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三人篮球”比赛的组织和调控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三人篮球”赛前准备
  1.学校与家长及时沟通
  随着“三人篮球”在国内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许多学生通过体育教师的讲解和受电视网络新闻的影响也逐渐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进入“三人篮球”训练队进行系统训练,并参与到比赛中。离市区较远的农村校的家长对“三人篮球”并不了解,仍存在担心孩子安全问题及参与比赛会影响学习的顾虑。因此,在赛前学校应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从而打消家长的顾虑。
  学校可建立家长微信群,也可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三人篮球”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智力和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团结协作、交往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三人篮球”比赛均安排在周末或者节假日举行,这不仅不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反而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通过参与比赛,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为打消家长对孩子安全问题的顾虑,学校可拿出一定的经费为训练队的队员购买保险、专业的比赛服装及护具。比赛期间,学校还可安排专用车辆接送比赛队员出行(校医全程陪同)。通过与家长心交心的沟通,家长会转变先前的观念开始支持孩子参与到“三人篮球”比赛中。
  2.规则意识需加强
  篮球规则是队员在比赛过程中需要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要想打好篮球首先要了解规则。学校可安排体育教师在理论课上讲解,教练员在训练期间亲身传授,队员以点带面传、帮学习,还可以将规则贴于宣传墙上,供学生们学习和掌握,为比赛做好准备。
  3.知己知彼积极应战
  教练员在接到比赛通知后,应先带领队员熟读竞赛规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对手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了解其进攻打法、防守方式、突出队员等情况。
  作为农村校,正规比赛接触较少,实战经验和心理应对能力不足,赛前时常出现过度紧张和兴奋的情况,所以教练员在比赛前应邀请心理教师对部分队员进行及时疏导,帮助队员分析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鼓励队员。在比赛前应尽可能多地进行模拟比赛,进而减少比赛队员的心理压力。
  二、“三人篮球”赛中调控
  1.赛中学生比赛心理的调控
  通过比赛可检验平时的训练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进而加以改进,也可以通过比赛氛围影响和鼓励更多的队员参与到“三人篮球”运动当中,实现更大范围的普及。由于部分队员除了在体育课外较少接触篮球,参与的比赛就更少了,所以,在参加比赛时会出现怯场、过于激动或不够兴奋的情况。如,有的队员在赛场上未发挥其应有的水平,在比赛中,不敢做动作,防守难以应对,这都与比赛经历少有较大的关系。因为“三人篮球”不允许教练在场上指挥,所以教练员安排参赛队员们在比赛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赛前深呼吸几次,对比赛过程进行简短的冥想,对自己进行自我积极暗示,比赛期间队友间多相互鼓励和交流,不抱怨队友的失误,并学会屏蔽场地外与比赛不相关的事情和声音,集中注意力做好每次的进攻或者防守。
  2.赛中战术的调整
  在比赛过程中,场上情况瞬息万变,队员要时刻观察对方的打法、防守形式以及薄弱点等情况,对所盯防的对手要积极盯防。对于篮球技能和比赛经验较少的队员,更适用采用简单、实用的战术形式。进攻时,当对方某1个或2个位置没有本方个人能力强时,应针对对方的薄弱点进行连续进攻,进而吸引包夹为队友创造空位机会,使得队友获得机会得分;当对方防守速度没有本方移动速度快时,对方会加快进攻节奏,此时应多采用空切、传切的配合获得得分机会;当对方速度与本方实力相当时,应多采用掩护、突分等配合进行组织进攻;当对方中锋能力没有本方强时,这时应放慢进攻节奏,为中锋创造更大的进攻空间,吊球给中锋多进行篮下得分,抑或让中锋高、低位策应以及掩护下顺获得得分机会。防守时,对方多采用人盯人的方式,但如果某个队友盯不住人时,就需要其他队友支援,然后失位的队员再防守其他人,做到换防,尽可能不空出对方队员。当对方投篮较准时,防守时要与进攻队员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轻易相信进攻队员的假动作;有掩护时及时交流,做到个人不失位,整体有协防,集体作战。
  3.暂停、换人的调控
  每场“三人篮球”比赛仅有1次30秒的暂停机会,通常教练员会让队员在对方连续得分、本方连续不得分、球队士气下降或者做到有效的暂停换人等情况下使用暂停机会。暂停后,队员之间先进行及时的沟通,对在进攻和防守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和改进,然后补充水分,相互鼓励。换人情况,教练员通常会让队员在体力不济、犯规过多、情绪不稳定和锻炼新人这几种情况下进行换人,比赛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分配体力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比分领先较多时,则会选择换新人上场,进而积累比赛经验,培养后备力量。
  三、“三人篮球”赛后反馈
  1.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带领学生参加“三人篮球”比赛,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还可以通过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及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这对农村学校的学生而言更为重要。
  “三人篮球”比赛是一個团体项目,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才能体现出团队的实力。起初队员参加比赛时,队友之间可能会因为失分失利相互抱怨,出现不尊重对手等情况,教练员通过找个人谈话、借用篮球明星经典案例举例说明等方式进行团结协作、包容理解等思想意识的渗透,队员们会慢慢做到相互理解和配合,在比赛中发扬敢打敢拼的优良品质,逐渐形成合作意识,提升交往能力。在比赛结束后,无论输赢,应引导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做到相互尊重。
  2.以赛代练,分析比赛,为下一阶段指明方向
