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发展的8大“超级”趋势

来源 :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卡尔·阿尔伯莱赫特对世界未来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趋势进行了预测。这些趋势同样与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经济全球化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约翰·纳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中提出,“从一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成为当今人类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趋势,而且已经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活生生的现实”。
  经济全球化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这在本世纪将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经济全球化提高了世界贸易发展步伐,加快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及资本流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转速度;全球化的深化发展使企业不再局限于一国或某一区域的狭小范围来配置资源和组织生产,多国化和全球化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导战略,跨国公司和全球公司越来越多地出现,其海外生产、销售、研发份额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将进一步引领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格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推进与发展,各国也正加快开放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经济全球化是以全球市场为导向的,但不等于完全经济自由化,不等于放弃国家的干预;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但发达国家的得利明显多于发展中国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已加强全面的结构性调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金融体制的改革、公司制度的改革、政府改革及发展模式的调整等。同时,国际社会向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加强社会保障、减轻贫困、减免债务、增加援助等弥补措施。随着发展中国家驾驭全球化能力的提高,获得的利益也会越来越大。
  
  科技归核化
  
  经济全球化是由多种因素和力量推动的,其中科技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加坡前总理、内阁资政李光耀认为,“科技是全球化的推动力,它能让制造商把资金、机器和管理知识,转移到在原料、劳工及基础设施方面能给予他们相对优势的国家去,从而赚取最大的利润。这使全球各地能取得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繁荣”。
  科技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本源;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经济全球化各个方面扩展规模的大小,当科学技术水平低下时,竞争只能在一国或数国范围内展开,当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则为竞争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强力手段,加据了竞争的激化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决定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速度的快慢。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过来将推动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发展。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这种互动关系今后仍将保持下去。
  


  应当说,目前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高新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将更加大踏步地从发达国家走向全世界。它将和其他高新技术一起融入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使传统产业发生革命性变化。除信息技术外,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以及有关的高新技术产业都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新世纪,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地区转移的将不仅仅是传统产业,而是核心技术以及研制和开发这些技术的人才、机构、资金和设施。这将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影响,为贸易、生产、金融等的全球发展带来新的特点。
  
  生产知识化
  
  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是技术和知识作用于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在高度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经济。自20世纪中叶起,由于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和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提高,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和新特点。微软公司的崛起像是在嘲笑以大投资、大批量、高劳动生产率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时代,曾经荣耀一时的钢铁、汽车等大产业在高科技公司面前黯然失色,电脑和网络正在努力改造几乎全部产业及其产品。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把这种新型经济明确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美国官方文件中也直接运用“知识经济”一词,并且美国政府宣称美国的“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那种大规模的工业化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时代。知识经济有其固有的特点,表现在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的基本生产要素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所有财富的核心都是知识,所有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在所有创造财富的要素中,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靠知识来装备。为此,知识型劳动者成为决定生产和管理运作的主体。
  
  交易网络化
  
  在信息社会里,人再也不会承担大生产的全部简单劳动,由电脑控制的机器将完成一切繁杂的工作。正如工业社会科学家克尔恩和舒曼指出的那样: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和化工这些核心的工业领域中,经营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除了自动化和合理化以外,“劳动能力的全面挖掘”和更为全面地运用人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生产设备的效率越高,人的劳动的自我价值的质就越高。
  1998年美国汽车销量为3500亿美元,互联网相关产品的销量达到3014亿美元,只用了17年时间走过了汽车业半个世纪的历程。通用汽车库存由30天下降到3天,生产一辆汽车可以节约250美元,资金周转由过去的20多天降低到3天。福特汽车公司采购部上网之后意味着每年通过网上进行的交易金额达到800亿美元,同时福特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多达3万家,每年的销售额在3000亿美元左右。根据美国海关专家的统计,美国每年要处理约1千万张货运单,现在有80%的海运和65%的空运货单以电子商务方式处理。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1998年美国企业之间的商务为6710亿美元,以网络为基础的交易只有920亿美元,其它5790亿美元仍然是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完成的。到2003年,电子商务达到2万亿美元,而EDI的交易只有7800亿美元,充分说明网络化交易在现在以及未来几十年中的发展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资产无形化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的投资逐步从以有形资产为投资主要方向转向以无形资产为主要的投资方向。传统工业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设备、厂房,有形资产的投资十分重要。而在知识经济中,公司的价值更多的取决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取决于他们掌握的信息资源,取决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方法,而不取决于企业 拥有的流水线的规模、原材料的供给和劳动力的绝对量状况。因此,投资方向出现了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倾斜,无形资产日益成为企业的追逐目标,同时也成为一些企业的保护神。
  目前,国际大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例已经达到1:2或者1:3。根据国际经合组织的测算,美国1995年三分之一的企业的无形资产比例在50%~60%。美国著名的烟草大王默利斯以129亿美元并购了美国食品公司Kraft,财务人员清算出的资产只有13亿美元,其他116亿美元(占90%)购买的都是无形资产。
  
