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横溢 音画融通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a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池,既是音乐家又是油画家,乃音画两栖跨界之通才。他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极为生动的脸上既能看到贝多芬,又能读到伦勃朗——浓浓的艺术气韵。
  当年,中央电视台几位红极一时的大导演都留着络腮大胡子,艺术范儿十足,王池和文艺界不少人效仿之。后来有的大导演出事儿了,有些人就不赶这个时髦了,把嘴巴刮得发青,可王池仍然那样。问他为什么不刮,他笑着说:“这样更男人一些。”
  王池是音乐家
  他1949年出生在徐州贾汪的一个书香门弟,父亲王俊斋是徐州第七中学外语教师,母亲靳树慈是徐州贾汪区富强小学音乐教师,弹得一手好钢琴,是我国著名指挥家谭利华的启蒙老师。父母的基因使王池有很高的音乐天分,尤其对音准与和弦的辨析能力几乎是达到超人的水准。他7岁时弟兄三个就能在母亲的带领下,演唱四部和声歌曲;8岁时,看完一场电影在回家的路上,他就能把电影的主题曲哼得八九不离十;9岁时,他已担任贾汪富强小学合唱队指挥,一曲《大跃进的歌声震山河》获得贾汪区小学歌咏比赛第一名;10岁时,其他学校的学生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他听得很感动,当即记下了这首歌的两声部合唱谱。
  文革期间,王池在武斗的废墟中捡到一部旧手风琴,经常在学校僻静的角落拉一些世界名曲。有一天,他正拉着琴陶醉在《马刀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等世界名曲的艺术境界之中,突然背后一声断喝:“停下来!”,扭头一看,学校军代表站在他身后,问道:“为什么拉外国的曲子,啊?!”王池吓坏了,急中生智地说:“我、我、我拉得是阿尔巴尼亚歌曲。”当时,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与中国是铁哥儿们。这一点军代表是懂的。至于王池拉的是不是阿尔巴尼亚歌曲,军代表是不懂的。军代表口气变了:“噢,是阿尔巴尼亚歌曲,阿尔巴尼亚歌曲是革命歌曲嘛,用不着偷偷摸摸地练嘛,可以到教室里去练嘛。” 王池躲过一劫,吓出一身冷汗。
  1968年,王池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漠河的生产建设兵团28团插队。漠河地处大兴安岭地区,离徐州3000多公里,是有名的极寒地带,王池刚去的那年最低温度为零下52.3℃。刚开始,王池的工作是在砖窑厂搬运砖坯,这是个又苦又累的差事。恰巧团政治部主任是一位曾担任过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乐团副指挥的音乐家,他发现王池对和声、作曲、配器等原理知之甚多,便调他去28团文艺宣传队任作曲和乐队指挥。在这期间,王池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音乐、美术和文学书籍,写下了很多声乐、独唱、合唱和器乐作品,他创作的声乐套曲四首不仅在团里演唱,还在兵团汇演中获了奖,在黑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也许,“兵团之歌”“扎根边疆”类型的音乐作品填充不了王池的音乐世界,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他居然带领28团文艺宣传队乐队排练西方交响乐,这在当时算是小资产阶级“封资修”“的的典型。王池因此受到被关牛棚、在严寒中打扫林场火车站的处罚。可王池出了牛棚回到宣传队只要有机会“依然如故”。团领导对这个工作表现不错,但不愿受政治约束,愿为自己的艺术追求承担政治后果的年轻人很无语。王池拿着自己创作的舞剧管弦乐总谱,跑到北京送给中央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主任王震亚教授看。王震亚教授惊奇地连声称好,并亲自给建设兵团领导写信,建议让很有发展前途的王池到中央音乐学院来深造。可惜,那时上大学不靠才华靠“推荐”,可王池有关牛棚、扫车站的“前科”,要想靠推荐上大学希望渺茫。王震亚教授扼腕叹息,爱莫能助啊。
