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末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150例,其中年龄19~44岁,平均33.51±0.26岁,随机分3组,即观察组(C组)和两对照组(A、B两组)各50例,按计划进行临床观察、数据研究,并随访。结果:C组与A组比较,7天后β-HCG下降率、包块吸收消失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36、7.92,P均<0.05),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sup>18.76,P<0.05);与B组比较,7天后β-HCG下降率、包块吸收消失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46、7.96,P均<0.05),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sup>16.23,P<0.05);3组疗效比较:C组治愈率90.0%,总有效率98.0%;而A组治愈率44.0%,总有率68.0%,B组治愈率46.0%,总有率72.0%,3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疗效显著,安全性强,只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 保守疗法 临床疗效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随着B超、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及腹腔镜的广泛应用,使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能及早确诊,为许多异位妊娠妇女提供了保守治疗机会[1]。对50例患者采取甲氨蝶呤(MTX)、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取得了较为显著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150例,年龄19~44岁,平均33.51±0.26岁。均有停经史、不规则阴道出血史,并经临床病史、妇科检查、血β-HCG及盆腔阴道B超检查确诊。保守治疗指征:①患者年轻且有生育要求;②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腹腔内出血;③B超测定附件包块直径<4.0cm,少量或无盆腔积液征;肝、肾功能正常。用药前血β-HCG 2000~3000IU/L[2]。外周血白细胞>4×109>/sup>/L,血小板>100×109>/sup>/L。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各50例。3组的年龄、停经天数、孕次、治疗前附件包块直径及血β-HCG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的一般资料,见表1。
治疗方法:A组采用MTX50mg/m2>/sup>单次肌注,共3天;B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片100mg 2次/日,共5天;C组采用MTX 50mg/m2>/sup>单次肌注,加米非司酮片50mg/日,共3天,第2天开始服用中药解郁消滞汤(处方组成:生蒲黄15g,天花粉20g,川芎9g,全蝎4g,丹参15g,桃仁15g,赤芍15,当归15g,同时随症加减),日1剂2煎,连用7天1疗程。
观察指标:3组用药后均严密观察腹痛、阴道出血及肛门坠胀等表现,每天监测血压、脉搏2次;3组均每3天复查血β-HCG、血常规,每周复查阴道B超及血肝、肾功能,同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计算β-HCG下降率(β-HCG下降率/%(治疗前血β-HCG值-治疗后血β-HCG)/治疗前血β-HCG)。
疗效评价标准[3]:①治愈:血β-HCG转阴,附件包块缩小或消失,腹痛、阴道出血症状消失;②好转:血β-HCG下降,附件包块缩小,腹痛、阴道出血症状减轻;③无效:血β-HCG不降或上升,附件包块不缩小或增大,接受药物化疗后出现内出血、腹痛而为手术治疗征象。凡符合其中之一标准者为无效。
随访:患者疗程结束稳定出院后,每7天需回院监测血β-HCG值直至正常,必要时行B超或盆腔检查。如需生育者,出院后4~6个月来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百分率的比较采用X2>/sup>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7天后3组治疗方案效果比较:C组与A组比较,7天后β-HCG下降率、包块吸收消失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36、7.92,P均<0.05),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sup>18.76,P<0.05);与B组比较,7天后β-HCG下降率、包块吸收消失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46、7.96,P均<0.05),2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sup>16.23,P<0.05)。见表2。
3组治疗7天后疗效比较:C组治愈率90.0%,总有效率98.0%;而A组治愈率44.0%,总有效率68.0%,B组治愈率46.0%,总有效率72.0%,3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3组应用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A组发生胃肠道反应6例,肝功能损害1例,骨髓抑制1例,口腔溃疡1例;B组胃肠道反应4例;C组胃肠道反应1例,肝功能损害1例,口腔溃疡1例。各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及随访过程中很快消失。
讨 论
异位妊娠一直被视为是具有高度危险的早期妊娠。近30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有报道发病率增加6倍,约占所有妊娠的2%。非手术治疗是否成功,杀胚是最关键的一步,治疗效果与血β-HCG浓度有密切关系[4]。
近年来,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有很大进展,最常用的药物是甲氨蝶呤单次肌注、米非司酮口服为多。甲氨蝶呤的药理作用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使DNA合成受阻,抑制滋养细胞增殖,并可使异位妊娠部位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减少,局部的免疫损伤效应受到抑制[5]。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抗孕酮药物,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从而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妊娠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内源性前列素释放,促使黄体生成素下降,黄体溶解,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囊胚坏死,导致流产。