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差的5个原因及解决方法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企的执行力强是现象,有提高员工执行力的机制才是本质。
  实际上可以这样认为:个别员工执行力差是能力的问题;公司整体执行力差就是管理的问题。
  执行力差的五大原因
  通过对大量国内企业的研究并与外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执行力差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
   1、员工不知道干什么
  有的公司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没有明确的营销策略,甚至没有年度营销大纲,使员工得不到明确的指令;也有的公司营销策略不符合市场需求,员工只好自发的进行修改;还有一些公司政策经常变,策略反复改,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使员工们很茫然,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这就使员工的工作重点和公司脱节,公司的重要工作不能执行或完成。
   2、不知道怎么干
  外企的员工入职后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几年前外企流行招聘非医药专业的大学生做代表,但是正式上岗前都要把产品知识烂熟于胸,都要经过1-2周的销售技巧培训,以后每年都有规定时长(如40小时/每年)的培训。
  而国内企业则不然,要么没有培训直接上岗,要么培训没有针对性和实操性,如有的公司对员工做励志培训和拓展训练,使员工热血沸腾但工作怎么干还是不知道;有的公司给低层员工做一些行业趋势、宏观战略的培训,也还是没有交给他们方法。
   3、干起来不顺畅
  申请者一开始要不断的解释为什么花这笔钱,然后又要不断的解释为什么不花,或者是花了但效果不好又要编造一堆理由,热情被消耗,慢慢的就变得不主动做事了。
   4、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
  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把政策制定得太过复杂,使员工很难算出来下个月自己花多少精力达到什么结果就能拿多少奖金。这样就使激励政策的作用大打折扣。
  销售永远都是只看眼前的,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当眼前的好处看不到时自然就没有太大的兴致去做。
   5、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
  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没有评估;二是考核指标不合理;三是处罚不重或没有处罚。
  很多部门的工作成果不适合用硬性的指标来考核,比如财务部、市场部和后勤部就很难设定直接的评价指标。这些部门的工作就需要懂业务的高管根据经验评估,如果高管没有能力做出公允的评估,内驱力不强的员工就可能懈怠工作。
  解决执行差难题的五大方法
  清楚了执行力差的原因,解决的办法也就变得明朗了,那就是要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可行、流程合理、激励到位、考核有效”。
   1、目标明确
  对于销售业务线来说,目标明确就是要落实指标。指标定得准确、能落实,是做预算、定政策、激励考核的基础,是销售管理中最重要的事。大多数公司的年度销售指标也都分解到大区、省区、办事处和代表,但这还远远不够,销售指标要想既准确又能落实必须层层分解,直到不能再分。
  使目标明确的另一个辅助手段是工作单制,工作单上明确描述工作内容、期望结果、完成时限、可用资源、负责人、主要协助人等,签字生效。工作单在两种情况下会发挥明显的作用:
  一是跨部门协作时。由于各部门都有自己的重点工作和业务侧重,所以各个部门对工作的理解很难一致,并且协作的工作容易被本部门的工作挤占而造成拖延。
   2、方法可行
  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法需要决策、支持、反馈三个环节有效配合。
  首先决策不能是根据领导的意愿拍脑门决定,而是要结合市场情况充分论证;支持可以是高级员工给下属的业务指导,也可以是专业的内部或外部培训,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执行层来说,传授工具和方法远比传递思想更重要,励志培训不会带来多少业务增长,解决问题更多是靠方法而非热情;任何一个方法总有不足之处,执行中的反馈有助于使其进一步完善。
   3、流程合理
  在大多数企业里,流程在形式上没有问题,而是在执行中表现出不合理。不合理的原因有两个:(1)外行管内行;(2)责权利不对等。
  比如有些企业里营销老总不掌握业务代表的人事权,招聘和辞退都是人力资源说了算,这样如何保证代表的工作能力,又如何处理不该留用的员工,又怎么能保障执行力?——这是外行管内行的典型表现。
  责权利不对等则造成了工作互相推诿,人人都管,人人都管不了,最终所有小事都推到老板那里。
  所以,要想使流程合理,首先要转变管理思想:一是老板要适度放权,二是部门之间要强化支持功能、淡化管理功能,尤其是不能让外行管内行。
  比如说财务部和销售部的关系,财务部的管理功能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核票据真实性和合理性,二是在做下一年度的预算时控制财务指标。而销售部管理的是销售业绩。
   4、激励到位
  所谓的激励到位有三层意思:力度到位、描述到位和兑现到位。
  激励力度要做到市场上有竞争力、员工中有吸引力、公司里有承受力。
  激励的描述要简洁易懂,最好能够形象化。所谓的简洁易懂,比如说“100%完成任务后超出部分每盒激励1块”,就比“100%完成任务后超出部分按流向的1%发放奖金”要有吸引力;所谓的形象化,比如说“你今年完成任务就能买一辆帕萨特”,要比说“你今年完成任务能拿回款3%的奖金”更有吸引力。
  兑现到位就是公司说的话一定要算数,因为公司原因造成的中途政策变化不能影响业务人员的年度奖金。
   5、考核有效
  考核有效要做到三点:一是考核要真正发挥导向作用;二是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三是处罚措施要严格执行不能姑息。   考核指标不合理的现象并非鲜见,如有的公司对销售考核纯销但不考核回款,结果造成大量应收,公司回款指标不能完成。也有很多公司的考核面面俱到,指标过于分散,主要指标所占的权重必然减少,同样会削弱其导向作用。避免人为因素干扰的最佳手段就是考核指标全部是定量的或半定量,并且去除难以评价对错的指标。比如不设忠诚度、团队意识、创新能力、主动性等指标。
  所以说,执行力差是老板的问题,不是管理的问题。要提高执行力,必须转变管理思想,完善管理工具!