  1977年,王池随着知青返城的大潮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到徐州,1978年被分配到徐州市第七中学当老师,1990年调到徐州矿务局第一中学当教师。局一中接到上级通知,要该校学生合唱团代表徐州市参加江苏省中学生合唱比赛,校领导安排王池担任指挥。校领导对这次参加全省大赛的心理预期是“重在参与”,没想到孩子们竟然把一等奖的大奖杯抱了回来!后来局一中合唱队参加徐州矿务局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文艺汇演,仍由王池担任指挥,以一曲混声合唱《咏梅》荣获一等奖。打那之后,大胡子指挥王池出名了。
  群众性歌咏活动在徐州矿务局有优良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局机关、各矿厂每年都有各类主题的大型歌咏比赛。既然是比赛就想获奖。一个合唱队水平的高低,指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像拍电影只要请到大牌导演就有票房保证一样,参加歌咏比赛只要请到王池当指挥就有“获奖保证。因此局机关各部门、各礦厂都通过各种关系联系王池,上门邀请他去为本单位合唱队辅导、指挥。一场全局性歌咏比赛有20多个合唱队参赛,其中请王池担任指挥的就有七八个之多。他对每一个合唱队都高度负责,精心设计演唱曲目并以几乎严苛的态度和丰富的手段对合唱队员进行训练。有时遇到音乐素养比较差的合唱队,他又讲解又示范,常常累得汗流浃背,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当然,这些合唱队参赛的最终成绩都在期许之中,皆大欢喜。沙凡与王池是过从甚密的好友,曾四次邀请王池担任《徐州矿工报》社、徐矿电视台、徐矿新闻中心合唱队的指挥。在王池的精心训练、指挥下,徐矿“无冕之王”们演唱的《沁园春·长沙》《黄河怨》《共青团员之歌》《你就是这样的人》等曲目,四次都获了大奖。
  2003年,时任徐矿党委宣传部长的张本刚拿着他写的安全歌曲《咱们徐矿好弟兄》的歌词请王池谱曲。王池二话不说接下了任务。因为他知道,在煤矿,只要为安全生产做事,不管大小都是积德行善之举。他采用进行曲速度,雄壮有力的旋律,完美准确地诠释了歌词的内涵。试唱之后,张本刚激动得连声说:“要的就这个味儿!就是这个味儿!”打那以后,《咱们徐矿好弟兄》成了徐矿十几万职工家属的必唱歌曲,大会唱、小会唱、广播里唱、电视里唱、工人唱、干部唱,从采煤工到董事长,老少爷们没有不会的,普及程度不亚于当年的样板戏。2007年9月,徐矿集团在庞庄矿体育馆举行《咱们徐矿好弟兄》专场歌咏大赛,二十多个矿厂合唱队轮番登台,以共同的情怀、不同的风格抒发徐矿好弟兄的豪情,展示安全文化的魅力。大赛结束前全场起立共同高唱《咱们徐矿好弟兄》,王池站在场中央指挥,演唱结束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王池热泪盈眶地一再鞠躬致谢。   王池与我国著名指挥家谭利华打小就相识相交,关系很铁。谭利华也是煤矿子弟,他父亲谭锦石同志是位资历很深的地厅级老革命,早年担任过韩桥煤矿矿长,后担任省煤指主要领导。谭利华从小在贾汪长大,小学时的音乐教师是王池的母亲靳树慈。谭利华后来成为享誉国际的著名指挥家,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副主席、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席、北京交响乐团团长、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谭利华很尊重王池这位老大哥,多年来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尤其王池在北京读中央美术学院时,谭利华经常邀请王池去参加他的音乐会或有关活动。王池的中央美术学院同学王超羡慕地说,王池的生活五彩斑斓,非常充实,我们只有美术,而王池不但有美术,还有音乐。
