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研究综述浅析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志愿服务行动作为一个新事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对于一场类似于启蒙的行动而言,如果没有深刻的价值理念作为内在支撑,那么这样的行动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装饰。因此,在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时,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入思考,从核心话语和内在关联中探究志愿服务价值观的培育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围绕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价值观培育这一选题对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力图加深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的认识并进而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的现实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
  一、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的研究背景
  首先是社会结构转型的挑战。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转型,现代化成为这个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当前的中国正值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这是中国社会一切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发生急剧深刻变迁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台阶,各种社会矛盾也在加剧。就业问题凸显,贫富差距扩大。为了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必须重视社会和谐问题。社会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服务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一领域中。大学生志愿者将成为这其中义不容辞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的培育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其次是公民社会兴起的需要。2008年5月12口,中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冒着余震等方面的危险奔赴灾区,形成了与政府组织、军队力量等方面共同抗震救灾的多条战线。志愿者们的行动和事迹,不仅感动了国人,而且震动了国际社会。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引起了全社会从未有过的极大关注和深刻思考。有的学者和媒体认为,这是中国公民意识觉醒和公民社会成长的标志。公民社会的崛起,呼唤志愿服务价值观与志愿文化的形成,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必然成为志愿服务价值观与志愿文化的代言人。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是国家教育的支持。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思想。着重强调志愿理念的普及,志愿服务价值观的树立和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光荣的志愿者。使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国家教育的支持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的保障。
  二、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良好的价值观教育是高校育人之本,而找到合适的载体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基于此,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为视角,研究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问题,不仅有利于解决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问题,而且也必然会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构建。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志愿服务价值观的养成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弘扬志愿文化,培育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现实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志愿服务价值观所倡导的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恰恰契合了解决这一矛盾的要求。因此,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培育其志愿服务价值观,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互助氛围,促进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的构建。
  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指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的过程是人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的过程。对于有著较高理想、抱负的大学生而言,如何实现自我需要是每个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培育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价值观能够让大学生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观念的感召下,在服务他人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较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社会化,达到既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又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双赢效果,从而让大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健康成长。
  三、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西方志愿价值观的演变
  在西方国家,志愿价值观最早起源于宗教性的慈善服务,主要以慈善、仁爱以及利他为核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西方社会逐步把“基督之爱”与“人类之爱”做了约定俗成的分工。其中,“人类之爱”即是指民间个人向公共事务的捐赠和无偿服务。西方社会的志愿服务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2.国外志愿活动实践研究
  国外志愿服务起步较早,不仅有得到社会成员的广泛支持,也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还有相对完善的志愿价值观的培育体系,并且己逐渐进入组织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运作机制。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荷兰、法国、德国等国家纷纷在大学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开设社会工作的课程。到20世纪30年代,社会工作在欧美国家己经成为了有组织有系统的专门学问。这种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不仅使志愿服务在理论指导上得到提升,而且在服务实践上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组织管理上也有了较为专门的方法和专业队伍。作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较早的国家,美国的志愿服务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其志愿组织的活动宗旨上,并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应对社会所有的责任感。可见,经过多年的实践,国外一些国家无论是在志愿服务价值观的培育、立法,志愿者招募与管理、活动经费的筹措和志愿服务的国际合作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且有益的经验。
  四、国内研究现状
  1.中国志愿服务价值观的演变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在传统文化中,也蕴涵着丰富的志愿服务价值观,以“仁爱”为核心价值,以奉献、友爱、互助等观念为主要内容。我国志愿服务价值观的源头可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思想。儒家思想倡导“推己及人”、“仁者爱人”的思想。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国志愿服务价值观的发展。第二是墨家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与当代的志愿服务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2.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的研究
  第一,关于志愿服务价值观概念及内涵的研究。在概念及内涵的研究方面,众多学者有很多不同的阐释。如学者祝灵君认为,“志愿服务价值观是现代公民社会的核心观念,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根本标志。也有学者认为,要从多维角度对志愿服务价值观内涵进行分析。还有的学者从志愿服务价值观与志愿服务的关系来阐释。如黄巧荣认为,“志愿服务价值观作为志愿服务这一社会现象的高度概括和客观体现,一直演绎着自身的价值逻辑,志愿服务价值观与志愿服务是相互依存的。”学者对志愿服务价值观内涵的界定各不相同,归纳起来主要从理想目标、志愿服务与志愿服务价值观的关系、文化层面、心理层面等方面进行界定。
  第二,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意义的研究。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的意义的研究,国内学术界主要围绕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来展开论述的。彭海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的培育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学者阉宝涛赞同此种观点,认为培育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社会活动暂时性服务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三,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性研究。首先,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所发挥出的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相通的。张耀灿认为,“志愿服务活动是培育和弘扬志愿服务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其中强大的育人功能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通的,大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其次,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内在价值的契合。代倩指出:“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种课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为生动有力,无形中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再次,思想政治教育与志愿服务价值观的培育是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学者彭海认为,“志愿服务价值观作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化、生活化教育模式开辟了新的道路。”
  第四,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大部分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一,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大学生对志愿服务价值观的理解认知有偏差。很多大学生思想中并没有正确理解志愿服务价值观的实质,仅认为志愿服务是简单的奉献、做好事,认知存在偏差造成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其二,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志愿动机存在利己倾向。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观念与行动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是为了学分、就业及人际等个人利益而参与志愿活动,如果只考虑志愿行动的利己性作用,那么志愿行动就远远不是大学生的首要选择。其三,有的学者指出,大学生参与志愿行动的保障机制不完善,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第五,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的对策研究。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的对策研究,学者们有以下观点: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正确理解并树立志愿服务价值观。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培育机制。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不是单一独立的工作,其中包括组织管理机制、法律法规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培训机制等,只有具有完善的各项培育机制才能使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下去,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将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纳入高校课程及就业实习中。四是借鉴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可以借鉴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既要吸取其精华,同时也要客观、辩证的看待适合我国的培育方式。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我国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培育的学术性著作和论文相对较少,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对非营利部门和第三部门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很多研究中也都提到了志愿者、志愿服务行为和志愿服务价值观等,但较少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的培育做出专门的研究和探讨,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来看,我国尚未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服务价值观培育的理论体系,且缺乏操作性强的管理指南。学术界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育的研究对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但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不足,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彦君.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策研究——以保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101-103.
