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了三回泪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itao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个出了名的不会配音的人。谁也没想到,长春电影制片厂要配一部翻译片——苏联喜剧片《我们好像见过面》,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蔡楚生向配音导演白景晟推荐,让我来完成这个配音的任务。我一听说这件事,脑袋就大了。
  硬着头皮来到长影,和白景晟聊了聊,就赶紧要来翻译过来的《我们好像见过面》的剧本,看完以后,心里就更没底儿了。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杂技团的演员,名字叫马克西莫夫。他在片子里随着剧情的发展和需要,不停地变换着自己的身份,先后扮演了不同年龄、性格、身份和职业的大小24个角色,里面有大学教授、作家、部队首长、摄影师、检察员……再一看原片,这位杂技团演员在扮演每一个角色的时候,语音的音色、语气的声调、讲话的节奏,千差万别。片子还没看完,我的汗就出来了。放映间的灯亮了以后,我就把自己的难处告诉了白景晟。他幽默地把手一摊,表示理解,但他的眼神又告诉我,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不干也得干。
  没办法,我只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研究起剧本里的台词来。看完剧本我就挑几段我觉得简单一点的试着配了几遍,结果晕头转向,不但没有对上口形,连自己的本声都找不到了。干脆去找白景晟,说我实在是不行。可是白景晟不同意。我又建议他再找11个人来,每人配两个角色,效果应该不错,也能缩短工作周期,按时出片。在我的再三劝说下,白景晟倒是勉强同意了,可向蔡楚生一请示,马上遭到这位副局长的反对:“你们丢不丢人?人家一个人演的戏,你们居然要找12个人给他配音!不行!谢添,我相信你一定能配好,就在配音上也创个纪录吧!”
  我起早贪黑地练,练得我口干舌燥,嗓子都哑了。没人的时候急得我偷偷地掉过三回眼泪。我在演戏的时候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压力,着急上火,还病过一次。我對自己的声音没有自信,这样干下去非砸不可。我又开始打退堂鼓了,说:“我真的干不了,哪怕买车票的钱我自己出呢,我也得回去。”这一次,蔡楚生真的火了,他干脆就下了一道死命令:“谢添不配完音就甭想回北京。”
  人一到没有退路的时候反而轻松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反复地看片子,默记每个角色的口形和音色,就连演员的动作我都背下来了。就这样一个一个地练,练好一个配一个。为了配一段哑嗓子的词,我干脆先把自己的嗓子给喊哑了。就这样,总算是一点儿一点儿地把这个任务给啃下来了。这部电影上演以后,观众反映我配音配得挺好。有人说我是“千面人”,有人说我为这部电影的配音创下了奇迹。不管别人说什么,受了多少罪,只有我自己知道。
  (檬 男摘自當代中国出版社《谢添口述:我的悲喜人生》一书)
其他文献
郭生白老先生一辈子做中医,八十几岁时还在讲课,站在讲台上可以讲八个小时,不用话筒,声如洪钟。  我当年拜郭老為师的时候,磕完头,他把我拉到一个房间聊天。他问我:“你想问什么问题吧?”  我认为师父不光是讲大道理的,还是讲生命解决方案的,书里讲的都是大的,小的都是要磕头人家才肯讲的。  于是,我说:“来一点实际的,师父,你给我讲讲女人到底是什么。”师父老泪纵横,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相信师父
期刊
古人以减省来营造意境,说满、说显了,便无意境。营造意境是为了让人有更多体会,可惜今人拒绝体会,只求告知。  于是叙事传统不成立了,叙事者迎来了时代变局。我们不需要“罗贯中”讲什么“浪花淘尽英雄”,只需他明确告知好人坏人;也不需要“曹雪芹”讲什么“还泪祭花”,只需他告知谁跟谁在一起了。  如今,对一个导演的批判语,往往是“他没有能力讲一个整故事”,而不是20世纪80年代的“他没文化”。  我们追求好
