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赠送苏加诺的国礼等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134169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恩来赠送苏加诺的国礼
  
  张雪父是上海著名老画家,尤擅山水,曾任上海美术学校校长。20世纪50年代初,在毛泽东发出治理淮河的号召后,他曾赴治淮工地写生。后创作了一系列这类题材的优秀作品,在北京和上海展出,受到参观者的好评。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友谊日笃。当时,苏加诺总统特邀周恩来专程前去访问。临行前,周恩来在听取驻印尼大使黄镇汇报时,听说苏加诺总统对中国艺术格外钟情,还和黄镇交流过有关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于是交代身边工作人员在挑选礼品时,可否选送一幅反映新中国风貌的国画作品给他。不久,一幅由张雪父创作的山水画《化水灾为水利》的照片送到了总理办公室。周恩来认真地看了看,连声说:“好,好。”这幅画气势雄伟,不仅有治水场面,还有治理水后的青山绿水,一片生机的美好画面。画家的功力也十分深厚,浓墨重彩下的重山、飞流、巨石、苍松和劳动人群,用墨酣畅淋漓。周恩来当场拍板后,上海市文化局很快通知了张雪父本人。就这样,在周恩来出访时,该画赠予了苏加诺。苏加诺对这幅画爱不释手,称赞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随后,他在回访时,还特意将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带回了国。1956年,苏加诺将自己珍藏的画作委托中华书局上海印刷厂印成《苏加诺藏画集》时,又特意将这幅张雪父作品收入。
  作为国家收购这幅作品的酬谢,当时有关部门付给张雪父500元人民币。这在当时国内画界可说是“天价”了。
  (摘自《世纪》2004.4 陈正卿 文)
  
  金门炮战中的两个“巧合”之谜
  
  1958年金门炮战期间发生了两件奇事,即金门防区三位副司令当场被击毙和台军“巨无霸”火炮被击毁。这两件事令台湾方面伤透了脑筋。
  当时金门的防卫司令部设在太武门的一个名叫“翠谷”的山谷里。经火炮专家测量计算,这些位置在解放军设在东北方位的围头炮位的射击死角的范围。
  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30分,随着一串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宁静的围头半岛前线突然万炮齐鸣,地动山摇。当时金门岛上的“国军”周末会餐刚结束,到处是入浴、打球和游玩的士兵。“国防部长”俞大维和即将离任的美国顾问,在金门守军司令胡琏等陪同下正在岛上散步,炮弹忽然铺天盖地而来,金门守军更是被打得晕头转向,四处逃窜。
  从解放军炮兵阵地射出的第一波3000多发炮弹,竟然超越太武山顶,落在了翠谷餐厅的外侧。金防部三位副司令章杰、赵家骧、吉星文和参谋长刘明奎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被炸死。在外散步的“国防部长”俞大维也受了轻伤,胡琏侥幸逃脱。
  第一波炮弹爆炸后,炮科出身的军长兼副司令官张国英与“国防部长”俞大维疑窦丛生。兵工专家反复检测后得出结论:共产党军队炮击翠谷使用的是苏制155榴弹炮。俞大维愕然:这是一种迄今已经有10多年的苏制武器,怎么能打出这样的效果呢?
  接着又发生了“巨无霸”火炮被炮击毁的事件。这种大炮为美国制造,整门大炮都配备厚钢板。美国人曾夸口:除非敌方炮弹打进炮膛里,否则“巨无霸”无法摧毁。而这次,炮弹恰恰就落进一门“巨无霸”炮膛里。
  两件事使俞大维怀疑共产党军队拥有一种具有神奇识别目标能力的新型火炮。11月23日,他召见主管情报业务的曹之敏,责令3个月内查明共产党军队在炮战中使用了什么火炮。曹立即组织了3个特工密赴大陆调查。最后得出结论:大陆军队使用的是苏制155榴弹炮。
  台军专家最后作出这样的解答:共产党军队的炮弹发射后,是呈抛物线状,在翻过了高高的太武山顶后,射程极限已到,便垂直落了下来,正好掉进了射击死角翠谷;“巨无霸”被毁也是这样的原因,完全是巧合。
  (摘自《军事史林》2004.7 关朝江 肖鹏 文)
  
