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作为农村学校,太和第一小学依托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客家文化之中,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自觉传承家乡文化和传统美德。激发了学生创造美好家乡、美好生活的愿望,培养与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资源;客家文化
太和镇,地处广州市北郊城乡结合部,是广州市重点发展的四个中心镇之一,属客家人群居之地。今天的客家子孙,该如何去传承和发扬这一绚烂的客家文化呢?教育是最根本的方法之一。因此,我们充分挖掘客家文化资源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觉地接受良好的乡土文化的熏陶,自觉传承家乡文化和传统美德,树立建设家乡美好未来的远大理想,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确定主题,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方式多种多样,但是针对不同活动内容,怎样的组织才能满足实践活动的需要,从而确保实践活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1. 立足特色资源,明确活动方向
太和作为广州市重点建设的中心镇,将以“今日中心镇、明天卫星城”、以未来的广州市城区作为发展目标。太和也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地区,随着镇房地产业的发展,梅州、五华、河源、江西、福建等地的客家人也不断迁居而来。对于客家文化来说,本地的客家人由于是从外地迁移而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发生了变化,这就构成了太和地区客家文化的多元化。因此,确立符合太和实际情况而又颇显客家文化资源特色的活动方向,这不仅可以突现实践活动的特色,还可以确保我们的活动取得实效。
为此,我们借助网络查阅、翻阅书籍、走访问卷等途径获取客家文化的相关资料,通过对比研究,对太和的客家资源特色和优势进行详细分析。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本地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成立了客家山歌联谊会,在两个大型的文化广场,客家山歌几乎成了每天活动的固定节目;在镇内的街头巷尾、乡村祠堂,老人们经常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唱客家山歌,自娱自乐,好不热闹,引来年轻人驻足倾听;还有反映本镇人民抗击倭寇的联升社学、抗日纪念碑、古祠堂;被誉为广州市第二大市肺之称的帽峰山,风景优美的铜锣湾,如诗如画的小石船;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州寿星大厦;蓬勃发展的种养业,草莓园、木瓜园、沙糖桔园;还有传统的客家美食,每逢节假日,以其物美价廉吸引了众多城里人,令我镇成为旅游业的后起之秀。这恰恰也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乡土文化小课题研究,开展特色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于是,我们对相关客家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之后,最后确定了其中的“客家礼仪”、“客家风俗”、“客家艺术”和“客家人文”四个项目作为客家文化资源研究的重点。
2. 精心策划,建立特色活动组织
笔者认为,这项活动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和活动能力等特点,对活动组织的建立和活动过程的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将研究目标进行细化。首先,要邀请客家文化研究专家进行指导,争取得到他们的帮助。在他们的支持下,成立“红领巾客家文化研究会”,并聘任校内、外辅导员和名誉辅导员。其次是由参与研究的各班申报研究项目,并成立相应的研究分会。由于在活动中可能会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学生家庭的因素,也就是活动要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学生到了六年级后,学习压力增大,家长对学生参与社会化活动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小了。第二是学生自身的因素。作为对乡土文化资源的研究实践活动,除考察、体验之外,还需要完成收集、整理、写作等工作。因此,必然会受到学生知识结构、活动与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针对具体情况,要认真进行分析策划,活动可安排三、四、五、六年级各班来共同承担。根据已经确定的四项研究内容,将每个年级中的班级组合成一个主题研究分会。
四个研究分会的建立,为有效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然而,活动成功与否还在于能否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研究内容细化,分成若干个子课题,然后通过学生的自由择题与自由组合,组建若干个探究小队,从而使得活动组织更灵活地开展活动。
二、组织探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为确保“走进客家”主题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取得实效,并达到预期目的,我们精心筹划,引导全体学生开展家乡文化资源考察活动。
1. 小组探究:以各研究分会为单位,依据自己的探究方向和任务,引导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老人、查阅资料、实地观察、拍照摄影、亲历体验等方法途径,深入了解与探究内容相关的客家文化资源。我们设计制作相关的问卷调查表,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让他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利用节假日,通过走亲戚和采访老人等途径,展开调查活动。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指导各研究分会针对部分学生对客家文化资源缺乏直观认识的问题,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客家文化资源考察实践活动。
2. 全面认知:通过资料交换的途径实现研究分会之间的资源共享,让全体学生在熟知本队已经获取的客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去阅读自己尚未知道的而其他学生已经帮助收集整理的关于客家文化的资料,从而对客家文化资源具有更全面的了解,形成完整的家乡模型。
这两个方面的探究活动,使得每一位学生都亲身参与了客家文化资源探究实践活动,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人人都探求”的理念。
