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采动影响控制技术应用

来源 :江西煤炭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bula_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煤峪口矿孤岛工作面2605巷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以主动控制为技术核心、充分发挥巷道围岩承载能力为理念,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和W钢带实现初期主动永久支护,超前工作面范围内采用具有一定初撑力的单体支柱π型顶梁实现临时加强支护,有效控制了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大变形问题。
其他文献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在峡江县开展了第三次国土现状调查工作。结合二调成果数据,通过时点调查,在线调查,对地类再举证,及时更新土地信息数据资料,确保调查质量,为峡江县国土资源局提供土地资源利用基础信息成果。
针对斜沟矿18112大采高超长工作面回采中的片帮治理难题,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片帮的原因、特点;通过采取局部注浆、超前静压注水、降低推进速度、加强工作面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大采高超长工作面片帮的有效控制;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参考。
工作面开挖后,上覆岩层将发生破断及垮落。为获得3109综采工作面覆岩垮落、裂隙带高度,本文采用相似模拟方法试验了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覆岩破断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直接顶的初次破断是垮落带发育的主要原因,而老顶的第一次周期来压则造成垮落带再次发育,裂隙带高度在老顶初次破断前发育较为缓慢,而在老顶发生破断后快速增加,并最终逐渐趋于稳定,3109工作面垮落带发育高度约12.2 m,裂隙带高度约33.0 m。
地面变形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强,危险性大等特点。盐湖矿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塌陷坑、地裂缝、地面不均匀沉降为主。矿区地质灾害初始期为2000~2007年、盛发期2008~2013年、平缓期2014年至今,区内地质灾害逐渐趋于稳定状态。但由于矿区历史遗留问题较复杂,地面变形区缺乏监测资料,难以取得量化的数据,仍需加强地面变形监测工作及地质灾害隐患防范。
水稻对人们的生活来说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科学合理地植保作业可以让病虫害得到高效防治,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对植保机械的操作和
本文以小峪煤矿8102工作面过断层为工程背景,提出了采用双液注浆材料进行浅层堵漏、高性能单液注浆材料进行深孔注浆的过断层施工工艺,根据8102工作面推进速度以及注浆材料达到峰值强度所需时间,并结合工作面前方煤体裂隙发育情况,确定在工作面前方45 m开始进行注浆。工程实践表明:通过实施注浆加固技术,有效降低了片帮、冒顶事故发生的频率及程度,工作面推进速度由0.88 m/d提高至1.35 m/d,实现了综放工作面安全、快速通过断层。
为解决N101工作面粉尘浓度高,严重污染作业环境的问题,根据煤层注水减尘机理和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设计煤层动压注水参数,对煤层采取深孔动压注水措施,并对注水前后粉尘浓度进行对比,在工作面采取动压注水措施后粉尘的平均浓度下降75.2%,呼吸性粉尘的平均浓度下降70.9%,工作面作业环境得到改善。
针对塔山煤矿三盘区2305顺槽掘进交叉2#层三盘区皮带巷期间,受两巷间距影响,出现巷道顶板锚杆(索)支护难度大、支护效果差等技术难题,在交叉段采取分层爆破施工工艺,并采取“穿层锚索+工字钢棚”联合支护技术。应用效果表明,改进的掘进工艺保证了近距离立体交叉巷道掘进效率及施工安全。
为解决赵庄煤业松软煤层瓦斯抽采率低的难题,以水力割缝技术为试验研究基础,在二盘区北回风巷进行了抽放效果对比考察,对不同穿层割缝钻孔布置方式及参数下瓦斯抽采浓度、抽采量等数据进行分析,摸索出适合赵庄煤业的以水力割缝技术增透的技术参数。试验表明,水力割缝钻孔与普通钻孔相比,瓦斯抽采浓度提高了1.49倍,抽采流量增加了3.02倍,瓦斯抽采效率显著提高。
为得到8104工作面进风巷支护设计参数,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了3种支护方案条件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应力受锚杆/索长度影响较大,增大锚杆/索长度可以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应力集中程度,而锚杆/索预紧力对巷道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影响较小,但锚杆/索长度及预紧力在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方面均能够起到明显作用。现场对工作面开采期间巷道围岩变形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巷道顶板最大移近量为93.6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70.8 mm,这说明现有支护能够较好维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