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我使馆“元凶”被杀之谜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e_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尼特神秘遇害,使更多人将目光投向10年前的那段历史——
  
  “寻常夫妇”遭遇不寻常暗杀-
  
  3月2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劳登县一对退休的老年夫妇,在晨练时遭到袭击,一死一重伤。
  遇害者为现年59岁的威廉·班尼特,重伤者是他55岁的妻子辛西娅。
  看起来案情并不复杂,侦破工作却让当地警方陷入困境。专案组将破案的最大希望寄托在重伤的辛西娅身上,希望她能快点好起来,接受询问并提供线索。
  然而蹊跷的事发生了。案发第二天,美国联邦调查局华盛顿分局的高级特工、国防情报局的军官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等大人物,纷纷驾临劳登县,他们不但要走了劳登县警察局搜集到的现场证据,还封锁了班尼特夫妇的家,禁止包括劳登县警察在内的执法人员入内。
  4月7日,意外再次发生。当医院宣布辛西娅脱离危险,几天后就可以接受警方询问时,联邦调查局总部突然给劳登县警察局打来电话,宣布联邦特工将接管辛西娅的保卫权,询问一事必须交由联邦调查局特工进行。此后,劳登县警察局像是接到了封口令,不再就此案发表任何言论。
  
  疑遭中情局灭口
  
  劳登县警察局和当地媒体虽然被“封口”,但各种传闻却在全美不胫而走。媒体经过调查发现,班尼特是美国陆军的退役中校,长期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一直干到2000年,此后仍与中情局保持着密切关系。面对媒体的追问,中情局发言人乔治-利特尔被迫承认,班尼特确实是中情局的“合同雇员”,但合同期在2000年之后就中断了。
  但事实上,直到遇害前,班尼特与中情局的关系仍然“密不可分”——他还曾为伊拉克军队提供情报训练。“这是一块很有油水的大肥肉,不知道班尼特是怎么搞到的。”一位与中情局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表示:“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训练伊拉克新军的费用堪称天文数字,很多人都想咬一口。班尼特弄到的训练项目很大也很多,虽然他为人低调,但赚钱多了还是会咬手。他的死,很可能是利益之争导致。”对此,中情局尴尬地回应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班尼特先生遇害与他曾在中情局工作有关。”然而,这一表态让更多分析人士将案情与中情局联系到一起。
  经过不懈追查,《外交政策》杂志首先发现了班尼特一个更惊人的身份——他正是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的主要责任人!此消息一出,绝大多数的网民都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中情局,他们认为,班尼特大半生都在为中情局工作,被“中情局高层灭口”的可能性最大。
  
  他在地图上打了个“×”
  
  班尼特神秘遇害,使更多人将目光投向10年前的那段历史。
  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入侵南联盟。当时,退役陆军中校班尼特,因为“标示目标情报技能了得”,被中央情报局相中,当上美军的轰炸目标制定官,也因此成为北约78天空袭行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一天,中情局接到了美国空军高官的电话,称美军准备轰炸南联盟的补给与采购局总部,要求中情局人员马上标出所要空袭的目标方位。这一任务,落实到班尼特的头上。中央情报局的上级还给了班尼特一个南联盟补给与采购局总部的地址和一张地图。班尼特按图索骥,在地图上标出了一个“×”。不久,画着“×”的地图被送到了北约战斗指挥中心——标“×”的位置将成为北约军队的轰炸目标。
  5月7日深夜(北京時间5月8日晨),空袭警报再次在贝尔格莱德城区响起。硝烟过后,人们发现,被轰炸的不是南联盟的政府部门,而是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在破碎而摇摇欲坠的大使馆楼中,3名中国记者不幸遇难,20多人受伤!这一事件很快震惊了全世界。
  2000年4月,也就是在中国使馆被轰炸整整11个月后,美国《洛杉矶时报》刊登报道说:“美国中情局就误炸中国使馆一事终于作出了正式处分:1名高级官员遭解聘,6人受处分。”但是美国国务院继续坚称,该事件是“误炸”,错误源于中情局所使用的一张旧地图,该地图“没有显示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已经搬到贝尔格莱德新城,并且与南联盛补给与采购局总部所在地处于平行的一条街上”。他们也正式向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通报了中情局的处理决定:“负责目标选定的官员被开除或处分……特别是那个在袭击目标上打‘×’的人,被勒令离开中情局。”但他们拒绝透露受处分人的姓名和具体情况。
  而恰恰在10年之后的3月,劳登县的杀人案,终于揭开了答案——这个在地图上打“×”,中情局声称被“开除”的人,就是班尼特。
  
  班尼特之死不能带走一切
  
  尽管十年来言之凿凿,美国政府“误炸”的狡辩却从未让人信服。其实,号称遭到开除的班尼特直到遇害前仍为中情局效力,并且还获得了“巨大的好处”。
  这一凶杀案让更多美国人怀疑,班尼特在中国大使馆地址上画“×”,并非无意的犯错。不少军事分析家提出,“旧地图”一说,根本是无稽之谈。首先,身为世界最强大的,膺报机构,中情局不可能使用几年前的地图;其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其大使馆位置的移动,中情局的记录不可能忽略;再次,班尼特标的轰炸目标,为何没有得到情报人员的认真核实,只让他一个人拍板?
  究竟班尼特是遭遇黑帮误杀,还是被中情局灭口,目前仍无定论。但是,众多的事实证明了一点,作为知情者的班尼特,是当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事件中可怜的牺牲品。
  
