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O2O在美国遇冷?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hi9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百度重金掷向与搜索业务弱相关的O2O领域之后不久,华尔街很快就在第二财季给出了重挫股价的“票决”,这让李彦宏和他的百度历史上第二次站在了投资方的对立面——上一次还是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李彦宏坚持百度转型独立搜索引擎,不再依靠将技术卖给门户为生,终让百度死地后生。
  成功经验并无连续性,很难说李彦宏赌对了第一次也就意味着能够提升第二次下注的准确率。反倒是在中国互联网里炙手可热的O2O事业,并不吸引美国顶尖投资者的青睐,其差异及原因值得商榷。
  美国虽有O2O的概念,但是在语境上真正与中国所称的O2O(生活服务)相符的,实际上是“Local Commerce(本地商业)”和“Shared Economy(共享经济)”的混合体,代表前者的Yelp、Craigslist、Groupon和代表后者的Uber、Airbnb、Upwork均为个中翘楚。
  被誉为“互联网女皇”的玛丽·米克尔在《2015年互联网趋势报告》里明确指出:“消费者期待能够更加省力且更具效率的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这将改变商业的基石”。但是, Yelp和Groupon这类已经上市的美国O2O公司,不仅表现乏善可陈,市值也远未体现出它们所面向的所谓“万亿级”市场规模,而订餐平台OpenTable失意退市、家政平台Homejoy停止运营等现象,更让中美呈现热冷两极。
  大抵而言,美国的资本市场相对看重那些能够激活存量和创造增量的商业模式,这也是共享经济能够破坏美国传统私有产权制度的条件。而在很多仅是介于服务与消费之间重新制造中介形态的O2O项目身上,其本质目的是取代传统中介或以某种更高的效率,但是其实并没有拉动GDP的成分。
  另外,华尔街通常会注意到中国的“中介型”互联网公司在佣金率上低得惊人的事实,天猫的3%和eBay的8%、美团的5%和Groupon的35%,都使“以亏损换份额”成为中国市场的通行规则,而这也意味着“寡头通吃、没有老二”的大萧条式结局不可避免。
  投资固然伴随风险,只是风控同样重要,当烧钱成为O2O领域的核心乃至唯一竞争手段,技术创新注定遭到弱化。此时,一旦脱离了技术,科技企业能够做的事情,也并不比传统企业更有优势——至少,在美国是如此。
  中美两国的传统产业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和截面,最为显性的差距,就在于双方的积淀时间上。现代管理学产生自美国的传统产业,《基业长青》则是所有企业家的愿景守则,即使经历了全球战争的洗礼,商业文明始终不曾中断。中国的市场经济以上世纪九十年代为起点,刚刚学会蹒跚走路,随即迎头赶上互联网引起的又一次工业革命以及“颠覆式创新”,几乎等同于釜底抽薪的待遇。
  故而尤其是在O2O这样一个追求“改造传统产业”的领域,由于传统产业的所处阶段不同,中美的改造能力或是意愿也南辕北辙。以美国的零售业为例,即使亚马逊的市值已经超越沃尔玛,你也很难从杰夫·贝佐斯的嘴里听到他对这个传统行业的竞争对手的轻视,亚马逊的崛起,也并未致使沃尔玛的衰退。
  而在中国的传统产业还没有来得及诞生路易斯·郭士纳、杰克·韦尔奇、迈克尔·戴尔等企业家之前,马云、雷军、李彦宏等更高维度的佼佼者就已经渗透进来,并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新生态覆盖了摇摇欲坠的旧秩序。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互联网从业者很难掩饰自己的轻蔑,还有取而代之的欲望。
  所以李彦宏为糯米推出200亿的筹码,让中国的社交媒体为之惊叹,却很难博取美国思维的赞许。除了传统产业过于成熟和发达之外,人力成本的昂贵也是另一个影响O2O在美国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家庭里的合格男主人往往必须具备水管工、木匠、电器专家等多重角色,而请保姆上门照顾孩子的性价比很多时候还不如母亲专职充当家庭主妇,这是享有人口红利、有着大量闲置劳力可供配置的中国难以想象的。
  O2O这一概念的创造者、美国商品试用平台TrialPay的创始人Alex Rampell,在今年年初将他的创业公司卖给了信用卡公司Visa,累计已到C轮的5600万美元融资没能抵达上市的预期回报。Alex Rampell曾为O2O提出过相当著名的一句话理论:“人均网购每年支出是1000美元,如果我们假设美国人的年均可支配收入是4万美元,那么剩下的3.9万美元花到哪儿去了?咖啡店、酒吧、健身房、餐厅、加油站、水电工、干洗店和发廊。”
  这“3.9万美元”的巨大生意,就是O2O意欲分羹的对象,至于能分多少,除了互联网的势能驱动之外,很大程度还要取决于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满意度。比如中国网络用户对于专车产品的拥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早已受够了出租车的劣质服务,而在邻国日本,一起拒载事件就能促使总裁率队登门致歉(详见蔡成平事件)。
  最后要说的是,中美两国的轨道差异,可做事实判断,却不太适合过早进行价值判断。就像欧洲福利健全削弱创业动力一样,在这种不同的环境里寻找优越感,其实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其他文献
