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技能要求日渐提高,但是在实训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如时间短、任务重、學生个体的动手能力差异性较大等问题,因而导致教学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这就促使教师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并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关键词:职业学校; 电子实训课; 帮辅小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8-119-001
一、存在的共性问题
1.操作规范问题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整体的知识水平较低,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薄弱,而电子实训课,学生来到实习场地,相对课堂教学活动空间增大,自由度增加,因此大部分学生对相关操作规范重视不够,对相关操作内容理解不够清晰,如果这一部分同学长时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辅,轻者元器件及相关仪器仪表受损,重者会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
2.知识与技能和谐统一的问题
技能的形成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而技能的掌握又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技能与理论相脱节。相当一部分男生原理知识掌握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而由于原理知识掌握的局限性,又制约了其技能水平的提高;绝大部分女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全面,但总体上动手能力不强,甚至怕动手,这就导致学生的原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不能协调统一地发展。
3.因材施教问题
电子实训课上,不同性格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表现,平时好动的学生对电子技能掌握得较快;相对文静的学生,掌握得就较慢一些。因此,教师在电子实训课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各种方法挖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掌握电子操作技能。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既要完成较重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进度,又要做到逐一辅导每一位有问题的学生,保证整体教学效果,这在时间和精力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因而常常不能完全做到对学生进行提优补差,更难以使学生的电子技能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4.相互协作问题
操作过程中,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在操作时会开动脑筋,找窍门,能够快速完成任务,但是完成相关任务后往往会去干扰其他同学的操作,根本就没有对他们进行帮辅活动的意识;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辅,也就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这样,会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甚至会影响教学进度。
二、具体步骤及方法设计
综上,笔者在本校专业实训课教学中主要通过组建帮辅小组的途径来解决上述共性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使学生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1.在专业理论教学中有预见性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合作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个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动态的个体独立探索的范围,而是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需要主动督促,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合作环境会对少数厌学者形成强烈的暗示和同化作用,对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习动机能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为此,笔者为学生构建了开放、互助的学习交流平台,确保合作学习活动围绕任务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个体间达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同时使学生在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性品质,为今后的电子技能课中帮辅小组的组建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
2.成立电子兴趣小组
一般的,学生往往在知道“怎么做”,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后,会情不自禁地问“为什么”。学习进程也就由实际动手操作技能自然过渡到专业理论的进一步渗透。然而,大部分职业学校都本着先灌输专业理论,再进行实践教学,结果得不偿失。笔者近几年来,在理论教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组建电子兴趣小组,通过趣味性实验和日常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小组的各项活动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先使一部分学生能够规范操作,并对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先期专门培养,使之达到一定的水平,因而他们将有能力成为今后帮辅小组的核心成员。
3.组建帮辅小组
在开展了上述组建帮辅小组的前期工作下,综合分析兴趣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和已掌握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选拔人员组建帮辅小组。课前,先给帮辅小组布置相关内容,使他们了解课堂相关技能的训练,以便能做到提前预习,利于他们保质保量地提前完成学习任务而有剩余时间帮辅他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所教班级的学生有足够的了解,甚至还要清楚每个学生的性格脾气,实训中才能通过分配座位调整帮辅对象,做到合理搭配,使帮辅小组的帮辅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帮辅小组的作用,从而使班级学生专业技能整体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4.教学严把关
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使一部分同学较好地理解并遵守操作规范,掌握专业技能,进而帮辅他人,使教师在教学强度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降低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对帮辅小组成员,应注意严格要求其操作规范及动手技能的标准性,确保他们帮辅知识的正确性与准确性;对其他同学,尽管受到帮辅小组成员的帮辅能够及时完成相关操作任务,也不能足以说明这一类同学已经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阶段性考核,把握好帮辅小组成员和被帮辅对象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以为下一阶段教学侧重点的确立提供依据。
三、反思
帮辅小组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增进了彼此的友情。交流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可拓展思路,克服偏见,不断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然而,尽管通过帮辅小组的工作,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教师不能有依赖思想,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发展动态,及时搜集帮辅工作的反馈信息,通过总结,及时调整帮辅工作的内容,并且对帮辅效果不明显处加以修正、补充。