  摘自《看天下》2009.5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课程,而英语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发展。但是,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导入的中国文化内容较少,导致学生在使用英语对我国文化进行描述时,经常出现一些表述或是语法上的错误。因此,在现阶段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做好导入中国文化的相关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英语描述我国文化。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国文化  【作者简介】唐继中,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早上6点半,闹钟响了。她起床洗漱,开火煎蛋,煮牛奶。7点,丈夫起床,把孩子也叫起来,洗漱,吃早餐。7点半,他们一起出门。到了小区门,她往西,丈夫往东,转眼便被上班的人流淹没。晚上,她下班,接回孩子,去菜市场买菜,到家后安排孩子写作业,自己在厨房里煎炒煮炸。丈夫回来,躺在沙发上看报纸或者上网看新闻。饭端上桌,三口人围在一起吃饭。她说:“下水道又堵了,吃完饭你去看一下。”丈夫“哦”一声,继续吃饭。吃完
上官云珠,这是一个曾经在中国电影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她塑造的許多角色,已经成为铭刻在一代中国人心中永恒的经典。但谁又知道,在这些令人炫目的光环背后,却是一段段说不尽的辛酸沧桑往事。  低调平和的韦然,正式的身份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编辑,负责上海地区的业务,却又经常被熟悉的电影界长辈介绍,参加电影圈的诸多纪念活动。回忆起美丽的母亲,那些经常让韦然红了眼圈的往事,已滤去了最初的巨痛,转而成为一种淡然
曾经为130余位患者实施“安乐死”、绰号“死亡医生”的美国医师杰克·凯沃尔基安,在服刑8年后,最近获得假释。已经79岁高龄的凯沃尔基安表示,他不会再违法为病人实施“安乐死”,但仍将继续致力于为之奋斗多年的事业——促使“安乐死”合法化。可以预见,在有生之年,凯沃尔基安仍将是美国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对死亡怀有浓厚兴趣    凯沃尔基安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是亚美尼亚移民后裔。  上世纪50年代
40年。一个人寿命的一多半。1700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生命,已经步入夕阳。  走在上海街头,丁惠民并不引人注目。他在小馆子里吃锅贴、喝老鸭粉丝汤,剩下的一定要打包,偶尔引来青年人侧目。他们不知道:整整30年前,1978年12月,这位老者带着数十位云南知青,从西双版纳一路北上进京请愿,打出“我们要回家”的标语,并最终撕开了知识青年返城的一个豁口。    靠近    丁惠民和所有知青一样,是带着“建
2008年刚刚过去的一周,股市上演了最惨痛的“跳水”,头两天里,上证指数从5200点坠落到4559点,近900只个股眨眼跌停。散户们还沉浸在新年行情的喜悦里,猝不及防地被跌停砸中。屏幕上无边无际的绿色数字仿佛提醒着人们:风险二字不是漂亮的说辞,而是高悬在头顶的利剑。  海富通基金公司总裁田仁灿被业界称为靠思路取胜的人。他早年留学巴黎,在荷兰通用银行巴黎分行开始职业生涯,后进入欧洲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
妈妈带女儿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她女儿患了绝症。她没有把病情告诉女儿,独自承受着这份巨大的痛苦。  女儿才10岁,生命的花朵刚刚绽放就要凋谢。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妈妈总是以泪洗面。  一天,女儿缠着妈妈去放纸船。纸船在清亮的溪水上缓缓地漂着,溪水慢慢地打湿了纸船,纸船渐渐地往下沉,最后被溪水淹没。  妈妈看着沉没的小纸船,想起女儿的病情,泪水又不由地掉了下来。“妈妈,你又掉眼泪了,是不是见纸船沉了
初到越南,就有当地朋友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三大苗条”是越南风俗的特点之一,概括起来就是:“姑娘苗条、国土苗条、房子苗条”。    姑娘苗条    越南姑娘身材苗条可是公认的。走在越南的大街小巷上,随处可以看到年轻女孩苗条的身影。相反,体态臃肿、过度肥胖的女孩却很少见。不少游历过亚洲各地的朋友评价说,在东南亚女孩中,越南姑娘的身材应该是数一数二。这大概与越南人清淡的饮食习惯有关吧。  越南有句俗语
“蝉太多了!”  这是今年美国东部地区大部分居民的抱怨。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们的夏天都显得相对宁静而惬意,但在最近,他们无不惊恐地发现,无论是街道、树林、水池边,甚至自家院子的围栏上,全都密密麻麻地趴着蝉!这还不算完,在此起彼伏的蝉鸣喧闹中,更多的蝉还在持续从地下涌出,它们占领了一切能占领的空间,甚至越过警戒线,入侵了白宫……蝉,夏季的主角真正拥有的生命极为短暂  蝉,夏季的主角之一。  每逢一年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外语教学的改革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如何更好的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当今德育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通过语言可以更好的将人类文化信息进行完美的传递,语言是文化具体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想要进一步的提升跨文化意识,首先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质的老师,然后对教学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