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2-0113-02
和谐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是爱的情感交流,是爱心的回报,是爱的种子在萌芽。生活即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
幼儿是有生命的个体,幼儿在生活学习的环境中对于关怀的每一个好奇,都应该得到老师的重视,把这个兴趣发展成为一次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对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形成起到一个重要影响。
一、关怀萌生在孩子们的好奇和发现中
【抓住好奇,提升认知】
寒假上来一直都是阴雨天,这一天,终于出太阳了,我便带着孩子们去散步。不一会儿,我便听见洋洋喊住了好朋友颖颖说:“我刚才好像看见慧慧老师了。”颖颖:“真的吗?真的吗?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她了。她怎么不来陪我们玩游戏了呢?”“我看到她拄着一根杆子在走路,走得很慢。她是不是受伤啦?”“真哒,那肯定很痛。”洋洋:“是的,我好想她哦。”
我决定通过慧慧分享在朋友圈的照片,给孩子们介绍一下她的伤势,受了伤需要通过哪些工具来方便行走,从而丰富幼儿对于“残疾人”“弱势群体”的认知。路老师:“宝贝们,你们猜猜慧慧老师怎么了?”童童:“她的脚受伤了。肯定很疼吧,你看都肿了,好想去抱抱慧慧老师哦!”
于是我趁吃完点心的空隙,带着积极性最高的几个孩子,一起探望慧慧。大嗓门的童童最热情,一看见慧慧就上去一个熊抱,然后开始了十万个为什么,“慧慧老师,你脚底下垫的是什么呀?”“慧慧老师,你旁边这个高高的杆子叫什么?”“慧慧老师,你是变成残疾人了吗?”慧慧耐心的给解答完大家的问题,我便赶紧带着小朋友们撤离,以免影响病人的休息。可童童还是依依不舍的,走到门口又走回去抱了抱。手脚不方便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很陌生的,所以,當她们看到慧慧的脚每天都要举着,带着那么大的拐杖上班的时候,孩子们其实是很震惊的。因为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手脚不便带来的生活上的不方便。
小班的孩子还是处在比较自我的阶段,当她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关心的时候,说明她对他人感受已经有了同理心,尝试去感受他人的情感,是情感进步的表现。
【鼓励尝试 敢于表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当孩子们对于“残疾人”“弱势群体”有了初步的认知,就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他们的关爱。
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鼋头渚的风铃真好看呀,孩子们纷纷表示她们也想把这么漂亮的风铃送给慧慧。于是,我们通过家委会购买了一批风铃。孩子们拿着漂亮的风铃爱不释手,左看看右看看,然后纷纷在思考,在漂亮的风铃上应该画什么样的图案呢?一凡说:“我想画漂亮的樱花,妈妈带我去鼋头渚的,樱花可好看了,希望慧慧老师可以早点好了去看樱花。”洋洋说:“我要画一块骨头上去,我妈妈说受伤了要喝骨头汤。”印汕说:“幼儿园的杜鹃花最好看,我就画一个杜鹃花风铃送给慧慧老师吧。”一凡的画画不擅长,他很认真地拿着毛笔,久久不肯下笔,我走过去问他,“怎么啦?”“我怕画坏了,慧慧老师不喜欢我的风铃,路老师你教教我吧。”我用勾线笔在白纸上示范过后,一凡才小心翼翼的下笔,稚嫩的笔触下一朵朵樱花虽然看似不那么完美,却满满都是他对慧慧的关心和爱。
孩子们用心地将自己想画的祝福画在了风铃上,稚嫩的线条也许表达不出祝福的细节,老师便把这些祝福写在了风铃上面的卡片上。孩子们的祝福挂在走廊上随风飘扬,叮铃叮铃地发出好听的声音,仿佛在唱一首充满爱的童声之歌。
二、关怀教育融合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
【切身感受,体验做中学】