当然,帮辅小组工作也会出现诸如小组成员的自满情绪,代替完成技能操作任务等小问题,但从大多数学生需要考虑,从提高全班的整体教学效果来看,不无裨益。
关键词:职业学校; 电子实训课; 帮辅小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8-119-001
一、存在的共性问题
1.操作规范问题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整体的知识水平较低,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薄弱,而电子实训课,学生来到实习场地,相对课堂教学活动空间增大,自由度增加,因此大部分学生对相关操作规范重视不够,对相关操作内容理解不够清晰,如果这一部分同学长时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辅,轻者元器件及相关仪器仪表受损,重者会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
2.知识与技能和谐统一的问题
技能的形成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而技能的掌握又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技能与理论相脱节。相当一部分男生原理知识掌握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而由于原理知识掌握的局限性,又制约了其技能水平的提高;绝大部分女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全面,但总体上动手能力不强,甚至怕动手,这就导致学生的原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不能协调统一地发展。
3.因材施教问题
电子实训课上,不同性格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表现,平时好动的学生对电子技能掌握得较快;相对文静的学生,掌握得就较慢一些。因此,教师在电子实训课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各种方法挖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掌握电子操作技能。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既要完成较重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进度,又要做到逐一辅导每一位有问题的学生,保证整体教学效果,这在时间和精力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因而常常不能完全做到对学生进行提优补差,更难以使学生的电子技能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4.相互协作问题
操作过程中,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在操作时会开动脑筋,找窍门,能够快速完成任务,但是完成相关任务后往往会去干扰其他同学的操作,根本就没有对他们进行帮辅活动的意识;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辅,也就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这样,会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甚至会影响教学进度。
二、具体步骤及方法设计
综上,笔者在本校专业实训课教学中主要通过组建帮辅小组的途径来解决上述共性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使学生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1.在专业理论教学中有预见性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合作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个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动态的个体独立探索的范围,而是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需要主动督促,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合作环境会对少数厌学者形成强烈的暗示和同化作用,对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习动机能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为此,笔者为学生构建了开放、互助的学习交流平台,确保合作学习活动围绕任务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个体间达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同时使学生在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性品质,为今后的电子技能课中帮辅小组的组建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
2.成立电子兴趣小组
一般的,学生往往在知道“怎么做”,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后,会情不自禁地问“为什么”。学习进程也就由实际动手操作技能自然过渡到专业理论的进一步渗透。然而,大部分职业学校都本着先灌输专业理论,再进行实践教学,结果得不偿失。笔者近几年来,在理论教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组建电子兴趣小组,通过趣味性实验和日常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小组的各项活动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先使一部分学生能够规范操作,并对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先期专门培养,使之达到一定的水平,因而他们将有能力成为今后帮辅小组的核心成员。
3.组建帮辅小组
在开展了上述组建帮辅小组的前期工作下,综合分析兴趣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和已掌握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选拔人员组建帮辅小组。课前,先给帮辅小组布置相关内容,使他们了解课堂相关技能的训练,以便能做到提前预习,利于他们保质保量地提前完成学习任务而有剩余时间帮辅他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所教班级的学生有足够的了解,甚至还要清楚每个学生的性格脾气,实训中才能通过分配座位调整帮辅对象,做到合理搭配,使帮辅小组的帮辅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帮辅小组的作用,从而使班级学生专业技能整体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4.教学严把关
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使一部分同学较好地理解并遵守操作规范,掌握专业技能,进而帮辅他人,使教师在教学强度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降低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对帮辅小组成员,应注意严格要求其操作规范及动手技能的标准性,确保他们帮辅知识的正确性与准确性;对其他同学,尽管受到帮辅小组成员的帮辅能够及时完成相关操作任务,也不能足以说明这一类同学已经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阶段性考核,把握好帮辅小组成员和被帮辅对象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以为下一阶段教学侧重点的确立提供依据。
三、反思
帮辅小组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增进了彼此的友情。交流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可拓展思路,克服偏见,不断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然而,尽管通过帮辅小组的工作,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教师不能有依赖思想,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发展动态,及时搜集帮辅工作的反馈信息,通过总结,及时调整帮辅工作的内容,并且对帮辅效果不明显处加以修正、补充。
当然,帮辅小组工作也会出现诸如小组成员的自满情绪,代替完成技能操作任务等小问题,但从大多数学生需要考虑,从提高全班的整体教学效果来看,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