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 可以没有情人, 但绝不能没有摩托车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or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拥9700多万人口的越南号称“骑在摩托车上的国度”,全国摩托车保有量高达4500万辆,包括老人孩子在内,平均每2个人就有1辆摩托车。在越南,摩托车也是生活必备品,孩子长到16岁,只要经济条件允许,父母多半会送辆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连越南人自己都说“没有摩托车,你就谁都不是”。
  汽车没有摩托快
  对于彪悍生猛的越南人而言,摩托车只用来代步简直是暴殄天物,开挂起来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为了多拉快跑,越南的摩托车从来不装尾箱,而越南人身材普遍苗条,四五个人挤在一辆摩托车上压根不算事,实在坐不下,车龙头下还可以蹲一个。跑运输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摩托车上绑三四头猪不稀奇,捆上五六米长的原木穿街走巷小意思,甚至有的摩托车后面挂上足以坐下七八个人的小拖车,招摇过市从事客运生意。
  你也许会问,用汽车就能轻松搞掂的事,何必非要用摩托车呢?从账面数字看,越南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2019年人均GDP升至2715美元,与2007年的中国相当,尽管家用汽车不再是富贵阶层的专利,但人均汽车保有量跟当年的中国大相径庭,偌大的首都河内也不过50万辆,似乎与其瞄准世界第十四大经济体目标迈进的蓬勃野心并不匹配。归根结底,并不是越南人不想买汽车,而是被客观条件制约了。
  越南公路总里程约20万公里,其中国道1.5万余公里,省道1.6万余公里,县乡公路13万公里,虽然公路网整体布局较为合理,但是资金投入不足,道路狭窄拥挤,路况普遍不佳,仅有60%的国道和30%的省道铺设了柏油路面,而且有30%的公路桥需要重建或改造。就拿纵贯越南南北的交通大动脉——1A国道来说,路面只有12~14米宽,而且没有封闭隔离,非但摩托车可以上路,还经常有牛群优哉游哉在路上闲逛,经常导致交通堵塞,汽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摩托车从身边呼啸而过,这就是越南四怪之一的“汽车没有摩托快”由来。
  另一方面,越南近几年房价涨幅惊人,以胡志明市为例,中心城区住宅均价相当于人民币3万元/平方米,近郊也达到1万元/平方米。可是,越南普通劳动者2019年平均月收入仅有670万越南盾(约合2100元人民币),大多数人还得靠干私活捞外快补贴家用,没办法提供收入证明以向银行申请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只能蜗居在远离单位的偏僻地段。由于越南城乡公共交通欠发达,地铁和轻轨项目延宕至今仍未建成,公交车数量、站点和线路也不多,自行车太慢太累,出租车既少又贵,无法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经济实惠又可靠便捷的摩托车无疑成了上下班最佳通勤方式。
  从河内到胡志明市,从顺化到芽庄,无论到哪个城市,街头巷尾的摩托车多如牛毛,马达轰鸣声此起彼伏。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时,停车线后挤满了摩托车,滚滚尾气呛得人透不过气来,一旦转为绿灯,车流如同万马奔腾,场面蔚为壮观。
  难占一席之地的中国品牌
  有趣的是,越南的摩托车如此普及,价格却一点都不亲民。由于本国产能和质量上不去,摩托车主要靠进口,而政府对进口整车课以100%的关税,导致摩托车售价远比中国国内市场昂贵,连最便宜的轻骑都要卖到人民币五六千元,加之越南人喜好互相攀比,摩托车价位已然成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能买贵的就不会买便宜的。就这样,越南凭着世界第十人口大国体量,成为了全球第四大摩托车市场,每年摩托车销售量超过300万辆,排量以125CC以下居多,样式以跨骑车为主,踏板车为辅。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没有哪家厂商会等闲视之。只是,在越南市场上,本田、雅马哈、铃木等日本品牌最受欢迎,中国品牌却不受待见,而仅有的2个越南民族品牌也很难卖出去。
  究其原因,直教人唏嘘不已。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摩托车在越南几乎一统天下,从1999年开始,中国厂商低價抢滩登陆,比日本品牌便宜1200-1500美元,比韩国品牌便宜700美元。凭着价格优势,只用了短短三年,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从忽略不计猛涨至80%。
