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修网,开创教师专业发展新平台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g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新课程的推进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随之发生相应的提升,由此,对教师研修也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同时,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研修的功能日渐突显,因此,如何通过网络研修最大程度地突破时空限制,形成研修共同体,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师研修的效率与质量,已成为推进教师研修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北京市西城区网络研修走在了区域网络研修的前列,下面两文力图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还原西城网络研修的全貌,希望能给读者一定的思考与启迪。
  
  随着新课改大潮的到来,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不断涌现,再加上工作压力的加大、工作节奏的加快,传统的教研活动渠道和方法已不能满足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的需求了。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不再是单一的口笔传递的方式。在此背景之下,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网2004年正式建立,以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开展网上教研、培训为重点,支持校本研修,促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专业发展,推进课程改革。
  
  一、建设西城教育研修网的初衷
  
  1.“非典”教研的启示
  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网络成为开展教研与教学工作最为安全的载体。当时,西城教委用5天时间建成“西城教研网”和“学府网”,开展了两个月的网上教研与学生学习指导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教师们对于可以跨越学校与学科围墙、学段与年级分界、时间与空间限制,参与网上教研认可度很高;对于具有及时、交互、共享、个性化、自主选择、平等对话等特性的网上学习交流方式感到欣喜。这些促使我们在“非典”过后开始思考如何把应急的网络教研转化为常规教研工作的组成部分,以适应我区教育信息化和中小幼教师学习、交流、发展的需要。
  2.课改实验的推进
  2004年,新的课程改革在全区推开,小学1-4年级、初中一年级同时进入课程改革,在教育第一线工作的干部、教师们将要面临一系列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大面积推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已经超越教师的个人层面和学校教研组层面,成为提高区域教育教学水平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成为推进教育整体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同时需要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研修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区教委在研究、筹划进入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工作时,决心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平台与研修平台,把建立西城教育研修网作为积极稳妥扎实地推进课改实验的一项重要保障性措施,通过教师合作文化的创建,通过教育资源的再配置,来促进区域内教师队伍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二、西城教育研修网的理念与设计
  
  建网理念决定了网络平台组织结构与用网功能。西城教育研修网建设至今共有四版,每一次改版都体现了我们教育研修观念的发展和网络载体技术的完善。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从第一版的单纯资源发布型网站改进到第二版的以构建教学研究共同体——开展“协作组”活动为特征的平台。
  建立研修网这种新型的学习、交往载体也需要创新建设思路与管理思路。管理的目的不应在于用行政权力或者管理制度来逼迫教师进行学习或者开展研究,而应在于通过对教师关系的协调,来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对组织结构的再设计、对教育资源的再配置,来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与资源保障。管理的目的在于不仅要关心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与基本特征,更要关心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地植根于自己的任职场所,但绝不能仅仅依赖自己,还需要大量的同伴互助与高水平的专业引领;教师教学策略与风格的形成与改进,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合作与发展的生态环境。
  西城教育研修网的设计理念是“一个中心、三个立足点”,即以校本研修为中心,立足于以教师为本,提供针对教师个体研修的服务;立足于同伴互助,提供针对团队的协作式学习服务;立足于专业引领,提供梯队专家与跨学校、跨学科甚至跨区域交流的服务平台。
  1.针对教师个体的服务体现
  (1)为每位上网学习的教师创建个人工作室,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空间,提供便捷的研讨工具和知识管理工具,倡导教师在做学习者的同时成为研究者与资源提供者。
  (2)学习的选择权、资源建设的规划权以及资源的发布权在教师个人,即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创建个性化的栏目,选择学习内容,定制互联网上的主题资源,发布自己的成果,而且在资源的发布上提供完全公开、伙伴共享与私有三种选择。
  2.针对协作式学习的服务体现
  (1)以协作组为核心,组建不同类型的教师、干部学习共同体。
  (2)教师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既可以以学科划组,也可以以学校、年级、主题、课题、兴趣划组,教师可以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段申请加入协作组。
  (3)协作组内采取组长负责制,任务是审批协作组成员申请,结合日常的教学问题与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不断抛出研究计划与研究问题,创设互动、交流、共享的氛围,管理并规范组内研究活动流程,指导和协调协作组中的网上研修活动。
  (4)教师可以参加协作组内的各种活动,共享组内成员公开的资源,提请组内成员共同探讨自己在本校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3.立足于专业引领的服务体现
  (1)充分重视专业引领的作用,特别是发挥西城区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教师共同探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在首页的导航栏中,教研员分别担当年级学科主页的协作组组长,带领区内教师开展网上教学研究。
  (2)依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的专家资源,建立客座名师、专家工作室,以网络为载体,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小学教师结成研究伙伴。同时,专家在创设的协作组中吸纳基层教师参加。
  