我问孩子们,盲人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的问答中,孩子们纷纷表示,“走路有困难”“爬楼梯有困难”“过马路有困难”等等,孩子们都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困难到什么地步呢?于是路老师出示了一个法宝——眼罩。歆怡是个胆大心细的孩子,就请她先来试一试。“出发!去找自己的椅子吧。”歆怡小心翼翼的往前挪,走了没两步,不自觉地想伸手去摘眼罩,突然发现不能摘,于是两只手开始拉着衣角,紧张起来。这个时候,有一位好心的同学指指小椅子,告诉她,“就在这里。” 可惜她看不见,于是就径直往前走了。一直走到了小朋友的柜子上,“咚”地撞了上去。摘了眼罩后,我问歆怡,“撞疼了吗?”“不疼,就是很怕,很黑。” “咚”的那一下,不仅是轻撞在歆怡的脸上,更是撞进了她的心里。体验结束后,她愣愣地想了好久,我问她,“在想什么呢?”“盲人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到很害怕。”
虽然孩子们可能永远体会不到盲人的生活,但是我相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从此有了这样的一个烙印:社会上有这样的一群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我们社会给予很多很多的关爱和照顾,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当我们遇见他们的时候,不再是冷眼旁边。
【允许失败,在做中求进步】
作为一个小朋友,可以怎么样去帮助盲人呢?洋洋说:“我走在他旁边,告诉他哪里直走,哪里转弯”,彦博说:“我拉着他的手一起走就可以了。”
彦博获得了这次挑战的机会:带着依然去拿水杯。只能通过动作引导和语言提示。只见彦博拉起依然的手,大步流星地往前走,依然不一会儿就卡在了椅子上,但是彦博还是拉着手一个劲地往前,直到依然往回拉了好几下,彦博才发现,慢慢绕开来。当彦博走到水杯架前,他用手指了指依然的水杯,只见依然往前,往前,往前……一下子撞在了水杯架上。彦博不知所措,只能直接拿给了依然。于是,任务失败……但是任务失败后,他说:“这个好难,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她会撞椅子。”任务失败的他眼神中没了光,满满都是失落感……小班的孩子在换位思考方面还不是很充分,但是孩子们已经有了帮助他人的主动意愿,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我告诉孩子们,当盲人要拉着你的手跟着你上街的时候,他就是把生命交到了你的手里,所以你需要非常有责任心,小班的孩子在换位思考方面还不是很充分,但是孩子们已经有了帮助他人的主动意愿,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三、关怀教育渗透在家园的点滴中
幼儿的理解能力相对成人较差,而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幼儿能更好地获得体会。社会永远是最佳的教育环境,因为它贴近生活、符合现实。作为老师,要学会利用社会上的教育资源来推行关怀教育,具体来说就是让幼儿通过实践过程来认识关怀的意义,学会表现关怀,将关怀与外界环境联系起来。
【家园融合 推动幸福和谐】
孩子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有关残疾人的标志,从而帮助孩子们了解,残疾人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哪些社会的关爱,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残疾人的时候,如何去试着帮助他们。
文文:“那天新闻我看到马拉松比赛有直升机接受伤的人的,真方便呀!”彦博:“我也看到了,直升机飞得很高,也飞得很快,想去哪里就飞哪里,而且停在屋顶上就好了”洋洋:“那天我看到盲道上停了很多共享单车,我就和妈妈一起把他们挪开了,不然容易撞到。”童童:“原来每个银行门口、小区楼的门口都有给残疾人通过的坡道,我以后不在上面跑来跑去了,会撞到他们。“依然妈妈:“我们家的给奶奶宠坏了,什么事情只想到自己,她现在看到孕妇、抱小宝宝的、老年人都会问我,要不要让一让、帮一帮,真是改变了不少。”
因爱而感动,为爱而行动,希望可以通过更多这样的活动加强孩子们的美德建设,让孩子们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学会感恩、懂得关心需要帮助的人,学会理解爱,表达爱,试着用自己的方式付出爱,回报爱。
【合作探索 打造关爱“家园”】
