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美国的威胁继续存在,朝鲜就不可能弃核”“为继续维持半岛和平,应该解散‘联合国军’司令部,用和平协定代替现在的停战协定”。总体看,今天不时浮出水面的朝鲜半岛问题,根子是美韩与朝鲜之间的颠覆与反颠覆斗争。
今年是朝鲜战争爆发70周年,与战争有关的国家和地区纷纷举行纪念活动。那些亲历过战争的人及其后代普遍表达这样的心愿——“如果不想要‘永久和平’(系德国哲学家康德隐喻的‘死亡带来终极和平’),那就现在珍惜和平。”美国老兵杜诺德·普勒说。
30分钟造恶70年
“活在这里,就像礁石上等着被晒干的青蛙……”在朝鲜半岛的三八线上,不时出现这样伤感的留言,因为能体验“枪顶脑门”的感觉,三八线成了朝韩两国吸引游客的重要地标。尤其在韩国,三八线更成了旅行社的“香饽饽”。前韩国陆军第22师老兵曹勋(音)说:“三八线是民族的伤疤,70年过去了,形势还阴晴不定,只能靠停战协定来维持和平。拿这种痛苦来赚钱,无论怎么说,都有点儿难过。”就在6月9日中午,朝鲜宣布切断朝韩一切通讯联络线,抗议韩国政府纵容“脱北者”往朝鲜散发反朝传单。“尽管现在三八线的气氛没有1950年6月那样紧张,但人的神经却无法松弛下来。”韩国统一部一名官员说。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糟糕的是,这场战争就是从二战结束之地开始的。”有人如此评价。1945年8月10日晚,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开会讨论东北亚问题。此时,两颗原子弹已在日本爆炸,百万苏联红军也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的日军,二战最后一个策源地——日本法西斯气数已尽,投降指日可待。在美国看来,地缘政治问题变为“什么地方能阻止俄国人,不让共产主义多覆盖哪怕一英寸的土地”。综合兵力、时间、空间因素,美国陆军参谋军官查尔斯·博尼斯蒂尔和迪安·腊斯克草草在30分钟里划出一条能让美军独占日本并保持一定缓冲地带的界线——北纬38度线,横贯朝鲜半岛中央,美苏将在此受降分处南北的日本殖民军。
“平衡”在三八线
1950年6月25日,战争沿三八线全面打响。准备更充分的朝鲜人民军打得李承晚(韩国首任总统)军队丢盔弃甲。3天后,数十辆苏制T-34/85坦克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汉城(今首尔),成为朝鲜全军乃至全国的骄傲。
当半岛局势突变之际,充斥麦卡锡主义反共狂热的美国,把朝鲜“解放进军”视为“苏联阵营扩张的重大信号”。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出兵朝鲜半岛,使朝鲜战争由民族内战演变为国际化战争。同时,美国盗用联合国名义,拼凑17国“联合国军”实施武力干涉。面对拥有雄厚兵力兵器的对手,朝鲜军民依然顽强地保持了3个多月的主动进攻,特别是7月下旬全歼从日本赶来的美军步兵第24师,活捉师长威廉·费舍·迪安,震惊了西方世界。
直至1950年9月,由于后援不继,再加上美军利用海军优势完成仁川登陆,朝军失去进攻锐度,不得不转移北撤,战火迅速烧过三八线,一直抵达鸭绿江边,“几乎看见了中国的大地。”狂妄的麦克阿瑟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频频出动空军“误炸”中国边城安东(今丹东)。此时,中共中央很清楚,美国插手朝鲜半岛,还动用军舰隔断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完成祖国统一,同时支持法国殖民军在越南活动。新中国不能坐视不管。
中国敢于出兵同美国较量,既体现了非凡的胆略,在战场范围、出兵时机和参战方式上,又表现出极其谨慎、量力而行的科学态度。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底,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凭借近战、夜战传统,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并以炸药包炸坦克,从而达到“以我之长击敌之短”,将美军为首的侵略军打退400公里,不仅收复朝鲜平壤,还把战线重新推回到三八线。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惊呼这是“美军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事实上,中美军人都意识到自己碰上“从未有过的劲敌”,这种较量又同时有着“谁钢(物质)多,谁气(精神)多”的双重考验。战争持续到1951年初,美国人认为,后勤软肋导致绝大多数志愿军只能靠身上背的粮食、弹药打仗,一周消耗光后就没了后劲,即常见的“礼拜攻势”;志愿军对敌人的感受是“能打现代化立体战争”,“(我们)没有制海权,就无法(沿朝鲜半岛东西海岸两翼)实施战略迂回,而没有制空权,就无法达成战役上的歼灭战”。双方力量的“平衡”恰恰又归于三八线。
