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阐述了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149-01
1 实验教学的作用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很多,但课堂主渠道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而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首先,教师应彻底改变“两支粉笔,一本书”的做法,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现有教育技术装备,搞好实验教学。
1.1 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实验教学不仅能很好地配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理科教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放弃实验,空口说教,实际就失去了自然科学的意义。
1.2 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孩子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感兴趣、好奇这决不是缺点。玩泥巴,看蚂蚁搬家,养蚯蚓这决不是缺点。童真、童趣和童心是必须保护的,没有这些怎么会有健全的人格? 怎么会有想象力?怎么会有创新思维?”教学手段、教师和教材是兴教办学的三项基本建设,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教材几经改革,加大了实验教学力度,增加了许多现象直观有趣的实验。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途径。
1.3 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
学生在学习中不免会碰到困难,利用实验可以使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变得有声有色,直观的展示现象,增强学生认识,使其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中解脱出来。有了实验的课堂教学,既能使学生在看、听、说、思、做中学到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轻轻松松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快快乐乐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的重难点也迎刃而解。
2 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讨论
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探索和验证物理规律,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科学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几点看法。
2.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外在属性或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感知与思维总是密切联系着的。整个观察过程都包含有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观察是学生学习物理必备的能力之一。
2.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做物理实验主要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概念、规律、定律、公式等;二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决實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实践能力。而在当前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实验题目,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造成一些学生文化考试样样精通,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却解决不了,形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学习与应用不能结合,结果扼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这就有必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堂上师生随堂实验去做。对学生分组实验要充分做好仪器的准备工作,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先准备。如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学生做完测定金属密度和液体密度后,提出实验题“怎样测定不沉入水中的蜡烛的密度”。并同时提出如下问题:①实验原因;②实验器材;③实验步骤;④具体的实验记录和结果;⑤讨论偏差,找出原因。最后写出实验报告。这样不但使学生充分地练习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还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物理必须到实践中仔细观察,认真操作,真实记录,科学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2.3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物理实验大多是动态的过程,要思考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实验动态的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去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提出小车通过距离和摩擦力的关系,然后假设小车在越来越光滑的平面上运动,情况会如何呢?通过这样的假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牛顿第一定律”。又如:“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如下问题:①实验要测量哪些物理量?②要用什么仪器?③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还需要什么仪器?④该仪器怎样接人电路中?学生通过想象回答上述问题后,开始连接电路做实验。当调节滑动变阻器时,电压电流表的示数、灯泡亮度都在变化,整个过程处在动态过程中。这时再提出问题:①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当高于、等于、低于额定电压三种状态,灯泡亮度为什么不同?②电压为什么不能调得太高或太低?③联系自己家中的照明灯泡想一想。这样让学生充分想象、讨论,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了解和解答有关问题的思路。
2.4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般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理解能力薄弱,课本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物理实验可视为一种有效手段。如在“电流的磁场”教学中,由于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做实验时。提出如下问题:①导线上未通电前,导线旁的小磁针指向什么位置?②导线上通电后,导线旁的小磁针转向什么位置?③断开导线上的电流,导线旁的小磁针回到什么位置?④改变导线上的电流方向,小磁针转向是否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将电流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进行比较,帮助学生认真分析,深刻理解,从而建立起电流磁场模型的概念。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四方面的教学,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智能发展,对培养“智力型”、“创造型”人才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尽可能让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149-01
1 实验教学的作用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很多,但课堂主渠道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而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首先,教师应彻底改变“两支粉笔,一本书”的做法,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现有教育技术装备,搞好实验教学。
1.1 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实验教学不仅能很好地配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理科教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放弃实验,空口说教,实际就失去了自然科学的意义。
1.2 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孩子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感兴趣、好奇这决不是缺点。玩泥巴,看蚂蚁搬家,养蚯蚓这决不是缺点。童真、童趣和童心是必须保护的,没有这些怎么会有健全的人格? 怎么会有想象力?怎么会有创新思维?”教学手段、教师和教材是兴教办学的三项基本建设,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教材几经改革,加大了实验教学力度,增加了许多现象直观有趣的实验。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途径。
1.3 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
学生在学习中不免会碰到困难,利用实验可以使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变得有声有色,直观的展示现象,增强学生认识,使其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中解脱出来。有了实验的课堂教学,既能使学生在看、听、说、思、做中学到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轻轻松松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快快乐乐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的重难点也迎刃而解。
2 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讨论
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探索和验证物理规律,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科学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几点看法。
2.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外在属性或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感知与思维总是密切联系着的。整个观察过程都包含有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观察是学生学习物理必备的能力之一。
2.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做物理实验主要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概念、规律、定律、公式等;二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决實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实践能力。而在当前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实验题目,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造成一些学生文化考试样样精通,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却解决不了,形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学习与应用不能结合,结果扼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这就有必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堂上师生随堂实验去做。对学生分组实验要充分做好仪器的准备工作,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先准备。如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学生做完测定金属密度和液体密度后,提出实验题“怎样测定不沉入水中的蜡烛的密度”。并同时提出如下问题:①实验原因;②实验器材;③实验步骤;④具体的实验记录和结果;⑤讨论偏差,找出原因。最后写出实验报告。这样不但使学生充分地练习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还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物理必须到实践中仔细观察,认真操作,真实记录,科学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2.3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物理实验大多是动态的过程,要思考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实验动态的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去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提出小车通过距离和摩擦力的关系,然后假设小车在越来越光滑的平面上运动,情况会如何呢?通过这样的假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牛顿第一定律”。又如:“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如下问题:①实验要测量哪些物理量?②要用什么仪器?③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还需要什么仪器?④该仪器怎样接人电路中?学生通过想象回答上述问题后,开始连接电路做实验。当调节滑动变阻器时,电压电流表的示数、灯泡亮度都在变化,整个过程处在动态过程中。这时再提出问题:①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当高于、等于、低于额定电压三种状态,灯泡亮度为什么不同?②电压为什么不能调得太高或太低?③联系自己家中的照明灯泡想一想。这样让学生充分想象、讨论,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了解和解答有关问题的思路。
2.4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般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理解能力薄弱,课本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物理实验可视为一种有效手段。如在“电流的磁场”教学中,由于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做实验时。提出如下问题:①导线上未通电前,导线旁的小磁针指向什么位置?②导线上通电后,导线旁的小磁针转向什么位置?③断开导线上的电流,导线旁的小磁针回到什么位置?④改变导线上的电流方向,小磁针转向是否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将电流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进行比较,帮助学生认真分析,深刻理解,从而建立起电流磁场模型的概念。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四方面的教学,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智能发展,对培养“智力型”、“创造型”人才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尽可能让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