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变其“书”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ing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没有一部书,能够永远不过时,古人读它时尚,今人读它也时尚;有没有一部书,能够不需要太多的文化基础,水平高的人能读出厚度,水平低的人也能读出浅显;有没有一部书,不一定从头阅读,不一定通篇读到,翻到任何一章看到任何一句,都是至理名言;有没有一部书,能够让人一辈子研究探索,一辈子都有兴趣都无法窥其全貌;有没有一部书,不论行业不论学科,任何人读了它都可以指导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有没有一部书,你读了就会被深深影响,你不读也同样摆脱不开它对你的潜移默化?
  这部书是存在的,它就是《易经》。
  《易经》是一部迄今也无懈可击的奇书,只有人说看不懂,没有人能指出书中有舛误。
  当涉猎法学、力学、光学、语言学等四十多个领域及范畴的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研究计算机遇到障碍时,是一本来自中国的《易经》,让他悟到了阴阳二仪转变的真谛,提出二进制的运算法则,从而为计算机的现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我们使用计算机时,可曾想到,我们是在享受《易经》的成果。
  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有的人被列强的“船坚炮利”吓破了胆,认为中国今后只能对外妥协,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以求“中外相安无事”。还有的人虽然对中国在鸦片战争的惨败痛心疾首,要求“攘夷”“剿夷”,但他们提出的“攘夷”“剿夷”办法是老一套,缺乏可行性。而魏源则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当我们称颂这一“睁眼看世界”的思想是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魏源是倡导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第一人时,可曾想到,这些力陈改革依据的理论乃是古老的《易经》中穷则思变的忧患意识。
  当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新格局,高速发展的经济新时代,我们的党也是从《易经》中找到随时间时机变化进行调整的“与时俱进”提法,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当我们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而把握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时,可曾想到,我们是在发扬《易经》的精神。
  《易经》的功能古人总结有四种: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与时俱进”思想体现的就是“以言者尚其辞”;“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体现的就是“以动者尚其变”;计算机二进制的运算法则体现的则是“以制器者尚其象”至于有些人认为的《易经》可以算命,在《易经》四大功能应用中仅属于末流而已。
  孔子最愿意读什么书呢?史书记载,他“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易经》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次,乃至“韦编三绝”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并发出“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感慨,意思就是说,如果五十岁就开始学习《易经》,那么,我对于《易经》的知识会更加丰富,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圣人中的圣人,所推崇的必是经典中的经典。
  《易经》对任何人都是开卷有益的一部奇书,上到至圣先师,下至走夫贩卒,中国人的生活中处处充斥着《易经》的影响,只是有时“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
  我们很多常用的词语都与《易经》有关,成语九五之尊、自强不息、思不出位、革故鼎新、三阳开泰、物极必反、殊途同归、不速之客、洗心革面、防微杜渐等,都是《易经》中词语。古代皇宫和各级政府大堂上“正大光明”的牌匾,来自《易经》“离卦”。
  《易经》既可以陶冶情操,又是行动的指南,其中说“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指平常处事,可遵照《易经》中的道理规律去做,把玩《易经》优美的文辞同样也乐在其中。遇到变故,则参照《易经》中的诸般变化,周全考虑,决定取舍,行动方可万无一失。
  不少人困惑,觉得《易经》太难,无从下手去读,并始终认为《易经》是神奇的预测秘籍,那些摇卦的程式更是既神秘又高深。其实,摇卦或叫起卦,简单地说,解决的只是某一次看《易经》的顺序问题。《易经》的最基本元素是爻,-为阳爻,代表三十六策,--为阴爻,代表二十四策,此为两仪,任意三个阳爻或阴爻,叫三才,组成八种卦象,叫八卦,任意两个单卦上下组合复卦,成为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总爻数与策数相乘,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变数,这就是“万物”的由来,千变万化的始末。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易经》相当于有六十四章三百八十四小节。章节可以任意打乱来读,没有固定的开头没有固定的结尾,起卦就如同我们玩扑克牌的洗牌,每次都会抓到不同的牌,手中的牌可以有不同的出牌顺序,不同的牌会带来不同的胜败输赢,只要会玩扑克,就一定能读《易经》。所有人玩扑克都有输有赢,所有人翻开《易经》读一读都能有所收获,一部《易经》,只要读它,都能终生受用无穷,因为它已经穷尽了天地间一切的运行规则,无论工作如何变化,生活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变化,外界如何变化,都不应放弃阅读它。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也曾断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当今经济飞速发展,但人心却越来越浮躁,如何强大自己的内心,如何安放我们的心灵,如何能够走出人生的困局,明朝时的王阳明已经给出了答案。他的心学理论会使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树立自信心,找到心灵的寄托,走出一条人生的光明之路。  “心”学的思想实质就是心即理也,理即礼也,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了,这不和孔夫子的思想一致了吗?是的,比如说孝顺