  以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作品闻名遐迩的人民音乐家马可先生是徐州人,因而马可先生是徐州的文化名片。1995年,徐州成立了马可合唱团,王池是该团常任指挥。二十多年来,在王池的指挥下,马可合唱团在以高水准演唱艺术活跃在大江南北的声乐舞台上,多次在全国、省、市的声乐重大展演赛中披金挂银,有很高的知名度,成为徐州市群众文化事业的一大亮点。作为马可合唱团的灵魂人物之一,王池为此做出的贡献可想而知。
  王池是油画家
  他是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他从徐州七中上学时开始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平时课业繁重,就利用暑假一头钻进校图书馆临摹画册。正值炎热盛夏,他将双腿泡在水桶里,即降温又驱蚊虫。埋头临摹画册,虽说遭不少罪,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65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在全国设了7个考区,招收50名学生。当时16岁的王池初中刚毕业,怀揣两三个窝窝头只身去市内赴考。结果以全国第17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当时徐州与他一同被录取进京的还有后来成为《江苏画刊》主编,社长,江苏油画学会主任的著名油画家李建国。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当时的学制是4年,毕业后可以稳稳当当地升入中央美术学院读大学。可没等到毕业就遇上“文革”,全国大中专院校停止招生,王池这批附中学生于1969年下放到地处黑龙江漠河的生产建设兵团。
  到了漠河,茫茫的雪原、挺拔的桦树林、神奇的极光等北国风光激起他强烈的创作欲望,将思乡的痛、劳作的累、极寒的冷统统抛在一边,创作了很多素描和油画,在兵团报上整版整版地发表。
  1985年,已经36岁的王池终于如愿考入中国美术界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他此次迈进中央美术学院的大门,与他1965年迈进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大门,相隔整整20年。
  与他一同考进中央美术学院还有徐州矿务局矿的凌海、王超、殷阳、曹家民、郭伯垠,这六位煤矿油画家日后凭借显著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煤矿油画界赫赫有名的“徐矿央美六君子”。
  中央美术学院深造三年使王池对油画创作的专业理论、审美理念、绘画技法都达到了更高水准,形成了更为规范的体系。虽说是带薪入学,但王池上有老下有小,上学期间又没有其他收入,画油画所需购买的颜料、画布的费用比较高,因而经济上比较拮据。为了省钱购买一套精美但昂贵的外国画册,他吃了一个月的馒头和大锅菜,没舍得沾一点荤腥。
  王池的油画作品先后在中国煤矿首届艺术节、中国煤矿历届美展、江苏省历届美展中获奖、入选,还被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大辞典》。他与王超合作的油画《矿山儿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是一群气质纯真、长相秀美、体态轻盈的花季少女,喜笑颜开地抬着盆、挑着桶去为矿工叔叔洗工作服的场景,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谐的氛围,令人过目不忘。这幅作品不仅在全国煤矿美展获奖,还被选送欧洲波兰交流展出。
