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商业银行视觉下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与企业间交流信息不对等
企业申请商业银行给予融资需求时,往往会因为彼此间信息沟通欠缺,导致因信息了解不透彻而使双方失去合作机会。首先,普遍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每天需要面对各种类型的业务操作,服务对象也是层次水平不齐、社会属性不同的客户群体,而随着服务对象的增加,使得商业银行不可能在服务过程中面面俱到;其次,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经历转型,远未真正实现市场化和商业化。为了预防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实际上转向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对小企业的管理权限上收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原有机构,客观上导致了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沟通。因此便会出现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状况。一旦出现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便会花费更高的成本去掌握企业信息,并且有些企业因为自身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如财务信息不真实,经营状况不乐观,各种报表不规范等状况,使得银行在进行信息了解时,难度会大幅度地增加。
(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产品较单一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种类众多,但金融产品却同质化严重,授信产品由于研发成本高、实践风险大更是少有创新,一旦市场上有银行推出新的中小企业融资品种,其他银行会迅速复制,较少考虑自身银行特点加以完善,严重的同质化使各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上虽竞争激烈但并未激发活力,过度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又进一步阻碍产品创新,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上难以有所作为。特别是近几年,经济市场变化大,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为主,然而商业银行对企业放款的条件越来越严格,且放款名额有限,因此银行处于自身考虑,往往愿意对风险相对较小的大规模企业进行融资服务,这就导致中小规模的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难度大大增加。近几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有些商业银行开始在一些地区和城市创建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然而这些机构在真实的运行过程中也因各方面因素开始服务于更大规模的企业。同时,在很多商业银行中,它们针对大规模的企业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融资产品,而对于中小规模的企业融资产品种类较少,这也是由于商业银行考虑到中小型企业资产较小、信用度不高等问题,因此中小型规模的企业向银行申请融资难度较大。
(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不符合企业的融资需求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获得收益的主要方式是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一旦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便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济效益。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在很多商业银行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不高,在信贷风险上没有投入过多的重视,且银行在对从事信贷风险评估的工作人员管理上缺乏监管机制,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商业银行执行力较低;二是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的主要方式是抵押贷款,然而有些企业受发展规模、资金短缺等方面限制,不能够提供商业银行所要求的抵押物,因此也就出现无效抵押物的情况,而这些情况也直接反应出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与企业的融资需求之间存在偏差。
二、商业银行视觉下企业融资的对策
(一)从企业自身角度分析:完善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
中小企业应增强所有员工们的责任心与道德感,提升员工们的专业技术能力,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规范,从而能够抵御更强的外部风险,提高自我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信用等级,取得更多金融机构的信任和青睐。并且企业应该及时提供真实、全面和透明的财务信息,降低银行的信息处理成本,向贷款人充分展示企业的优势,及时揭示企业的风险,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其他的社会公信力。
(二)从政府公共服务角度分析:健全和完善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融资的公共服务系统
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多媒体信息化技术,依据大数据资源信息,创建银行与企业间公共的服务系统,使得银行与企业能够利用当前技术资源实施即时联系和信息沟通,企业将银行所需要的信息及时上传到共享服务平台中,以供银行及时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企业信息,以此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真实运行情况以及融资需求,这种举措不仅能够提高企业成功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力度,而且也大幅度地降低了商业银行对企业进行融资的风险,真正实现合作双赢。
(三)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
1.商业银行应当提高对中小型企业的服务力度
近几年,随着中小型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在社会中创造的价值已经不容小嘘,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提高对中小型企业服务的重视度,以大中型企业服务为中心,增加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产品數量,尽可能地实现不同类型企业间的服务均衡。银行作为中小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商业银行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应当转变服务观念,创建专门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工作团队,该团队主要以服务中小型企业为要对象,负责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融资需求,在此基础上给出有建设性的融资建议。此外,银行还需要在权衡不同企业融资需求后,增加有针对性的融资产品,银行还需要根据企业间的差异,设置不同标准、不同条件的贷款制度,并且创建科学合理的企业信用标准。
2.商业银行应当全面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为了提升商业银行与企业间合作共赢,帮助企业顺利获得银行放款,商业银行应当全面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以此保障商业银行能够稳步发展。商业银行是以承担一定的风险来获取收益,那么银行就应当高度重视风险评估机制,尽可能地使银行交易放在风险较小、较为安全的模式下进行,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评估时不能脱离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在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融资风险,制定可执行的融资策略。对于企业的融资申请,商业银行应当设置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专门对申请的企业展开融资前的审查工作,科学地判断融资风险类型,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理机制。一旦商业银行同意企业融资需求后,也应当及时掌握融资情况,以此挖掘潜在的融资风险,并做好处理策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发展会直接应当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然而,我国企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瓶颈期,而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大规模生产,使得它们对资金要求较大,然而融资困难使得资金链短缺,商业银行作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然而,商业银行在于企业间达成融资合作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商业银行与企业间缺乏信息沟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产品较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与企业融资需求不匹配,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完善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 健全和完善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融资的公共服务系统,然后商业银行应当提高对中小型企业的服务力度,加强重视,最后商业银行应当全面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所以,融资需求离不开商业银行、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商业银行与企业间交流信息不对等