三、传承发扬,深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在“走进客家”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还要设计一系列的展示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教育,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结合相应的考核办法,对活动实施评价,以此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除此之外,各研究分会也要结合自己研究内容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社区宣传活动。例如,“客家人文研究会”要开展“学名人,做名人”社区文明宣讲活动,以此来促进文明社区的创建,为家乡发展推波助澜。宣传活动既教育了自己,也影响了家人、朋友以及周围的人;“客家风俗研究会”开展“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推动一个社会”的移风易俗文明风尚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等。各具魅力的特色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也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内涵的深化。
四、提炼创新,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
通過以上活动的开展,学生对客家文化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这为我们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实施教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中要指导各个研究分会对活动中所获得的客家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和深入探究,从而达到以特色和精品资源来发挥其教育功能,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因此,可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原样再现。利用班队活动课、墙报、板报、专刊、校园网等形式,组织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有关客家文化资源的原始资料进行展示交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让每个学生在交流中分清客家文化资源中的糟粕与精华,感悟客家文化的魅力。
2. 提炼精华。在进行原始资料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评价、比较、筛选、考证、充实等方法,从众多的客家文化资源原始资料中提炼出能体现客家文化特色的精品资源。
3. 创新升华。通过写作、绘画、制作、表演等手段,来展示客家文化资源的风貌,展示学生在探究客家文化资源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展示学生对客家文化资源的领悟与期待,进一步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近几年来,我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不仅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个性品质得到了发展,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美好家乡、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更进一步培养与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资源;客家文化
太和镇,地处广州市北郊城乡结合部,是广州市重点发展的四个中心镇之一,属客家人群居之地。今天的客家子孙,该如何去传承和发扬这一绚烂的客家文化呢?教育是最根本的方法之一。因此,我们充分挖掘客家文化资源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觉地接受良好的乡土文化的熏陶,自觉传承家乡文化和传统美德,树立建设家乡美好未来的远大理想,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确定主题,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方式多种多样,但是针对不同活动内容,怎样的组织才能满足实践活动的需要,从而确保实践活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1. 立足特色资源,明确活动方向
太和作为广州市重点建设的中心镇,将以“今日中心镇、明天卫星城”、以未来的广州市城区作为发展目标。太和也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地区,随着镇房地产业的发展,梅州、五华、河源、江西、福建等地的客家人也不断迁居而来。对于客家文化来说,本地的客家人由于是从外地迁移而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发生了变化,这就构成了太和地区客家文化的多元化。因此,确立符合太和实际情况而又颇显客家文化资源特色的活动方向,这不仅可以突现实践活动的特色,还可以确保我们的活动取得实效。
为此,我们借助网络查阅、翻阅书籍、走访问卷等途径获取客家文化的相关资料,通过对比研究,对太和的客家资源特色和优势进行详细分析。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本地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成立了客家山歌联谊会,在两个大型的文化广场,客家山歌几乎成了每天活动的固定节目;在镇内的街头巷尾、乡村祠堂,老人们经常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唱客家山歌,自娱自乐,好不热闹,引来年轻人驻足倾听;还有反映本镇人民抗击倭寇的联升社学、抗日纪念碑、古祠堂;被誉为广州市第二大市肺之称的帽峰山,风景优美的铜锣湾,如诗如画的小石船;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州寿星大厦;蓬勃发展的种养业,草莓园、木瓜园、沙糖桔园;还有传统的客家美食,每逢节假日,以其物美价廉吸引了众多城里人,令我镇成为旅游业的后起之秀。这恰恰也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乡土文化小课题研究,开展特色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于是,我们对相关客家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之后,最后确定了其中的“客家礼仪”、“客家风俗”、“客家艺术”和“客家人文”四个项目作为客家文化资源研究的重点。
2. 精心策划,建立特色活动组织