  比赛结束后,教练员应针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不仅让队员针对赛场上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自我剖析,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应让他们针对团队作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合队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及队员的反馈,教练员应组织队员观看比赛录像,通过直观的影像画面,找出比赛中所出现的优点与不足,再根据临场观察和视频分析中出现的问题,对每名队员及团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争取在以后的比赛中加以改正,实现突破。在以后的训练中,教练员和队员都带着赛后总结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促使队员的个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球队配合更加默契,球队凝聚力也将越来越强。
其他文献
观摩教师在展示课中着重看什么?笔者认为是展示课中的“创新”。如何看展示课中的“创新”?如何从“创新”中得到最大的收获?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从教学设计中看“创新”之处  在一些体育展示课现场,存在观摩教师粗略浏览教学设计、甚至不看教学设计的现象,导致观课效果不尽人意。其实,观摩教师事先翻阅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不仅能了解“创新”在何处,还能熟悉“创新”的背景与意义,从而为接下来的看“创新
南京市人民政府督导委员会和南京市教育局为健全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制度,扎实做好学校阳光体育专项督导工作,在专业人员不足且社会上暂无第三方机构提供此类服务的情况下,尝试聘请了18名退休时间不长并曾担任过市区体育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和基层学校体育教研组长的骨干体育教师承担南京市阳光体育专项随机督导工作。经过半年的试行,这—方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基层中小学的一致好评。  发挥余热和专业优势  当前聘用的这
与其他时期的教育比较,幼儿时期的内容比较特别。因为,这一时期的教育,会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而且也会受到幼儿们自身的心理特点、年龄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为此,教师要想有效地开展幼儿教育,通常还需要制定科学的对策,创设适宜的环境。而“六大解放”思想的融入,则能够为课程游戏化的开展提供推动作用。作为陶行知先生的一大重要理论,这一思想,对于幼儿教育实践来说,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促进幼儿头脑的解放 
中国学校体育:作为一名教育行政管理者,您认为体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体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任国安:事实上,我除了是一名教育行政管理者,同时也是体育行政管理者。江北区教育局和体育局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这样的机构设置,体现出了教体结合的理念,这也是我本人非常认同的。“体育”这个词,外延越来越广,但与教育关系紧密,它最初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Physical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前提。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黄金时期。幼儿园要积极探索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新方法。一、创建轻松自在的教学环境,奠定幼儿交流平台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首要任务就是创建轻松自在的教学环境,为幼儿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一个基础平台,打开幼儿的心扉,让幼兒勇于表达自我,乐于进行语言交流活动。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焦虑情绪迅速蔓延,幼儿园教育也不例外。
一、互动组合增加练习密度  本课设计:  练习1:学生一人“直线运球 传球”,一人原地等待接球。  练习2:一人曲线运球传球,一人曲线跑接球。  思考分析:通过观摩发现,学生一人在练习曲线运球时,另外一人不是在原地等球,就是在做无球曲线跑,虽然这些练习在篮球的教学中也可以存在,但是对于这节课而言,学生的原地等待和无球曲线跑,缺乏设计目的和意图,因为原来学生本来就是人手一球,而按照本课的设计练习,另
一、“妙”开己合,“齐”实施  学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体育教师、任课教师等成立学校体质健康测试小组,凝聚智慧,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以“公开、规范、安全、高效”的目标要求,按照“定时、定点、定项、定人’的组织原则进行测试;学校做好测试的宣传工作,各部门积极配合体育教研组做好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学校进行统筹工作安排。如,统一安排校医务室配合进行身高、体重、怖活量的测量与成绩输入;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
近年来,隔代教养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也引发了不少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隔代教育是一种由家庭中的祖辈承担重要责任,付出关键教育的教养方式。现有研究多着眼于隔代教养对幼儿社会能力、饮食行为、情绪调节、言语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发现隔代教养弊大于利。一、隔代教养的概念  隔代教养中,祖
一、指导思想  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以及武术教材的健身、攻防、娱乐等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本课围绕“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教学理念,运用平板电脑、脚靶等教具辅助教学,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教学组织过程,有效地将
励志奋进,奔竞不息,初秋的西子湖畔,各地健儿驰骋赛场,青春火焰燃遍杭城。随着燃烧了13天的全国学生运动会圣火在青春、友谊、美好、欢快的气氛中缓缓熄灭,全国学生运动会大幕拉下。  本届学生运动会是贯彻国务院关于改革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有关精神,将大学生运动会和中学生运动会合并后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综合性强、规模大,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前的一项全國性重大体育活动,全面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