  邓小平推动恢复高考
  
  在邓小平的推动下,1977年冬我国恢复高考。
  高考制度的恢复对知青上山下乡冲击很大。其一,它改变了196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中学毕业生“四个面向”(即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厂、面向基层)的分配原则,使中学毕业生不必先上山下乡劳动几年,而可以优先选择升学读书。1977年7月29日,邓小平在同教育部几位负责人谈教育工作时指出:是否废除高中毕业生一定要劳动两年才能上大学的做法?9月19日,他在同教育部主要负责人谈话时说:18岁到20岁正是学习的最好时期。过去我和外宾也讲过,中学毕业后劳动两年如何如何,实践证明,劳动两年以后,原来学的东西丢掉了一半,浪费了时间。采取直接招生的办法,并不是不要劳动,劳动可以在中小学就注意。其二,它改变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行了7年的“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不考试的做法,使许多无“后门”可走和家庭出身不好的知青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离开农村。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9月19日,他在教育部主要负责人谈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时说:要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大学生。招生的条件,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1977年的高考招生工作,就贯彻了邓小平的指示精神。这两条大大拓宽了知识青年回城的途径。1977年首届高考,全国有570万人参加了考试,其中知青约占半数。这一年,全国高等学校共招收新生27.3万人,其中有知青7.9万人。1978年,全国共有610万应届毕业生和在乡知识青年报考。高等学校录取新生40.2万人,其中知识青年入学人数猛增至27.1万人。
  高考制度的恢复,客观上加大了上山下乡运动的离心力,加快了结束上山下乡运动的步伐。
  (摘自《党的文献》2003.6 张曙 文)
  
  “八三工程”命名的由来和工程指挥部的筹建
  
  “八三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铺设的第一条大型输油管道工程,也是“文革”时期人民解放军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大庆油田的原油无法及时外运的问题。当时,周恩来顶住种种干扰,力争用最快的时间修建一条从大庆通往抚顺的大口径输油管道。由于受“文革”的破坏,地方上已经无力承担领导这项艰巨的工程。于是,周恩来直接打电话给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希望军区调遣部队支援,并选拔一名主要负责人组织指挥。沈阳军区党委经研究决定,由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萧全夫挂帅负责指挥这一工程的施工任务。
  根据上级指示,萧全夫立即着手组织了大庆至抚顺输油管道工程的筹备领导小组。当时,由于正处在“文革”动乱时期,许多技术人才被迫下放劳动。为了解决工程急需的技术人才,萧全夫向有关领导写了信,呼吁并通过有关部门及时地将管道建设专家唐振华、化工专家张兆明、力学专家潘家华等人从批斗场所和牛棚里解放出来,立即投入到这项工程的研究和论证工作。
  1970年8月3日,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沈阳军区招待所三楼会议室召开。军区司令员陈锡联、燃化部副部长唐克和辽宁、吉林、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及大庆油田革委会的负责人等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为了便于对这项工程的表述,萧全夫在会议召开之前,提议把大庆至抚顺的输油管道工程简称为庆抚线,并根据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定名代号为“八三工程”,提议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赞成。这次会议开了两天时间,主要是研究明确输油管道工程施工的方针、组织领导、总体方案和材料设备等一系列的重大原则问题。在这次会议上,萧全夫被正式任命为“八三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张文斌、李少元和罗坤山等人担任,“八三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政工组、生产指挥组、器材供应组和后勤组等5个职能组室为具体的办事机构。“八三工程”的领导小组受沈阳军区和燃化部的双重领导,其主要的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沈阳军区及燃化部有关工程建设的指示,组织领导“八三工程”的实施及负责同东北三省协商有关工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随后,辽、吉、黑三省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八三工程”指挥部。
  (摘自《军事历史》2004.3 萧全夫 文)
  