企业缺人时,HR被当成宝;不缺人时,HR就成了草。HR管理者必须主动出击,马上行动,只有建立能够见效的项目,摒弃那些缺乏影响力的举措,才能为组织创造巨大的价值。当公司出现劳工问题时,HR被视为重要的领导力伙伴。然而当公司业务运转正常时,管理者又会想HR能为我们做什么?  摇摆的境遇  管理者对HR的摇摆态度完全折射了美国经济环境的变迁。当经济下行,劳动力市场陷入萧条时,HR就成了多余的摆设。然而当
期刊
外企的执行力强是现象,有提高员工执行力的机制才是本质。  实际上可以这样认为:个别员工执行力差是能力的问题;公司整体执行力差就是管理的问题。  执行力差的五大原因  通过对大量国内企业的研究并与外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执行力差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   1、员工不知道干什么  有的公司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没有明确的营销策略,甚至没有年度营销大纲,使员工得不到明确的指令;也有的公司营销策
期刊
德勤正在重塑绩效管理系统,和很多公司一样,我们意识到德勤目前的员工评估、培训、晋升和薪酬流程与我们的期待相距甚远。  在德勤最近进行的公众调查中,超过一半(58%)的受访高管认为,他们目前的绩效管理方式既无法激发员工积极性,也无法提高员工的业绩。对此我们也深有同感:绩效管理方式应该更灵活多变、实时和个性化,应该把重点放在促进今后表现上,而非评估过去。  德勤重构后的绩效评估系统令人耳目一新:没有一
期刊
网上购物仍然有风险。虽然各个品牌都沿用同样的尺寸名字(S、M、L),但它们可能遵循不同的标准。网上购物的一大问题是你在付款前不能先试穿。每次因不合身的退货对于卖家来说是损失,对于买家来说是失望。  Like A Glove高科技打底裤给消费者提出了一个更好的测量方法。弹性打底裤内嵌了电子装置,可以检测面料穿在身上后的伸展度。根据其宣传视频,打底裤能够测量腰围、大腿和小腿围、臀围以及内缝。Like
期刊
1、选人比培养人更重要,人才供应链打造的挑战  在互联网跟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人才短缺是一个核心的命题。其实,选人比培养人更重要。作为一个企业既要打造人力的供应链,找到最能干、最有兴趣的人、最有成就感的人;但同时,人才的稀缺性、人才的竞争的激烈性,企业又要面临被挖墙脚的问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或者是产业互联网时代,对于实体经济来讲所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的稀缺。作为企业如何去搜索并识别最
期刊
领导者需成为优秀的决策设计师。本文将为管理者介绍一种高效决策的系统方法,这项方法基于行为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作者对咨询、软件、文化娱乐、医疗、制造、食品等行业的广泛研究。  本方法由5个基本步骤组成:1)了解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错误;2)判明人的行为是不是糟糕决策的核心原因;3)找出决策失误的具体原因;4)重新设计决策环境,减少认知偏差的负面作用,增强个体行为动机;5)严格检验解决方案。这套
期刊
即便客户清楚地知道他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但随着企业采购团队和采购顾问的日渐成熟以及逐渐完备的数据库资料,今天的公司已经有能力设计自己的解决方案。Corporate Executive Board公司。最近对1400家B2B客户公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公司在与供应商见面前就平均完成了采购决策60%的内容,包括对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对可选项进行排名、设定需求以及对定
期刊
现在很多企业在向“互联网+”转型,希望用“极致产品”、“尖叫产品”撬动用户,这样的转型思路是否可行?  传统企业,由于存续已经有较长时间,企业不仅有了稳定的经营模式,还有了稳定的组织结构和结构化的人际关系,形成了超稳态结构。转型互联网,要首先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大企业要有利用IT技术、互联网技术整合全球供应链的雄心,做价值链的组织者,专注于价值链的前端。通过市场扎根,获得个性的规模化需求,然后反向
期刊
互联网3.0时代+工业4.0时代的到来,用户体验显得尤为重要,促使制造类企业不断创新升级。迷你洗衣机的出现,围绕大城市智能居家理念,解决占用最小的空间小、节约用水等洗衣难题,此外加入人性化设计元素,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然而纵观整个市场表现来看,迷你洗衣机的未来还有待市场的考验。  市场表现不尽人意,品牌投入锲而不舍  据奥维云网显示,今年上半年,迷你洗衣机的线下销量渗透率达1.6%,同比下降0.1%
期刊
每个人都喜欢谈论自己的成功,因为人人都希望学习如何成功。而本书作者基奥先生认为,减少失败,便意味着增加成功,他根据一生的管理经验总结出一系列企业和个人最容易掉进去的陷阱,称之为“管理十诫”。  有很多号称经管专家的人宣称能够解释公司倒闭的原因。他们从电脑中翻出一大堆制作精良的幻灯片,口若悬河地从战略的高度来给失败做出各种解读,列出公司的种种罪行。如低估了竞争对手、不成功的收购或是负债过高。有人还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