和平仍在路上
朝鲜战争尽管远去,但烙在朝鲜民族灵魂深处的印记却无法抚平。92岁的韩国老兵袁钟旭(音),在1950年时作为白骨部队(第3师)排长作战,他的部下有三分之二的人阵亡,“战争夺走了我的父母、兄弟、子女、配偶的生命”。韩国老兵严正顺曾作为翻译,随美军在朝鲜元山登陆,之后一直攻到图们江畔,不久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赶到兴南,继而逃回釜山。他说:“现在讨论那场战争到底是‘南侵’还是‘北侵’很荒唐,国家应该告诉年轻人的,是如何阻止战争爆发……要不了几年,绝大多数参加过那场战争的人将离开这个世界。还记得那场民族悲剧的人,应该忘记民族间的仇恨,合力推动和解。”
回顾过去几十年,朝鲜政府也对那场战争表达了明确态度,“只要美國的威胁继续存在,朝鲜就不可能弃核”“为继续维持半岛和平,应该解散‘联合国军’司令部,用和平协定代替现在的停战协定”。总体看,今天不时浮出水面的朝鲜半岛问题,仍是当年战争的“后遗症”,根子是美韩与朝鲜之间的颠覆与反颠覆斗争。二战后,在美苏直接干预下,半岛南北双方奉行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双方均认为自己是代表全体朝鲜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互视对方为“主敌”,相互谋求“制度统一”和“体制兼并”。
实践已证明,无论战争,还是施压制裁,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半岛问题。近几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积极努力下,半岛局势才向好的方向发展。中国一贯劝和促谈,敦促有关方面抓住对话时机,打破半岛僵局,避免刺激性的语言和行动,是创造各方对话的重要条件和前提。目前,尽管有关各方坐在一起仍有一定难度,但推动延长半岛缓和机遇期,为下一步开展对话营造良好氛围,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梁衍军荐自《新民周刊》2020年第22期)
今年是朝鲜战争爆发70周年,与战争有关的国家和地区纷纷举行纪念活动。那些亲历过战争的人及其后代普遍表达这样的心愿——“如果不想要‘永久和平’(系德国哲学家康德隐喻的‘死亡带来终极和平’),那就现在珍惜和平。”美国老兵杜诺德·普勒说。
30分钟造恶70年
“活在这里,就像礁石上等着被晒干的青蛙……”在朝鲜半岛的三八线上,不时出现这样伤感的留言,因为能体验“枪顶脑门”的感觉,三八线成了朝韩两国吸引游客的重要地标。尤其在韩国,三八线更成了旅行社的“香饽饽”。前韩国陆军第22师老兵曹勋(音)说:“三八线是民族的伤疤,70年过去了,形势还阴晴不定,只能靠停战协定来维持和平。拿这种痛苦来赚钱,无论怎么说,都有点儿难过。”就在6月9日中午,朝鲜宣布切断朝韩一切通讯联络线,抗议韩国政府纵容“脱北者”往朝鲜散发反朝传单。“尽管现在三八线的气氛没有1950年6月那样紧张,但人的神经却无法松弛下来。”韩国统一部一名官员说。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糟糕的是,这场战争就是从二战结束之地开始的。”有人如此评价。1945年8月10日晚,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开会讨论东北亚问题。此时,两颗原子弹已在日本爆炸,百万苏联红军也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的日军,二战最后一个策源地——日本法西斯气数已尽,投降指日可待。在美国看来,地缘政治问题变为“什么地方能阻止俄国人,不让共产主义多覆盖哪怕一英寸的土地”。综合兵力、时间、空间因素,美国陆军参谋军官查尔斯·博尼斯蒂尔和迪安·腊斯克草草在30分钟里划出一条能让美军独占日本并保持一定缓冲地带的界线——北纬38度线,横贯朝鲜半岛中央,美苏将在此受降分处南北的日本殖民军。
“平衡”在三八线
1950年6月25日,战争沿三八线全面打响。准备更充分的朝鲜人民军打得李承晚(韩国首任总统)军队丢盔弃甲。3天后,数十辆苏制T-34/85坦克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汉城(今首尔),成为朝鲜全军乃至全国的骄傲。