  市场微分化
  
  客户群分和产品细分,让本来已经划分清晰的市场进一步精细化。客户对其生活方式和兴趣提出了更多与众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只能更加精准地定位自己的目标市场,市场微分的时代已经到来。
  市场微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以前的市场划分甚至可以靠人口统计学来完成。例如,服装市场的定位,可以简单地分为童装、成人装和老年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同一年龄段的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已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简单靠年龄段划分已经不能适应客户的需求,服装市场又出现了休闲装、职业正装、运动装等从功能方面划分的市场。市场微分的另外一个例子是网络博客的迅速崛起。在网络日记被人们的认知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这个本来就属于市场细分的网络产品,又被进一步地微分。比如,在形式上有图片博客、音频博客;在内容上有穿衣服日记(将每日的着装拍下来传到博客上)、看球日记等等。网络新闻也进入了网络多媒体时代。
  市场微分是发生在几乎所有产业领域内的普遍现象。市场的细分甚至微分是劳动分工演进和专业化发展的结果。市场微分满足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形成众多的新兴产业和“边缘产业”。从功能要求上来看,这些产业都隶属于新型服务产业的范畴。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
  
  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本质、最重要的财产权。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提升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很多国家都认识到,未来全球竞争的实质就是经济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因此近年来,知识产权不仅被各国视为科技问题、经济问题,乃至于演化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国际问题。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升到国家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的宏观高度,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其在科技、经济领域夺取和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美国近十年来50%的出口依赖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如美国1999年知识产权出口额高达370亿美元,超过美国的飞机或通讯设备的出口总额。尽管近年来美国并不生产那么多的产品,但却收取了很多的专利使用费。美国即使在产品贸易逆差的情况下,仍然有知识产权许可证贸易的顺差。日本在过去几十年里,曾提出过“教育立国”、“科技立国”等口号,到2002年进一步认识到知识产权的战略地位,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成立了跨政府部门的知识产权战略会,把“知识财产”定位到“立国战略”的高度,要发展成“全球屈指可数的知识产权大国”。
  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和控制地位,不遗余力地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国际贸易规则,在国际贸易中积极保护知识产权,主要是看到了知识产权保护所产生的市场合法垄断作用,看到了可以通过这种垄断作用占领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从而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现代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已从传统的专利、商标、版权扩展到包括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植物品种、商业秘密、生物技术等在内的多元对象。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不断地扩展电子、通讯、网络、生物领域的保护范围,如美国、德国、英国、瑞典、南非等国家都开办了基因专利授予业务。美国甚至将网络营销模式等理念都列入了专利保护范围。发展中国家则越来越多地对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提出了保护的构想。
  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中国的软肋和痛处。在国际双边场合,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政治方面的优势,屡次指责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向我方施压,知识产权保护政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针对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部署,打压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2002年初中国DVD产品在欧洲被海关扣押、温州打火机面临专利付费、2003年的美国思科公司上诉我国深圳华为公司专利侵权、日本丰田告吉利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2005年的德国西门子抢注青岛海信集团“HiSense”商标纠纷等等。关于盗版和知识产权的诉讼正在迅速增加。无论是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还是传统工业领域,发达国家均已经亮出针对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运动的战旗。
  未来的趋势是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只会愈演愈烈,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没有硝烟的国际战争”。这不仅是对非法的盗版产业,即使对那些合法的代工工厂来说,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终将成为颈上之剑。
  