  2003年,越南政府为保护方兴未艾的民族摩托车工业,不仅将摩托车整车进口关税翻番,而且还实行进口配额限制。为了规避贸易壁垒,中国厂商开始在越南建厂,从国内进口零部件组装后在当地销售,价格战越打越激烈,零售价最低时才170多美元,每辆车只有区区30元人民币利润。为了赚快钱,一些中国厂商只顾卖车不顾售后服务,个别的还偷工减料,使用劣质零部件。后果显而易见,中国摩托车不够经久耐用,骑了三四年就得报废,更不用说油耗偏大,以至于许多越南人认为骑中国摩托车很没面子。而更加注重质量的日本摩托车重新赢得口碑,市场占有率逐渐回升至80%,中国品牌仅剩宗申和力帆,市场占有率加起来也只有5%。
  无法回避的安全问题
  在越南,摩托车再怎么便利,安全问题是回避不了的。
  在越南摩托车手眼里,“交规”全靠直觉和默契。摩托车若要转弯通常不打转向灯,只需把手伸向转弯方向,甚至只需歪一下脑袋,就算是提醒别人了。对于乱哄哄的交通状况,心大的越南人倒是信奉无为而治,路上交通信号灯和斑马线设置偏少,就连芽庄这样的省会城市,全城居然仅有为数不多几个路口有交通信号灯。
  在川流不息的摩托车大军面前,越南人见怪不怪,过马路健步如飞,初来乍到的中国游客反而在路边寸步难行。越南地陪会半开玩笑地告诉大家:“过马路不光眼中无车,更要心中无车,如果你实在过不了,千万不要跑,也不要停下,close your eyes,and go straight!”原来,摩托车和行人早已形成默契,行人过马路只要径直匀速穿行,摩托车就会从你身前身后绕行,撒腿猛冲或畏首畏尾都是大忌,反倒容易被摩托车驾手误判撞倒。
  也正是这样的“佛性”,导致摩托车交通事故层出不穷。仅2006年,越南有近1.3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摩托车驾乘人员死亡比例约占60%,其中头部损伤占据66.4%,往往是不戴头盔所致。有鉴于此,2007年12月,越南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制定的强制头盔法生效,规定摩托车驾乘人员如果不戴头盔,将被处以15万越南盾的罚款。通过宣传引导和严格执法双管齐下,法律实施一年之内,至少挽救了1500人的生命。然而,接下来的10多年,摩托车泛滥带来的尾气、噪音、交通堵塞、飞车抢夺等问题就没那么好解决了。单单756万人口的河内,摩托车保有量竟有610万辆,超过70%的市民日常出行有赖于此,交通高峰时段主干道平均每公里摩托车密度高达2500辆, 2019年冬天空气质量指标(AQI)一度攀升至289,污染程度排名世界第二,市民外出鲜有不戴口罩的,摩托车尾气污染就是罪魁祸首之一。
  说到底,越南面临的问题同样是中国经历过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从1985年北京发布禁摩令,到2019年全国有超过200座城市禁摩,城市管理秩序大有改观。有中国人在前面蹚路,善于向中国学习的越南人驾轻就熟,2017年7月5日,河内市人民议会通过了关于2017~2030年阶段旨在减少内生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提案,从2030年起将全面禁止摩托车在市区行驶,同时,在若干街道也将按时段、日期禁止汽车通行,试行按单双日禁止泊车,颁行外省计程车活动规定。
  时至今日,摩托车在越南风靡了30年,乃至民间有“可以没有情人,但绝对不能没有摩托车”之说,纵有千回万转,越南人与摩托车难舍难分的情缘还将继续下去,与奥黛、斗笠一起描绘出越南街头迷人的别样风情。
  “过马路不光眼中无车,更要心中无车,如果你实在过不了,千万不要跑,也不要停下,close your eyes,and go straight!”原来,摩托车和行人早已形成默契,行人过马路只要径直匀速穿行,摩托车就会从你身前身后绕行,撒腿猛冲或畏首畏尾都是大忌,反倒容易被摩托车驾手误判撞倒。
其他文献
柳州,一个被誉为中华石都的城市,在机械的轰鸣声外,有着与“桂林山水甲天下”同根同源的喀斯特地貌,沧海桑田造就的险山怪石间,血脉柳江穿城而过,赋予了柳州“拔地奇峰画卷开”的山水特色,也凿刻出了柳州独有的赏石文化。  “17年的时候,有个姓杨的小伙子跟我拿了一批毛料,其中一块八百元的石头,皮革很糙,但一刀下去,切出了六万元的翡翠。”柳柴赏石文化产业园的黄老板说,赌石只是柳州赏石文化的冰山一角,类似的故
期刊
“溪峒……当春日载阳,男女互歌谓之浪花歌,又谓之跳月。男吹芦笙,女抛绣笼。绣笼者,彩球也。回旋舞蹈,歌意相洽,即投之报之,反而约聘。”  ——清《庆远府志·诸蛮》  “听老阿妈说,绣球里装满了爱情,我也说不清爱情是什么东西,但这颗绣球给我带来了收入,带来了美满的家庭。”第一次走进靖西旧州古镇,坐在家门口的板凳上的黄家姑娘一边笑着一边绣着绣片对我们说下了这一句话。  这是一个与“爱情”相关的产业。 
期刊
