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人文性的思考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o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师生彼此平等、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语文教育要坚持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熏陶的统一,引领学生认真推敲。体会领悟文本中角色的语言,神态。在学习中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更是一种对学生心灵的抚摸和触动,促成学生生命健康的成长!那如何让人文性在阅读课堂上闪现呢?
  1立足教材,挖掘人文底蕴
  1.1在语言教学中丰富人文知识。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而且还表现出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人在语言中生活,在语言中思考,在语言中沟通,在语言中提升。教学时,对精彩的语言必须让学生多读、多记、多悟。让学生在积累语言中培养人文意识。如《松鼠和松果》通过教学:“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通过教学让学生使他们懂得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使学生懂得: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才能在美好的家园里快乐成长……
  1.2在语言体会中弘扬人文精神。语文中的人文底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需要用心去感悟。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中最后一句“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是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又是多么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话。通过教学就是要让这些未曾品尝过贫穷落后的新时代儿童懂得:是毛主席为人民翻身得解放,为人民谋幸福,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从而增进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3在语言品读中体会人文意蕴。良好的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一课文内容,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再现作品形象,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理念上的共鸣。如《美丽的小路》一文当小路变脏以后兔姑娘皱起了眉头说:“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鹿先生捂上鼻子说:“咦,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鸭先生叫起来;“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呢?”小动物们不同的话语,不同的神态,表情,非常适合一年级小朋友朗读与表演。教学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反复品读(如分角色读,表演读,示范读等),进入课文意境,知道人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
  2交往互动,关注生命个体
  在人文性的语文教育中,学生始终被看作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个性心理特征和情感体验的人。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参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他们的求异思维,让他们的个性张扬。
  2.1表达独特体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浅水洼里拘小鱼》:成百上千的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海难上的浅水洼里。当课上到这时,我让学生讨论: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
  生l:我会拿个塑料袋把鱼捡回家慢慢享受这海中的美昧。
  生2:我会看这些小鱼在烈日下的沙滩上如何挣扎至死。
  生3:我会将死去的小鱼儿埋起来,然后用沙子为它们筑起坟墓……讨论到此,我让学生接着往下读,看看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文中小男孩的行动却令人肃然起敬。他将小鱼儿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扔回大海。这么多的小鱼,他是捡不完的,但他在尽力地捡着、扔着。在他眼里,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捡一条小鱼就是挽救了一个小生命啊!生命是多么宝贵,多么值得珍惜呀!可想而知,文中的“我”后来也一定加入到把小鱼送回大海的行列;读了这篇课文,每个孩子也一定想加入这样的行列;“保护动物,珍惜生命!”
  2.2鼓励求异思维。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理解,会因为家庭背景、学习基础、自身经历和个性差异的不同而不同。如:《乌鸦喝水》一文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学生阅读。“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课后的这一问题,我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生l:我看到瓶子旁边有草,把小草放进去水也会满上来,乌鸦也能喝到水。
  生2:我觉得,可以找一根吸管来吸。
  生3:可以请小兔、小猴静忙。
  生4:可以把瓶子倒过来,乌鸦低下身子喝。
  生5:可以,把瓶子打破一点……
  生6:老师,我认为把瓶子打破这个办法不好,因为瓶子打破后,瓶口边会留下尖尖的口子,那样的话乌鸦要弄伤脖子的;另外,把瓶子倒过来也不好,水有可能把乌鸦的翅膀淋湿,它就飞不起来了……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孩子们的个性发展了,孩子们的生命意识完善了“打破瓶子要弄伤脖子”,不正潜藏着教育学生要关爱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吗?
  3拓展思路,体现人文关怀
  3.1自由表达学习结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时空,让学生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越,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我为你骄傲》一文教学时,当课上到“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时,故事内容已很明显了。
  “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错误,承认错误,照样是个好孩子”。学生的人文情感被激起了。
  3.2自由选择学习方式。教学时教师引领学生钻研文本,坚持与文本对话,善于抓住文本中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练笔方式: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如《一分钟》学完后,师问:“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感受要告诉朋友,告诉家人。请你把他写在老师发的纸上。(可以编一句警世格言,写一点体会,当然,也可以写一篇小文,画一幅小画,作一首短诗等)让人人都知道小小一分钟的宝贵,人人都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胸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之间共同的一段生命的历程。教师是学生人文精神表现的设计师和领路人,课堂上认真挖掘课文中隐含的人文价值,一个个人文设想的召唤和学生内在人文积淀的激发,相互碰撞中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闪现。
其他文献
1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1.1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1.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
期刊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要求儿童“高度活动”,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放手让孩子动手、动脑探索事物,通过感官的协调活动,逐步培养其探索能力。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探究知识,通过自己思考、想象和思维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1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阅读教学价值观相应从对文本的“一元解读”转变为“多元解读”,“多元解读”就要建立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个性化阅读呢?  1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  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学习方式、情感需求、生活经验等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不可能一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读《红楼梦》,“红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
期刊
什么是“有效教学”?简单地说就是使学生获得发展。反观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学生预习程度的差异,使教师课堂上的教学等同于学生的预习。②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使教师课堂上的教学等同于尖子生的培养。那么如何做才能使课堂更加有效呢?  1学生的课前预习要有效  课前预习,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接触,做到书不读熟不开讲,真正把时间让出来,把
期刊
宋朝诗人陆游认为:“如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这正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文教学应面向学生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素材的宝藏,也成为舞文弄墨的舞台;作文既是学生锤炼自己写作能力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怡情养性的休闲方式。即从课堂走向学生的生活,作文中有生活,生活中有作文。学生每当到写作文时就犯愁:或者咬碎笔头,就是无话可说;或者勉强写之,常常是开了头,
期刊
目前的美术高考专业色彩考试,一般都是以水粉静物写生或是水粉静物默写为主。一般说来,在学习水粉画时,是通过对写生对象体面关系的分析来表现其明暗、色彩、体积和空间感。我们在掌握其技法的同时,也有些问题需要在教学中注意。  在水粉画写生教学中我们应从几个大问题着手。  1关于色彩感觉能力的培养问题  要画好水粉静物写生,你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它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的科学,以概念为基础,以定理,定律为主干;是定量的精密科学,应用非常广泛,是工程技术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一门带有方法论,具有规律的科学。中学物理重视它与
期刊
【摘要】 我们把英语称为第二语言。母语是我们自出生之时起便耳濡目染的。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在不会读写母语的情况下便可进行流利的母语交谈。这就是母语跟第二语言的根本区别。人们从来不会说学母语很难。所以,要想学好英语,我们就应该把英语当作母语来学。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更早地接触英语,接受英语的熏陶;如何创造英语学习环境来接近学习母语的感觉,从而让学生们更容易,更自然地学好英语。  【关键词】 母语 早期
期刊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能力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语文作为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而以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把学生培养成符合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就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肩上。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就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收到了较好效果,下面浅谈一些做法及体会,切盼同仁指教。  1依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能力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说到能
期刊
我国的教育专家对近些年毕业的初中生、高中生进行了摸底调查,他们发现,许多初中、高中毕业生不会写作文,甚至连一般的应用文都不会写,如计划、总结等之类。他们认为我国的语文教学不是很成功。学生读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如果每学期学习25篇课文,高中毕业后总共就可以学习600篇范文,学习600篇范文还不会写作文,这就叫人不可思议。究其原因,肯定是教学方法上出了问题,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在语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