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314-01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主要看班长”。嘎查党支部书记是嘎查级党组织的领头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带头人。抓好嘎查书记队伍建设,是抓好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西乌旗就加强嘎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多种措施,嘎查党支部书记队伍切实得到了加强,但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在嘎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一是文化素质低,致富带富能力弱,与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全旗93名嘎查党支部书记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就占总数的51.6%,一些嘎查书记对政策法律、科技文化、经济知识知之甚少。致富和带富能力差,与带头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带领牧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观念守旧,创新意识不强,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大部分书记都延续以往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思想保守,观念守旧,工作没思路、没创新,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与旗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脱节,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合拍,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是嘎查书记地位低,没有实权,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由于我旗特殊情况,嘎查书记权利地位比嘎查长低,在经济财务方面没有实权。有的嘎查书记甚至连有多少嘎查集体经济,支出如何都不知道,全由嘎查长一人说了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嘎查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优秀人才的选拔难。近年来,嘎查党支部书记人选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少,有的嘎查甚至连书记都选不出来。2007年嘎查党支部换届选举时,93个嘎查党支部书记中,7个嘎查由于没有合适人选而未能选出党支部书记,最终由苏木镇进行了委派。
(二)导致问题的原因
一是嘎查书记选用渠道单一。由于牧区教育水平的落后,本地牧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矮子里面拔将军”的就地取材式选拔模式,阻碍人才的合理流动,选拔出来的嘎查书记文化素质低不说,还与外界交流少,受当地人情世故,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思路拓不宽,步子迈不大。
二是生存状态上兼职。嘎查党支部书记队伍是一支不脱产的队伍,一支非职业化管理的基层干部。嘎查党支部书记的经济待遇不高,而且任职后也没可靠的经济保障,还不足以养活一家人。他们所处的经济地位,也决定了必须要有其他的生活来源。目前,绝大多数嘎查党支部书记都有自己的牲畜,平时只能是嘎查事务、家务一起忙;即使有的没有牲畜,也有自己的实体,需要相当一部分精力忙个人的事情。这种非职业化的生存状况,使他们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嘎查的建设竭尽全力。
三是培育力度不够。我旗大多数嘎查书记培训都由旗里统一承担,苏木镇、嘎查组织培训的少。旗里培训也由于没有专项培训经费,每年至多也就组织培训一两次,受训时间短,受训内容单一、培训方式枯燥,培训效果不佳。
四是激励机制不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嘎查党支部书记承担着大量的嘎查工作,可所得待遇一个月也只有几百块钱,工资待遇偏低。而且嘎查书记干得再好,也就授予各种荣誉称号,不可能进入公务员队伍,退休后虽然有一定的补助,但数目很小,工作没有奔头。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党支部书记积极性的发挥。
五是管理机制不全。我旗虽然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监督制度,但在具体落实上执行不到位。有的嘎查决策重大事项时,“两委”班子不商议、不讨论,全由嘎查书记或嘎查长一人说了算;有的嘎查财务、政务长时间不公开,有的公开也只是公开无关紧要的,重点的、牧民热切关心的不公开;有的嘎查为了争实权,嘎查书记和嘎查长整天勾心斗角,形不成合力。
六是党员老龄化严重,后继乏人。当前,牧区大部分文化层次较高、有经营头脑的年轻人,一出校门、一出军营就外出务工,不愿留在牧区。在牧区青年中发展的新党员也为数不多,牧区党员队伍整体呈“老龄化”态势,党支部书记后继乏人,出现了断层。
二、加强嘎查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对策和建议
(一)拓宽选人渠道,创新选拔任用机制。要切实引导牧民打破目前“限定嘎查内选人,固定本嘎查任职”的就地取材式选用模式的束缚,使他们树立“选能人治理嘎查”的思想理念,打破地域、身份、年龄、职业的限制选人。要采取推选、返聘、回请、横调、下派等多种形式,坚持从“四个面向”里选人。一是面向现有嘎查干部,选管理型人才;二是面向經济发展的能人,选经济型人才。要特别注意把那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的“能人”、有科技致富经验的“能手”、有富民强嘎查本领的“强人”,选拔到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三是面向苏木镇、事业站所有作为的年轻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选知识型人才;四是面向外出务工经商回嘎查人员,选外向型人才,从而促进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嘎查书记的能力素质。
