》,文中的细节描写将父亲的性格描述得十分形象,我们听得入了神,她读着读着哽咽了起来,泪流不止,我们也不禁流下了眼泪。我们感受到了她对逝去父亲的思念,更让我们明白了一篇作文的真正意义所在。从那节课开始,我们的作文课不再枯燥无味,而是每个人都在尽力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4.人格信任。
人格是人的品德、节操、境界、形象的集中反应。在教学中教师的道德品质影响着学生,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行为去衡量教师的人品。比如教师是否能公正地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是不是对好学生和学困生有着双重标准。又或者教师是否尊重每一位学生,不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位学生英语成绩一直不理想,有一次和父母说起了缘由,他说不是讨厌英语这门课,而是讨厌英语教师,他和班级里一个英语成绩很好的学生上课同时迟到,教师让那位学生进了教室,而把他批评了一通。英语教师这种双重标准让他对这位教师的人品产生了信任危机。
同样,学生要想赢得教师的信任也需要实话实说,不可失信于教师,这样教师在感受到师生互信的益处时,才会进一步去建构教学中的信任机制。每位教师肯定都曾听过:“老师,我的作业落在家里了。”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先选择信任学生,并提醒他第二天带到学校,而不是一味地批评,绝大部分学生在得到教师的信任之后,即使是忘了写作业、撒了谎,第二天也会把作业补齐。
师生信任虽然是一种双向化的责任,但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因此作为信任中的首席,教师是实现师生信任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构建课堂教学中的信任机制。
1.树立平等的师生观。
师生关系的良好运作是建立师生信任机制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树立平等的师生观,突破传统的师生交流方式,把学生从过去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发挥自己个性的空間,倾听学生、尊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才能信任学生。
2.保持适当的距离感。
师生信任并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让学生可以不尊重教师。在教学中,教师依然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有条件地信任学生。教师要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感,让学生虽不惧师但要敬师。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生交往与整个课堂氛围息息相关,在一个充满爱、充满尊重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信任就有了生长的土壤。教师躬下身子贴近学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信任,学习也会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成效。
师生信任机制的构建非一日之功,它不仅是一种心理,更是一种行动,作为信任中的首席,教师必须发挥主动性,不断努力,才能通过构建师生信任来实现更加有意义的教学。
(作者系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 韩正庭)
一、师生信任的基本含义
民无信不立。信任就是对相互作用一方履行其义务和责任的期望。信任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社会关系的积极构建更是影响颇深。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育人,师生信任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是在教学与管理中形成的一种促进教学相长的双向期望,这对维系师生关系,保证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师生信任的基础是情感交流,在师生交往的初级阶段,因为对彼此的了解不多,信任关系很难建立起来,这就需要师生信任的主体双方主动敞开心扉进行情感交流,情感交流可以促使师生双方彼此深入了解,加深对彼此的信任。
师生信任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要有对师生信任的责任感,因为信任本身就是一种双向建构的关系。但师生之间由于年龄、身份等的差异必然会出现种种代沟和矛盾,这就需要师生双方认识到彼此的信任要在他们的交往活动也就是教学中产生,因为在教学中存在着他们共同的价值追求,那就是学生的发展。
二、师生信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1.知识信任。
教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知识的传递,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学生则是学习知识,因此知识信任是根本。当今知识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可能会与在媒体或其他渠道了解到的知识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怀疑教师的专业知识,就会向教师的权威挑战。例如,八年级unit2的新授课上,教师在讲授动词“try”的用法时,讲解到:“try是尝试的意思,后面要加动词ing形式表示尝试做某事。”这时有个学生在小声嘟囔:“明明是try to do sth。”教师在听到质疑之后鼓励他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然后说道:“XX学生非常棒,他教给了大家这个动词的第二种用法,但是在这里try不再是尝试而是尽力的意思了。”这种表现不是对教师的不信任,相反是由于信任教师的学科知识才敢向教师寻求答案。
同样,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信任也很重要,有些教师为了教学进度,经常会在课堂上忽略掉部分学困生,直接从第一个学生跳过第二个去提问第三个学生,这种做法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自信。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知识信任的话,就会让学生加倍努力,突破自我。英语教学中单词认读时,教师让学生充当小教师,每天早上让一位学生带着大家认读单词,他给予每位学生信任,学生在得到教师的信任后会尽自己所能提前一天把所有单词都读熟,第二天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2.能力信任。
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潜力等待教师去发掘,教师对学生信任才会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身的能力。按《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做。上课铃已经响了好几分钟,教师的ppt还是打不开,讲台底下的学生躁动不安,教师也着急了起来。这时候,一个平常特别淘气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让我试试。”教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他上了讲台,不一会就给打开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不少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远远超过教师。
3.情感信任。
情感信任是指师生之间能敞开心扉,进行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这样师生之间能够减少误会,彼此之间可以说说心里话,担当彼此的倾听者,这样教师才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的朋友。犹记得初二作文课上教师让我们写自己最亲近的一个人,她为我们朗读了自己写下的《我的父亲》,文中的细节描写将父亲的性格描述得十分形象,我们听得入了神,她读着读着哽咽了起来,泪流不止,我们也不禁流下了眼泪。我们感受到了她对逝去父亲的思念,更让我们明白了一篇作文的真正意义所在。从那节课开始,我们的作文课不再枯燥无味,而是每个人都在尽力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4.人格信任。
人格是人的品德、节操、境界、形象的集中反应。在教学中教师的道德品质影响着学生,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行为去衡量教师的人品。比如教师是否能公正地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是不是对好学生和学困生有着双重标准。又或者教师是否尊重每一位学生,不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位学生英语成绩一直不理想,有一次和父母说起了缘由,他说不是讨厌英语这门课,而是讨厌英语教师,他和班级里一个英语成绩很好的学生上课同时迟到,教师让那位学生进了教室,而把他批评了一通。英语教师这种双重标准让他对这位教师的人品产生了信任危机。
同样,学生要想赢得教师的信任也需要实话实说,不可失信于教师,这样教师在感受到师生互信的益处时,才会进一步去建构教学中的信任机制。每位教师肯定都曾听过:“老师,我的作业落在家里了。”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先选择信任学生,并提醒他第二天带到学校,而不是一味地批评,绝大部分学生在得到教师的信任之后,即使是忘了写作业、撒了谎,第二天也会把作业补齐。
三、课堂教学中师生信任的实现途径
师生信任虽然是一种双向化的责任,但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因此作为信任中的首席,教师是实现师生信任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构建课堂教学中的信任机制。
1.树立平等的师生观。
师生关系的良好运作是建立师生信任机制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树立平等的师生观,突破传统的师生交流方式,把学生从过去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发挥自己个性的空間,倾听学生、尊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才能信任学生。
2.保持适当的距离感。
师生信任并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让学生可以不尊重教师。在教学中,教师依然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有条件地信任学生。教师要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感,让学生虽不惧师但要敬师。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生交往与整个课堂氛围息息相关,在一个充满爱、充满尊重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信任就有了生长的土壤。教师躬下身子贴近学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信任,学习也会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成效。
师生信任机制的构建非一日之功,它不仅是一种心理,更是一种行动,作为信任中的首席,教师必须发挥主动性,不断努力,才能通过构建师生信任来实现更加有意义的教学。
(作者系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 韩正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