期刊
按照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此时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肌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便源于此。  ◎食疗、药补两相宜  中医认为,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令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  俗
期刊
编者按:心灵成长需要文化沃土,人生攀登需要智慧奠基,而在知识的海洋中,学习我们传统的国学文化,就是捡起了滋养心灵的明珠。  本刊有幸在一年之初采访到国学的传承者与躬行者金海峰教授。金教授是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国学大讲堂”电视讲座主讲嘉宾。与金教授的一番对话,留给我的是久久的思考与回味。相信你同样可以通过阅读本文,重新审视祖先留下的文化遗
期刊
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目。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全国有不少于30座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  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脚步;仿古,则是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破与立之间,折射出
期刊
凡中国传统文化之种种情感,必可在乡土中寻得根基,那么,最直观的自然是民俗节日。  腊八节所处的位置,正是旧年行将结束,新年即将开启。然而它的温情,却是混杂了太多情感的。  农历十二月即腊月。自先秦开始,这一日就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民俗节日。许慎《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 又《风俗通》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对神灵的祭拜实际上就是对祖先
期刊
农历十二月初八,我国古代称为“腊日”,是传统的“腊八”。这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此后“年味”便日渐浓郁起来。腊八节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它的饮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色彩纷呈。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争相咏颂腊八节,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作为节日主角的“腊八粥”,则用它的温暖顺滑的口感和芬芳馥郁的香味,哺育了中华民族一千多年。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地区在沿袭这一习俗。  ◎祭祀与祈福  腊八最
期刊
“卖身葬父”“扼虎救父”“弃官寻母”“尝粪忧心”……元代郭居敬辑录的24个孝子故事,在数百年后终于迎来了“继承者”——国家有关机构日前发布了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昭示着中国传统“孝文化”下的亲子关系,正由重视伦理纲常和愚忠的“孝”转向关注父母内心需求、强调和谐与沟通的“孝”。  这份“二十四孝”新标准,包括: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教会父母上网,支持单身
期刊
《求是》杂志原总编辑张晓林的《国学热的理论透视》对国学热的形成及其走向作了透彻的分析与论证,是一篇极有见地的好文章,值得我们重视,今摘录其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尽管对国学的界定和影响莫衷一是,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学越来越引起广大国人的重视,有关国学的话题不仅屡屡见于报纸刊物,而且进入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之中,我们不禁要问,属于历史文化的国学为什么热了起来?其走向会是怎样?  从宏观上来看,国学
期刊
这是一个庄子虚构的故事,但其间也提到不少孔、老时代的历史事实。相传老子较孔子年长,而孔子一生只见过他一次。但《庄子》里,孔老会谈共有八篇,篇篇都是言简意深,趣味盎然。  ◎一 坐忘成道  孔子要西行至周,把他那些珍贵的书藏在周室。他请求老子代理藏书,但老子说什么都不答应,孔子只得用十二经来向他解说。还没有说完,老子就打断他的话:“你说得太复杂了,还是告诉我一些简要的思想吧!”  孔子说:“最简要
期刊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道理谁都明白,可是一旦自己真生病了,尤其是必须手术的时候,就似乎朝不保夕,天要塌下来。四十岁左右的人平时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满脑子都是什么立功、立德、立言的成就,一门心思只想功名利禄。积极向外向上奔波,很少停下脚步认真关心自己的身体部件。哪会想到自己已经很长时间在带病工作,实实在在成为病人,是需要停下来进行修理的时候了。  要感谢生病。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