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专业作为近几年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其人才培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的关注。民办高职院校能否在没有国家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培养出高质量的、适合市场需求和变化的会计人才,接受社会的检验,成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研究的问题。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三年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课程体系 实践
【基金项目】2015—2016学年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基金项目:《民辦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GSZK201600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227-02
教育部《2015年教育统计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底我国高职院校1341所10486120人,期中民办高职院校310所学生约2392597人,民办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占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的22.82%。据《财教〔2014〕352号》文件指出:“到2017年高职院校年生均拨款不低于12000元。”若按生均1.2万的标准算,国家每年需投资约290亿,这还不包括基建建设、科研资金、专项资金投入。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民间资本的介入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会计专业是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力军,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会计专业是本、专科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会计专业学生之多在民办高校中尤为突出,如2016年以前广州增城民办高职院校中的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每年招收的新生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就读财务会计类专业。有别于高等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的高职教育,如何立足本位,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的,切合企业实际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关键。
一、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考虑的因素
1.民办高职院校资金来源单一
民办高职院校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一般来源于投资方的投资及学生的学费,政府对民办高职院校的的扶持力度可以说是相当弱的。因此,民办院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方是否愿意拿出更多的资金去投资学院的基建项目、科研项目及其他的有利于学院发展的项目。目前,投资方对民办院校的投资基本持两种态度:第一种是学院是盈利性的,学院设施能基本满足教学即可,不需做太大的投资,投资方除了前期投资外,后期很少投入资金,基本上是在回笼资金;第二种观点是学院是公益性事业,学院的设施除了要满足基本教学外,应给师生提供更好的环境及设施进行学习研究,因此投资方更乐于把资金放在学院的软硬件的建设上,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而资金回笼是在满足了学院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目前在我国投资方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投资持第一种观点的人居多,因此课程体系构建要充分考虑到投资方的办学主体的特殊性及学院资金来源的单一性。
2.民办高职院校软硬件措施较薄弱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导致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在软硬件措施的投资上远远不及公办学院。公办院校每年都有国家拨款用于软硬件的建设,因此公办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软件更新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民办高职院校实训室及软硬件的投资往往和投资方的投资理念有关,投资方如果把民办教育作为一种盈利性的投资,他们会更倾向于先回笼资金,而不是把钱用于实训室的完善及软件的更新上;而投资方如果把民办教育作为一种公益性的投资,他们将更乐于把资金用于学院的建设上,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平台、及时更新软件,有利于师生们的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课程体系的构建要考虑学院的软硬件措施,比如实训课程的开设是否有足够的实训室、是否有对应的课程软件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程体系构建不能脱离学院的现有条件。
3.民办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差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虽然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已经逐渐走向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但是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境。比如人们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绝大多数家长总是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都希望子女能上公办的院校,民办高职院校总是他们的最后一个选择的志愿,有些家长甚至愿意让小孩复读一年也不愿意让小孩读民办高职院校。这就导致了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往往比较差,在学习专业知识上对知识的理解没有公办院校的学生到位。
二、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
1.以实践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核心的,其特征之一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方式,因此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其课程体系构建应该以实践为导向:以会计岗位作为专业课程门类划分的主要依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工作经验;以会计实践知识及实践过程的掌握作为课程展开的起点,让学生在一定的实践环境下掌握实践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在课程学习上,强调学生多数学习时间应该放在实践知识的学习掌握上。在这种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强调:“实践知识是主体,理论知识是依附并服务于实践内容,理论知识是围绕实践任务的需要而设置、展开的。”
2.课程体系构建要结合学院软硬件设施的实际情况
课程体系构建往往和学院的软硬件设施紧密相连,有些课程的开设必须有相应的实训室及软件的支持。公办院校在软硬件方面更新换代有财政保障,但是民办高职院校往往会考虑到成本问题,在软件问题上只追求够用就好,较少把资金放在软硬件的更新上。面对这些问题,目前有些软件公司新推出了一些云端服务,学院不需要购买软件,只要具备上网功能即可使用软件,软件收费一般按人数次数进行收费,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节省成本又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的一种方式。会计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可以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申报适合本专业的一些实训的软硬件设施,根据软硬件设施进行课程体系构建。
3.课程体系构建要结合生源特点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生源的录取明显晚于本科院校及公办高职院校,生源的整体质量较低,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充分考虑其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较差,但是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多开设一些通俗易懂但是在学生工作过程中又非常有用的课程,比如《EXCEL的财务应用》、《会计基础技能实训》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双赢的目的。
4.课程体系构建要结合企业财务岗位需求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紧密联系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构建课程过程中可以邀请企业的专家参与其中,使设计出来的课程能基本满足企业需求。此外,民办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一般是按“2+1”的模式进行,即“2”年的在校学习,“1”年的企业实习。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在每年的7月底学生就可以正式进入实习的状态。但是,一般的企业能够接收的实习学生有限,能较大规模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一般是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代理记账公司,但是会计师事务所有其特殊性,一般在上半年审计时期比较忙,而下半年比较清闲,清闲的时期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有限并且事务所不一定需要那么多的实习生。这就导致了很多时候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实习的时候较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而会计师事务所在繁忙时期由于很多学生已经找好工作单位,愿意跳槽去事务所实习的学生有限,出现“学生实习难、事务所招人难”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处理,比如让学生在第四学期去实习,第五学期回校进行课程学习,第六学期再次进行实习。这种课程课程体系的安排即解决了学生实习专业对口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陈慧英.德国“双元制”教育在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借鉴.硕士论文.浙江师范大学.14-13.2009
[2]陈海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及其内涵.科技经济市场.2008,2:87-88。