  三、区域性网络研修的特色
  
  1.基于校本需求的区域合作
  无论是遍布于西城区各中小学的校园网,还是互联网上众多的教育网站,每一类网站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西城教育研修网存在的价值在于,这是一个比校园网更为广阔的干部、教师专业化研修空间,是比互联网上其他平台更贴近和承载西城教育积淀、教育实践、教育发展的研修平台,是离西城教师最近的教育研究网站。区域教育网络要充分体现这一内在价值,就要倡导“区域合作的教师研修文化”,即以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围绕教师在校本研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打破校本局限,走进区域,参与多样化的网上学习共同体,在更为广阔的数字化学习研究空间里寻找专业资源、专业伙伴、专业支持,发挥教师群体力量特别是骨干教师的作用,研究内容与教学同步,资源及时上网,问题及时解决,凸显区域合作优势,实现“共建共享”、“同伴互助”、“校际协作”、“个人、学校、区域协调发展”。
  2.形成常态的网络研修机制
  区教研员和师干训教师是研修网上协作组的组长,是网上区域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我们倡导协作组组长在网络工作中要有“跨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意识、“同步支持,启发引领”的作用、“质量第一,持续发展”的追求、“统筹工作,互补增效”的模式。建网、用网并不是要取代常规教研培训活动,而是要探索与常规教研、培训工作互补的常态网络研修模式,实现网络研修与常规研修活动的统筹安排,注意体现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弥补常规教研培训的不足。例如:利用网络跨越时空的优势,可以时时或异时参与各类或多项研修活动;利用网络便于大面积信息共享的优势,可以扩大各类资源利用率和研修活动的参与面,使优质资源流动起来、用起来,通过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再加工,使资源不断升值;利用网络研修的互动优势,可以动态生成新问题、新资源、新智慧等。
  