笔者认为,这项活动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和活动能力等特点,对活动组织的建立和活动过程的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将研究目标进行细化。首先,要邀请客家文化研究专家进行指导,争取得到他们的帮助。在他们的支持下,成立“红领巾客家文化研究会”,并聘任校内、外辅导员和名誉辅导员。其次是由参与研究的各班申报研究项目,并成立相应的研究分会。由于在活动中可能会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学生家庭的因素,也就是活动要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学生到了六年级后,学习压力增大,家长对学生参与社会化活动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小了。第二是学生自身的因素。作为对乡土文化资源的研究实践活动,除考察、体验之外,还需要完成收集、整理、写作等工作。因此,必然会受到学生知识结构、活动与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针对具体情况,要认真进行分析策划,活动可安排三、四、五、六年级各班来共同承担。根据已经确定的四项研究内容,将每个年级中的班级组合成一个主题研究分会。
四个研究分会的建立,为有效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然而,活动成功与否还在于能否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研究内容细化,分成若干个子课题,然后通过学生的自由择题与自由组合,组建若干个探究小队,从而使得活动组织更灵活地开展活动。
二、组织探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为确保“走进客家”主题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取得实效,并达到预期目的,我们精心筹划,引导全体学生开展家乡文化资源考察活动。
1. 小组探究:以各研究分会为单位,依据自己的探究方向和任务,引导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老人、查阅资料、实地观察、拍照摄影、亲历体验等方法途径,深入了解与探究内容相关的客家文化资源。我们设计制作相关的问卷调查表,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让他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利用节假日,通过走亲戚和采访老人等途径,展开调查活动。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指导各研究分会针对部分学生对客家文化资源缺乏直观认识的问题,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客家文化资源考察实践活动。
2. 全面认知:通过资料交换的途径实现研究分会之间的资源共享,让全体学生在熟知本队已经获取的客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去阅读自己尚未知道的而其他学生已经帮助收集整理的关于客家文化的资料,从而对客家文化资源具有更全面的了解,形成完整的家乡模型。
这两个方面的探究活动,使得每一位学生都亲身参与了客家文化资源探究实践活动,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人人都探求”的理念。
三、传承发扬,深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在“走进客家”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还要设计一系列的展示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教育,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结合相应的考核办法,对活动实施评价,以此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除此之外,各研究分会也要结合自己研究内容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社区宣传活动。例如,“客家人文研究会”要开展“学名人,做名人”社区文明宣讲活动,以此来促进文明社区的创建,为家乡发展推波助澜。宣传活动既教育了自己,也影响了家人、朋友以及周围的人;“客家风俗研究会”开展“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推动一个社会”的移风易俗文明风尚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等。各具魅力的特色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也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内涵的深化。
四、提炼创新,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
通過以上活动的开展,学生对客家文化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这为我们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实施教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中要指导各个研究分会对活动中所获得的客家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和深入探究,从而达到以特色和精品资源来发挥其教育功能,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因此,可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原样再现。利用班队活动课、墙报、板报、专刊、校园网等形式,组织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有关客家文化资源的原始资料进行展示交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让每个学生在交流中分清客家文化资源中的糟粕与精华,感悟客家文化的魅力。
2. 提炼精华。在进行原始资料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评价、比较、筛选、考证、充实等方法,从众多的客家文化资源原始资料中提炼出能体现客家文化特色的精品资源。
3. 创新升华。通过写作、绘画、制作、表演等手段,来展示客家文化资源的风貌,展示学生在探究客家文化资源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展示学生对客家文化资源的领悟与期待,进一步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近几年来,我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不仅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个性品质得到了发展,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美好家乡、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更进一步培养与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