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为何被“革命”遏制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9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的“激进”是清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与其指责革命派“激进”,不如批评统治者“极端”
  
  
  清末立宪与革命的赛跑中,前者输于后者,令人扼腕,因为接踵而来的就是灾祸不止的社会大动荡。邵建的《革命遏制立宪》和《立宪派的民主路线图》(分别刊登于《财经》2010年第5期、第7期)令人获益匪浅,但仍应进一步追问:立宪为何被革命遏制?一个美好的“路线图”为何没能实现?
  
  谁都没想到武昌起义两声枪响就使大清王朝轰然坍塌,远在美国科罗拉多的孙中山第二天才从报纸上得知此事。偶然“两枪”即使一个王朝覆亡,亦说明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已经根本动摇。
  
  自1894年夏孙中山上书李鸿章,阐述改革观念被拒后,立即走上了激进革命的道路。1895年底他发动的“广州起义”失败,1900年底,他又发动了“惠州起义”,用他自己的话说,前一次,举国舆论“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五年之后已“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而这五年中,清政府并不是越来越开明、宽容,反而越来越愚昧、专制:先血腥镇压了温和的维新变法,又为了慈禧的一己之利而以全民族的灾难为代价向“万国”宣战。
  
  在巨大压力下,清廷终于在1906年9月1日宣布进入预备立宪阶段。对此迟来的顺应民意之举,国内依然万众欢腾,一些大城市甚至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学生、市民、绅商集会、游行、演讲表示庆贺,这说明,广大民众、尤其是绅商阶层根本不希望、不喜欢革命,而是支持立宪。
  
  但清廷并不珍视民情民意。在立宪原则上,它对权力的垄断甚至超过了日本的明治宪法。结果连温和的立宪派都极表反对:“政府宁肯与人民一尺之空文,不肯与人民一寸之实事”,开始号召“人民与之争者,宜与争实事,而不与争空文”。从1910年1月起到11月止,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地方士绅为主的“立宪派”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声势浩大,遍及全国。但清廷就是毫不妥协,不愿让出点滴权力,拒不开国会,反而采取越来越激烈的手段镇压立宪运动。
  
  这样,在“立宪”与“革命”的“赛跑”中,支持革命的人越来越多。本来纯从“道理”上说,立宪派无疑更有“道理”。然而,它的理论的前提是清政府在压力下必能“让步”,实行立宪。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则无论说得多么“有理”,终将无济于事。这一点,反对革命的梁启超十分清楚,他看到了广大留日学生因清廷“假立宪”而由支持“立宪”到倾向“革命”的转变,确实,是清政府的所作所为才使青年相信革命派的宣传。所以1907年初他发表《现政府与革命党》一文指出:“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确是一语中的。
  
  辛亥革命前夜的1911年5月初,清廷出台了垄断权力的“皇族内阁”,实际向世人宣示清廷根本不愿放弃权力,结果使作为其统治基础的士绅阶层与其迅速疏远,最终弃它而去。清政府在政治上拒不变革,经济政策也倒行逆施,就在1911年5月推出“皇族内阁”之时,它又宣布要将原本股份制的民营铁路收归国有。为了保卫自己的产权,以绅商为主的几省股民自然要发起“保路运动”。四川保路风潮相对激烈,最后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然而,四川的保路运动的绅商首领一开始坚持的是毫不过激的“文明争路”,他们刊发光绪牌位和以前谕旨中“庶政公诸舆论”“川路准归商办”两句話,令各家各户张贴,还要设案焚香。凡此种种,不可谓不文明、不温和、不理性、不克制。但清政府还是在9月初逮捕了领导保路运动的绅商首领,随后在成都开枪打死30余名手无寸铁的和平请愿者!在此种情况下,立宪派都不能不倾向革命,革命就成为“宿命”。
  
  “立宪”输给“革命”令人惋惜,然而不能因此以感情代替理性分析,应理性地看到,立宪派的“路线图”确实完美,但清政府的所作所为最终使其成为废纸一张;说到底,立宪是被清政府“遏制”的。近代中国的“激进”是清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所以与其指责革命派“激进”,不如批评统治者顽固的“极端”;与其呼吁民众不要“激进革命”,不如吁请统治者不要“极端顽固”而要不断改革。这才是化解“激进”的最有效途径。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其他文献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深切的的感觉到学生写出来的习作绝大多数都是缺乏创意,层次混乱,着实堪忧!对此我围绕“小学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6月1日开始,工信部颁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服务规范(试行)》正式施行。《规范》包含了3G业务通信质量指标和服务质量指标两大体系,在通信质量方面,对可视电话接通率、拨
韶华流转,几度梦回。故乡的隐隐青山、迢迢绿水勾勒成一幅笔端蕴秀的泼墨山水图,一草一木写满思念。于游子而言,人世间最觉亲切的永远是故乡的那一缕乡音,最是依恋的永远是故
一、鉴别气味的配置。鉴别气味的配置主要在嗅源上。嗅源气味的大小,新鲜与陈旧是直接影响警犬鉴别成功与否的关键。鉴别训练前的首要环节是嗅源气味的配置,在平常训练中就应
本世纪40年代,正当美国和西方国家沉湎于拥有航母的空中和海上优势,集中力量发展弹道导弹之时,原苏联则把目光投向了反舰导弹的发展,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已经发展为一
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有人想做宇航员,有人想做老师,有人想做医生。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我希望中国变得更加强大,这也是无数中国人的期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我们的祖国现在强大了,人民富足了。但是我希望它会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富足。  现在,我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打好基础,帮助同学,孝敬父母,爱护环境等。我希望用我
《茶馆》当年差一点要脱胎换骨——周总理看了《茶馆》,“有完全不同的建议”。他对焦菊隐和于是之说,不赞成老舍写的那三幕。为什么呢?“不典型”。什么是典型呢?就是党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农村经济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开始走向萧条,封建落后的乡村文化危机日益显现。价值缺位,道德危机的泛滥,以及乡村和城市的二元对立,正是这场危机的具
替换成本和边际主义两原则既是西方微观和宏观理论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又是投资决策、财务评价等现代应用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1960年, 美国经济学家和战略专家施莱辛格,在
1950年底,新中国空军正式亮相于朝鲜上空,与美国空军展开了两年零八个月的较量。60年后再回首,世事巨变,昔日的败者早已跃上新台阶,而胜者仍未实现对败者的超越,弱势依旧,值得反思。    “零位”出征和以弱战强    1950年12月中国空军参战时几乎是“零位”出征,仅有新组建的2个师另2个团的兵力,作战飞机不足200架,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仅为几十个小时,飞行技术尚不熟练,更无战术和经验可谈。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