  管理的最高境界
  作为一个管理者,只有懂得“累死别人”的道理,才能更好地做好管理。即尽可能把任务工作当作包袱甩给别人,排除不必要自己去做的事情,而剩下的非管不可的事情才由自己来管理。自己把什么事情都做了,结果“累死了自己”,这叫做事;“累死别人”才叫管理。
  1、管理就像吃自助餐。西方的管理思想强调理性管理,考虑的很多事情都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却不知“理性非管理”的真谛。所谓“理性非管理”,即理性地不去管理可管可不管的事情。就算一件事情两个人做,对方做得即使比你差,也要让他做,这样可以锻炼下属。管理就像吃自助餐,先别急于夹菜,应先绕餐桌走一圈,看看哪些是自己最喜欢的,然后再去挑选。不要一上来就夹菜,光吃青菜就吃饱了,后面的美味佳肴就会吃不下去了。
  2、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好的管理就是不管理,这叫无为而治。作为高管,应树立几个管理观念,即凡是重复的事都不干,“累死别人”就是人人不重复,重复就是没有效率,重复的事情让制度、政策、规则去干;凡是没有必要自己干的事,别人干也是一样,那就让别人干;没有信息就不要去作决策,让有信息的人去作决策;重复的事情整理成流程,这样才能弥补。
  如何处理员工的抱怨?
  抱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情绪,当员工认为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会产生抱怨情绪,这种情绪有助于缓解心中的不快。管理者大可不必对员工的抱怨产生恐慌,但一定要认真对待。抱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管理者没有体察到这种抱怨,或者对抱怨的反应迟缓,从而使抱怨的情绪蔓延下去,最终导致管理更加混乱和矛盾的激化。
   1、员工抱怨的内容
  员工可能会对很多事情产生抱怨,但从总体上讲,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薪酬问题。薪酬直接关系着员工的生存质量问题,所以薪酬问题肯定会是员工抱怨最多的内容。比如本公司薪酬与其他公司的差异,不同岗位、不同学历、不同业绩薪酬的差异,薪酬的晋升幅度、加班费计算、年终奖金、差旅费报销等等都可能成为抱怨的话题。
  (2)、工作环境。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抱怨几乎能包括工作的各个方面,小到公司信笺的质量,大到工作场所的地理位置等等都可以涉及。
  (3)、同事关系。同事关系的抱怨往往集中在工作交往密切的员工之间,并且部门内部员工之间的抱怨会更显突出。
  (4)、部门关系。部门之间的抱怨主要因为以下两个原因产生: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部门之间工作衔接不畅。
   2、抱怨的特点
  (1)、抱怨是一种发泄:当员工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待遇时,会采取一些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怨气,抱怨是一种最常见、破坏性最小的发泄形式。伴随着抱怨,可能还会有出现降低工作效率等情况,有时甚至会拒绝执行工作任务,破坏公司财产等过激行为。当然,大多数的发泄一般只停留在口头的抱怨和影响工作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或问题的解决,当情绪平稳下来时,抱怨也会随即消失。
  (2)、抱怨具有传染性:虽然刚开始可能只是某个员工在抱怨,但很快的可能越来越多的员工都在产生抱怨。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抱怨者在抱怨时需要听众(其他员工),并且要争取听众的认同,所以他会不自觉的夸大事件严重性和范围,并且会尽力与听众的利益取得联系(为了获得认同)。在这种鼓噪下,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员工偏听偏信,最终加入抱怨的行列。
  (3)、抱怨与员工性格有关:抱怨与性格的相关性可能要大于与事件的相关性。同样一件不公的事情,不同性格的人情绪的波动程度有很大区别。有时我们会发现,在公司中,总有几个员工喜欢抱怨,甚至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意,或者一件小事就可能会大动干戈。
  喜欢抱怨的人一般比较倔强,性格内向,或者敏感。一个公司80%的抱怨都可能出自这类性格人的口中。另外,有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也喜欢抱怨,他们的心里很难承受一丝的不公,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一定关系。
  企业领导在沟通中处理员工的抱怨时,最好能掌握下面的12个字:重视、倾听、直接、信任、坦诚。诚恳地道歉是解决矛盾的“良药”,也是一个人胸怀宽广的表现。有些领导明知是自己的错误,但出于面子或是想维护自己的地位而遮遮掩掩,甚至还要找出无数理由为自己辩解,这样做只能是欲盖弥彰,起到相反的作用。这是一个心理误区,敢于公开道歉并不是丢人的事情,而是说明了你为人坦诚,令人敬佩。与员工的沟通,是企业领导的一门必修课,掌握其中的技巧是关键所在。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个人性质的,不一定说的都对,但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宁要学渣不要学霸  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根本就没什么贵族教育和平民教育,也没什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说白了学校就是一个公司,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盈利,教书育人?这个有点扯了。所以,我始终认为,在学校学习越好就说明这个人极有可能越没有创造力和适应力,这个观点貌似片面,但现实中确实如此。  没经验比有经验更好