但MTX有一些显著不良反应,如消化系统、口腔溃疡、肝功能损害等,因此不易推广。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虽能促使异位的胚胎组织变性坏死,而不能促进局部炎症吸收。两药机理不同,联合用药具有协同杀胚作用,其优点有:①起效快,一般在第4天有HCG下降,HCG在第27天左右完全正常;②降低输卵管破裂、腹腔出血的危险性。但只是对病灶小,血HCG水平低、发病时间较早的病例,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本次研究针对单用不良反应大、联合用药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中药能有效提高杀胚、散结能力,进一步阻止滋养细胞及胚胎生长,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显示出中西医结合之优越性。现代医学研究證明[6],丹参、桃仁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包块吸收。天花粉、全蝎活血化瘀、杀胚。中药在改善局部循环,防止出血、血肿包块继续增大,促进腹腔内血液及血块吸收,停止滋养细胞及胚胎生长,有效率明显提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合用中药诊疗后β-HCG下降率,包块吸收消失及治愈率都明显改善(P均<0.05)。并且扩展了治疗指征,把血HCG>2000IU/L,B超提示异位妊娠包块直径>3cm病例均纳入治疗范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不增加手术治疗的风险,治愈率98.00%,与国外的96.70%相仿[7]。联合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胃肠道反应明显减少,没有增加不良反应。
对于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尽可能地保留输卵管的完整性,对早期诊断的未破裂型异位妊娠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较为妥当。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治疗原则,在用药过程中需严密观察,若有急腹症征象,应随时放弃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1 任玉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三种方法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6):372.
2 王大琬,丛克家.妇产科疾病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200.431.
3 kemp B,kertschanska S,Handt S,et al.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iogists.Medicai management of tu-bail pregnancy.ACOG practice bulletin 3[J].Inter J Gynecol Obstert,1999,65(3):97.
4 赵勤.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16例临床分析[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22(5):627.
5 欧俊,吴效科.异位妊娠的治疗现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5):309-312.
6 左越.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前后双重干预降低重复异位妊娠价值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282.
7 耿春惠,陈璐,黎冠环.异位妊娠破裂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6,10(41):907.
表1 3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7天后3组治疗方案效果比较[n(%)]
表3 3组治疗3个疗程后疗效比较[n(%)]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 保守疗法 临床疗效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随着B超、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及腹腔镜的广泛应用,使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能及早确诊,为许多异位妊娠妇女提供了保守治疗机会[1]。对50例患者采取甲氨蝶呤(MTX)、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取得了较为显著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150例,年龄19~44岁,平均33.51±0.26岁。均有停经史、不规则阴道出血史,并经临床病史、妇科检查、血β-HCG及盆腔阴道B超检查确诊。保守治疗指征:①患者年轻且有生育要求;②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腹腔内出血;③B超测定附件包块直径<4.0cm,少量或无盆腔积液征;肝、肾功能正常。用药前血β-HCG 2000~3000IU/L[2]。外周血白细胞>4×109>/sup>/L,血小板>100×109>/sup>/L。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各50例。3组的年龄、停经天数、孕次、治疗前附件包块直径及血β-HCG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的一般资料,见表1。
治疗方法:A组采用MTX50mg/m2>/sup>单次肌注,共3天;B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片100mg 2次/日,共5天;C组采用MTX 50mg/m2>/sup>单次肌注,加米非司酮片50mg/日,共3天,第2天开始服用中药解郁消滞汤(处方组成:生蒲黄15g,天花粉20g,川芎9g,全蝎4g,丹参15g,桃仁15g,赤芍15,当归15g,同时随症加减),日1剂2煎,连用7天1疗程。
观察指标:3组用药后均严密观察腹痛、阴道出血及肛门坠胀等表现,每天监测血压、脉搏2次;3组均每3天复查血β-HCG、血常规,每周复查阴道B超及血肝、肾功能,同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计算β-HCG下降率(β-HCG下降率/%(治疗前血β-HCG值-治疗后血β-HCG)/治疗前血β-HCG)。
疗效评价标准[3]:①治愈:血β-HCG转阴,附件包块缩小或消失,腹痛、阴道出血症状消失;②好转:血β-HCG下降,附件包块缩小,腹痛、阴道出血症状减轻;③无效:血β-HCG不降或上升,附件包块不缩小或增大,接受药物化疗后出现内出血、腹痛而为手术治疗征象。凡符合其中之一标准者为无效。
