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今各大高校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纷纷开设了公共选修课。满足大学生的不同爱好,增强了大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必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高校 公共选修课 探析
现在,各大高校都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公共选修课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笔者希望通过对公共选修课开设的意义、当前公共选修课开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一些建议,引导教师根据学生需要,改进教学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公共选修课的质量。
1 公共选修课开设的意义
1.1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挥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公共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领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参考,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在不断地进行交叉、渗透、融合。必修课、限选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公共选修课则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限选课的内容进行拓展、深化,另一方面,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他们在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可以拓展学生的技能、特长。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必修课、限选课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且富有弹性的公共选修课,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其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1.2 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在必修课、限选课占绝对优势的课程体制中,教师仅仅是既有课程的实施者,他们需要忠实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教科书的意图,严格按照统一的教科书、教参甚至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遇。它改变了教师以往传统角色的固定不变的职能分工,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吸收新时代的新事物。在不断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探索,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发挥了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1.3 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元化
由于必修课、限选课在数量、内容、范围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实现办学模式的多元化,相对来说,公共选修课在科目设置、组合与内容拓展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在高校,根据自身的资源、师资状况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有助于高校课程模式的多样化,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最终又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因此,开设多门类的公共选修课,是形成学校特色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2 当前公共选修课开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公共选修课的开课时间及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及课程安排时间上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同学们选择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大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模式不同导致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以考查(如写论文形式)为考核方式的公共选修课课程,而排斥那些需要笔试的课程。在选课过程中,很多时候因为与必修课、限选课时间相冲突而导致无法选到自己想选的公共选修课。
2.2 公共选修课的实用性有待提高
实用是最好的标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大部分学生更愿意选择对自己未来发展有帮助的公共选修课。通过这样的公共选修课可以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提升个人能力。因此实用性公共选修课成为学生们的首选,能对今后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课程更成为同学们争抢的热门。对此,不少大学生表示,此类课程相当有指导意义,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大有帮助。但还是要注重自己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文化知识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从长远来看,才能更加利于自己的成长及发展。此外,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实用和兴趣相结合,公共选修课才能真正脱离枯燥,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就可以达到实用和兴趣兼顾了。
2.3 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有待于端正
虽然学生选课的动机与学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基本一致,但在实际中,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课程。“专业课选逃,公共选修课必逃”的现象的确存在,在所有公共选修课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旷课。而这正是“选而不修”的真实写照。根据对公共选修课的课堂观察,很多课程还存在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即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如看课外书,听音乐,甚至睡觉等。课程管理方、授课教师与学生同样负有责任:课程管理方对课程的宣传与介绍力度不够,学生的选课态度不够认真,而老师则在授课内容与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等。这与目前公共选修课普遍存在的平时不考勤,最后只以一纸论文给成绩的现状相吻合。①
3 对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一些建议
3.1 对学生的建议
首先,学生应该认识到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各高校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纷纷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公共选修课的开课背景和公共选修课的作用,重视公共选修课,认真对待公共选修课,不能把公共选修课当成凑足学分的一种途径,而应充分利用公共选修课扩展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
其次,学生必须端正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一方面,要端正选课态度,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来选课,不能为了凑学分而胡乱选,如果是为了凑学分而选课往往会出现“选而不休”的现象,这样公共选修课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浪费学校的教学资源。而且大学生应该把公共选修课当作提高自身综合修养的“大舞台”,而不应该局限于就业、考研等短期目标上,选公共选修课不应该急功近利。另一方面要端正上公共选修课的态度,选了就一定要认真对待,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不得随意旷课,要把公共选修课当必修课、限选课来对待。 再次,学生在端正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前提下,要积极参与课堂,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有学生抱怨说老师上课太死板,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来参与课堂,但是老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活跃的讨论式教学也需要学生的配合。课堂气氛不仅需要老师的调动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由此可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老师更好地上好公共选修课,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3.2 对老师的建议
