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流动低收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多功能可变性的小户型为设计主体,解决当下所面临的居住问题,通过可移动的墙体、可转变功能的家具,实现单一空间形态的自由转换,并结合不同的需求,实现空间的可变和多功能化,使其形成一种模块式的设计,并最终达到设计改变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小户型;多功能;可变空间;模块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耸立、马路宽阔、环境优美已成为现代城市最显著的特征,可正是在这样的城市里,却存在这样一批人,他们是城市的基础建设者,却收入较低、流动性大,往往只能选择治安差、居住条件恶劣的环境生活,而解决这些人的居住困境,稳定社会安全,已成为城市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小型多功能可变性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对流动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环境进行相关的设计研究,通过将多种功能整合在单一空间的设计,来降低租住的费用,改善住房的条件,维持社会平衡稳定,同时也希望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设计模块范本在全国推广,并且可以作为一种设计形态发展出多种平台下的住宅居住模式。
1 流动低收入人群目前的居住环境现状及问题
城中村因其低廉的租金,便利的交通,成为低收入和流动性大的人群首选居住聚集地,因此笔者针对西安的西寨村、何家营、太平堡村以及八里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1 脏
城中村大多没有明确的界限或围墙,因此很难实施如小区般的物业管理,同时由于大多数为租住户,人员比较复杂,所以环境较差,而基础设施的缺乏,更是使得城中村的环境差上加差。
1.2 乱
城中村多为外来的租住户,存在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继而经常发生盗窃、丢失物品的案件社会问题,并难以破案,因此也成为社会治理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1.3 差
在利益的驱动下,城中村的建筑很多都属于违章建筑,除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外,其住宅面积、室内设施也都严重缺失,并存在通风差、隔音差、电路老化,缺少独立的厨卫空间等问题,使居住者缺少个人的隐私空间。
2 解决流动低收入人群居住环境的设计方案
针对目前城中村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从设计的角度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小型多功能可变空间的模块设计。
2.1 小型指的是超小户型
设计只针对10-30平米的户型进行研究,户型小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租金过高的问题,并使得设计所面向的低收入人群住得起。
2.2 空间的多功能
设计时可考虑多功能的家具,通过家具的转变,使空间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使住户即使只在这种小户型的房子里,但也可以享受到大户型才有的多种室内功能。
2.3 空间的可变性
设计时可考虑通过移动的墙体实现空间的自由变换,使原来固定的空间形态可以根据人的需求随意改变。
2.4 模块设计
单个户型可视为单元体,单元体与单元体之间可以组合、移动、堆叠,同时根据不同的需求,将不同功能的单元体定义为模块,然后将其放置到不同的平台之上,如火车、公寓空间、联排别墅等,来适应更多行业、更多人群的需求。
3 设计的创新点及特色
(1)设计打破传统的住宅居住模式,不以大为主,而以小户型为设计切入点,并实现多功能可变空间的设计,使其更具有设计价值。
(2)通过可移动的墙或可变化的家具来创造自由变换的空间,使其达到“小户型大功能”的设计效果,实现最初衷时要解决的住宅问题。
(3)本次设计内容可作为一种标准化模块放置在不同平台之上,并推广到可移动、可组合、可搬运的层面,使其不仅仅满足建筑居住者的需求,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设置不同功能,应用到各行各业各类人群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4 实施设计的意义
4.1 改善人居环境,消除安全隐患。
通过设计,改善流动低收入人群的住宅环境,解决居住问题,不仅让他们安居乐业,有歸属感,同时也可以维持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实现模块设计,引发新的住宅居住模式。
小型多功能可变的空间设计,具有较好的可复制性,可作为城市租赁房屋的标准化模块进行全国推广,同时,还希望通过本次创新项目可以引起社会专家对这种新型住宅空间的关注,并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设计形态引发更多的住宅居住模式。
参考文献
[1]席佳.极小型居住空间设计探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06).
[2]李克,王小凡.基于可变住宅的中小户型适应性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7.
[3]陈红,吕燕红,季强.中小户型住宅的灵活性、可变性设计[J].中外建筑,2007.
[4]姚健.小题大做——从安藤忠雄设计的4m×4m住宅说起[J].时代建筑,2006.