当半岛局势突变之际,充斥麦卡锡主义反共狂热的美国,把朝鲜“解放进军”视为“苏联阵营扩张的重大信号”。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出兵朝鲜半岛,使朝鲜战争由民族内战演变为国际化战争。同时,美国盗用联合国名义,拼凑17国“联合国军”实施武力干涉。面对拥有雄厚兵力兵器的对手,朝鲜军民依然顽强地保持了3个多月的主动进攻,特别是7月下旬全歼从日本赶来的美军步兵第24师,活捉师长威廉·费舍·迪安,震惊了西方世界。
直至1950年9月,由于后援不继,再加上美军利用海军优势完成仁川登陆,朝军失去进攻锐度,不得不转移北撤,战火迅速烧过三八线,一直抵达鸭绿江边,“几乎看见了中国的大地。”狂妄的麦克阿瑟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频频出动空军“误炸”中国边城安东(今丹东)。此时,中共中央很清楚,美国插手朝鲜半岛,还动用军舰隔断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完成祖国统一,同时支持法国殖民军在越南活动。新中国不能坐视不管。
中国敢于出兵同美国较量,既体现了非凡的胆略,在战场范围、出兵时机和参战方式上,又表现出极其谨慎、量力而行的科学态度。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底,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凭借近战、夜战传统,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并以炸药包炸坦克,从而达到“以我之长击敌之短”,将美军为首的侵略军打退400公里,不仅收复朝鲜平壤,还把战线重新推回到三八线。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惊呼这是“美军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事实上,中美军人都意识到自己碰上“从未有过的劲敌”,这种较量又同时有着“谁钢(物质)多,谁气(精神)多”的双重考验。战争持续到1951年初,美国人认为,后勤软肋导致绝大多数志愿军只能靠身上背的粮食、弹药打仗,一周消耗光后就没了后劲,即常见的“礼拜攻势”;志愿军对敌人的感受是“能打现代化立体战争”,“(我们)没有制海权,就无法(沿朝鲜半岛东西海岸两翼)实施战略迂回,而没有制空权,就无法达成战役上的歼灭战”。双方力量的“平衡”恰恰又归于三八线。
和平仍在路上
朝鲜战争尽管远去,但烙在朝鲜民族灵魂深处的印记却无法抚平。92岁的韩国老兵袁钟旭(音),在1950年时作为白骨部队(第3师)排长作战,他的部下有三分之二的人阵亡,“战争夺走了我的父母、兄弟、子女、配偶的生命”。韩国老兵严正顺曾作为翻译,随美军在朝鲜元山登陆,之后一直攻到图们江畔,不久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赶到兴南,继而逃回釜山。他说:“现在讨论那场战争到底是‘南侵’还是‘北侵’很荒唐,国家应该告诉年轻人的,是如何阻止战争爆发……要不了几年,绝大多数参加过那场战争的人将离开这个世界。还记得那场民族悲剧的人,应该忘记民族间的仇恨,合力推动和解。”
回顾过去几十年,朝鲜政府也对那场战争表达了明确态度,“只要美國的威胁继续存在,朝鲜就不可能弃核”“为继续维持半岛和平,应该解散‘联合国军’司令部,用和平协定代替现在的停战协定”。总体看,今天不时浮出水面的朝鲜半岛问题,仍是当年战争的“后遗症”,根子是美韩与朝鲜之间的颠覆与反颠覆斗争。二战后,在美苏直接干预下,半岛南北双方奉行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双方均认为自己是代表全体朝鲜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互视对方为“主敌”,相互谋求“制度统一”和“体制兼并”。
实践已证明,无论战争,还是施压制裁,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半岛问题。近几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积极努力下,半岛局势才向好的方向发展。中国一贯劝和促谈,敦促有关方面抓住对话时机,打破半岛僵局,避免刺激性的语言和行动,是创造各方对话的重要条件和前提。目前,尽管有关各方坐在一起仍有一定难度,但推动延长半岛缓和机遇期,为下一步开展对话营造良好氛围,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梁衍军荐自《新民周刊》2020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