孩子在生活周边找到了很多与残疾人有关的标志和设施,纷纷表示想给需要帮助的人设计出更多能帮助他们的工具。文文“我要造一个高楼,上面可以停直升飞机的。”彦博:“好的,那我搭一个残疾人专用接送道。”不一会儿,文文就把高楼搭好了,只见六个圆柱形直直地搭成了三个高楼,于是,好奇的我问了起来:“文文,这个高楼为什么是圆柱形的啊?”“这个形状的楼里面可以造一个圆柱形的电梯,这个电梯直接升到楼顶,楼顶上的直升机在等他。”彦博:“路老师,我也造好了!你快看,这是我秘制的通道,这个通道两边都是软的,残疾人如果走不稳摔倒也不会摔痛,” 彦博指着拱形和奶粉罐连接的地方继续说,“这里是他们上车的地方,这里上午就是高速公路了,去哪里都很快。”文文:“路老师,长大我们要当建筑师,把这些给残疾人建的都变成真的,好吗?”彦博“换位思考”地考虑到,残疾人走路的不便,肯定容易摔倒,所以他在搭建的时候,特地设计了拱形的造型,里面全部装饰上软的面料,这样即使摔倒了也不会摔痛。
这些充满温暖的细节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可以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说明善良正在心底里萌芽,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也会成为一个善良友爱的人。也相信孩子们在以后看到、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一支燃烧的火把,难以照亮整个大地,但如果用它來传递火焰,就会照亮整个星球;一颗关爱的心,难以填充整个世界,但如果用它来感染他人,就会让关怀之心、温暖之情洒满世界。我园人格教育中提及:尚美育人,陶冶儿童健康人格,向美而行,润泽儿童完整生命,与美相伴,绽放儿童教育精彩。我们将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目光、多元的理念链接起儿童、人格、美育、生命,为儿童的生命成长播撒希望的种子。让孩子们在爱的氛围下成长的同时,学会理解爱、表达爱,在爱的摇篮中不断发现爱,感受爱,学会爱,让幼儿从小做起,知恩、知不易,让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晶波.我国学前教育研究20年发展状况分析[J].教育研究,2011(9).
[4]李少梅.质的研究与学前教育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5]蒋俊华,袁爱玲.刍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2004(19).
[6]乌云毕丽.浅谈学前教育研究[A].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2018.
[7]霍力岩.当代西方幼儿教育研究的几个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06(1).
和谐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是爱的情感交流,是爱心的回报,是爱的种子在萌芽。生活即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
幼儿是有生命的个体,幼儿在生活学习的环境中对于关怀的每一个好奇,都应该得到老师的重视,把这个兴趣发展成为一次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对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形成起到一个重要影响。
一、关怀萌生在孩子们的好奇和发现中
【抓住好奇,提升认知】
寒假上来一直都是阴雨天,这一天,终于出太阳了,我便带着孩子们去散步。不一会儿,我便听见洋洋喊住了好朋友颖颖说:“我刚才好像看见慧慧老师了。”颖颖:“真的吗?真的吗?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她了。她怎么不来陪我们玩游戏了呢?”“我看到她拄着一根杆子在走路,走得很慢。她是不是受伤啦?”“真哒,那肯定很痛。”洋洋:“是的,我好想她哦。”
我决定通过慧慧分享在朋友圈的照片,给孩子们介绍一下她的伤势,受了伤需要通过哪些工具来方便行走,从而丰富幼儿对于“残疾人”“弱势群体”的认知。路老师:“宝贝们,你们猜猜慧慧老师怎么了?”童童:“她的脚受伤了。肯定很疼吧,你看都肿了,好想去抱抱慧慧老师哦!”