作者简介
庞芳芳(1997-),女,河南省人。现为西京学院大学本科学生。方向为环境设计专业。
邢伟伟(1987-),女,山东省潍坊市人。硕士学位。现为西京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传统园林设计文脉研究。
作者单位
西京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123
【关键词】小户型;多功能;可变空间;模块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耸立、马路宽阔、环境优美已成为现代城市最显著的特征,可正是在这样的城市里,却存在这样一批人,他们是城市的基础建设者,却收入较低、流动性大,往往只能选择治安差、居住条件恶劣的环境生活,而解决这些人的居住困境,稳定社会安全,已成为城市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小型多功能可变性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对流动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环境进行相关的设计研究,通过将多种功能整合在单一空间的设计,来降低租住的费用,改善住房的条件,维持社会平衡稳定,同时也希望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设计模块范本在全国推广,并且可以作为一种设计形态发展出多种平台下的住宅居住模式。
1 流动低收入人群目前的居住环境现状及问题
城中村因其低廉的租金,便利的交通,成为低收入和流动性大的人群首选居住聚集地,因此笔者针对西安的西寨村、何家营、太平堡村以及八里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1 脏
城中村大多没有明确的界限或围墙,因此很难实施如小区般的物业管理,同时由于大多数为租住户,人员比较复杂,所以环境较差,而基础设施的缺乏,更是使得城中村的环境差上加差。
1.2 乱
城中村多为外来的租住户,存在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继而经常发生盗窃、丢失物品的案件社会问题,并难以破案,因此也成为社会治理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1.3 差
在利益的驱动下,城中村的建筑很多都属于违章建筑,除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外,其住宅面积、室内设施也都严重缺失,并存在通风差、隔音差、电路老化,缺少独立的厨卫空间等问题,使居住者缺少个人的隐私空间。
2 解决流动低收入人群居住环境的设计方案
针对目前城中村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从设计的角度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小型多功能可变空间的模块设计。
2.1 小型指的是超小户型
设计只针对10-30平米的户型进行研究,户型小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租金过高的问题,并使得设计所面向的低收入人群住得起。
2.2 空间的多功能
设计时可考虑多功能的家具,通过家具的转变,使空间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使住户即使只在这种小户型的房子里,但也可以享受到大户型才有的多种室内功能。
2.3 空间的可变性
设计时可考虑通过移动的墙体实现空间的自由变换,使原来固定的空间形态可以根据人的需求随意改变。
2.4 模块设计
单个户型可视为单元体,单元体与单元体之间可以组合、移动、堆叠,同时根据不同的需求,将不同功能的单元体定义为模块,然后将其放置到不同的平台之上,如火车、公寓空间、联排别墅等,来适应更多行业、更多人群的需求。
3 设计的创新点及特色
(1)设计打破传统的住宅居住模式,不以大为主,而以小户型为设计切入点,并实现多功能可变空间的设计,使其更具有设计价值。
(2)通过可移动的墙或可变化的家具来创造自由变换的空间,使其达到“小户型大功能”的设计效果,实现最初衷时要解决的住宅问题。
(3)本次设计内容可作为一种标准化模块放置在不同平台之上,并推广到可移动、可组合、可搬运的层面,使其不仅仅满足建筑居住者的需求,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设置不同功能,应用到各行各业各类人群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4 实施设计的意义
4.1 改善人居环境,消除安全隐患。
通过设计,改善流动低收入人群的住宅环境,解决居住问题,不仅让他们安居乐业,有歸属感,同时也可以维持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实现模块设计,引发新的住宅居住模式。
小型多功能可变的空间设计,具有较好的可复制性,可作为城市租赁房屋的标准化模块进行全国推广,同时,还希望通过本次创新项目可以引起社会专家对这种新型住宅空间的关注,并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设计形态引发更多的住宅居住模式。
参考文献
[1]席佳.极小型居住空间设计探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06).
[2]李克,王小凡.基于可变住宅的中小户型适应性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7.
[3]陈红,吕燕红,季强.中小户型住宅的灵活性、可变性设计[J].中外建筑,2007.
[4]姚健.小题大做——从安藤忠雄设计的4m×4m住宅说起[J].时代建筑,2006.
作者简介
庞芳芳(1997-),女,河南省人。现为西京学院大学本科学生。方向为环境设计专业。
邢伟伟(1987-),女,山东省潍坊市人。硕士学位。现为西京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传统园林设计文脉研究。
作者单位
西京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