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IgM复合物在肝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关系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甲胎蛋白-IgM免疫复合物(AFP-IgM)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含量,探讨AFP-IgM对诊断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对103名正常人、74例肝癌、43例肝硬化和58例脂肪肝病人血清AFP-IgM与甲胎蛋白(AFP)含量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应用ROC曲线确定AFP-IgM和AFP的最佳切割值分别为300 Au/ml和10μg/L作为诊断学意义的临界值.在此切割值下,肝癌组AFP-IgM和AFP血清水平均高于脂肪肝组和健康体检组(P<0.05).对早期(Ⅰ与Ⅱ期)肝癌诊断时,AFP-IgM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FP(0.91 vs 0.82);当肿瘤直径≤3 cm时,AFP-IgM为(1090.4±571.8)Au/ml,而当直径>3 cm时,AFP-IgM为(604.9±749.9)Au/ml,两者比较P<0.05.且AFP-IgM在诊断小肝癌时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FP(0.92 vs 0.78);AFP-IgM对性别、年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肿瘤数量、包膜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块大小和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AFP-IgM对早期(Ⅰ与Ⅱ期)肝癌和小肝癌(≤3 cm)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且对判断肝癌的肿瘤大小与分期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肝癌的肝外转移不少见,约占全部肝癌病例的64%,但转移多见于肺部、局部淋巴结、肾、骨髓及肾上腺等,肝癌发生脑转移临床上十分罕见,可能与尚未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时病人已死亡有关.现将收治的3例肝癌脑转移病人报告如下。
期刊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转移多见于肝内、肺、骨、淋巴结、肾上腺及腹腔,右心房内种植转移罕见,现报道解放军总医院一例因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术后2年余发生右心房内肝癌种植转移病例.
期刊
目的 研究aPKC-ι和E-cadherin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肝外胆管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例良性胆管组织、35例肝外胆管癌及6例胆管源性转移癌中aPKC-ι和E-cadherin表达,分析两者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侵袭性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行单因素预后分析,并经Log-rank检验;
早在1910年,Clairmont曾描述过梗阻性黄疸(简称阻黄)病人术后死于急性肾衰竭的病例,此后这一问题逐渐受到临床关注.后来Dawson、Pitt等大批学者先后发表了这方面的临床报道[1,2],阻黄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的现象受到广泛关注,从而在世界范围掀起了研究阻黄的热潮。
期刊
胆道手术中大出血虽不常见,但很严重,处理不当将带来更为复杂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1].上海市金山区中心医院于198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遇胆道术中大出血25例,经紧急处理后结束手术,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3例外,余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期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尽管随着技术的成熟,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已有下降,但至今仍是尚未解决的外科问题,在美国,胆管损伤在消化外科中是引起法律诉讼的最常见原因[1].目前文献报道胆管损伤发生率为0.5%~0.72%[2,3],其中"胆道错认损伤"是导致严重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笔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应用"安
期刊
目的 提高对胆总管末段穿通伤的认识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12例胆总管末段穿通伤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6例,年龄45~65岁,全组均为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并探查术后发生胆漏者;其中6例术中发现当即处理,6例术后才发现胆漏并伴发热、局限性右上后腹膜炎症.结果 9例治愈存活,3例死亡,总死亡率为25%,若以术后发现6例中3例死亡计算,则死亡率高达50%.结论 术中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胆总管末段穿
期刊
胰腺部分切除病人术后存在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对于病变位于胰腺颈部或体部病人,传统的切除性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胰腺远端切除术)必须扩大胰腺切除范围达肿瘤清除,更增加了术后血糖增高的危险性。该文作者通过实施胰腺实质节制性切除术(胰腺中央切除+胰腺胃吻合术),减少了由于胰腺切除术后内分泌不足的危险性。
期刊
目的 通过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在大鼠不同程度AP及AP发病后不同时间肝组织的表达,及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肝实质酶水平,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与AP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先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即A、B、C、D组,分别于胆总管内逆行注入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溶液,3h后处死动物,留取血清、肝脏组织.另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E、F、G、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