于是我趁吃完点心的空隙,带着积极性最高的几个孩子,一起探望慧慧。大嗓门的童童最热情,一看见慧慧就上去一个熊抱,然后开始了十万个为什么,“慧慧老师,你脚底下垫的是什么呀?”“慧慧老师,你旁边这个高高的杆子叫什么?”“慧慧老师,你是变成残疾人了吗?”慧慧耐心的给解答完大家的问题,我便赶紧带着小朋友们撤离,以免影响病人的休息。可童童还是依依不舍的,走到门口又走回去抱了抱。手脚不方便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很陌生的,所以,當她们看到慧慧的脚每天都要举着,带着那么大的拐杖上班的时候,孩子们其实是很震惊的。因为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手脚不便带来的生活上的不方便。
小班的孩子还是处在比较自我的阶段,当她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关心的时候,说明她对他人感受已经有了同理心,尝试去感受他人的情感,是情感进步的表现。
【鼓励尝试 敢于表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当孩子们对于“残疾人”“弱势群体”有了初步的认知,就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他们的关爱。
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鼋头渚的风铃真好看呀,孩子们纷纷表示她们也想把这么漂亮的风铃送给慧慧。于是,我们通过家委会购买了一批风铃。孩子们拿着漂亮的风铃爱不释手,左看看右看看,然后纷纷在思考,在漂亮的风铃上应该画什么样的图案呢?一凡说:“我想画漂亮的樱花,妈妈带我去鼋头渚的,樱花可好看了,希望慧慧老师可以早点好了去看樱花。”洋洋说:“我要画一块骨头上去,我妈妈说受伤了要喝骨头汤。”印汕说:“幼儿园的杜鹃花最好看,我就画一个杜鹃花风铃送给慧慧老师吧。”一凡的画画不擅长,他很认真地拿着毛笔,久久不肯下笔,我走过去问他,“怎么啦?”“我怕画坏了,慧慧老师不喜欢我的风铃,路老师你教教我吧。”我用勾线笔在白纸上示范过后,一凡才小心翼翼的下笔,稚嫩的笔触下一朵朵樱花虽然看似不那么完美,却满满都是他对慧慧的关心和爱。
孩子们用心地将自己想画的祝福画在了风铃上,稚嫩的线条也许表达不出祝福的细节,老师便把这些祝福写在了风铃上面的卡片上。孩子们的祝福挂在走廊上随风飘扬,叮铃叮铃地发出好听的声音,仿佛在唱一首充满爱的童声之歌。
二、关怀教育融合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
【切身感受,体验做中学】
我问孩子们,盲人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的问答中,孩子们纷纷表示,“走路有困难”“爬楼梯有困难”“过马路有困难”等等,孩子们都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困难到什么地步呢?于是路老师出示了一个法宝——眼罩。歆怡是个胆大心细的孩子,就请她先来试一试。“出发!去找自己的椅子吧。”歆怡小心翼翼的往前挪,走了没两步,不自觉地想伸手去摘眼罩,突然发现不能摘,于是两只手开始拉着衣角,紧张起来。这个时候,有一位好心的同学指指小椅子,告诉她,“就在这里。” 可惜她看不见,于是就径直往前走了。一直走到了小朋友的柜子上,“咚”地撞了上去。摘了眼罩后,我问歆怡,“撞疼了吗?”“不疼,就是很怕,很黑。” “咚”的那一下,不仅是轻撞在歆怡的脸上,更是撞进了她的心里。体验结束后,她愣愣地想了好久,我问她,“在想什么呢?”“盲人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到很害怕。”
虽然孩子们可能永远体会不到盲人的生活,但是我相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从此有了这样的一个烙印:社会上有这样的一群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我们社会给予很多很多的关爱和照顾,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当我们遇见他们的时候,不再是冷眼旁边。
【允许失败,在做中求进步】
作为一个小朋友,可以怎么样去帮助盲人呢?洋洋说:“我走在他旁边,告诉他哪里直走,哪里转弯”,彦博说:“我拉着他的手一起走就可以了。”
彦博获得了这次挑战的机会:带着依然去拿水杯。只能通过动作引导和语言提示。只见彦博拉起依然的手,大步流星地往前走,依然不一会儿就卡在了椅子上,但是彦博还是拉着手一个劲地往前,直到依然往回拉了好几下,彦博才发现,慢慢绕开来。当彦博走到水杯架前,他用手指了指依然的水杯,只见依然往前,往前,往前……一下子撞在了水杯架上。彦博不知所措,只能直接拿给了依然。于是,任务失败……但是任务失败后,他说:“这个好难,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她会撞椅子。”任务失败的他眼神中没了光,满满都是失落感……小班的孩子在换位思考方面还不是很充分,但是孩子们已经有了帮助他人的主动意愿,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我告诉孩子们,当盲人要拉着你的手跟着你上街的时候,他就是把生命交到了你的手里,所以你需要非常有责任心,小班的孩子在换位思考方面还不是很充分,但是孩子们已经有了帮助他人的主动意愿,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三、关怀教育渗透在家园的点滴中