  [2]邓清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9:81-83.
  [3]于琳.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以山东大学为例[J].重庆社会科学,2012,02:51-57.
  [4]王顺茗,张华胜.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特征[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0:26-27.
  [5]談杰.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述评[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4:8-10.
  [6]宋来,钱嫦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研究[J].青年探索,2014,05:19-22+75.
  [7]王晓斌,宋喆,胡凤飞.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理论与实践[J].学理论,2011,29:155-156.
  [8]融燕,詹瞻.对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思考[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3,01:77-81.
  [9]顾洪英.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6:93-96.
  [10]李媛媛.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J].商业经济,2010,03:31-32.
  [11]张伟娟.刍论完善志愿服务活动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导刊,2014,08:16-19+31.
  [12]曾雅丽.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2,03:71-79.
  [13]张红霞,张耀灿.论校园文化建设视阈中的大学生志愿服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1:128-131.
  [14]许人冰.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01:72-79.
  [15]高娱.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D].陕西师范大学,2012.
  [16]于红霞.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及实现[D].延边大学,2012.
  [17]黄艺.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18]马思宇.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缺失及其培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
  [19]梅霞.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20]沈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1]郑金凤.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2]肖海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状况及其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3]魏立娟.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与实践路径[D].兰州理工大学,2012.
  作者简介:
  丁帅(1989.6—),籍贯:河南禹州,所在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学历: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编者按  3年来,教育部与科技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粮食局联合推进“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日前,第一批创建合格的“示范县”名单得以公布。这是教育部等多个部门共同推进农村教育培训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以“接地气”的教育工作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这为我国职业教育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供了一条积极作为的实践渠道。协助解决三农难题,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使命重大,大有可为。
期刊
高校政治保卫工作,就是高校政治保卫部门在党的领导下,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维护高等学校的安全稳定所进行的政治保卫工作。高校政治保卫工作的主要任务应包括下列内容:要做好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维护高校的政治稳定和正常教学、科研、生活秩序;要防范反动邪教组织打着宗教幌子的进行政治颠覆活动;要督查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等。  一、高校政治保卫工作的特点  1.保密性  政治保卫部
期刊
摘 要:我們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引入大量图片、动画和视频材料,其目的就是希望课堂教学更更加生动。但有一点往往受到了不少教育工作者的忽视,那就是我们的教材。  关键词:图片;教材;学生理解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教版有3本必修教材,一般我们都会把这三本必修教材分成两大部分,即自然地理部分和人文地理部分。高中的地理教学相比初中地理抽象程度更高。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引入大量图
期刊
摘 要:新闻信息源是新闻报道的基础,他们往往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目击者或者知情人,能够为新闻报道提供大量的素材。在网络传播环境中,新闻信息源更加丰富,提供的信息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但也伴随着匿名信息源过多使用等问题。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相结合,以澎湃新闻为例,对网络新闻信息源进行分析发现,新闻报道中网络信息源于现实信息源相结合,匿名信息源使用较多。记者通过使用多个信息源,对信息进行核实来保
期刊
编者按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发布,使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有了操作实施的规范。相对于文件的面面俱到,本文精当地指出“双一流”建设中的关键点,同时清晰地陈述出这些关键点的来龙去脉,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双一流”战略,理解实施“双一流”建设的着力点和给高等学校重点建设进程带来的变化,特与读者分享。  建设一批高水平
期刊
2月28日,北京大风。  和往常一样,欧坤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3层的圆桌阅读区——这是他在图书馆中最喜欢的地方。打开书包,拿出笔记本电脑、参考书和修改多次的论文笔记,欧坤打响了新一轮的“磨论文”战役。最近,在图书馆和宿舍之间两点一线奔波,是他的生活常态。马上就要毕业了,欧坤必须加快他的论文写作进度。  中国和中东地区的国家如何在发展中寻找利益契合点,中国又会依据这些契合点制定怎样的政策,这是身为
期刊
今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各地的高校师生热切关注,通过电视、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了解开幕式,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谈报告  感受到“领导集体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雄心壮志  中国矿业大学校党委书记邹放鸣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6年的工作“逐一对帐”,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高等教育事
期刊
摘 要:服务地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应用技术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外实践活动是高校大学生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阵地,而课外实践活动中对获得信息的处理和转化能力的培养,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对高校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大学生信息体验方式现状及其实践加以探索。  关键词:课外实践活动;大学生;信息体验方式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技术发展
期刊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学生感到物理概念较严谨、推理较周密、难以理解和掌握,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难以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因此,老师应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
期刊
摘 要:作为一个班主任,所遇的第一个班级问题就是排座位,如何排座位,从而让全班同学形成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和同学关系,需要从很多方面考虑。  关键词:班级;座位;学生关系  作为一个班主任,所遇的第一个班级问题就是排座位,如何排座位,从而让全班同学形成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和同学关系,需要从很多方面考虑。因为排座位往往会让班级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处理不好会影响班级同学之间的团结。特别还要考虑学生家长的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