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存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前提与途径。当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已为大多数人所重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质疑能力;质疑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质疑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状态。质疑能力则是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的一种能力。在新课改的课堂中教师已经意识到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还常常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专门留下一段时间让学生质疑,但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不是学生无疑可质,课堂一片沉默,就是学生质疑漫无边际,教师无法控制,匆匆走过场。流于形式。
一、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
1 学生无疑可质
经常看到有些课结构严谨、环节细致,所有的安排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教者在教学中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巧妙的安排中分析得非常透彻,一切尽在教者的掌握之中。有的老师为了完成课时任务,往往是刚说出“你们还有什么问题”。看到没有学生举手发问,就立即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质疑学生。有的老师甚至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质疑和释疑。殊不知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质疑,我们的学生“无懈可击”。无疑可质。
2 学生有疑不敢质
一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不敢对书本和教师提出质疑。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权威。二是由于教师对待学生的质疑态度不一,若所提出的正是老师所期望的问题,教师能显出极大的热情。若是偏离教学重点、难点的质疑教师则轻描淡写或者表现出躲之不及,导致学生对自己所提的问题没有信心,唯恐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有疑也不敢质。
二、怎样才能提高质疑的质量
1 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质疑
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情放松的状态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质疑;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教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后,有学生提问:“老师。可不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呢?”教师不急于解答,而是启发大家一起思考、讨论、解疑,谁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因此,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那些在课堂上敢于发表仅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并加以引导,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深信不疑。
2 故意布疑。让学生能质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为每一节课设置学生质疑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暴露“问题”的契机,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出疑问,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学生初步掌握一个分数的分母质因数只有2,5时这个分数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之后,教师出示一组分数:1/8,3/14,4/25,7/24,3/15、让学生判断,起初学生一致认同只有1/8,4/25能化成有限小数,有一学生验证发现3/15也能!这一发现让学生对刚才的总结产生怀疑,在小组讨论中很快发现刚才的规律只要加上一个条件“一个最简分数”就行了。教学中教者没有把这个重要的“知识点”直接讲授而是通过精心布疑,给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反思、质疑的时间。这样做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始终处于自觉地学、主动地思维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
3 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质疑
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的问题与这节课的总体目标相差甚远,既不利于及时解决学生真正的问题,又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培养学生在难点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易错处求疑的技能。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
(1)对关键字词进行质疑。如在计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算理和算法上质疑。在教学计算“35.63÷0.7”时。可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
(2)在问题解决后进行质疑。当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学生可自我质疑:这种方法是不是最好的方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在动手操作中进行质疑。在教学“圆的面积”练习课时,当学生再次回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时,让学生观察“转化图”: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或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圆转化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周长变了,增加了两条半径。
4 自主探索。让学生去释疑
质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释疑。简单浅显的问题学生自己回答。日常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数是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解答,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有难度的问题学生讨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大家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争议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争论过程中可以陈述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总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供多种观察、操作、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时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质疑能力;质疑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质疑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状态。质疑能力则是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的一种能力。在新课改的课堂中教师已经意识到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还常常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专门留下一段时间让学生质疑,但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不是学生无疑可质,课堂一片沉默,就是学生质疑漫无边际,教师无法控制,匆匆走过场。流于形式。
一、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
1 学生无疑可质
经常看到有些课结构严谨、环节细致,所有的安排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教者在教学中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巧妙的安排中分析得非常透彻,一切尽在教者的掌握之中。有的老师为了完成课时任务,往往是刚说出“你们还有什么问题”。看到没有学生举手发问,就立即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质疑学生。有的老师甚至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质疑和释疑。殊不知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质疑,我们的学生“无懈可击”。无疑可质。
2 学生有疑不敢质
一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不敢对书本和教师提出质疑。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权威。二是由于教师对待学生的质疑态度不一,若所提出的正是老师所期望的问题,教师能显出极大的热情。若是偏离教学重点、难点的质疑教师则轻描淡写或者表现出躲之不及,导致学生对自己所提的问题没有信心,唯恐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有疑也不敢质。
二、怎样才能提高质疑的质量
1 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质疑
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情放松的状态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质疑;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教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后,有学生提问:“老师。可不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呢?”教师不急于解答,而是启发大家一起思考、讨论、解疑,谁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因此,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那些在课堂上敢于发表仅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并加以引导,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深信不疑。
2 故意布疑。让学生能质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为每一节课设置学生质疑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暴露“问题”的契机,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出疑问,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学生初步掌握一个分数的分母质因数只有2,5时这个分数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之后,教师出示一组分数:1/8,3/14,4/25,7/24,3/15、让学生判断,起初学生一致认同只有1/8,4/25能化成有限小数,有一学生验证发现3/15也能!这一发现让学生对刚才的总结产生怀疑,在小组讨论中很快发现刚才的规律只要加上一个条件“一个最简分数”就行了。教学中教者没有把这个重要的“知识点”直接讲授而是通过精心布疑,给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反思、质疑的时间。这样做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始终处于自觉地学、主动地思维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
3 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质疑
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的问题与这节课的总体目标相差甚远,既不利于及时解决学生真正的问题,又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培养学生在难点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易错处求疑的技能。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
(1)对关键字词进行质疑。如在计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算理和算法上质疑。在教学计算“35.63÷0.7”时。可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
(2)在问题解决后进行质疑。当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学生可自我质疑:这种方法是不是最好的方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在动手操作中进行质疑。在教学“圆的面积”练习课时,当学生再次回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时,让学生观察“转化图”: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或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圆转化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周长变了,增加了两条半径。
4 自主探索。让学生去释疑
质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释疑。简单浅显的问题学生自己回答。日常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数是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解答,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有难度的问题学生讨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大家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争议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争论过程中可以陈述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总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供多种观察、操作、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时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