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这门课程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是由广大学生和教师组成的,教师要时刻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环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中国传统式的教育太过于生硬,在课堂上往往都是讲解大过于互动,虽然学生看上去学得很是充实但却缺乏了活力,让学生有一种被困在一个框架中密不透风的感觉,在学习过程中被一些定型的“准确答案”框的死死的没有一点活动性,从而很多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在学生的眼中教导语文的老师和语文这一科目一样让人感觉死板毫无生气。为了打破在学生眼中这已经被僵硬化的形象我决定提出我对语文教学方面的新见解,让学生和其他语文教育者了解到我们语文教学一样可以生机勃勃。
1.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決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让学生借助视觉、听觉更好地了解蟋蟀,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查找、筛选资料的能力。自学课文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2.巧妙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
所谓生成性资源,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伴随着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推动教学进程的教学因素与教学条件。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有节外生枝的情况。比如我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时,正在向学生们介绍“北海”,学生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北海是海吗?”鉴于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我就没有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挖掘问题的价值。我对学生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那么北海到底是不是海呢?大家可以从文章中找出线索和依据。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探寻答案吧!”这样将一个问题巧妙地转化成有效的引导,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文章、分析文章。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有效发挥了生成性资源的促进作用,学生既了解了文章,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在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的同时,也认识到了人类语言中很多“名不符实”的情况,实现了对语文教材的二度开发。
3.通过讲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用最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所学的东西的爱好和兴趣。教师要学会讲故事。纪连海老师就是用故事来吸引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感情。教师只有自己首先进入角色,真正把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感染人,给人以入迷之感。教师要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变成故事的主角,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好像唱歌一样,加上节奏使故事具有可听性,语言亲切,又有变化。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各种动物的叫声的模拟词,把角色的对白进行扩充,适当重复,适当提问,让孩子们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老师的,自然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了。讲故事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讲故事为契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要比说一些大道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讲故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通过玩游戏调动学生的兴趣
将枯燥的课本知识与生动的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教学中,把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自参加,亲自体验,寓教于乐,寓学于玩。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并不是为了认识一个事物而去主动观察,而是由于情绪的激动,兴趣的导引不由自主地去观察,使学生入情入境入理。绕口令游戏,造句接力游戏,指令游戏,传话游戏,猜字游戏,听音辨音游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学中游戏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从而勤思考,大胆说。这种活动化的教学让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做中学,从玩中学,既增强了教学情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小游戏在大教育中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
5.多鼓励
现在的学生思维较活跃,脑海中总能迸发出千奇百怪的想法,有些学生的想象力已经远远的超越了成人,在学习时他们有比成人更多的思考方式,在我们成人的眼里看来是错误的却在他们的眼里是正确的。例如说在课堂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一首诗或者是一段话,当让学生们朗读的时候有个别学生就会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将文字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色彩显得更加丰富,并且还告诉我要这样读才是正确的。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朗读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将书本上的无声文字变为有声的,为何现在有只有少数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展现出自己独特想法,其实与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模式中提前为学生定下的学习框架有很大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常规的遵循着我们以往的教学原则忽视了对学生潜在学习能力的激发,有些孩子并不是对语文这门学科没有兴趣而是因为教育的模式的死板限制了他们发展的空间,所以对于现在的语文教育者来说更大程度的去激励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或者是自有的学习方式是很重要的,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让他们的一些想法得到认可,让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如雨后春笋般茁壮的成长,让他们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在阳光下绽放。
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更适应学生素质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要大胆创新,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思路,采用更灵活、科学的教法,善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自觉地愿意用自己独特的笔触描绘出他们眼中及内心那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样,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就能显现。
【参考文献】
[1]李志勇:《小学语文教育》 辽宁教育杂志社 2011年4月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环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中国传统式的教育太过于生硬,在课堂上往往都是讲解大过于互动,虽然学生看上去学得很是充实但却缺乏了活力,让学生有一种被困在一个框架中密不透风的感觉,在学习过程中被一些定型的“准确答案”框的死死的没有一点活动性,从而很多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在学生的眼中教导语文的老师和语文这一科目一样让人感觉死板毫无生气。为了打破在学生眼中这已经被僵硬化的形象我决定提出我对语文教学方面的新见解,让学生和其他语文教育者了解到我们语文教学一样可以生机勃勃。
1.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決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让学生借助视觉、听觉更好地了解蟋蟀,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查找、筛选资料的能力。自学课文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2.巧妙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
所谓生成性资源,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伴随着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推动教学进程的教学因素与教学条件。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有节外生枝的情况。比如我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时,正在向学生们介绍“北海”,学生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北海是海吗?”鉴于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我就没有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挖掘问题的价值。我对学生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那么北海到底是不是海呢?大家可以从文章中找出线索和依据。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探寻答案吧!”这样将一个问题巧妙地转化成有效的引导,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文章、分析文章。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有效发挥了生成性资源的促进作用,学生既了解了文章,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在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的同时,也认识到了人类语言中很多“名不符实”的情况,实现了对语文教材的二度开发。
3.通过讲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用最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所学的东西的爱好和兴趣。教师要学会讲故事。纪连海老师就是用故事来吸引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感情。教师只有自己首先进入角色,真正把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感染人,给人以入迷之感。教师要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变成故事的主角,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好像唱歌一样,加上节奏使故事具有可听性,语言亲切,又有变化。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各种动物的叫声的模拟词,把角色的对白进行扩充,适当重复,适当提问,让孩子们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老师的,自然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了。讲故事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讲故事为契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要比说一些大道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讲故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通过玩游戏调动学生的兴趣
将枯燥的课本知识与生动的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教学中,把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自参加,亲自体验,寓教于乐,寓学于玩。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并不是为了认识一个事物而去主动观察,而是由于情绪的激动,兴趣的导引不由自主地去观察,使学生入情入境入理。绕口令游戏,造句接力游戏,指令游戏,传话游戏,猜字游戏,听音辨音游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学中游戏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从而勤思考,大胆说。这种活动化的教学让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做中学,从玩中学,既增强了教学情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小游戏在大教育中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
5.多鼓励
现在的学生思维较活跃,脑海中总能迸发出千奇百怪的想法,有些学生的想象力已经远远的超越了成人,在学习时他们有比成人更多的思考方式,在我们成人的眼里看来是错误的却在他们的眼里是正确的。例如说在课堂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一首诗或者是一段话,当让学生们朗读的时候有个别学生就会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将文字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色彩显得更加丰富,并且还告诉我要这样读才是正确的。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朗读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将书本上的无声文字变为有声的,为何现在有只有少数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展现出自己独特想法,其实与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模式中提前为学生定下的学习框架有很大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常规的遵循着我们以往的教学原则忽视了对学生潜在学习能力的激发,有些孩子并不是对语文这门学科没有兴趣而是因为教育的模式的死板限制了他们发展的空间,所以对于现在的语文教育者来说更大程度的去激励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或者是自有的学习方式是很重要的,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让他们的一些想法得到认可,让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如雨后春笋般茁壮的成长,让他们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在阳光下绽放。
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更适应学生素质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要大胆创新,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思路,采用更灵活、科学的教法,善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自觉地愿意用自己独特的笔触描绘出他们眼中及内心那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样,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就能显现。
【参考文献】
[1]李志勇:《小学语文教育》 辽宁教育杂志社 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