  王池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油画家,也是一位业绩突出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他的教学论文被评选为煤炭部普教优秀论文。在徐州矿务局一中,他选拔了11名具有美术专长的学生成立了美术小组,像辛勤的园丁精心浇灌这些很有发展潜力艺术幼苗。结果11名学生有8人考入南艺、南师大等院校美术系。他的学生刘同亮现任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田辉现任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峰、魏洁在江南大学任设计学院院长和博导……可谓桃李遍地。
  王池是音画融通的艺术家
  王池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之后,给自己确定了一个艺术研究课题:寻求绘画和音乐的相通点,撷取音乐之精髓,注入绘画之躯体,使绘画和音乐融为一种融通境界。这个研究课题有较大的难度,一般的画家难以企及,只有王池这位精通音乐的画家才能提出这个命题并付诸实践。
  通过研究,王池发现音乐和绘画從古典时期到近现代一些流派的演变过程中,有一个“反向对应发展态势”:西洋绘画在古典时期追求的是仿真表现,毫发毕现,到了近、现代,有的流派则演变为用抽象形式来表现本质的真实,追求画面奇异的效果,走上一段由具象到抽象的道路。而西洋音乐在古典时期几乎是纯抽象的,以单纯的旋律与和声来使人们获取音乐的感情体验。到了近现代,有的西洋乐流派往往把现实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声音,如鸟语马嘶、雷鸣涛声、汽笛声、爆炸声加以模拟甚至直接用于音乐表现,走了一条由抽象到具象的道路。王池认为,这种 “反向对应发展态势”,说明绘画与音乐二者之间确实有神秘的“联姻”因素。王池还发现,音乐与绘画之间有很多有趣的“通感”。如画家常用“节奏感”来表达画面秩序的张驰疏密,用“调子”来表达素描中的明暗、色彩中的冷暖;音乐家则常用“画面感”表达音乐所展示的情境,用“色彩”来表达配器的效果、和声的织体感等,赋予人的深层次情感体验的表现效果。
  王池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艺术实践中作了大胆的尝试。他根据唐代著名舞曲《秦王破阵乐》创作了油画《破阵乐舞》。人们如果一边看着油画《破阵乐舞》一边聆听《秦王破阵乐》舞曲,会明显感受到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运用、人物的造型与舞曲的旋律设计、乐段铺陈、情感节奏两者之间有高度相似、融合的审美效果。油画《破阵乐舞》发表在中国美术界最权威的《美术》杂志和中美院院刊《美术研究》上。美术评论家韦启美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说这种成功的探索是他“从未见过如此淋漓尽致者”。全国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闻立鹏教授称这幅画“达到了国家标准”。   王池在這方面的探索作品还有在《江苏画刊》发表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交响》(四章),以及《新声》《我们这样诠释威尔瓦第》等等均获得了好评。音乐和绘画“联姻”探索绝非易事,但王池义无返顾地砥砺而行,因为绘画和音乐都是他愿意为之而奉献终身的艺术。
  王池是人们缅怀的艺术家
  王池于2009年退休,正在构思如何用绘画的色彩和音乐的旋律来装点自己的夕阳红。不料想,2010年11月王池查出已患肝癌。徐州音乐界、美术界、徐州矿务集团与王池朝夕相处的人们听到这个信息,无不跺足痛惜,纷纷赶到医院看望他。
  确诊之后,王池似乎隐隐约约看到自己生命的尽头就在不远处。但他乐观豁达、积极配合治疗,顽强地与病魔搏斗。