(二)着眼提高素质,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一是保证培训的正常性。应将嘎查干部培训纳入全旗干部培训规划,建立专门的培训经费,保证培训的正常性。二是注重培训的科学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采取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的办法,旗、苏木镇两级每年对嘎查党支部书记进行现代农牧业技术、牧区实用科技和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使嘎查党支部书记多掌握几门牧业实用技术。三是要注重培训的多样性。注重以嘎查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培训效果。比如举办嘎查党支部书记论坛,定期组织优秀嘎查党支部书记现身说法。采取与嘎查党支部书记“面对面”对话、座谈交流、实地参观、先进事迹报告团、专家辅导、致富带头人介绍经验等互动的办法,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三)加强发展党员工作,提高党员素质。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规划,有计划的培养和发展党员。要拓宽发展党员视野,注意从复转军人、外出务工人员或高、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提高党员质量。要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确保有优秀的党员队伍,保证党支部书记队伍有可选人才。
(四)加强后备干部培养,保证后备力量。继续深化“四带四培三提高”活动,建立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嘎查干部的培养机制,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嘎查级后备干部队伍。苏木镇党委应建立嘎查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平均每个嘎查配备3-4名年龄一般在30 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备用结合,及时把有培养潜力的后备干部安排到嘎查党组织副书记、嘎查委员会主任助理岗位或苏木镇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促进嘎查级后备干部的成长,使他们随时能接任并胜任党支部书记工作。
(五)实施职业化管理。应把嘎查书记纳入苏木镇中层领导干部管理范围,单独列编,比照国家公务员管理办法管理,与各事业站所的站所长同级使用,统一核准工资,退职后统一发放养老金,这样既能增强嘎查党支部书记岗位的吸引力,调动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又能避免嘎查党支部书记在生存状态上的兼职性特点,使嘎查党支部书记一心一意谋嘎查发展。
(六)实行旗、苏木镇双重管理。旗委组织部应成立嘎查干部组,负责全旗嘎查干部的培养、选拔、监督、管理,建立规范的嘎查党支部书记档案。结合嘎查党支部换届选举,旗、苏木镇共同对嘎查党支部书记进行考核,对没有履行职责的嘎查党支部书记进行调整,或解除职业管理。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主要看班长”。嘎查党支部书记是嘎查级党组织的领头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带头人。抓好嘎查书记队伍建设,是抓好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西乌旗就加强嘎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多种措施,嘎查党支部书记队伍切实得到了加强,但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在嘎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一是文化素质低,致富带富能力弱,与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全旗93名嘎查党支部书记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就占总数的51.6%,一些嘎查书记对政策法律、科技文化、经济知识知之甚少。致富和带富能力差,与带头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带领牧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观念守旧,创新意识不强,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大部分书记都延续以往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思想保守,观念守旧,工作没思路、没创新,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与旗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脱节,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合拍,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是嘎查书记地位低,没有实权,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由于我旗特殊情况,嘎查书记权利地位比嘎查长低,在经济财务方面没有实权。有的嘎查书记甚至连有多少嘎查集体经济,支出如何都不知道,全由嘎查长一人说了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嘎查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优秀人才的选拔难。近年来,嘎查党支部书记人选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少,有的嘎查甚至连书记都选不出来。2007年嘎查党支部换届选举时,93个嘎查党支部书记中,7个嘎查由于没有合适人选而未能选出党支部书记,最终由苏木镇进行了委派。
(二)导致问题的原因
一是嘎查书记选用渠道单一。由于牧区教育水平的落后,本地牧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矮子里面拔将军”的就地取材式选拔模式,阻碍人才的合理流动,选拔出来的嘎查书记文化素质低不说,还与外界交流少,受当地人情世故,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思路拓不宽,步子迈不大。