  将军熊晃参军记
  
  熊晃,原新疆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熊晃从1949年进疆后一直坚守到终老天山,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军队。那么,当年他是如何参军的?这其中,还有一段传奇性的故事。
  熊晃的故乡在浏阳河,“秋收起义”之后,革命之火在浏阳大地很快燃烧起来。这里诞生了工农红军,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当时,当过儿童团长的熊晃,一有机会就跟着红军部队要求参军,可人家总是嫌他小,不收。有一次,他正和一位红军连长死缠硬磨,上级派人来要全连的花名册。连长又急又恼,全连都文盲,哪一个会造花名册?这时,念过小学堂的熊晃抓住机遇说道:“连长!我能写。”连长半信半疑地瞅着这个半大小子,派人领着他逐个给战士登记造册。熊晃自小写字认真,一笔一画,清秀工整。他用了两天时间,造就了全连花名册。连长高兴,竟舍不得这伢子离去,让熊晃先留在部队。一天,营长张正坤来到连里,问花名册是谁造的?连长把熊晃领到营长面前。张正坤又惊又喜,“这不是熊家山的晃伢子吗?”张正坤和熊晃是本乡人,自是认得。张正坤和王震一起创建了游击武装浏北一支队。王震带领游击队去了湘赣,在那里组建为湘东独立团。张正坤在当地发展,现在是浏阳警卫营营长。熊晃早听说过王震、张正坤在自己家乡北盛仓打游击的事迹。连长向营长报告:这伢子闹着要参军,来了就不走。张正坤说,会造花名册,算是个小秀才了,你不要我带走。连长慌了:营长批准他参军,就让他在我连里当文书吧。
  熊晃在花名册里补上了自己的名字,正式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后来,熊晃做了官,做了大官,及至晚年,熊晃将军的字仍然是一笔一画,清秀工整,只是多了一分遒劲。他常说:我就是因为会造花名册,才被批准参军的。
  (摘自《中华儿女》2004.4 李桦 文)
其他文献
【摘要】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依然存在着某些不尽人意之处,高校德育教育活动似乎陷入了某种“僵化范式”的困境中。从立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缺憾,树立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和而不同”、“扶弱济贫”、“公平正义”之价值理念,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崭新思路,借以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和和
期刊
治中共党史,我是半路出家。  在中学时代,我在家乡江苏省扬州中学读书,读到高中三年级下学期。当时我参加革命心切,没等高中毕业就参军了。1952年,考进了华东军区文化师范学校语文系(在南京)。毕业后留校任教,当语文系教员。1958年,我被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文化教研室当教员。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我被借调到解放军报社9个月,在文艺评论组当编辑。回到高等军事学院后,我因对一派打倒高等军事学院
期刊
河北新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京、津、保三角腹地的文安县新镇镇西代村工业区,占地总面积680亩,是集炼铁、炼钢、热冷轧带钢、镀锌带加工、贸易、房地产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全公司拥有5个分厂和1个建国商贸公司,即年产60万吨炼铁厂,年产60万吨钢坯的炼钢厂;年产50万吨特种钢兼棒材厂;年产50万吨的钢带厂;年产25万吨冷带及镀锌板带的新大板带有限公司,销售收入10亿元的建国商贸公司。  近年来,新钢钢铁集
期刊
提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个人崇拜,人们的第一反应就会想到林彪。但是,建国以后的个人崇拜,是不是从林彪开始?可能就没有多少人能说清楚了。研究中国20世纪60年代个人崇拜的起源,既无意为林彪开脱,也不是为了寻找谁是“罪魁祸首”,而是在于反思这种个人崇拜何以会在中国共产党内发生。  林彪“高举”始于1959年  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总纲。鉴于历史的原因,毛泽东在1948年11月
期刊
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结束了历时8年多的印度支那战争,有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普遍欢迎,无论是对交战双方,还是对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有关国家来说,都是双赢的明智之举。当年,我有幸以翻译的身份,随越南代表团参与了会议的全过程。如今50多年过去了,但当年亲历会议的许多情景仍记忆犹新。在这里,我根据自己的回忆并翻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把这段历史写出来,对有关日内瓦
期刊
李先念与新中国第一套化纤设备的引进    1971年8月至9月间,毛泽东到南方视察,在长沙看到服务员穿着漂亮的的确良衣服,感到很欣喜,询问是从什么地方买的。一位服务员说,千辛万苦才从北京买来的。毛泽东听后很是感慨,并记在心里。“九一三”事件后的一天,毛泽东把周恩来,李先念叫去,在谈到这件事时,问我们能不能也搞点化纤,并诙谐地说,买一件的确良不要千辛万苦,要百辛百苦行不行?此后,周恩来、李先念等就着
期刊
从1935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5年11月离开延安,胡耀邦在那里工作、生活了10年。这10年,陕北留下了他坚定的、深深的足迹,也为他此后投身波澜壮阔的、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斗争,做了政治思想上的坚实准备。    在东征总结会议上,毛泽东点名:胡耀邦来了没有?站起来给大家看看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军事战略问题。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期刊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命令八路军向北发展,配合苏军作战,先后收复张家口和山海关。苏联红军对八路军在东北的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由于两军是初次见面,彼此并不熟悉,加上苏联政府政策的变化,结果出现了一些误会和令人不愉快的场面。    得知平北八路军被苏军缴械的消息后,聂荣臻专门发出一道命令,要求凡与苏军接触的八路军,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装束    1945
期刊
刘振兴和中国的“双星计划”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空间局协调组实施的国际日地物理ISTP计划,是规模空前的国际合作计划。欧洲空间局当时向全世界几十个空间科学单位发出通告,希望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国家提出自己的合作方案,以期更广泛地开展此项目的合作研究,构架地球空间探测网络和范围。1991年2月,由中国空间物理学家刘振兴提出的合作方案得到了欧空局的通过。当时除了欧洲之外,只有美国和中国两个方案
期刊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艺对于动员民众的特殊作用。新中国成立前后,文艺界成为中共整合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域。1949年7月和1953年秋,先后召开两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希望将来自解放区和来自国统区的两支左翼文艺队伍团结起来,整合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旗帜下,同时改造“五四”新文学传统下非左翼的老作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毛泽东亲自发动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新红学”的批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