[3]张胜军、张乐天.1978年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建设的历史、成就与问题.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35-38。
作者简介:
赖盛慧,女,广州松田职业学院会计学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课程体系 实践
【基金项目】2015—2016学年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基金项目:《民辦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GSZK201600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227-02
教育部《2015年教育统计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底我国高职院校1341所10486120人,期中民办高职院校310所学生约2392597人,民办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占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的22.82%。据《财教〔2014〕352号》文件指出:“到2017年高职院校年生均拨款不低于12000元。”若按生均1.2万的标准算,国家每年需投资约290亿,这还不包括基建建设、科研资金、专项资金投入。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民间资本的介入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会计专业是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力军,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会计专业是本、专科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会计专业学生之多在民办高校中尤为突出,如2016年以前广州增城民办高职院校中的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每年招收的新生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就读财务会计类专业。有别于高等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的高职教育,如何立足本位,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的,切合企业实际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关键。
一、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考虑的因素
1.民办高职院校资金来源单一
民办高职院校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一般来源于投资方的投资及学生的学费,政府对民办高职院校的的扶持力度可以说是相当弱的。因此,民办院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方是否愿意拿出更多的资金去投资学院的基建项目、科研项目及其他的有利于学院发展的项目。目前,投资方对民办院校的投资基本持两种态度:第一种是学院是盈利性的,学院设施能基本满足教学即可,不需做太大的投资,投资方除了前期投资外,后期很少投入资金,基本上是在回笼资金;第二种观点是学院是公益性事业,学院的设施除了要满足基本教学外,应给师生提供更好的环境及设施进行学习研究,因此投资方更乐于把资金放在学院的软硬件的建设上,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而资金回笼是在满足了学院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目前在我国投资方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投资持第一种观点的人居多,因此课程体系构建要充分考虑到投资方的办学主体的特殊性及学院资金来源的单一性。
2.民办高职院校软硬件措施较薄弱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导致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在软硬件措施的投资上远远不及公办学院。公办院校每年都有国家拨款用于软硬件的建设,因此公办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软件更新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民办高职院校实训室及软硬件的投资往往和投资方的投资理念有关,投资方如果把民办教育作为一种盈利性的投资,他们会更倾向于先回笼资金,而不是把钱用于实训室的完善及软件的更新上;而投资方如果把民办教育作为一种公益性的投资,他们将更乐于把资金用于学院的建设上,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平台、及时更新软件,有利于师生们的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课程体系的构建要考虑学院的软硬件措施,比如实训课程的开设是否有足够的实训室、是否有对应的课程软件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程体系构建不能脱离学院的现有条件。
3.民办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差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虽然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已经逐渐走向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但是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境。比如人们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绝大多数家长总是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都希望子女能上公办的院校,民办高职院校总是他们的最后一个选择的志愿,有些家长甚至愿意让小孩复读一年也不愿意让小孩读民办高职院校。这就导致了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往往比较差,在学习专业知识上对知识的理解没有公办院校的学生到位。
二、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
1.以实践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核心的,其特征之一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方式,因此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其课程体系构建应该以实践为导向:以会计岗位作为专业课程门类划分的主要依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工作经验;以会计实践知识及实践过程的掌握作为课程展开的起点,让学生在一定的实践环境下掌握实践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在课程学习上,强调学生多数学习时间应该放在实践知识的学习掌握上。在这种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强调:“实践知识是主体,理论知识是依附并服务于实践内容,理论知识是围绕实践任务的需要而设置、展开的。”
2.课程体系构建要结合学院软硬件设施的实际情况
课程体系构建往往和学院的软硬件设施紧密相连,有些课程的开设必须有相应的实训室及软件的支持。公办院校在软硬件方面更新换代有财政保障,但是民办高职院校往往会考虑到成本问题,在软件问题上只追求够用就好,较少把资金放在软硬件的更新上。面对这些问题,目前有些软件公司新推出了一些云端服务,学院不需要购买软件,只要具备上网功能即可使用软件,软件收费一般按人数次数进行收费,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节省成本又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的一种方式。会计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可以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申报适合本专业的一些实训的软硬件设施,根据软硬件设施进行课程体系构建。
3.课程体系构建要结合生源特点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生源的录取明显晚于本科院校及公办高职院校,生源的整体质量较低,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充分考虑其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较差,但是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多开设一些通俗易懂但是在学生工作过程中又非常有用的课程,比如《EXCEL的财务应用》、《会计基础技能实训》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双赢的目的。
4.课程体系构建要结合企业财务岗位需求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紧密联系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构建课程过程中可以邀请企业的专家参与其中,使设计出来的课程能基本满足企业需求。此外,民办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一般是按“2+1”的模式进行,即“2”年的在校学习,“1”年的企业实习。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在每年的7月底学生就可以正式进入实习的状态。但是,一般的企业能够接收的实习学生有限,能较大规模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一般是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代理记账公司,但是会计师事务所有其特殊性,一般在上半年审计时期比较忙,而下半年比较清闲,清闲的时期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有限并且事务所不一定需要那么多的实习生。这就导致了很多时候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实习的时候较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而会计师事务所在繁忙时期由于很多学生已经找好工作单位,愿意跳槽去事务所实习的学生有限,出现“学生实习难、事务所招人难”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处理,比如让学生在第四学期去实习,第五学期回校进行课程学习,第六学期再次进行实习。这种课程课程体系的安排即解决了学生实习专业对口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陈慧英.德国“双元制”教育在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借鉴.硕士论文.浙江师范大学.14-13.2009
[2]陈海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及其内涵.科技经济市场.2008,2:87-88。
[3]张胜军、张乐天.1978年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建设的历史、成就与问题.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35-38。
作者简介:
赖盛慧,女,广州松田职业学院会计学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