幼儿的理解能力相对成人较差,而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幼儿能更好地获得体会。社会永远是最佳的教育环境,因为它贴近生活、符合现实。作为老师,要学会利用社会上的教育资源来推行关怀教育,具体来说就是让幼儿通过实践过程来认识关怀的意义,学会表现关怀,将关怀与外界环境联系起来。
【家园融合 推动幸福和谐】
孩子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有关残疾人的标志,从而帮助孩子们了解,残疾人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哪些社会的关爱,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残疾人的时候,如何去试着帮助他们。
文文:“那天新闻我看到马拉松比赛有直升机接受伤的人的,真方便呀!”彦博:“我也看到了,直升机飞得很高,也飞得很快,想去哪里就飞哪里,而且停在屋顶上就好了”洋洋:“那天我看到盲道上停了很多共享单车,我就和妈妈一起把他们挪开了,不然容易撞到。”童童:“原来每个银行门口、小区楼的门口都有给残疾人通过的坡道,我以后不在上面跑来跑去了,会撞到他们。“依然妈妈:“我们家的给奶奶宠坏了,什么事情只想到自己,她现在看到孕妇、抱小宝宝的、老年人都会问我,要不要让一让、帮一帮,真是改变了不少。”
因爱而感动,为爱而行动,希望可以通过更多这样的活动加强孩子们的美德建设,让孩子们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学会感恩、懂得关心需要帮助的人,学会理解爱,表达爱,试着用自己的方式付出爱,回报爱。
【合作探索 打造关爱“家园”】
孩子在生活周边找到了很多与残疾人有关的标志和设施,纷纷表示想给需要帮助的人设计出更多能帮助他们的工具。文文“我要造一个高楼,上面可以停直升飞机的。”彦博:“好的,那我搭一个残疾人专用接送道。”不一会儿,文文就把高楼搭好了,只见六个圆柱形直直地搭成了三个高楼,于是,好奇的我问了起来:“文文,这个高楼为什么是圆柱形的啊?”“这个形状的楼里面可以造一个圆柱形的电梯,这个电梯直接升到楼顶,楼顶上的直升机在等他。”彦博:“路老师,我也造好了!你快看,这是我秘制的通道,这个通道两边都是软的,残疾人如果走不稳摔倒也不会摔痛,” 彦博指着拱形和奶粉罐连接的地方继续说,“这里是他们上车的地方,这里上午就是高速公路了,去哪里都很快。”文文:“路老师,长大我们要当建筑师,把这些给残疾人建的都变成真的,好吗?”彦博“换位思考”地考虑到,残疾人走路的不便,肯定容易摔倒,所以他在搭建的时候,特地设计了拱形的造型,里面全部装饰上软的面料,这样即使摔倒了也不会摔痛。
这些充满温暖的细节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可以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说明善良正在心底里萌芽,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也会成为一个善良友爱的人。也相信孩子们在以后看到、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一支燃烧的火把,难以照亮整个大地,但如果用它來传递火焰,就会照亮整个星球;一颗关爱的心,难以填充整个世界,但如果用它来感染他人,就会让关怀之心、温暖之情洒满世界。我园人格教育中提及:尚美育人,陶冶儿童健康人格,向美而行,润泽儿童完整生命,与美相伴,绽放儿童教育精彩。我们将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目光、多元的理念链接起儿童、人格、美育、生命,为儿童的生命成长播撒希望的种子。让孩子们在爱的氛围下成长的同时,学会理解爱、表达爱,在爱的摇篮中不断发现爱,感受爱,学会爱,让幼儿从小做起,知恩、知不易,让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晶波.我国学前教育研究20年发展状况分析[J].教育研究,2011(9).
[4]李少梅.质的研究与学前教育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5]蒋俊华,袁爱玲.刍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2004(19).
[6]乌云毕丽.浅谈学前教育研究[A].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2018.
[7]霍力岩.当代西方幼儿教育研究的几个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