  四、在网络平台上共建、共享、共发展
  
  1.在建设西城教师自制资源库的过程中研修,使教师从使用者成长为开发者
  对于众多教师来说,上网的第一需求是寻找自己需要的课例、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据西城教育研修网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60%认为自己最需要资源。在教材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一需求会更大。西城教育研修网上有一个教师喜爱的西城教师自制资源库,现在资源总数已达8万多件。两年半中,不少教师经历了先从资源库中寻找、下载资源为我所用,到进入研究状态,分析比较别人的课件资源,再到提交自己的研究成果到资源库中并与其他教师分享的过程。看到自己提供的资源被其他教师选用,有的教师说自己收获的是“自信”,有的教师说助人者自乐,自己在资源共享中体验到了人生的快乐,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
  在建设具有西城特色的动态生成的网上资源库的过程中,教研员鼓励教师将自己成熟有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资源共享,使其效益和价值最大化,帮助更多的教师提高专业水平,进而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智慧碰撞、互动反思、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新型教师互助关系,使研修网真正成为教师互联、知识互联、思想互联、情感互联的平台。
  2.在个人工作室中研修,促进教师个体的自修与反思
  目前在西城教育研修网上注册的干部、教师已占西城干部、教师的95%以上。西城教育研修网立足于以教师个体为本,为每位上网学习的教师开设网上个人工作室,提供针对教师个人的研修服务,促进教师个体的自修与反思。在个人工作室中,网络日志成为使用者记录自己学习反思的载体。西城教育研修网改用第四版后短短一个月时间,网络日志就有上千篇。
  3.在协作组中开展多样化的研修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西城教育研修网上,最为活跃的是各类协作组。协作组是几个人甚至上百人共同组成的一个交流和共享空间,是研修网上体现教师群体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是网络平台上富有特色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自研修网开通以来,研修学院教研部共计开设网上协作组353个,教研员们在每个协作组内精心设计了若干反映学科教研特色的栏目,如“教材分析”、“教案设计”、“教学诊室”、“视频案例”、“课题研究”、“校本教研”、“读书推荐卡”等,每一位教研员都是栏目的主编,指导和带动区内教师的教学研究与资源共享,发挥了专业辐射作用。
  教研员们利用网上协作组的互动交流功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探索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的结合方式、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的结合方式。例如,过去上一节区级研究课,只有少数教研员与作课教师备课,大多数教师看到的只是一节研究课的精彩结果。研修网的诞生使教师们可以参与常规研究课的备课、授课以及课后反思与评价的全过程。作课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学生实际修改调整教案;教研员也参与网上讨论,并对教师发布的建议进行评点;教师们也可以参与到研修网的评议和研讨中来。这就使得过去常规教研中研究课后一小时左右的反思与研讨延续到了两周甚至更长时间。可以说,网上教研是常规教研的拓展与延续。
  网上这种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的研修方式不仅满足了交流各方在学术上的需求,同时也拉近了群体成员之间的距离,在有形的文本中蕴含着无形的精神力量。研修网正在逐步成为教研员、师干训教师和干部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互动平台。
  (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院长)
  编辑 杜 锐
其他文献
北京市密云县第二中学是一所有63年办学历史的名校,1978年被确认为首批“北京市重点中学”;2004年又被批准为“北京市普通示范性高中校”。尤其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学校充分挖掘办学历史的文化积淀,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育人建设,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先进的文化”为引领,以“人文精神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继承传统,立足创新,
全社会的和谐取决于社会中的每个单位细胞的共同和谐发展。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学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我校以育人为目标,坚持“加快发展”和“提高质量”两大主题,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找准和谐方向    连生存和发展都成问题的学校,肯定是无和谐可言的。由此不难看出,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围
“您是否会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且效率低下?”rn这个问题,出自2004年9月10日《法制晚报》与新浪教育频道联手推出的“老师,您累了吗”在线调查.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昂扬进取的心态与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构成教师专业能力的主体。多年的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校长的目光应该聚焦在教师积极心态的开发和保持上,把心思用在教师的不断提升上,真正关注教师个体和群体的生命发展,这样才能推动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一、塑造教师的阳光心态    教师被当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源于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成效的强大社会
本文分析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日本重返亚洲的可能性、必然性并指出日本返回亚洲,面对现实挑战,可能遵循英、欧关系模式,处理与亚洲各国的关系。最后,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 T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rn第一,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冷倦怠,因为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
【摘要】公路沥青路面摊铺施工,是整个公路建设工程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公路沥青路面摊铺施工质量对整个公路工程的影响较大,直接决定着整个公路工程最终的质量,在公路沥青路面摊铺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主要的是抓施工过程的质量问题,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施工过程中有关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从而使完成的公路工程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实际的公路沥青路面摊铺施工中,主要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一名教师,当他长期停滞在某一级台阶,找不到新的发展方向的时候,最容易产生倦怠感.rn要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管理者就要想办法帮助教师走出这一级台阶,迈向更高一级台阶.
“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自身和教育管理者共同关心的话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多种,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有效的途径。校本研究有三方面的含义: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工作,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改进”是其主要特征, 它既指要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指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校本”关注的不是宏观层面的一般问题,而是学校
高中新课程改革即将在北京市全面展开。新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