随访:患者疗程结束稳定出院后,每7天需回院监测血β-HCG值直至正常,必要时行B超或盆腔检查。如需生育者,出院后4~6个月来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百分率的比较采用X2>/sup>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7天后3组治疗方案效果比较:C组与A组比较,7天后β-HCG下降率、包块吸收消失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36、7.92,P均<0.05),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sup>18.76,P<0.05);与B组比较,7天后β-HCG下降率、包块吸收消失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46、7.96,P均<0.05),2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sup>16.23,P<0.05)。见表2。
3组治疗7天后疗效比较:C组治愈率90.0%,总有效率98.0%;而A组治愈率44.0%,总有效率68.0%,B组治愈率46.0%,总有效率72.0%,3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3组应用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A组发生胃肠道反应6例,肝功能损害1例,骨髓抑制1例,口腔溃疡1例;B组胃肠道反应4例;C组胃肠道反应1例,肝功能损害1例,口腔溃疡1例。各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及随访过程中很快消失。
讨 论
异位妊娠一直被视为是具有高度危险的早期妊娠。近30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有报道发病率增加6倍,约占所有妊娠的2%。非手术治疗是否成功,杀胚是最关键的一步,治疗效果与血β-HCG浓度有密切关系[4]。
近年来,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有很大进展,最常用的药物是甲氨蝶呤单次肌注、米非司酮口服为多。甲氨蝶呤的药理作用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使DNA合成受阻,抑制滋养细胞增殖,并可使异位妊娠部位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减少,局部的免疫损伤效应受到抑制[5]。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抗孕酮药物,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从而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妊娠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内源性前列素释放,促使黄体生成素下降,黄体溶解,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囊胚坏死,导致流产。但MTX有一些显著不良反应,如消化系统、口腔溃疡、肝功能损害等,因此不易推广。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虽能促使异位的胚胎组织变性坏死,而不能促进局部炎症吸收。两药机理不同,联合用药具有协同杀胚作用,其优点有:①起效快,一般在第4天有HCG下降,HCG在第27天左右完全正常;②降低输卵管破裂、腹腔出血的危险性。但只是对病灶小,血HCG水平低、发病时间较早的病例,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本次研究针对单用不良反应大、联合用药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中药能有效提高杀胚、散结能力,进一步阻止滋养细胞及胚胎生长,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显示出中西医结合之优越性。现代医学研究證明[6],丹参、桃仁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包块吸收。天花粉、全蝎活血化瘀、杀胚。中药在改善局部循环,防止出血、血肿包块继续增大,促进腹腔内血液及血块吸收,停止滋养细胞及胚胎生长,有效率明显提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合用中药诊疗后β-HCG下降率,包块吸收消失及治愈率都明显改善(P均<0.05)。并且扩展了治疗指征,把血HCG>2000IU/L,B超提示异位妊娠包块直径>3cm病例均纳入治疗范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不增加手术治疗的风险,治愈率98.00%,与国外的96.70%相仿[7]。联合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胃肠道反应明显减少,没有增加不良反应。
对于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尽可能地保留输卵管的完整性,对早期诊断的未破裂型异位妊娠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较为妥当。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治疗原则,在用药过程中需严密观察,若有急腹症征象,应随时放弃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1 任玉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三种方法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6):372.
2 王大琬,丛克家.妇产科疾病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200.431.
3 kemp B,kertschanska S,Handt S,et al.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iogists.Medicai management of tu-bail pregnancy.ACOG practice bulletin 3[J].Inter J Gynecol Obstert,1999,65(3):97.
4 赵勤.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16例临床分析[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22(5):627.
5 欧俊,吴效科.异位妊娠的治疗现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5):309-312.
6 左越.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前后双重干预降低重复异位妊娠价值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282.
7 耿春惠,陈璐,黎冠环.异位妊娠破裂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6,10(41):907.
表1 3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7天后3组治疗方案效果比较[n(%)]
表3 3组治疗3个疗程后疗效比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