老师授课质量的好坏往往决定着的该课程的质量,在公共选修课作用日益重要的今天,公共选修课授课老师的个人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原来对某一课程比较感兴趣,但由于有些老师的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态度不端正,特别是缺乏责任心,导致很多学生对该课程兴趣大减甚至丧失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从语言风格、课件材料和营造课堂气氛加以改进和提升,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和谐有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公共选修课课堂质量。
3.3 对学校的建议
首先,在选课时间上,学生上公共选修课出勤率低的原因,除了对公共选修课不感兴趣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时间有关。这固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功课缓冲时间和老师的课堂备课时间,但更多的学生希望公共选修课时间尽量安排在周一到周日晚上,特别是周六与周日的晚上,这样学生的一些活动与公共选修课的时间冲突可能性会大大地降低,同时也能提高上课的出勤率。
其次,对公共选修课的种类和难度设置的建议,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目前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的种类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当理工科学生选文科课程时,理工科学生普遍认为人文学科能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对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很有帮助。笔者认为学校应根据从实际情况出发,增开公共选修课的种类,特别是适当增加一些文科类的课程,比如跟当前时代相关的热点问题:如金融、礼仪、经典影视赏析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同时笔者通过调查,当文科生选修理工课课程时,由于文科生缺乏一些理工科基础知识,而老师又以常规的方式讲课,使大部分文科生上课似懂非懂,严重影响了文科生的上课积极性,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和老师在开设公共选修课程时充分考虑到文科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使文科生能学到有用的理工科知识。
再次,在选课制度上,一般民办高职院校的选课制度是:一个学生在大学三年中只需选修一到两门公共选修课,而对一次性选几门不作要求,这样一来,很多学生为了一劳永逸,常常一次性选多门课,而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造成很多学生选了多门课,而又有一些学生一门课都选不上,一方面造成前者不去认真对待公共选修课,另一方面又严重打击了后者学生选课的积极性。对此我们认为相关部门应该改进一下公共选修课制度,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上公共选修课,规定每个学期最多只能选修两门,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一个学生多选,打断他们凑足学分的念头,同时也兼顾其他人的选课情况,做到公共选修课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②
总之,公共选修课不是必修课、限选课的陪衬,更不是它们的附庸,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领域,它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优势以及作用,是现代高校课程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柱,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彻底打破高校课程体系封闭、僵化的状态,努力求变,重新构建高校课程体系,使必修课、限选课与公共选修课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各种课程的潜在功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现代社会输送各类高素质人才。
注释
① 林娜.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② 柴学平.我校公共选修课现状及其应对分析[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6.18(3).
关键词 高校 公共选修课 探析
现在,各大高校都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公共选修课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笔者希望通过对公共选修课开设的意义、当前公共选修课开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一些建议,引导教师根据学生需要,改进教学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公共选修课的质量。
1 公共选修课开设的意义
1.1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挥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公共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领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参考,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在不断地进行交叉、渗透、融合。必修课、限选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公共选修课则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限选课的内容进行拓展、深化,另一方面,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他们在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可以拓展学生的技能、特长。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必修课、限选课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且富有弹性的公共选修课,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其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1.2 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在必修课、限选课占绝对优势的课程体制中,教师仅仅是既有课程的实施者,他们需要忠实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教科书的意图,严格按照统一的教科书、教参甚至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遇。它改变了教师以往传统角色的固定不变的职能分工,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吸收新时代的新事物。在不断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探索,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发挥了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1.3 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元化
由于必修课、限选课在数量、内容、范围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实现办学模式的多元化,相对来说,公共选修课在科目设置、组合与内容拓展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在高校,根据自身的资源、师资状况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有助于高校课程模式的多样化,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最终又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因此,开设多门类的公共选修课,是形成学校特色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2 当前公共选修课开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公共选修课的开课时间及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及课程安排时间上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同学们选择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大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模式不同导致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以考查(如写论文形式)为考核方式的公共选修课课程,而排斥那些需要笔试的课程。在选课过程中,很多时候因为与必修课、限选课时间相冲突而导致无法选到自己想选的公共选修课。