企业申请商业银行给予融资需求时,往往会因为彼此间信息沟通欠缺,导致因信息了解不透彻而使双方失去合作机会。首先,普遍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每天需要面对各种类型的业务操作,服务对象也是层次水平不齐、社会属性不同的客户群体,而随着服务对象的增加,使得商业银行不可能在服务过程中面面俱到;其次,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经历转型,远未真正实现市场化和商业化。为了预防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实际上转向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对小企业的管理权限上收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原有机构,客观上导致了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沟通。因此便会出现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状况。一旦出现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便会花费更高的成本去掌握企业信息,并且有些企业因为自身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如财务信息不真实,经营状况不乐观,各种报表不规范等状况,使得银行在进行信息了解时,难度会大幅度地增加。
(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产品较单一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种类众多,但金融产品却同质化严重,授信产品由于研发成本高、实践风险大更是少有创新,一旦市场上有银行推出新的中小企业融资品种,其他银行会迅速复制,较少考虑自身银行特点加以完善,严重的同质化使各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上虽竞争激烈但并未激发活力,过度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又进一步阻碍产品创新,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上难以有所作为。特别是近几年,经济市场变化大,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为主,然而商业银行对企业放款的条件越来越严格,且放款名额有限,因此银行处于自身考虑,往往愿意对风险相对较小的大规模企业进行融资服务,这就导致中小规模的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难度大大增加。近几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有些商业银行开始在一些地区和城市创建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然而这些机构在真实的运行过程中也因各方面因素开始服务于更大规模的企业。同时,在很多商业银行中,它们针对大规模的企业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融资产品,而对于中小规模的企业融资产品种类较少,这也是由于商业银行考虑到中小型企业资产较小、信用度不高等问题,因此中小型规模的企业向银行申请融资难度较大。
(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不符合企业的融资需求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获得收益的主要方式是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一旦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便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济效益。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在很多商业银行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不高,在信贷风险上没有投入过多的重视,且银行在对从事信贷风险评估的工作人员管理上缺乏监管机制,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商业银行执行力较低;二是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的主要方式是抵押贷款,然而有些企业受发展规模、资金短缺等方面限制,不能够提供商业银行所要求的抵押物,因此也就出现无效抵押物的情况,而这些情况也直接反应出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与企业的融资需求之间存在偏差。
二、商业银行视觉下企业融资的对策
(一)从企业自身角度分析:完善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
中小企业应增强所有员工们的责任心与道德感,提升员工们的专业技术能力,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规范,从而能够抵御更强的外部风险,提高自我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信用等级,取得更多金融机构的信任和青睐。并且企业应该及时提供真实、全面和透明的财务信息,降低银行的信息处理成本,向贷款人充分展示企业的优势,及时揭示企业的风险,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其他的社会公信力。
(二)从政府公共服务角度分析:健全和完善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融资的公共服务系统
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多媒体信息化技术,依据大数据资源信息,创建银行与企业间公共的服务系统,使得银行与企业能够利用当前技术资源实施即时联系和信息沟通,企业将银行所需要的信息及时上传到共享服务平台中,以供银行及时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企业信息,以此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真实运行情况以及融资需求,这种举措不仅能够提高企业成功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力度,而且也大幅度地降低了商业银行对企业进行融资的风险,真正实现合作双赢。
(三)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
1.商业银行应当提高对中小型企业的服务力度
近几年,随着中小型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在社会中创造的价值已经不容小嘘,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提高对中小型企业服务的重视度,以大中型企业服务为中心,增加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产品數量,尽可能地实现不同类型企业间的服务均衡。银行作为中小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商业银行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应当转变服务观念,创建专门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工作团队,该团队主要以服务中小型企业为要对象,负责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融资需求,在此基础上给出有建设性的融资建议。此外,银行还需要在权衡不同企业融资需求后,增加有针对性的融资产品,银行还需要根据企业间的差异,设置不同标准、不同条件的贷款制度,并且创建科学合理的企业信用标准。
2.商业银行应当全面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为了提升商业银行与企业间合作共赢,帮助企业顺利获得银行放款,商业银行应当全面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以此保障商业银行能够稳步发展。商业银行是以承担一定的风险来获取收益,那么银行就应当高度重视风险评估机制,尽可能地使银行交易放在风险较小、较为安全的模式下进行,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评估时不能脱离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在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融资风险,制定可执行的融资策略。对于企业的融资申请,商业银行应当设置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专门对申请的企业展开融资前的审查工作,科学地判断融资风险类型,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理机制。一旦商业银行同意企业融资需求后,也应当及时掌握融资情况,以此挖掘潜在的融资风险,并做好处理策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发展会直接应当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然而,我国企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瓶颈期,而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大规模生产,使得它们对资金要求较大,然而融资困难使得资金链短缺,商业银行作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然而,商业银行在于企业间达成融资合作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商业银行与企业间缺乏信息沟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产品较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与企业融资需求不匹配,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完善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 健全和完善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融资的公共服务系统,然后商业银行应当提高对中小型企业的服务力度,加强重视,最后商业银行应当全面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所以,融资需求离不开商业银行、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