期刊
“小众咖啡馆”、“小众电子产品”、“小众家居摆设”……长期以来,人们的生活几乎被市场上一些主流大企业所引领的主流消费观所主宰。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个性化特征愈发强烈,这一形势正在悄然改变。如今,细心的观察者会发现,无论哪个行业,中间消费层都在快速凋零,“小众消费群体”迸发出的强大需求逐渐引领了时代的潮流。  如何抓住这群“小众消费群体”挑剔的心?专家发现,有效的“小众营销”是通过大数据
期刊
一直以来,销售领导者都在强调销售的规范流程,创造了机会计分卡,比如访问的成功率、每百次访问平均得到的订单数、资格条件、行动衡量指标等规范标准。这些标准构成固定销售流程,帮助团队成员“复制”销售明星的成功方法。这让销售团队变成了“销售机器”,企业销售周期变长、转化率降低,销售状况更加难以预测,利润率也受到压缩。这一切显示,销售机器失灵了。  不过好消息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出路所在。我们在CEB公司
期刊
领导太多,管理太少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至今仍然没有完全恢复元气,危机的根源不是金融的或者经济的,而是管理的。太多的公司“领导人”一直都在为了获得速成的业绩成果而把自己的企业变成垃圾,而不是管理它们以获得持续发展。我们一直所谓的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场管理危机。美国商界流行的这种领导方式是“英雄式领导(Heroic Leadership)”。英雄式领导者制定宏大的战略
期刊
制度推行无效,管理者责无旁贷。所谓“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一个无能的领导,又怎能带出高效的团队呢。  管理者无能对制度效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制订不懂指导、执行不懂宣导、过程不懂检查、结果不懂激励。  【原因1】:管理者无能  管理者的基本任务之一,便是“使团队工作富有成效并使成员获得成就感”,制度执行失效,说明管理者的基本责任都没承担好。  建议对策:解决管理者无能(除去故意不作为的),可考
期刊
又一次工业革命!互联网+被提到这样一个高度。再过几年,这个浪潮或许就过去了,人们也不再提什么互联网+了,因为它已经普及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们要么完成了新的升级,要么死掉了。  对死亡的担忧带来了焦虑。面对互联网+,敢于创新,敢于把握趋势的企业们踏上了新的征程。  在这条路上,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应用工具用进去就行了。作为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海量数据和快速信息交互,
期刊
在人们的注意力不断移向新的变化的今天,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安静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众多企业不复存在的现象?今天依然存活的企业,是否可以确定今后可以走得更好?这两个问题需要企业自己寻找到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如果再次迷失,不知道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企业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幸运:顾客也不会宽容并给予企业多次修正的机会。因为上述企业的表现,确切的说是缺失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顾客的认同。如果企业缺
期刊
“内容营销是一种通过生产发布有价值的、与目标人群有关联的、持续性的内容来吸引目标人群,改变或强化目标人群的行为,以产生商业转化为目的的营销方式。”美国内容营销协会在他们联合发布的内容营销报告中指出,成功的内容营销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以受众为中心,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的内容。  2、与目标人群购买相关,具体到某个购买阶段(“Buying Stages”)。  3、讲一个故事,贯穿于整个客户体验流
期刊
“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管理得好”就是“管理得少”。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依托企业谋略、企业文化而建立的至高的经营平台。   1.第一时间里解决问题  管理者一定是一个反应速度很快的人,自己的工作及自己的上司和下属出现了问题,须及时发现并查明原因,立即处理,给别人的答复永远都是“行”或“不行”,反应速度快我们才能走在别人前面,作为企业中的管理者,尤其是销售型企业,市场销售
期刊
企业缺人时,HR被当成宝;不缺人时,HR就成了草。HR管理者必须主动出击,马上行动,只有建立能够见效的项目,摒弃那些缺乏影响力的举措,才能为组织创造巨大的价值。当公司出现劳工问题时,HR被视为重要的领导力伙伴。然而当公司业务运转正常时,管理者又会想HR能为我们做什么?  摇摆的境遇  管理者对HR的摇摆态度完全折射了美国经济环境的变迁。当经济下行,劳动力市场陷入萧条时,HR就成了多余的摆设。然而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