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品德与社会”课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策略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ann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历来是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如何评价才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更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然而,无论何种评价,最终是体现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而教学的有效,教师教得好只是一个方面,还必须让学生学得有效。要使学生学得有效,就必须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进行了解和必要调控。现结合我校开展的“小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价研究”和“小学生数学、语文学科能力发展性评价研究”,就“品德与社会”课(下面简称“品德”课)如何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略谈笔者愚见:
  这里所讲的“学生学习状态”是指学生的学习表现与精神状态,如注意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参与状态、生成状态等。评价学生学习状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正确的学习状态,纠正不良的学习状态,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品德”课标指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该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利用我校的研究成果,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通过多形式、多主体的评价,从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入手,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评价和课堂学习效果评价有机结合,体现评价的诊断与调节功能和强化与教育功能。
  1、通过课堂基本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这种练习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练习,可以是书面形式的练习,如判断正误、选择填空、案例分析、问题解答,也可以是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等。通过练习,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是否有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是否增强,从而判断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水平,了解学习的成就、问题与需要,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对下一步的教学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2、通过“评价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就是根据学校课题组制定的“小学生品德课堂学习状态评价表”所列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为老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状态提供依据。这个评价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评价表内容的基础上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同学相互评价,还可以是品德课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直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课堂学习状态才是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纠正不良的学习状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如:“评价表”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状态提出了四个评价要点,每个要点又根据注意的程度分成了三级指标,其中,“听讲、练习或操作时”这个要点的评价指标为A、很专心、B、感兴趣时专心、C、不专心。通过评价,使学生知道,“很专心”才是正确的课堂学习状态,才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而“感兴趣时专心”会导致偏科或掌握知识不全面,不利于全面发展;“不专心”根本就学不好知识。
  3、通过情景设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除了上述书面评价直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从中受到教育外,还可以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情景中的人和事,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状态。如设置道路交通情景,强化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设置网吧情景对学生进行远离网吧的教育等。在此过程中,由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情绪都会随情景变化而变化,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注意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情况,为教师实施针对性教育提供依据。
  4、通过专题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评价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与人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对于学生敏感的问题和不便处理的问题,可以通过专题讨论,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在讨论中评价正误,达到评价的教育目的。如学生间发生了矛盾,教师有意不指出谁对谁错,而是组织专题讨论,让当事人双方发表意见,让同学们讨论,使大家明白双方的不足与长处,明白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的道理,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于看电视与吃零食的好坏,也可通过专题讨论,让学生明白适当地有选择地看电视和有时间、有选择地吃些零食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道理,比学校或教师强迫学生不吃零食和不看电视效果要好得多。由于是讨论,又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会积极参与和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等,从中了解学生的心声,进而作出正确的评价。
  总之,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品德”课堂学习状态的评价也不应该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并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创新,使其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62003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从今年秋季开始,普通高级中学普遍进入新课程改革,新教材的使用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形式,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的教育原则,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教学教研实践,笔者就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模式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学
期刊
有些学生认为:初中地理不好学,不好记。的确,地理知识头绪繁多,课时有限,要想全记住,如果采用一般记忆硬背形式的简单机械记忆法,那就太耗费精力了,效果也不会很好。要想使学生轻松地学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而不忘,记忆犹新,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多想办法,有所创新,帮助学生克服记忆中的困难。下面是几种有效的记忆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趣味记忆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各地的相继实行,健美操教材在各个学段的比重愈来愈重,也愈来愈受到中学生的喜爱,然而山区特别是农村中学生由于接受外界信息较闭塞,造成健美操教材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应有的位置,如何改进山区健美操课的教学,使山区里的中学生也能象在城市的学生一样,毫无约束地进行健美操学习,这是当今山区中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山区中学健美操的现状与分析    近年来,笔者对长汀县28所中学进行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必须要转变思想,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用自己的热忱去感化学生,激活学生的内心,寻求心灵的震撼。  【关键词】转变 理念 激活 主动 评价 行 绩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最终培养符合时
期刊
现代特教理论认为:促进聋哑儿童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及想象创造能力,是聋校美术教学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主要目的。这一观点已得到广大的聋校美术教育者和教育人士的认可。但是,采取什么教育教学手段能行之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诸多的聋校老师都围绕这一目的进行了多种尝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只有交给孩子们与众不同的审美眼光,才能正确地表现所描绘对象或制作各种美好的形象。培养聋儿正确
期刊
众所周知,历史学科是一门富有感情色彩的、综合性的、社会发展的基础学科。历史知识本身就带有浓重的褒贬感情因素,学习者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然会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热爱善美,憎恶丑恶。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学活动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热爱和憎恶之情,教育学生用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了解历史,分析解释历史,认识理解历史、掌握历史发展规律,通过回忆过去,了解现在,产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借
期刊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项奠基工程,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时期。教育者需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形式来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美术教育是一种开发幼儿创造潜能极好的形式。它有利于幼儿智力素质、审美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美术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一、为幼儿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加以引导    教师必须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想象和创
期刊
受初中历史考试形式改革、教师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和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欠缺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陷入了误区。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课堂组织形式趋向浮华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甚至决定教学的成败,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但由于历史考试改革、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
期刊
初中政治新课标增加了大量实践活动的内容,并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因此,如何在课改新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搞好活动课教学,是政治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对活动教学的理论探究    活动教学是指正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促
期刊
[摘要] 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是体育学科教育的重点。体育教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停留在生理上。它伴随着各类知识的信息、个人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因素同时出现。加之,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快节奏、高时效、高技术密集型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心理紧张加剧,体力耗能降低,所以,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要求提高了,不仅要求体育教育能锻炼肌肉,更希望能增强理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