  文化交融化
  
  全球文化在流动中相互交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波及到社会文化领域。现在,人类的文化、思想交流日趋频繁。以麦当劳快餐、好莱坞大片、迪斯尼乐园为形象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全球迅速蔓延。据统计,目前全球音乐产业活动的产值已达400亿美元,其中90%集中在百代等全球6家最大的企业中。甚至一些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娱乐业(如唱片、书籍、电视剧、录像带等)的生产和销售也增长迅猛,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国际市场。
  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得地理边境为交换商品和信息敞开大门,而且也为文化的国际化铺平了道路。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西方文化的传播,必将把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文化取向推向全世界。但是,也应看到这种传播不是单向的。随着世界范围的移民流动和跨国婚姻的增多,各国文化相互交融的现象日益增多。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博士)
其他文献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金融业的发展与改革被认为是相对滞后的,到底在哪些方面表现的滞后,滞后的根源是什么?就此问题本刊访问了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所长、上海安信信托公司周小明总裁。    金融发展滞后  表现在什么地方    《经济导刊》:在经济快速发展时,各行业都需要金融支持,但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是滞后的,不能满足需求,为什么?  周小明:中国加入WTO后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都
期刊
2006年12月1日在北京的一个会议间隙,本刊采访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先生。就最近备受关注的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问题,中国经济是否需要调控等问题进行了交谈。    中国经济趋势乐观但是需把握机会    对于中国经济中长期的看法,哈继铭认为:短期调控、股价上下波动是很正常的,但是中长期趋势是向上的。可以预见,中国经济再扛五年、十年不成问题。之所以这么说,切入点就是:以中国现代经济情况和
期刊
在对2006年的全球经济金融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时候,当时我提出的题目是《失衡并增长着》,我们从谨慎乐观的态度提出经济能够保持增长,与此同时石油价格,整个利率、日本经济等等都会变成新的风险点。现在回头看,这些情况或多或少地在发生着。  2006年全球经济整体还是发展得比较强,但是也孕育着很多新的风险,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事件,而这些事件会对2007年和2008年有很大影响。  我们认为2007年全球经济会
期刊
中国经济增长28年来举世瞩目,平均增长速度在9%以上,而2006年增长速度有望达到10%以上,带动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是改革开放。两位数的高速经济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目前中国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改革的重点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目标是提高经济总量,那么今天我们面临的现实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正面临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的约束的突出
期刊
2006年的中国并购市场,精彩不断!  2006年是一个特殊的时点,在新《公司法》颁布、股权分置改革实质性完成、若干重要行业的WTO过渡期即将结束这三股力量的助推下,中国并购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虽然近两年关于国资流失的讨论非常激烈,2006年伊始,警惕外资对我国企业的垄断性并购成为媒体争论的焦点,但这丝毫不影响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的狂飙突进,仅200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并购规模就达410亿
期刊
《经济导刊》:李教授,为什么能源和环境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呢?  李稻葵: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可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快速发展的新的均衡,高速增长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至少大多数人认为它会高速增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全世界对能源的需求,比预想的多了很多。  与此同时,在能源的供应方面,由于过去能源平均价格比较低,能源业的储备、生产能力和勘探能力还没有跟上,产生了
期刊
以一种异国人的身份统领和指引着德国首屈一指的金融旗舰,将这个金融集团快速带入全球化的轨道——德意志银行董事长兼执行委员会主席约瑟夫·阿克曼用斐然的业绩、杰出的领袖才能在国际银行界赢得了受人尊崇的席位。    众望中接过权杖    与国际上许多著名的银行家喜欢将自己的办公室设在神秘的华尔街或者繁华的伦敦金融城不同,阿克曼并没有将自己的经常办公地点安在德意志银行的总部法兰克福,而是选在了瑞士的苏黎世。
期刊
中国入世曾经是2001年12月11日以前国内长期以来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从1986年7月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协定缔约地位的申请起,到2001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通过中国入世的协议,接纳中国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中国的复关和入世经历了长达15年的艰苦卓绝的谈判。  中国入世是自主的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外来力量强加的,是中国建立以法制和开放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然而怎样看待机遇和挑战?
期刊
2006年7月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8月21日,沪深证券交易所的《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公布实施,8月29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发布了《融资融券试点登记结算业务指引》,这一系列规章和规则的公布与实施正式启动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融券业务,结束了我国证券市场没有卖空机制的历史。    我国目前卖空交易模式的缺陷    目
期刊
今年两会期间,热议的众多话题是围绕着民生问题公共品供给和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问题,以缓解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另外,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谈论的也很多,这些问题都需要制定科学与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就此,本刊近期访问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白崇恩。    解决分配问题不能抄近路    《经济导刊》: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国崛起》的片子,也有上海的一个教授说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