  王池的儿子叫王威多,看着病床上的父亲心绪翻腾,是父亲把自己带上了绘画的道路,成为了江苏省美协会员,考上硕士、博士,并走上中国矿大建筑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的讲台,和祖父、父亲一样成为人民教师,成就了祖孙三代连续从教的佳话。在他心目中父亲是真正的艺术家,是他最好的朋友,是他崇拜的偶像、是他学习的榜样。因此,王威多和他母亲张玉芝一直在病床前体贴入微地尽心照料王池,帮助他树立信心战胜病魔。
  王池肝癌手术后出院在家休养期间,他仍然投入在马可、云帆、夕阳红等合唱团的指挥工作之中,时常为合唱团写总谱写到深夜。因为合唱艺术已是他与癌魔博弈的精神支撑,是他缓解癌痛的精神吗啡,是他极尽全力延续生命的精神寄托。
  2014年2月,癌细胞转移使王池又患上肠癌。接下来,又是手术、化疗等极其痛苦的治疗过程。王池咬牙坚持与癌魔搏斗。
  2016年7月19日,王池病情恶化进入弥留状态。昏迷之前他示意王威多俯面贴耳,遗憾地对儿子怅然低语最后一句话:“这次是斗不过它(病魔)了!”说罢便陷入昏迷再也没有醒过来。
  2016年7月23日,与癌魔抗争了6年的王池不幸离世,葬于徐州市汉王公墓。享年67岁。此时,悲伤的人们想起一段歌词:“你苦苦地追求永恒,生活却颠簸无常遗憾。人间不过是你栖身之处,银河里才是你灵魂的徜徉地。”
  2019年7月21日,在王池逝世三周年之际,徐州市文艺界举办了“王池老师合唱作品音乐会”。为一位去世的音乐家举办纪念音乐会,在徐州文艺界历史上尚属首次。这场音乐会既实现了王池生前的遗愿,更体现了徐州人有情有义的文化特质。
  徐州市文联、徐州市马可合唱团、徐州矿务集团夕阳红艺术团、徐州市中山情合唱团、徐州市马可艺术团、江苏师大汉韵合唱团、徐州市聂耳之声合唱团、徐州市群星合唱团、徐州风华艺术团、徐州市军旅艺术团、徐州市铁路新苑艺术团、徐州市传奇合唱团、徐州市一中关工委合唱团、徐州市老年大学合唱团、徐州市老干部合唱团、徐州市鸣乐合唱团、徐州市彭祖文化传播中心等艺术团体领导出席音乐会。
  音乐会上,徐州市文联领导高度评价了王池以高尚人格和精湛艺术为徐州群众文化事业做出的宝贵贡献。王池的儿子、中国矿业大学青年教师王威多在音乐会上致辞,衷心感谢徐州市文艺界领导、合唱团艺术家们专门举办这场音乐会以表达对父亲的缅怀,作为王池的儿子,将以此为动力,激励自己努力工作,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王池的生前好友张珂伟追思了王池训练、指挥合唱队引吭高歌的难忘瞬间。王池的学生刘一玉向王池的哥哥王坦献花。马可合唱团、徐矿夕阳红合唱团的艺术家们满怀深情演唱了《咱们徐矿好弟兄》《正气歌》《卜算子·咏梅》《南泥湾》《一饮尽千钟》《老师我想你》等由王池作曲、改编的14首合唱曲目。
  王池在天之灵听到人们深情的歌声,发出了欣慰地微笑。
  沙 凡:研究馆员。在徐州矿务集团工作40年。曾任中国煤矿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其他文献
煤是石头的家族成员,隐身在地层深处,历经地壳亿万年的运动变迁,有着自然造化石质的机理和坚硬的禀赋。煤又有别于一般普通的石头,它不是地壳深处岩浆凝固的产物,而是大自然植物历尽沧海桑田演变的结果。黑黝黝的煤块储藏着最原始的能量,当它重见天日后,燃烧自己发出光和热,温暖着这个世界,也温暖了亿万人。由今溯古,追寻煤在人类生活中的足迹,古时它被称为石墨、石炭。最早记载开采并讴歌它的,是苏轼的《石炭歌》。  
期刊
一  韩小松用力咬了一口昨天早上吃剩的油条,肚子飙出一团怒火。  事到如今,不干也得干了。今天就一锤子买卖,他和刘一彪的儿子刘拉尔,要么死一个,或者两个都死翘翘。反正自己这条二十三岁的烂命值不了几个钱。  韩小松将手里的半截油条扔进脚旁的垃圾桶,目光落在母亲瘦骨嶙峋的身上。  母親蜷缩在病床上,仿佛一枚躯壳干瘪的蚕茧,那张脸,曾经美艳如花,如今像皱巴巴的破布,他心疼得不忍多看一眼。  韩小松并不是
期刊