二是生存状态上兼职。嘎查党支部书记队伍是一支不脱产的队伍,一支非职业化管理的基层干部。嘎查党支部书记的经济待遇不高,而且任职后也没可靠的经济保障,还不足以养活一家人。他们所处的经济地位,也决定了必须要有其他的生活来源。目前,绝大多数嘎查党支部书记都有自己的牲畜,平时只能是嘎查事务、家务一起忙;即使有的没有牲畜,也有自己的实体,需要相当一部分精力忙个人的事情。这种非职业化的生存状况,使他们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嘎查的建设竭尽全力。
三是培育力度不够。我旗大多数嘎查书记培训都由旗里统一承担,苏木镇、嘎查组织培训的少。旗里培训也由于没有专项培训经费,每年至多也就组织培训一两次,受训时间短,受训内容单一、培训方式枯燥,培训效果不佳。
四是激励机制不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嘎查党支部书记承担着大量的嘎查工作,可所得待遇一个月也只有几百块钱,工资待遇偏低。而且嘎查书记干得再好,也就授予各种荣誉称号,不可能进入公务员队伍,退休后虽然有一定的补助,但数目很小,工作没有奔头。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党支部书记积极性的发挥。
五是管理机制不全。我旗虽然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监督制度,但在具体落实上执行不到位。有的嘎查决策重大事项时,“两委”班子不商议、不讨论,全由嘎查书记或嘎查长一人说了算;有的嘎查财务、政务长时间不公开,有的公开也只是公开无关紧要的,重点的、牧民热切关心的不公开;有的嘎查为了争实权,嘎查书记和嘎查长整天勾心斗角,形不成合力。
六是党员老龄化严重,后继乏人。当前,牧区大部分文化层次较高、有经营头脑的年轻人,一出校门、一出军营就外出务工,不愿留在牧区。在牧区青年中发展的新党员也为数不多,牧区党员队伍整体呈“老龄化”态势,党支部书记后继乏人,出现了断层。
二、加强嘎查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对策和建议
(一)拓宽选人渠道,创新选拔任用机制。要切实引导牧民打破目前“限定嘎查内选人,固定本嘎查任职”的就地取材式选用模式的束缚,使他们树立“选能人治理嘎查”的思想理念,打破地域、身份、年龄、职业的限制选人。要采取推选、返聘、回请、横调、下派等多种形式,坚持从“四个面向”里选人。一是面向现有嘎查干部,选管理型人才;二是面向經济发展的能人,选经济型人才。要特别注意把那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的“能人”、有科技致富经验的“能手”、有富民强嘎查本领的“强人”,选拔到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三是面向苏木镇、事业站所有作为的年轻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选知识型人才;四是面向外出务工经商回嘎查人员,选外向型人才,从而促进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嘎查书记的能力素质。
(二)着眼提高素质,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一是保证培训的正常性。应将嘎查干部培训纳入全旗干部培训规划,建立专门的培训经费,保证培训的正常性。二是注重培训的科学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采取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的办法,旗、苏木镇两级每年对嘎查党支部书记进行现代农牧业技术、牧区实用科技和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使嘎查党支部书记多掌握几门牧业实用技术。三是要注重培训的多样性。注重以嘎查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培训效果。比如举办嘎查党支部书记论坛,定期组织优秀嘎查党支部书记现身说法。采取与嘎查党支部书记“面对面”对话、座谈交流、实地参观、先进事迹报告团、专家辅导、致富带头人介绍经验等互动的办法,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三)加强发展党员工作,提高党员素质。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规划,有计划的培养和发展党员。要拓宽发展党员视野,注意从复转军人、外出务工人员或高、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提高党员质量。要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确保有优秀的党员队伍,保证党支部书记队伍有可选人才。
(四)加强后备干部培养,保证后备力量。继续深化“四带四培三提高”活动,建立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嘎查干部的培养机制,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嘎查级后备干部队伍。苏木镇党委应建立嘎查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平均每个嘎查配备3-4名年龄一般在30 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备用结合,及时把有培养潜力的后备干部安排到嘎查党组织副书记、嘎查委员会主任助理岗位或苏木镇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促进嘎查级后备干部的成长,使他们随时能接任并胜任党支部书记工作。
(五)实施职业化管理。应把嘎查书记纳入苏木镇中层领导干部管理范围,单独列编,比照国家公务员管理办法管理,与各事业站所的站所长同级使用,统一核准工资,退职后统一发放养老金,这样既能增强嘎查党支部书记岗位的吸引力,调动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又能避免嘎查党支部书记在生存状态上的兼职性特点,使嘎查党支部书记一心一意谋嘎查发展。
(六)实行旗、苏木镇双重管理。旗委组织部应成立嘎查干部组,负责全旗嘎查干部的培养、选拔、监督、管理,建立规范的嘎查党支部书记档案。结合嘎查党支部换届选举,旗、苏木镇共同对嘎查党支部书记进行考核,对没有履行职责的嘎查党支部书记进行调整,或解除职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