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8023ji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历史教学作为培养中学生的教育基地,肩负着无比重要的责任。
  但不把应试教育的观点转变过来,历史教学可能走入死胡同。激发学生的爱好和求知欲望,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共同的使命。
  关键词:历史教学 爱好 能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爱好是指人们力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事物与某次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爱好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爱好具有选择性、趋向性的特征。从学习历史知识的心理特征看,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正逐步提高。
  他们的英雄主义意向以及好奇心理,对过去的探索以及对未来的追求,都为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提供了条件。他们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活跃,接受和模拟能力很强,而且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烈。
  其心理特点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依靠性,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但这种学习却又是建立在自己的爱好与爱好基础上的。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他们自发的动机。
  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挖掘和发现史实,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的尝试。
  
  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爱好。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爱好的重要手段。
  教师依据教材,事先精心设计具有新情境、难易相结合,有层次的话题,引起学生积极参与的爱好,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先从学生讲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爱好,增强参与意识。然后全班同学分组讨论,教师答题,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碰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后小结。
  实践证实,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爱好浓厚,思维活跃,注重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历史的许多人和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素材,假如教师只靠语言叙述是难以描绘当时的情景。历史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授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透过历史事件分析、重新熟悉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影视教学情境,便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逝去的历史事件,增强对史事的熟悉,培养学生爱好。我采用了先进的电化教学,运用电教媒体,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画面,引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爱好,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熟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学史使人明智”。“明”可以说是对历史规律、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熟悉;"智"既包括鉴古知今的熟悉聪明,也包括开拓未来的创新聪明。明智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式,对重要的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的熟悉过程。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间的开放与融通上做出一些尝试。
  如讲授《戊戌变法》一课时,首先,确定了以戊戌变法为重点教学内容,用以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熟悉人生价值的教学目标。
  在思维能力培养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就"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历史上里程碑"等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为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我对教材的知识内容大胆地进行了取舍。从教学实践看,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在探讨历史问题的同时把握和理解了
  重点知识,练习了历史思维能力,从活生生的历史中受到了做人、行事的启迪。
  
  三、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角色情境,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断,渲染课堂气氛,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史爱好。我选择高中历史教材故事性较强的章节,组织学生自编历史故事,让学生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将历史事件再现于历史课堂,把学生带到前人生活的历史场景中。
  这样,他们很轻易理解当事人的想法,在古今观点的比较中能更好的明辨是非,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教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仅完成了历史教学任务,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讲“府院之争”时,我让几个同学分别扮演了美国代表、日本代表、黎元洪、段祺瑞和张勋,关于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几名同学分别站在各自代表的人物立场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了学生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且将生涩的历史知识趣味化,学生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完成了学习任务。在预备该课的过程中,几名同学认真预备,分析史料,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同时,几名同学由于在课堂上的生动表演,在全班同学面前很好地展示了自我,从而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爱好。②教材虽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其局限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也不完善,也需要适应新时期要求,对它进行补充、改进。
  如;讲太平天国,我将前后期军事活动相连作简要介绍,而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连在一起置后并作重点处理。又如,讲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一节时,简单处理国民党右派夺权过程,重点处理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等等。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性学习
  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搜集信息、现场考察、专题研究、讨论辩论、参观访问等。活动中,注重学生参与的目的性、实效性,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索时间和体验的机会。对社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注重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熟悉,启迪科学思维,揭示科学现象的本质,使学生感受科学的真实性,感受科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历史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些分歧,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
  例如,讲到《第一次国共合作》一目时,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苏联为什么派出人员,提供资金和枪械帮助中国国民党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们根据通过各种途径把握的知识,自己得出了十几个结论:国民党由于执行了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苏联才本着国际主义的精神,大力支持国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苏联愿与国民党联合,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当时力量还太弱小,且国共合作的局面已经形成,支持国民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支持中国共产党;苏联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为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壮大自己的阵营才支持、联合国民党共同反帝等等。
  所有这些观点,都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学总结得出的。这就使学生们在争论的过程中把握了更多的知识,开拓了思路,提高了学习爱好。采用这种教学法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踊跃地参加到讨论、答辩中来,使全体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教益。
  我开展的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报告会、图片展等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爱我一中"为主题的国情、市情、校情系列考察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影片,学唱革命歌曲;指导学生搜集地方史料,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结合教材有关人物和历史事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开始养成。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科研意识显著增强了,开始从 "知识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以上是近几年我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当之处还请批评和指正。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关于激励,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会把生命出卖于你,但会为了一条彩色的绶带把生命奉献于你。可见,激励的作用之大。   所谓的激励性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给学生以“绶带”,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激励学生不断的大胆尝试,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较
期刊
职业高中的学生,大部分在入学时成绩欠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低,因此造成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从当今教育的整个势态来看,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改变学习困难学生的落后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是我们面临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改变更多的似乎是形式。鉴于我们职高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初步构建
期刊
摘要: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如何提高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的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
期刊
实践证明,在中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坚持多种题型的设计和实践,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成效。     一、六种题型的设计和实践     1.急问抢答题。教者发出一连串的急问,促使学生争先恐后的抢答,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例如:在单元教学的起始阶段,为了让学生对单元内容有个概括了解,可作这样的急问:“这一单元包括 哪几篇文章,作者是谁,他们生活的时代如何,各篇文章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期刊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
期刊
《英语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用教材。作为教者,要遵循教材,但不囿于教材;要利用教材,但不拘谨于教材。  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需要,关注学生发展,发挥个人的专业才能和教学智慧,积极利用教材,大胆取舍,巧妙拓展,联系生活,精心整合。  在实施《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课程中,笔
期刊
语文是一门工具课,但语文工具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极具思想与内涵的特殊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它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假若语文教师冷若冰霜,又怎能使学生动情?不能以感情滋润学生的心田,则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训练,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听课都能听懂,但自己做题时,无从下手,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处理好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习题课 一题多解 学习动机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它既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必不可少的
期刊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启发式的现代教学模式,其最大特点就是:教师已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领导者和参与者,当今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被广泛使用。  作者通过多年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对案例教学法的一些认识。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以事
期刊
摘要:选择合适的阅读专题,确立一定的专题目标,注意课内外的结合,精读和泛读的结合,读和写的结合,指定和自主的结合,在专题阅读活动的开展中,寻找到一套系统而有效的指导策略。如:阅读兴趣激励策略、感悟质疑引导策略、阅读写作互动策略、形成课题意识策略、专题研究性阅读策略。  从2002年开始,语文二期教改工作正式在上海的部分学校推进。专题阅读教学,是二期教改语文新教材编排一个特色。  它打破了按知识点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