好的故事是给有心的小说家准备的,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故事,这个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故事组成的。跟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相比,故事取之不尽,这是小说家的幸事。我们不能因为某种矿业及其局部的兴衰或者以前有过许多类似题材小说,而存在再也无所作为的偏见。青年作家杨奇创作的“矿区小说”就反证了这一点。他对传统工矿业领域的某些生活地带进行二次开采和重新审视,不仅是对既有表现题材创作的赓续与革新,还有意借此探查、寻绎现
期刊
清代著名文人纪晓岚(1724—1805),名纪昀,晓岚是其字,又字春帆,死后谥文达,故后人称纪文达。河间人,30岁中进士,后在仕途上步步升迁。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他自幼博闻强记,学问渊深,其声名闻达于世,为倾动朝野的名人。他在48岁时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这一传世之作。  纪晓岚对煤炭是熟悉的。在京城做官治学,与煤炭有所接触。而且他在旅居新疆期间,对乌鲁木齐一带的煤炭
期刊
阳光是土地里生出的金子  如果我离开土地  我就是一颗挂在空中的果子  慢慢烂掉  土地生长河流和高山  土地生长庄稼和炊烟  土地生长男人和女人  我们倾听土地的声音  庄稼沿日子拔节的窃窃私语  一碗水滚过喉咙往全身运行  端起饭碗  有肥厚的叶子遮掩不住的  泥土的鲜味  丰收不丰收  还是将镰刀锄头  一年一年擦亮  阳光是土地里生出的金子  歌声是土地上散落的花朵  一只脚  埋头在土地
期刊
神创世纪。  缔造了宇宙万物,造了人。  这是两件最伟大不过的事情。  在志正老师看来,就雕塑而言,他是要匍匐于神的脚下的。神的动手能力太强,连太阳地球都是他太小的作品。他一开口,就让光布满这个世界。还将水和空气分开,有晚上,有早晨;有陆地,有海洋;有菜蔬,有果子;有昼夜,有节令;有雀鸟,有大鱼。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昆虫各从其类。最后照着他的形象造人,将生气吹在土人的鼻孔里,就成了有灵的活
期刊
黎明  能记住的是,天上鸟  光影里的梦,脸消逝  你的春天在眺望中  在冰凉的月色下  雨湿漉漉,顺玻璃淌下  身影是一片雾,声颤抖  字里行间充满了危险  而风,吹拂意念  更高处,花火闪现  经年。听不见理想,爱情  听不见河边的华尔兹  苍老,死亡  花朵间迷途的蝴蝶  榨取星光和倒影里的哽咽  涟漪模糊。听,往事  疼了一次,又一次  抚摸坍塌的夜  搀扶起将醒的黎明  春风沉醉的夜  
期刊
九月的存在  是谁把九月的颜色告诉了别人  远山枫林尽染,静止的油画里  树枝上的果实在一颗颗坠落  没有人会提供另一种描述  晚霞燃出的花朵在一夜之间  让大地这样辽阔的汉字都植入脑海  在零度的时间里,等待风铃  撞击菊花也撞击着你的心脏  谁也不能轻易改变雁群升起的方向  错过九月情节的人  是否也遗忘掉曾经的爱情之途?  飞舞着的手指戳穿长夜的羽毛  让每个梦境都变成清晨的露珠  而我们却
期刊
时间把三峡装订成一部厚重的典籍,篇页间的情感温度复活了一切。披阅者循着山水划定的走向,溯往历史上游。  一  驾驶舱里,船长守在操作台前,神情沉着,身姿端直,仿若隆起一座凝重的山。他的眼光射向前方,好似跟风景进行着真诚的对话。明净的玻璃窗是一个宽大的镜框,镶入江景和云空,他欣赏着移动的壁画。螺旋桨翼急速运转,沉重的船体稳稳地压着水,破开江港的缓流。我感觉不到轮机的震动。为了目标的抵达,游轮对旅客表
期刊
一  田雨的丈夫在矿井下砸死了,矿上派了四个女人去田雨家陪侍田雨,白天两个,黑夜两个,怕田雨自杀。  做陪侍工作的女人都是矿上的正式职工,煤矿事故多,她们一年四季不闲着,谁家出了工伤或工亡事故,矿上就派这个或那个到谁家去。她们能说会道,很有经验,其实就是想方设法地把人从灾难中哄骗出来。  田雨哭哭啼啼地说,丈夫给她扔下三个孩子,儿子十五岁,大女儿十一岁,小女儿才六岁,将来靠那点儿抚恤金咋活?还不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