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课“引导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尝试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075674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经济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谁拥有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谁就会在这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本文主要谈“引导探究式”课堂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引导探究式”;生物教学;有效尝试;研究
  【中图分类号】G 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6-0077-01
  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里所说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等所从事的那种意义上的创新而是以个人的身心发展为对象,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对学生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着手发现、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1.改变课堂教学结构,积极探索利于实施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
  创新型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介,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的主线,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例如,在讲述“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时,首先,利用挂图、实物或用自制画板图说明,植物的根系有向地生长的特性—向地性;还有向水性和向肥性。也就是说:根系的生长是可以向着地下深处、向着水源不断扩展和延伸的。其次,让学生就“根的这些生长特性对植物体的生活有什么益处?”进行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回答,“这种特性,使根对植物体的固着能力增强”;“使植物体获得强大的支持力”;“广泛的吸收功能”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等。然后学生们展开了讨论,最后自己得出结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问题的阐述要留有“空隙”,“言尤未尽”,给学生留下自由想象和思维的空间;鼓励“变换角度”、“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靈活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开展“引导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师要勇于实践:过去我们也曾试图进行探索式教学的尝试,但总是顾虑重重,心理有负担。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感觉“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第二,改变传统的学生观:过去一直认为学生思维不活跃,尤其在我们这样的一所普通中学。通过多次实践发现学生的思维其实非常敏锐,他们设计的问题,提出的假设常常超出教师的想象,而以往的课堂上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如同样是“鱼的呼吸”这个教学内容,在另外一个班,由于在提问中老师提醒了学生“鱼的呼吸的快慢是否与氧气有关”,结果在上交的设计方案中,全班70%的设计方案是鱼的呼吸与氧气有关。这个事实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会严重束缚学生的头脑、压抑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尤其对一些提出比较“怪异”、“离奇”的问题的学生更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四,充分发挥生物以实验为主利于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优势:生物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很多知识内容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的。而这些实验多数可以作为探究式实验而让学生参与尝试,这就需要教师对于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挖掘,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分析和改进,利于进行“引导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五,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扩大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熟练掌握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课堂应变能力。
  第六,在实施“引导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言行、想法等,不要急于作出评价,而是引导同学们相互评价,自我完善。延缓评价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广阔的选择度,让他们自主选择作出自我判断,这样有利于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1)创新教育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
  创新教育并不见得一定需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而是需要教师首先转变原有的上下之分、尊卑之别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平等、合作的交往关系。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必须走“民主化道路,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开放、真诚、平等、共融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要求学生必须唯师是听、唯师是从的权威心理,事实上,教师的这种权威心理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创新”教学模式,就是要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材
  目前,学校课程比较单一,教材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科的知识逻辑为主线编排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方面的素质仍有不利之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编写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教材及参考资料。
  (3)在教育评价方面
  评价体系的中心要向创新能力倾斜,要以学习主体和谐发展为目的,改变单纯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状况。
  要以提高学习主体适应与改变社会的能力为观察视野,改变单纯以在校表现为观察视野的状况。积极创设健康有序、宽松和谐、开放高效、激励上进这样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冰.基于未来课堂的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J]. 中学生物教学, 2017(10)
  [2]李志高.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 中华少年,2017(0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学生合理的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步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出了生本教育课堂,要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实现快乐课程的构建,接下来教师应当如何进一步探究快乐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
摘 要: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分析,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希沃软件在幼儿园班主任日常教学中进行应用。  关键词:新形势;希沃软件;幼儿园班主任;日常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6-0064-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幼儿园教学正逐步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
摘 要: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更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在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下,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小学教师必须从思想认识和行动上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相关问题,不断研究和勇于实践,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
近日,加拿大科学家团队宣布,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可自我清洁的塑料薄膜,这种薄膜可以驱除细菌,并防止耐药性超级细菌和其他形式细菌的转移。据报道,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科
摘 要:语文课堂是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摇篮,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低效、枯燥的教学问题,笔者也一直在思考一种能够完美平衡教师、学生、文本关系的方式和方法。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相应情境切入点,重点探索出一条符合当代小学语文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摘 要:小学美术是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对于学生而言,学好小学美术这门学科不仅能够有效完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还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本文就如何提升课堂效率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效率;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4-0089-01  在新课改的背景
摘 要:“后茶馆+微课”教学模式在中小学课堂中的整合,不仅充分体现了后“茶馆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同时也充分利用了信息化的教育资源,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关键所在。现代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构建“后茶馆+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后茶馆+微课”;整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6-0074
摘 要: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幼儿心智的开发与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幼儿教育具有相当的层次性和专业性,其中通过幼儿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属于幼儿心理健康的部分。在实际进行的幼儿教育当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要从学习环境的营造、活动内容的安排和表现评价的给予等多方面入手,用心通过幼儿教育培养幼儿自信心。本文正是探讨这一问题,希望为怎样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自
摘 要:随着新课改在课堂,学具逐渐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不可或缺,巧妙科学的学具使用安排也成了不少精彩课堂中的点睛之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学具使用,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学生通过直观化的操作体验,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具;教学效率;生活中的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
摘 要:对于教育改革工作来说,该项工作的重心就是进行课程方面的改革,要想提升课程改革的整体效果,需要加强教学模式的设计工作,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吸引学生,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微课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探讨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主要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微课资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