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方法训练策略微探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uh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学教师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也出现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某些教师脱离教材实际、片面追求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致在使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中下水平的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如何认真钻研教材,面向实际地把数学知识的教学与思维方法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和智力也相应得到发展。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体会如下:
  一、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有较大的比重,计算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据学生认识的特点设计过程,不能满足于表面教学效果,要寓抽象的算理、法则于具体形象之中,克服先教法则再明算理现象,才能促使学生的认识形象过渡到抽象。以教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为例。在学生知道“7个苹果”、“7个人”等具体的数量,知道从盒子里数出7个玻璃珠或在计数器上上拨出7个珠子等到基础上,再进一步加深对7的认识。我先让学生用点子图分解7,再讲7的组成和分解。让学生用小棒摆出7的组成方式的各种图形等等,引导学生比较、观察,然后脱离实物和图形,让学生运回答:6和几组成7?7分成几和5?4和3组成几?……直到学生能脱口回答以上问题,得数是7的加、减法迎刃而解了。这样,在计算教学中不仅用教具进行直观演示,还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弄各种学具,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由学生动手摆弄实物运用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
  二、挖掘潜在的智力因素,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提高,高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空间能力都逐渐形成,仅用简单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为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富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些独立思考探究以及创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的技能得以表现,使兴趣达到较高的层次。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在的智力因素及学生本身潜在的非智力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奥妙中,不断发现问题,从中尝到甜头,享有快乐。这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展的重要途径。
  平面几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过早地把公式、结论告诉学生,使学生失去了重新探求的机会,学习就感到枯燥无味。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就要挖掘这部分知识本身的智力因素和学生本身的非智力因素,给学生以“用武之地”。
  三、在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的训练中发展、深化、创造思维。
  在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来叙述,例: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有4组图画,每组3幅,一共有多少幅?”我引导学生进行口述要求4组图画有多少幅就是求4个3是多少,这样把“日常生活用语”引用到数学中来“4个3是多少?”椐“相同加数为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为乘数”列式为“4×3”转化为数学式子,这样一来,培养了学生的两个能力:日常生活用语和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又转化为数学式子。
  创造性思维一个重要的品质是观察敏锐,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从中有所发现。经常组织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识的对比观察、练习,引导他们从中发现,这对于提高观察力,发展创造力大有裨益。现行教材中有不少例题和习题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练习、观察中去发现规律。像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
  如,教学“循环小数”这个概念,如果仅仅用一些例子来讲解,容易掩盖学生思维上似懂非懂的种种缺陷。所以当尽量应用反复比较的方法来突破难点。如让学生讨论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什么?
  3.24141…0.016060160… 5.848484
  0.777…5.24524524… 969696
  学生在讨论中会出现现有的忘了“依次”这个限制,有的忽视“不断重复出现”和“无限”的限制,有的忘了小数部分,甚至连整数部分也一起作循环节。通过讨论,就可以使学生更完整地认识循环小数的概念,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四、自主设计,激活创新思维
  根据课程需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相关内容,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启发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在头脑中形成模型,这是数学课的主要环节。这个环节极为重要,因为“磨刀不负砍柴功”,要使学生有创新思维,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不急着动手做,先动脑思考。其次,教师要用平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商量的口吻给学生提示思考的方向,让学生思考时不至于无从下手,或给学生提一些建设性的点子、建议,给学生以引导、启发,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如在解答习题时我常设计一份提问卡,让学生训练。
  1、读题后自我提问:A、你见过类似的题目吗?B、解这类问题时,你通常会从哪几方面入手?C、回忆一下相关的概念、定律、公式、法则。
  2、解题时自我提问:A、还有没有其他解法。B、比较一下哪一种方法更好?
  3、解题后自我提问:A、解题时你最常犯哪些错误?B、你采取什么措施补救?C、你能检验一下解题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几种方法检查?由此来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锐利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通过正确的引导、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独创性。同时要不断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创造思维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创造活动中去。
其他文献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十几年不平凡的日日月月,我虔诚地守着自己的承包田,默默地劳作着、耕耘着。当父母收获着孩子们成人的喜悦,我也收获着勤勉工作的成果。这其中,“信任”和“爱心”是我和孩子们沟通的桥梁,也是我与孩子们情感融通的桥梁。  一、信任学生  信任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体现,也是调动学生自我优化的积极因素。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现实中或多或少都有自我优化的积极性,启动其积极性
期刊
初中语文创新学习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科特点,充分体现创新学习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其中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关键,教师要与陈旧的“三中心”决裂,树立学生才是课堂主人的思想,同时要认识到模式不是僵死的套子,坚持“以学定教,以学定法,教无定法”的教学原则,始终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动手、动脑、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前位。  一、自学质疑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新课标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为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供
期刊
传统英语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转变提出了三大目标:一是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课程的目标与定位。二是重新认识师生关系,树立新的学生观。三是发展新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创新英语教学课堂,应该着力于跨文化的认知和交
期刊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中学教育阶段,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
期刊
谈到数学,大多人联想到的就是逻辑、严密、抽象、枯燥。学习是一种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当学生的情感、价值、地位被忽视后,学习也就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包袱,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为孩子的童年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呢?  一、用“爱心”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十分重大。学生都非常敏感,教师是否真的爱他们,他们一眼都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它能刺激学生积
期刊
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实践的学习方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方面,尤其注重对数学德育功能的体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面对新课程,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应发挥数学教学中潜在的德育教育功能,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教会他们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从内因上影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成为“四有”新人。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对数学教学德育功能的强调,笔者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