期刊
一个男人大力推开门,将保健品狠狠地摔在桌上。  “你要再敢来我家一次,我拆了你!”说这句话时,男人正指着我的鼻子。  我认识他,是旁边小区一位退休大爷的儿子,那套保健品价值8000多元。  “养生馆”的同事见多了这种场景,并没有和男人发生肢体冲突,频频道歉送他出门。  这件事也不会对“养生馆”造成影响。这天还有“养生专家”来做讲座,有一批老人来领鸡蛋,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准备。  给老人“带来健康和
期刊
且不提国外的读者,即使在美国人的印象里,梭罗也只是一个抽象符号,其生平鲜为人知。  梭罗离开瓦尔登湖的直接原因是:爱默生要去欧洲做巡回演讲,家里缺少一个主心骨,便请梭罗来当管家。与大多数伟人之间的友谊一样,这对师徒兼朋友的关系也是磕磕碰碰、起起落落。好在两人是君子之交,再加上爱默生温和大方,多加忍让,所以他们的关系不致破裂。  爱默生给人的印象是一位智者和圣人,梭罗则始终是个喜欢冷嘲热讽的愤青。有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鸡年春节里,接二连三的游客遭殴打、辱骂甚至毁容事件,再一次给丽江贴上了“罪恶之城”的标签。  联系到此前这座小城频频被曝出的“酒托”“黑导”“维护费事件”“罢市事件”……丽江,这个大众眼里曾经的诗意的远方,已彻底堕落成远方的苟且,甚至是狗血。天赐的玉龙雪山和四方古城,最后仍败给了人的作践。  但最大问题在于,丽江并不是一个孤零零的存在,它几乎成为整个中国旅游业的一个隐喻。锦绣河山,无限
期刊
《明史》记载了一个名叫曹钦程的家伙的劣迹。此人进士出身,当了吴江知县,拜大太监魏忠贤为父亲,被称为魏阉麾下“十狗”之一。堂堂一个读书人,却拜阉人作父,够无耻吧?但这个曹钦程还有更无耻的事迹呢,堪称无耻小人中的“战斗机”。  史载:“钦程于群小中尤无耻,日夜走忠贤门,卑谄无所不至,同类颇羞称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曹钦程当然是整天跟一群小人混在一起,但他无耻到同类小人都瞧不起他了,最后甚至连他的太
期刊
每逢长假来临,我的一位外国朋友就像任何一个在春运里想尽一切办法要回家的中国男孩一样,思乡病起。他用不怎么流利的中文说:“我必须回家拿回我自己的力气。”就好像在异乡是一种消耗,回家是补给。虽然平日里他和父母并不频繁联络,父母旅行时就在时程3小时的邻国,也不会专门来北京看他一眼,但你刚觉得他们家庭关系淡薄,又发现他们见面时非常亲昵热络。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回家的日子,是放下手边一切重要工作的家庭日,在任
期刊
有人走进一家时尚男装店,说自己想买一套西服和一件毛衣,假设你是售货员,该先给他看哪样东西,好让他花最多的钱呢?服装店指点销售人员,要先给顾客看贵的东西。依照人们的常识,顺序应该反过来才对:要是他买西服花了大把的钱,恐怕不愿再多花钱买毛衣了。  然而,服装商们是心知肚明的,他们完全依照对比原理来设计销售策略:先卖西服,因为顾客接下来买毛衣的时候,哪怕它再贵,价格跟西服一比,也就显得不怎么高了。要是这
期刊
我怎么能制止我的灵魂,让它  不向你的灵魂接触?我怎能让它  越过你向着其他的事物?  啊,我多么愿意把它安放  在阴暗的任何一个遗忘处,  在一個生疏的寂静的地方,  那里不再波动,如果你的身心波动。
期刊
为什么一张大学文凭,依旧敌不过家庭出身  说到家庭财富水平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孩子从小受到教育的质量,这一点很好理解。但是为什么即使贫困的孩子上了大学,他们依然无法在收入上匹敌家庭富有的同辈人呢?难道出身就是人一生的宿命,摆脱不掉吗?  每个人从小的成长环境、父母的教育理念,以及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并不相同。即使拥有同样的家庭背景,其价值观、事业观和财富观也会不同,孩子的走向自然也会有差异。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