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耗时多、效率低的现象仍然存在,那么教师又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制约课堂效率的因素呢?
一.未处理好语文的工具性和综合性的关系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综合性特点。当强调语文工具性时,课堂上字词句章反复讲解、重复练习,语文的综合性内容便被忽视或削弱;当强调综合性时,课堂上又出现字词句章的架空分析,随意发挥的偏向。
在约制语文效率的诸多因素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工具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及相互关系,这是不可忽视又必须处理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一味地应试教学
语文课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读写听说能力,让他们获得终身受用的知识技能。但在升学竞争异常激烈,考试成绩高低决定教师优劣得失的今天,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语文课是唯考必从。
在应试教学课堂上,课本知识失去了完整的体系,教师只拣着要考的内容教,循序渐进的教学训练过程中断了。教师只对准试卷上的各种题型搞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应试的机器,为应试而得到的是零零碎碎的知识。以教为用的课堂上,教师是全面系统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提高他们语文素质。两种教学取向,两种教学效果,对比何其鲜明。
因此必须改变为考而教、唯考是从的错误观念和教法,代之为用而教的正确观念和教法,从而实现为升学而教到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而教的转变。
三.主导性和主动性不能协调
语文课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能否和谐地发挥作用,这也是制约语文课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语文课堂上,时间让教师的读、讲、写占据了。教师主导成了教师“主写”,教师“主宰”,学生主动成了“不动”。教师的主导性失去了针对性、目的性、有效性。光有教的主导性和积极性,而无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教的主导性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没有处理好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
有不少人全盘否认语文课传统教学法,认为那是过时的东西,主张语文课要全面实现现代化;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先进技术来武装语文课,引进外国的教学法来改造中学语文课的落后现状,声称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出路。
毋庸置疑,现代化教育手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许多方面是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但中国语文的传统教学方法也是不容全盘抹煞的,仍有可借用的精华:知识系统的严密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语文文字的反复诵读与感悟,启发思考等等。这些可贵的精华正是我们今天的语文课所需要的。
所以说语文课堂教学现代化的实现,既不应全盘否定传统教育法,也不可完全采用教学现代化手段,而是应当结合中国汉语的教学实际和特点,有选择地使用现代化教学设施。
五.不能将课内授给与课外训练有机结合
课堂上教授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向课外拓展、延伸的起点和条件。
而课外训练就是在课外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课内授给的知识和方法能够运用起来,在运用中练就语文的实际能力。反过来,学生再把从课外练就的语文能力发挥于课内学习之中,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实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这就是人们一贯提倡的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提高语文课的整体效率,所谓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
因此,将课内的授给与课外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好办法。
六.无“一桶水”,怎能灌满“一碗水”
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储备。但从语文教学实际进程中画出来的轨迹总不是那么一回事,表现于语文课堂上的种种情景很难说他们有一桶水的储备。即便真有一桶水的储备,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旧的知识要更新,层出不穷的新知识要吸收。面对新一代的青少年,教师应当也必须是知识的“巨人”,是“杂家”,是有问必答的“百科全书”。要想灌满学生的“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唐广祥,教师,现居江苏灌南。
一.未处理好语文的工具性和综合性的关系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综合性特点。当强调语文工具性时,课堂上字词句章反复讲解、重复练习,语文的综合性内容便被忽视或削弱;当强调综合性时,课堂上又出现字词句章的架空分析,随意发挥的偏向。
在约制语文效率的诸多因素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工具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及相互关系,这是不可忽视又必须处理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一味地应试教学
语文课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读写听说能力,让他们获得终身受用的知识技能。但在升学竞争异常激烈,考试成绩高低决定教师优劣得失的今天,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语文课是唯考必从。
在应试教学课堂上,课本知识失去了完整的体系,教师只拣着要考的内容教,循序渐进的教学训练过程中断了。教师只对准试卷上的各种题型搞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应试的机器,为应试而得到的是零零碎碎的知识。以教为用的课堂上,教师是全面系统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提高他们语文素质。两种教学取向,两种教学效果,对比何其鲜明。
因此必须改变为考而教、唯考是从的错误观念和教法,代之为用而教的正确观念和教法,从而实现为升学而教到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而教的转变。
三.主导性和主动性不能协调
语文课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能否和谐地发挥作用,这也是制约语文课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语文课堂上,时间让教师的读、讲、写占据了。教师主导成了教师“主写”,教师“主宰”,学生主动成了“不动”。教师的主导性失去了针对性、目的性、有效性。光有教的主导性和积极性,而无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教的主导性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没有处理好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
有不少人全盘否认语文课传统教学法,认为那是过时的东西,主张语文课要全面实现现代化;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先进技术来武装语文课,引进外国的教学法来改造中学语文课的落后现状,声称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出路。
毋庸置疑,现代化教育手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许多方面是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但中国语文的传统教学方法也是不容全盘抹煞的,仍有可借用的精华:知识系统的严密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语文文字的反复诵读与感悟,启发思考等等。这些可贵的精华正是我们今天的语文课所需要的。
所以说语文课堂教学现代化的实现,既不应全盘否定传统教育法,也不可完全采用教学现代化手段,而是应当结合中国汉语的教学实际和特点,有选择地使用现代化教学设施。
五.不能将课内授给与课外训练有机结合
课堂上教授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向课外拓展、延伸的起点和条件。
而课外训练就是在课外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课内授给的知识和方法能够运用起来,在运用中练就语文的实际能力。反过来,学生再把从课外练就的语文能力发挥于课内学习之中,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实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这就是人们一贯提倡的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提高语文课的整体效率,所谓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
因此,将课内的授给与课外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好办法。
六.无“一桶水”,怎能灌满“一碗水”
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储备。但从语文教学实际进程中画出来的轨迹总不是那么一回事,表现于语文课堂上的种种情景很难说他们有一桶水的储备。即便真有一桶水的储备,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旧的知识要更新,层出不穷的新知识要吸收。面对新一代的青少年,教师应当也必须是知识的“巨人”,是“杂家”,是有问必答的“百科全书”。要想灌满学生的“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唐广祥,教师,现居江苏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