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证果 人间足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jpos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中国传统文化之种种情感,必可在乡土中寻得根基,那么,最直观的自然是民俗节日。
  腊八节所处的位置,正是旧年行将结束,新年即将开启。然而它的温情,却是混杂了太多情感的。
  农历十二月即腊月。自先秦开始,这一日就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民俗节日。许慎《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 又《风俗通》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对神灵的祭拜实际上就是对祖先的崇敬,于是宗庙之中,有祖先的牌位,还要有神灵的牌位。这样单调的农业生产也就有了感性的文化色彩。这一日,向祖先祈祷衣食富足,家居安泰,这是生产的需要,而这也是文化延续的需要。
  以祭拜祖先,祈求五谷丰登,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祓除灾疫。这来源于古代的傩,假借神灵凭附来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在中国古代以生产经验为主的文化系统中,神灵异怪已经越出经验的范围,于是人们只能假托种种活动以求自安。在儒家文化中,也因将全部的热情倾注进现实人生而绝口不谈鬼怪,“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也。而儒家对于天下苍生的怜爱,也在祭祀先祖的宗庙活动之中变成一种仪式化的责任感。在种种礼仪约束的条条框框之中,所呈现的并非一种表面的铺排和做作,而实际是一种对先人恩泽的至高的敬意和对黎民安泰的赤诚的希望交融而成的礼仪精神,腊八节所承载的,正是这种精神。
  给腊八节注入更多丰富情感的,却并非中国本土文化,而是印度的佛教文化。
  相传释尊凡身乔达摩·悉达多正是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他35岁这一年的十二月初八这一日,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思苦想,起誓“不获佛道,不起此座”,终于大彻大悟,领悟到解脱生死之道,入道成佛,得证佛果,成为佛陀释迦牟尼,所以腊八节又称为“佛成道节”。而我们常说的腊八粥,正是从佛教文化中渐渐独立出来而又与中国本土节日文化相融合而成的。谷能养人,故曰善,是以中国的节日饮食都有一种浓厚的尚德意义。中国人对谷物的感情是由实实在在的艰苦劳动中剥离出来,进而上升成为一种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和对自然的崇拜,这两种情感相互交织,再具象化为社会礼仪规范。而对于腊八节,这种意义还在于一种宗教情怀。佛教的一切努力几乎全不在现世,而几乎把所有的热情都倾注于彼岸,至于彼岸的何种面目则悉数不提,不是不提,而是抛却成法,既已了却六根烦恼,又何必再将六尘带入彼岸?释尊证得如来果位,所超越的正是生死大烦恼,所谓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在悟道过程中,险些饿死,所幸被一位牧羊女子用米粥救治,这便是传说中的“牧女献乳糜”的故事,乳糜大抵就是今天的腊八粥。这个传说成为中国传统“古能养人,故曰善”的具体体现,那么在腊八粥中流淌的香醇中,必然还包含着一种普度众生的隐性情感,使得一种食物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使得两种文化在其中相互交融。
  天地衣养万物,佛祖度化众生,皆由这一碗味道鲜美,滋味香浓的腊八粥盛装下来,分撒给天下的人们,这难道不是征得了佛果吗?这难道不是天下富足吗?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裴度年轻时很有才,可长相有点对不起观众,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对不起。有一天,他在路上与一行禅师走了个对面,禅师看了他一眼,慈悲之心顿起,拦住他说:“恕老衲直言,从相上看,你的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你当努力修行,或可免灾。”裴度心想,人长得什么样是爹妈给的,有什么办法,于是向禅师道谢,并没往心里去。  ◎心地善良,拾金不昧  一天裴度闲来无事,到附近的香山寺去游逛,意外地捡到一个包裹,里边
期刊
《孔子世家谱》的续修,不仅是孔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它也为中国目前的家谱热再添“一把薪火”。  历时13年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完成,并于2010年9月24日在孔子诞辰2560周年之际于山东曲阜举行颁谱典礼。《孔子世家谱》的续修,不仅是孔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它也为中国目前的家谱热再添“一把薪火”。 “中国第一家谱” 新修的《孔子世家谱》共80册,4万多页,重达125公斤,被称为“中国第一家谱”
期刊
我们都曾有过美丽的梦想,只是,在茫茫人海中,在漫漫征途中,我们太容易将它们放弃或遗忘,当我们幡然悔悟时,梦想已被我们遗落在人生的旅途中。  从前有两兄弟,住在80层楼上,一天两人旅游回来,发现大楼电梯停电了。无奈,两人只好爬楼上去。一路气喘吁吁,到了20层。一合计,觉得背包实在太重,于是就把行李扔在了地上。  放下行李,顿觉轻松许多。轻装爬到40层,两人又开始累了,于是就互相指责对方为什么没注意到
期刊
王阳明,公元1472年出生于浙江余姚,但后来举家迁徙至浙江绍兴,因此他童年和少年的大部分时光是在绍兴度过的。他初名王云,5岁时改名叫王守仁,31岁时自京师告病回绍兴养病,在会稽山阳明洞中研习道术,号“阳明子”,因此人们称其为阳明先生,乃至于后来,王阳明之名竟盖过了本名王守仁,他的学说也被人称为“阳明学”。  ◎立志做圣贤  王阳明从小的志向,就是做圣贤。17岁的时候,他开始研究朱熹的“格物致知”,
期刊
胡雪岩是个敢于突破陈规旧矩,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开创局面的人,他创业之初的资金几乎全是借来的。  做生丝生意由大家集股,药店可以打官府的主意,而典当业他则看中了苏州的富家公子,其实也是抓住了一次借助别人的资金开创自己事业的机会。  胡雪岩因生丝销洋庄,去了一趟苏州,在苏州结识了苏州富家公子潘叔雅、吴季重、陆芝香等人,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猛,由广西进湖南,经湖北,沿长江直线而下,定都金陵,清
期刊
孟昶是五代时期后蜀的皇帝,以七宝溺器而闻名天下。其实,孟昶还有着令人惊叹的另一面,甚至说他是个“明星”皇帝也不为过。  ◎强悍的驾驭能力  孟昶继位后蜀帝位时,年仅16岁。手下的大臣都是和他故去的父亲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铁哥们,仗着功劳大,个个骄横得不得了。大将军李仁罕霸占大量民田,还挖人祖坟,并野心勃勃地向他伸手要权。孟昶迫于形势,就让他做了中书令,可他不知收敛,小孟昶不动声色,只是暗暗准备,不
期刊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也曾断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当今经济飞速发展,但人心却越来越浮躁,如何强大自己的内心,如何安放我们的心灵,如何能够走出人生的困局,明朝时的王阳明已经给出了答案。他的心学理论会使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树立自信心,找到心灵的寄托,走出一条人生的光明之路。  “心”学的思想实质就是心即理也,理即礼也,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了,这不和孔夫子的思想一致了吗?是的,比如说孝顺
期刊
按照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此时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肌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便源于此。  ◎食疗、药补两相宜  中医认为,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令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  俗
期刊
编者按:心灵成长需要文化沃土,人生攀登需要智慧奠基,而在知识的海洋中,学习我们传统的国学文化,就是捡起了滋养心灵的明珠。  本刊有幸在一年之初采访到国学的传承者与躬行者金海峰教授。金教授是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国学大讲堂”电视讲座主讲嘉宾。与金教授的一番对话,留给我的是久久的思考与回味。相信你同样可以通过阅读本文,重新审视祖先留下的文化遗
期刊
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目。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全国有不少于30座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  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脚步;仿古,则是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破与立之间,折射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