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校本课程开发,突显学校“个性”特色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chol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固步自封的学习方法得到了逐步改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锻炼。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改变千校一体、千人一面的教育局面,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的专题正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进而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既能促进学校的特色创建,提升师生素质,又能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具体做法包括——
  一、结合实际,挖掘资源,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课程管理模式,引发了各个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校本课程开发容易提高教师的工作兴趣和专业能力,更容易形成校内交流沟通的氛围。学校可以在调查研究办学传统、师资状况、学生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在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进行课程改革,把学校德育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创建学校特色,促使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
  1. 依据教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来自五湖四海,各人性格不同,能力水平不一,兴趣爱好多种多样。学校可以从中发现人才,发挥其独特的引领功能,带动其他老师共同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之中。实践经验证明,没有一支基本功扎实、训练有素、专一投入、辛勤劳作的教师骨干队伍,要想开发好校本课程是不可能的。如有的音乐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课上非常投入,乐此不疲,且具备肚皮舞教练资格。有这样的专业课上得好又具有特长的教师资源,学校开展有关课程研究,并进一步发展完善为独特的学校特色,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2. 依据家长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不同的学校,家长的素质、结构等是不尽相同的,对于一些老城区的学校来说,传统文化在家长群体中比较根深蒂固。对于一些传统的剪纸、舞狮、粤剧、武术、书法等,不少家长引以为傲,他们组成各种民间团体,进行着传承祖国文化的活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家长资源”,把他们的团体活动引进校园,通过兴趣小组等形式,引导同学们去学习感受,从而形成富有传统色彩的学校特色。
  3. 依据生源和实际情况,开创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城区中心学校的学生家庭教育条件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大,学校可以利用这有利条件,组织大型的器乐培训,提出每人掌握一种乐器的要求,形成多个器乐团体,营造出艺术熏陶的良好氛围。而在城区边缘学校和农村学校,家庭教育相对多有缺失,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形成,于是,养成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类学校不妨探讨如何进行养成教育,以促成学生点滴好习惯的形成,进而营造良好校风,并以此为契机,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创设学校德育特色。
  二、实践引路,注重实效,全面实施校本课程
  1. 领导重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评价一所学校先评论它的校长。”可以说,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态度与行为直接制约着校本课程能否顺利进行。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校长发挥管理主导作用,利用自身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优化骨干人员组合,容易带动全体教师一起投入课程实施这项工程,往往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并且学校在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推进特色项目开展的同时,可以制订相关的规定和方案,把课程开发与特色项目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并进行定期检查评比,使学校有计划地开展相关活动,做到全面实施,不断推广。
  2. 加强培训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教材的编写、活动的组织、计划的制订都离不开教师。如果说校长是领航、掌航人的话,那教师就是奋力挥桨者,只有齐心协力,才能使校本课程这一航船载着学生驶向成功的彼岸。因此,无论是在课程的开发还是实施过程中,学校都要特别尊重教师的个性,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力争人尽其才,使每位教师都拥有展现自己才能和个性的空间。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对传统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提出了全面的挑战,转变教师只以现有教材进行教学的传统观念,明确校本教材、特色学校的概念和内涵,了解研究活动后的预见性效果等,都是校本课程的前提。
  3. 明确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校本课程开发既要体现学校独特的项目特色,又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满足其兴趣,为学生发展发挥重大作用。学校要把特色课程的构建作为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让全体教师明白,特色活动可以兴趣组开展为先,再以走进普通课堂为常态,最后以全校性活动及表演规模为成果,成为学校特色。
  4. 拓宽思路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延续。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学校要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将校本课程的实施与校园特色教育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活动中挖掘教育资源,不断拓宽思路,深化发展,完善校本课程的内容。
  三、抓住机遇,展示成果,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随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发展到学校特色逐步形成的时候,学校要注重推广宣传,营造良好活动氛围,让全体师生受到影响,受到感染,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极大热情,这样更加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进一步发展。如当肚皮舞的表演在学校、社会引起较强的反响,校园里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要求学习肚皮舞的学生越来越多的时候,学校就可以及时抓住这个机遇,逐步打造学校的特色项目,使这一校本课程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这样就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促进了学校特色项目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创建特色学校。
  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创建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是其本质。任何一个学校要想实现其价值并稳定发展,必须创造与学校发展相符合的文化。而最细微处的渗透与体现,便是学校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文化建构的过程,校本课程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各学校开展的各种校本课程,关注了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把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追求。
  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证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提高了教师课程意识,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的需求。学校只有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作为打造学校特色的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彰显学生个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才能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推进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的实验研究》(课题编号:11C1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州增城市荔城街教学指导中心)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绘画形式语言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文中笔者结合一些经典绘画作品,将其中的典型形式抽离出来再进行整合,从构图、造型、色彩、肌理材料这几个方向来研究深层次情感表达和绘画形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来分析,以对于今后自身的创作起到推进作用。
让语文课堂提问更有实效,就要讲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即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来感染学生,同时在启发、引导、吸引、鼓励学生方面着力。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
知名校长李希贵曾经讲过一个自己教育失败的例子:  “那是上世纪80年代,我校一个学生的外公从台湾回来,送给她一块手表。她每天戴着这块漂亮的手表上学,同学们都十分羡慕。可是,有一天,她的手表忽然不翼而飞!这还了得,要知道,手表在上世纪80年代是十分贵重的财物。学校让我负责查处此事,我立刻展开了调查工作。最后,大家把目标锁定在丢表学生的一个舍友身上。可是,这位舍友却死活不承认。  我就和其他老师一起,
当代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林砺儒(1889-1977),广东省信宜县人。早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广东高州高郡中学堂,随后顺利通过考试,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堂公费留学。他潜心研究
记忆,它代表着人过去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身体体验的心理印象的叠加。记忆能主动地过滤复杂的情节,从而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心理因素来构建和润饰头脑中的画面。记忆的选择性与模糊性让人们发现大脑储存画面的方式与摄影镜头所拍摄的精密图像产生矛盾,对于记忆的捕捉和描绘成为了艺术家们的表达诉求。相比摄影快速成像的特性,绘画缓慢的制作过程却突显了在记忆描述上的优势。记忆本身也是一种身体体验与视觉图像的积累方式,会直
“爸爸,我要到纽约去,我要去看迪斯尼乐园。”瞧,小不点的儿子长大了,懂的东西越来越多,知道联合国的总部在纽约,知道米老鼠、唐老鸭的老家在迪斯尼乐园,竟然想出去云游一番,
一天,小猪在地里种萝卜,突然听到天空传来“隆隆隆”的声音。他慌慌张张丢下锄头,拔腿跑到好朋友小狗家里,气喘吁吁地说:“地震啰!小狗弟弟,快避一避。”小狗也赶快去告诉好
南阜莠同学: 您好!来信收到了。信中说,您感到“代沟很深,邻里关系又很淡漠,师生间几乎没有共同语言”,您很苦恼,渴望被人理解。正巧,最近我和一些幼师的学生围绕“理解万岁
托托家门前有一棵大树,大树顶上有一个鸟窝。白天,大树上可热闹了,叽叽喳喳的叫声好听极了。托托想要是我也有一只小鸟那该有多好呀。有一天,刮了一阵很大的风。风停了,小托
期刊
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做记录、写计划、做文字说明等都离不开写作。小学生练习写作的阶段普遍被称为习作。时代的发展对小学生习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高段是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初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是初中和小学衔接的关键一环。然而,小学生习作能力水平不容乐观。为积极应对学生习作能力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特开展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研究,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