相比起槟城,怡保的名气似乎显得逊色一些。但其风华其实有着更浓重的底色。早年的怡保无疑是一座工业之城,因采锡矿致富,被称为锡都。这座褪色过时的南洋老城,曾经登上《孤独星球》全球十大最佳旅行地之一。  浓厚的年代感使其成为一系列电影里的取景地,李安导演的《色·戒》里,它是20世纪40年代战时香港的取景地;周润发主演的《安娜与国王》里那座古堡也真实地在这里存在着;在《湄公河行动》里惊艳出场的高山茶园,以
期刊
“唱山歌咧,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  夜幕降临,漓江之上,清脆婉转的壮族山歌仿佛天籁之音从十二峰处悠悠响起,打破了桂林阳朔寂静的夜晚。  只见漓江之上,一叶小舟浮于江面,一身质朴钗裙的少女立于舟之上,唱着刘三姐的歌,歌声如潺潺漓江水,清脆悠扬,直击人心。漓江渔船、点点灯火,身着蓑衣的渔夫借着灯火,以桨击水,穿流而过,身侧静静等待的鸬鹚望着鱼群伺机而动。  一叶竹排,渔夫
期刊
青山,白云,绿水,红荔,这是我踏入钦州灵山的第一感受。青天白云之下,满山头的荔枝树几乎要被红荔压弯了腰,犹如一张墨绿的画布,泼洒了浓烈的红墨,星星点点,缀在盈盈绿水间。  荔枝红了的季节,也正逢端午前后。这个时节来灵山,除了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还可以尝到粽香四溢的大粽。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灵山人  七月的灵山,格外地闷热。灵山盛产荔枝,乃中国荔枝之乡,夏日的午后,荔枝便成为灵山人最佳消暑圣
期刊
在钦州,随意的拐角,便能偶遇一家典雅别致的坭兴陶小店,步入其间,店面不大,陶器整齐摆放,琳琅满目,在微黄的灯光下熠熠生辉。小店深处,竟有一隔间,半成品泥坯堆积如山,约摸十八九岁模样的少年在台灯微弱的灯光下,以刀代笔,一笔一划,一勾一勒,细细雕刻手中的陶坯。飞鸟、白莲、水波栩栩如生,似乎要在指尖一跃而出,沉寂多时的陶坯被赋予灵动的生命,仿佛在一分一秒雕琢的时间里苏醒。  从泥路走来的  千年坭兴陶 
期刊
2004年,世界首部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的爆红,为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东南亚国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讲述属于他们的灿烂文明和光阴故事,于是,有了后来的《又见马六甲》《会安记忆》和《吴哥的微笑》……在声色光影间寻回千百年前曾经失落的记忆。  如果有幸到马来西亚马六甲、越南会安、柬埔寨吴哥窟,就去赴一场视觉盛宴吧,在迷离的光影间,以朝圣者的姿态感受千百年前曾灿如星河的人类文明。  穿梭六百年
期刊
马来西亚沙巴州首府亚庇,位于婆罗洲岛西北部,依山傍海,气候温润,四季如春,风景如画,有“花园城市”之美誉,是马来西亚的著名旅游城市,每年前来观光、度假的世界各地宾客络绎不绝。  满城蓊郁的“浪漫胜地”  亚庇是一座50多万人口的小城市,规模不大,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这里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清澈见底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美丽的珊瑚、繁茂的植物,到处是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致,尤其那随处可见的红花绿草,高高挺
期刊
Liuzhou, also known as the Dragon City or the Pot City, is one of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and also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cit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bundant in cultural
期刊
广西西南部的大山深处,有块曾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地,隐居着一支独特的壮族分支——黑衣壮。嶙峋的石山、缺水的土地、黑色的衣服、奇特的银饰、嘹亮的歌声……未曾探访过那坡黑衣壮的人们,总是对其加以各种想象。几百年来,黑衣壮绝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在那片隐秘之地繁衍生息。如今,黑衣壮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外界对于“黑衣壮”的认识,也不再只是“黑衣”,还有他们五彩斑斓的壮族文化的精神内核。  跨千山蹚万水,只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