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情感教育,也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舞蹈活动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舞蹈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其表现能力、审美能力。
一、舞蹈创编激发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发明的雏形、知识进化的源泉,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形式,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非常重要。舞蹈创编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感受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也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中尽情抒发情感,回归儿童本性,发展个性。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其创造精神。如:笔者在教授《金孔雀轻轻跳》这首具有傣族风格的歌曲时,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这一特点,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出具有傣族风土人情的画面。此时学生已被美丽的画面吸引,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起来。当画面出现一只正在开屏的金孔雀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用舞蹈动作模仿孔雀的外形、神态。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他们依靠丰富的想象和感悟创编着舞蹈动作:有的用手模仿孔雀的头,有的用手指模仿孔雀头上的翎子,有的抖动着胳膊模仿孔雀开屏的形态。这些舞蹈动作虽然不够标准、好看,但它激发、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性思路。通过生动形象的动作体验,结合画面、影像等,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激发了创作欲望与勇气。
二、模仿舞蹈动作贯穿评价氛围
低年级学生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即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师在课堂中不要害怕学生动起来,更不要担心学生编排出不好看的舞蹈动作,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将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尽情地用舞蹈动作来创编、表现,培养表现美的能力。如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具有民族特点的歌曲表演时,笔者没有将事先编好的动作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大屏幕画面模仿动作,感受彝族舞蹈的特点。学生将自己的模仿、体验、实践,以及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融合在一起,从而创编出自己心仪的舞蹈动作,进而表现出整首歌曲的情绪。然后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理解,最终表现出了姿态优美、活泼可爱、翩翩起舞的彝族小伙伴的形象,抒发着喜悦的心情。
参与是引入自觉、自主学习状态的手段和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没有主动参与,学生就产生不了艺术审美体验,也就不能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只有学生参与到舞蹈活动中来,主动探索、领悟、体验时,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在教学中舞蹈活动可以让学生动起来,或游戏、或讨论、或表演。如在教授《噢,苏珊娜》这首美国歌曲时,笔者尝试另外一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随音乐跳起这首美国乡村民谣,舞蹈动作优美、灵动、跳得尽兴,学生会随教师手舞足蹈,有效地调动注意力。接着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这首歌曲的舞蹈表演中来,学生跳的高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然后,笔者请学生们选出舞蹈动作做得好的同学来当小老师,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又高涨起来,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老师。选出的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歌曲的舞蹈表演,所有学生都会跟随着模仿小老师的动作,尽情表现,课堂气氛活跃。此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指导帮助稍差的学生,让他们也乐于参与其中。这种在游戏中学习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舞蹈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对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程度进行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同学和小组,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对于个别后进生,教师应有意识在舞蹈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适当的自评,对学生之间的舞蹈动作进行互评,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让每位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
三、舞蹈活动激发表演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多采用舞蹈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形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低年级学生形体灵巧,比较适合律动、形体舞蹈教学。通过直观的教学,以舞激趣,使学生融入到欢乐的氛围中,提高舞蹈表演素养。在中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所学的歌曲风格、内容、情绪等,鼓励学生动起来,为歌曲(乐曲)创编好看、适合的舞蹈动作。这时,学生会不由自主随音乐舞动起来,做着各种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舞蹈编排结束,全体学生进行汇报演出,可以是小组合作形式,可以是单独表演形式。为学生尽可能创造表演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舞蹈创编及表演的兴趣,增强继续发展的动力。同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最终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学习不断深化,不断发展。
四、创设情境提高审美能力
一堂音乐课可以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段悠扬的音乐,还可以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取决于音乐教师创设的美丽情境。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创设符合音乐情绪的、优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如《金孔雀轻轻跳》一课,笔者以一段孔雀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创设不同角色完成表演:教师扮演孔雀妈妈,学生扮演小孔雀宝宝。教师播放音乐、示范动作,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表现小孔雀宝宝的可爱形象。这个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了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接下来,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动作,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合作进行练习。学生做着小孔雀动作来寻找大孔雀,让学生完全融入美的意境中,产生出美的画面。最后学生掌握好动作后再进行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整齐有序的表演。这样培养了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舞蹈属于综合艺术,孩子们通过悦耳美妙的音乐和优美的舞蹈动作,不但能感受音乐美,而且学会了体验美。舞蹈通过做动作、情感体验等,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适合儿童心理的审美空间。孩子们也会在音乐课中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舞蹈,通过学习可以认识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孩子们的天性是喜欢舞蹈的,教师要做引导者,要有一颗和他们一样的童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用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动人的舞蹈动作,唤起他们内心对音乐的喜爱、喜悦,把他们引领到精彩的舞蹈世界里来。