2.2 公共选修课的实用性有待提高
实用是最好的标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大部分学生更愿意选择对自己未来发展有帮助的公共选修课。通过这样的公共选修课可以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提升个人能力。因此实用性公共选修课成为学生们的首选,能对今后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课程更成为同学们争抢的热门。对此,不少大学生表示,此类课程相当有指导意义,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大有帮助。但还是要注重自己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文化知识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从长远来看,才能更加利于自己的成长及发展。此外,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实用和兴趣相结合,公共选修课才能真正脱离枯燥,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就可以达到实用和兴趣兼顾了。
2.3 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有待于端正
虽然学生选课的动机与学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基本一致,但在实际中,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课程。“专业课选逃,公共选修课必逃”的现象的确存在,在所有公共选修课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旷课。而这正是“选而不修”的真实写照。根据对公共选修课的课堂观察,很多课程还存在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即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如看课外书,听音乐,甚至睡觉等。课程管理方、授课教师与学生同样负有责任:课程管理方对课程的宣传与介绍力度不够,学生的选课态度不够认真,而老师则在授课内容与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等。这与目前公共选修课普遍存在的平时不考勤,最后只以一纸论文给成绩的现状相吻合。①
3 对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一些建议
3.1 对学生的建议
首先,学生应该认识到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各高校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纷纷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公共选修课的开课背景和公共选修课的作用,重视公共选修课,认真对待公共选修课,不能把公共选修课当成凑足学分的一种途径,而应充分利用公共选修课扩展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
其次,学生必须端正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一方面,要端正选课态度,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来选课,不能为了凑学分而胡乱选,如果是为了凑学分而选课往往会出现“选而不休”的现象,这样公共选修课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浪费学校的教学资源。而且大学生应该把公共选修课当作提高自身综合修养的“大舞台”,而不应该局限于就业、考研等短期目标上,选公共选修课不应该急功近利。另一方面要端正上公共选修课的态度,选了就一定要认真对待,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不得随意旷课,要把公共选修课当必修课、限选课来对待。 再次,学生在端正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前提下,要积极参与课堂,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有学生抱怨说老师上课太死板,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来参与课堂,但是老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活跃的讨论式教学也需要学生的配合。课堂气氛不仅需要老师的调动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由此可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老师更好地上好公共选修课,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3.2 对老师的建议
老师授课质量的好坏往往决定着的该课程的质量,在公共选修课作用日益重要的今天,公共选修课授课老师的个人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原来对某一课程比较感兴趣,但由于有些老师的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态度不端正,特别是缺乏责任心,导致很多学生对该课程兴趣大减甚至丧失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从语言风格、课件材料和营造课堂气氛加以改进和提升,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和谐有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公共选修课课堂质量。
3.3 对学校的建议
首先,在选课时间上,学生上公共选修课出勤率低的原因,除了对公共选修课不感兴趣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时间有关。这固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功课缓冲时间和老师的课堂备课时间,但更多的学生希望公共选修课时间尽量安排在周一到周日晚上,特别是周六与周日的晚上,这样学生的一些活动与公共选修课的时间冲突可能性会大大地降低,同时也能提高上课的出勤率。
其次,对公共选修课的种类和难度设置的建议,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目前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的种类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当理工科学生选文科课程时,理工科学生普遍认为人文学科能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对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很有帮助。笔者认为学校应根据从实际情况出发,增开公共选修课的种类,特别是适当增加一些文科类的课程,比如跟当前时代相关的热点问题:如金融、礼仪、经典影视赏析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同时笔者通过调查,当文科生选修理工课课程时,由于文科生缺乏一些理工科基础知识,而老师又以常规的方式讲课,使大部分文科生上课似懂非懂,严重影响了文科生的上课积极性,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和老师在开设公共选修课程时充分考虑到文科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使文科生能学到有用的理工科知识。
再次,在选课制度上,一般民办高职院校的选课制度是:一个学生在大学三年中只需选修一到两门公共选修课,而对一次性选几门不作要求,这样一来,很多学生为了一劳永逸,常常一次性选多门课,而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造成很多学生选了多门课,而又有一些学生一门课都选不上,一方面造成前者不去认真对待公共选修课,另一方面又严重打击了后者学生选课的积极性。对此我们认为相关部门应该改进一下公共选修课制度,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上公共选修课,规定每个学期最多只能选修两门,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一个学生多选,打断他们凑足学分的念头,同时也兼顾其他人的选课情况,做到公共选修课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②
总之,公共选修课不是必修课、限选课的陪衬,更不是它们的附庸,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领域,它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优势以及作用,是现代高校课程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柱,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彻底打破高校课程体系封闭、僵化的状态,努力求变,重新构建高校课程体系,使必修课、限选课与公共选修课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各种课程的潜在功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现代社会输送各类高素质人才。
注释
① 林娜.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② 柴学平.我校公共选修课现状及其应对分析[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