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类化合物代谢中受UV-C辐照调控的转录因子的筛选

来源 :生物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lPAL5基因是酚类化合物代谢的关键基因.UV-C辐照可以有效提高番茄果实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因此研究调控SlPAL5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对于进一步阐明UV-C诱导番茄果实酚类化合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构建番茄酵母单杂交文库,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调控酚类化合物合成关键基因SlPAL5表达的转录因子.通过测序和Blast同源性分析得到转录因子SlERF7,并证实SlERF7可以与SlPAL5的启动子相互作用.另外,UV-C辐照可以显著提高SlERF7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受UV-C辐照诱导的SlERF7可能参与了SlPAL5的转录调控,为研究UV-C诱导番茄果实酚类化合物合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Solanum lycopersicum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5(SlPAL5)gene regulates the metabolism of phenolic compounds.The stud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that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SlPAL5 gen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lucidat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biosynthesis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tomato fruit induced by UV-C irradiation.Here,yeast one-hybrid library of tomato fruit was constructed,and the yeast one-hybrid technology was used to screen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that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SlPAL5,the key gene related to the synthesis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tomato fruit.As a result,a transcription factor,SlERF7,was obtained and sequenced,followed by the blast homology analysis.Further experiments confirmed that S1ERF7 interacted with the promoter of SlPAL5 gene.In addition,UV-C irradi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SlERF7.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lERF7,which is regulated by UV-C irradiation,might be involved in regulating the transcription of SlPAL5,which provided foundations for further studying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the biosynthesis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tomato fruit induced by UV-C irradiation.
其他文献
植物寄生线虫是农作物主要病原物之一,每年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植物寄生线虫基因组学研究在揭示植物线虫与寄主互作分子机制和作物抗线虫品种的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多种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的基因组被破解和报道。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基因组学进一步揭示了植物寄生线虫的起源和进化,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植物寄生线虫基因组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在各基因组的基本特征、染色体组变异、串联重复序列、基因表达调控与基因协同表达、水平基因转移、
大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进口国,且进口大豆数量逐年递增。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威胁全球主要大豆产地的重要病害,每年全球范围内造成超过数十亿美元经济损失,防控形势严峻。抗性品种的种植是防控大豆孢囊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单一抗性品种的过度使用及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不断演化,导致抗性降低,威胁大豆产业安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大豆孢囊线虫抗性机制研究不断深入,在遗传学、转录组学、蛋白功能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综述了已知的大豆主要抗性位点(Rhg1和Rh
树莓酮具有重要的医药价值,如抗流感、预防糖尿病等.为了在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中获得树莓酮,本研究将树莓酮合成的最后两个步骤中的酶,即4-香豆酰-CoA连接酶(
噬病毒体是寄生于原生生物巨病毒的一类小型双链DNA病毒。带有噬病毒体的巨病毒侵染单细胞真核宿主的能力下降,结果使得真核宿主的存活率上升。噬病毒体最早分离自巨病毒和单细胞真核宿主的共培养体系。随后基于宏基因组学分析表明,噬病毒体广泛分布于全球水环境中(尤其是淡水环境中)。通过深度分析全球海洋病毒数据库(Global Ocean Viromes)序列,挖掘出了3条完整的、新的噬病毒体全基因组序列(Global Ocean Viromes Virophage_1/2/3,GOV_V1/2/3)。系统发育和基因组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课程的实验课程,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实验课是生物学科实验教学培养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型专业
为了掌握核桃长足象触角上的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核桃长足象雄性成虫触角上的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核桃长足象触角上分布9种感受器类型,分别为毛形感器、腔锥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端指形感器、鳞形感器、腔形感器、棒形感器和叉形感器;感器的类型和数量在柄节、梗节和鞭节上的分布规律有明显差异,柄节的感器类型、数量较少,鞭节的第6、7鞭亚节上的感器类型和数量最多,说明这2个亚节是触角感受能力最强的部位。
通过微生物将生物质衍生的糖转化为短链脂肪酸酯是一种具有广泛前景的策略。归纳了利用微生物合成短链脂肪酸酯过程中的4种酶促途径及其涉及的酶,包括醇酰基转移酶(alcohol acyltransferase,AATs)、酯酶(esterases)、半缩醛脱氢酶(hemiacetal dehydrogenase,HADH)和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Baeyer-Villigermonooxygenase,BVMOs)。同时,综述近年来生物发酵法合成短链脂肪酸酯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乙酸乙酯和丁酸丁酯,
为了优化构建SARS-CoV-2核衣壳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研究利用公开的基因组数据与在线各蛋白质预测工具分析SARS-CoV-2核衣壳蛋白与其他β-CoV核衣壳蛋白的异同,以及二、三级结构情况;为合成、构建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密码子优化的SARS-CoV-2核衣壳蛋白原核表达载体提供辅助。基于生物信息分析,设计并构建含His标签的重组原核载体pET-N,转化BL21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融合蛋白,并经SDS-PAGE与Western Bl
突发型黄土滑坡灾前变形量小,加速阶段历时短,预警预报难度大。为探究该类滑坡失稳时间预测的新途径,降低滑坡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以2019年甘肃黑方台地区发生的4起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切线角模型确定滑坡变形阶段,提出以改进切线角为指标的简化累计计算方法;采用斜率模型(SLO模型)从滑坡各变形阶段起算进行失稳时间预测,从速度倒数变化趋势、滑坡成灾模式等方面分析预测结果差异。研究发现:(1)斜率模型在突发型黄土滑坡失稳时间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80°切线角起算得到的预测精度最高;(2)以切线角为
水生植物按挺水、浮水、沉水植物分成3类,分别列举出常见的具有化感抑藻作用的水生植物及其抑制藻类。总结出化感物质抑藻具有选择性、低促高抑等特点,同时不同化感物质之间还存在协同、相加和拮抗作用,并从光合系统、细胞膜、酶活性等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出发介绍了水生植物化感抑藻的作用机制。针对水生植物日常代谢的化感物质浓度较低以及实验室效果能否较好地应用于工程项目,今后的研究重点将是具有高效抑藻作用的化感物质的人工提取或合成,及其在自然水体中的实际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