总之,舞蹈活动的融入,给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生气、蓬勃的生机。教学中要不断探索,使舞蹈活动更进一步地发挥其独特作用,将舞蹈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添砖加瓦。
一、舞蹈创编激发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发明的雏形、知识进化的源泉,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形式,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非常重要。舞蹈创编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感受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也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中尽情抒发情感,回归儿童本性,发展个性。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其创造精神。如:笔者在教授《金孔雀轻轻跳》这首具有傣族风格的歌曲时,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这一特点,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出具有傣族风土人情的画面。此时学生已被美丽的画面吸引,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起来。当画面出现一只正在开屏的金孔雀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用舞蹈动作模仿孔雀的外形、神态。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他们依靠丰富的想象和感悟创编着舞蹈动作:有的用手模仿孔雀的头,有的用手指模仿孔雀头上的翎子,有的抖动着胳膊模仿孔雀开屏的形态。这些舞蹈动作虽然不够标准、好看,但它激发、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性思路。通过生动形象的动作体验,结合画面、影像等,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激发了创作欲望与勇气。
二、模仿舞蹈动作贯穿评价氛围
低年级学生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即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师在课堂中不要害怕学生动起来,更不要担心学生编排出不好看的舞蹈动作,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将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尽情地用舞蹈动作来创编、表现,培养表现美的能力。如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具有民族特点的歌曲表演时,笔者没有将事先编好的动作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大屏幕画面模仿动作,感受彝族舞蹈的特点。学生将自己的模仿、体验、实践,以及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融合在一起,从而创编出自己心仪的舞蹈动作,进而表现出整首歌曲的情绪。然后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理解,最终表现出了姿态优美、活泼可爱、翩翩起舞的彝族小伙伴的形象,抒发着喜悦的心情。
参与是引入自觉、自主学习状态的手段和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没有主动参与,学生就产生不了艺术审美体验,也就不能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只有学生参与到舞蹈活动中来,主动探索、领悟、体验时,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在教学中舞蹈活动可以让学生动起来,或游戏、或讨论、或表演。如在教授《噢,苏珊娜》这首美国歌曲时,笔者尝试另外一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随音乐跳起这首美国乡村民谣,舞蹈动作优美、灵动、跳得尽兴,学生会随教师手舞足蹈,有效地调动注意力。接着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这首歌曲的舞蹈表演中来,学生跳的高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然后,笔者请学生们选出舞蹈动作做得好的同学来当小老师,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又高涨起来,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老师。选出的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歌曲的舞蹈表演,所有学生都会跟随着模仿小老师的动作,尽情表现,课堂气氛活跃。此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指导帮助稍差的学生,让他们也乐于参与其中。这种在游戏中学习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舞蹈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对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程度进行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同学和小组,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对于个别后进生,教师应有意识在舞蹈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适当的自评,对学生之间的舞蹈动作进行互评,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让每位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
三、舞蹈活动激发表演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多采用舞蹈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形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低年级学生形体灵巧,比较适合律动、形体舞蹈教学。通过直观的教学,以舞激趣,使学生融入到欢乐的氛围中,提高舞蹈表演素养。在中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所学的歌曲风格、内容、情绪等,鼓励学生动起来,为歌曲(乐曲)创编好看、适合的舞蹈动作。这时,学生会不由自主随音乐舞动起来,做着各种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舞蹈编排结束,全体学生进行汇报演出,可以是小组合作形式,可以是单独表演形式。为学生尽可能创造表演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舞蹈创编及表演的兴趣,增强继续发展的动力。同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最终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学习不断深化,不断发展。
四、创设情境提高审美能力
一堂音乐课可以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段悠扬的音乐,还可以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取决于音乐教师创设的美丽情境。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创设符合音乐情绪的、优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如《金孔雀轻轻跳》一课,笔者以一段孔雀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创设不同角色完成表演:教师扮演孔雀妈妈,学生扮演小孔雀宝宝。教师播放音乐、示范动作,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表现小孔雀宝宝的可爱形象。这个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了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接下来,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动作,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合作进行练习。学生做着小孔雀动作来寻找大孔雀,让学生完全融入美的意境中,产生出美的画面。最后学生掌握好动作后再进行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整齐有序的表演。这样培养了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舞蹈属于综合艺术,孩子们通过悦耳美妙的音乐和优美的舞蹈动作,不但能感受音乐美,而且学会了体验美。舞蹈通过做动作、情感体验等,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适合儿童心理的审美空间。孩子们也会在音乐课中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舞蹈,通过学习可以认识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孩子们的天性是喜欢舞蹈的,教师要做引导者,要有一颗和他们一样的童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用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动人的舞蹈动作,唤起他们内心对音乐的喜爱、喜悦,把他们引领到精彩的舞蹈世界里来。
总之,舞蹈活动的融入,给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生气、蓬勃的生机。教学中要不断探索,使舞蹈活动更进一步地发挥其独特作用,将舞蹈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