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拥9700多万人口的越南号称“骑在摩托车上的国度”,全国摩托车保有量高达4500万辆,包括老人孩子在内,平均每2个人就有1辆摩托车。在越南,摩托车也是生活必备品,孩子长到16岁,只要经济条件允许,父母多半会送辆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连越南人自己都说“没有摩托车,你就谁都不是”。
汽车没有摩托快
对于彪悍生猛的越南人而言,摩托车只用来代步简直是暴殄天物,开挂起来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为了多拉快跑,越南的摩托车从来不装尾箱,而越南人身材普遍苗条,四五个人挤在一辆摩托车上压根不算事,实在坐不下,车龙头下还可以蹲一个。跑运输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摩托车上绑三四头猪不稀奇,捆上五六米长的原木穿街走巷小意思,甚至有的摩托车后面挂上足以坐下七八个人的小拖车,招摇过市从事客运生意。
你也许会问,用汽车就能轻松搞掂的事,何必非要用摩托车呢?从账面数字看,越南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2019年人均GDP升至2715美元,与2007年的中国相当,尽管家用汽车不再是富贵阶层的专利,但人均汽车保有量跟当年的中国大相径庭,偌大的首都河内也不过50万辆,似乎与其瞄准世界第十四大经济体目标迈进的蓬勃野心并不匹配。归根结底,并不是越南人不想买汽车,而是被客观条件制约了。
越南公路总里程约20万公里,其中国道1.5万余公里,省道1.6万余公里,县乡公路13万公里,虽然公路网整体布局较为合理,但是资金投入不足,道路狭窄拥挤,路况普遍不佳,仅有60%的国道和30%的省道铺设了柏油路面,而且有30%的公路桥需要重建或改造。就拿纵贯越南南北的交通大动脉——1A国道来说,路面只有12~14米宽,而且没有封闭隔离,非但摩托车可以上路,还经常有牛群优哉游哉在路上闲逛,经常导致交通堵塞,汽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摩托车从身边呼啸而过,这就是越南四怪之一的“汽车没有摩托快”由来。
另一方面,越南近几年房价涨幅惊人,以胡志明市为例,中心城区住宅均价相当于人民币3万元/平方米,近郊也达到1万元/平方米。可是,越南普通劳动者2019年平均月收入仅有670万越南盾(约合2100元人民币),大多数人还得靠干私活捞外快补贴家用,没办法提供收入证明以向银行申请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只能蜗居在远离单位的偏僻地段。由于越南城乡公共交通欠发达,地铁和轻轨项目延宕至今仍未建成,公交车数量、站点和线路也不多,自行车太慢太累,出租车既少又贵,无法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经济实惠又可靠便捷的摩托车无疑成了上下班最佳通勤方式。
从河内到胡志明市,从顺化到芽庄,无论到哪个城市,街头巷尾的摩托车多如牛毛,马达轰鸣声此起彼伏。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时,停车线后挤满了摩托车,滚滚尾气呛得人透不过气来,一旦转为绿灯,车流如同万马奔腾,场面蔚为壮观。
难占一席之地的中国品牌
有趣的是,越南的摩托车如此普及,价格却一点都不亲民。由于本国产能和质量上不去,摩托车主要靠进口,而政府对进口整车课以100%的关税,导致摩托车售价远比中国国内市场昂贵,连最便宜的轻骑都要卖到人民币五六千元,加之越南人喜好互相攀比,摩托车价位已然成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能买贵的就不会买便宜的。就这样,越南凭着世界第十人口大国体量,成为了全球第四大摩托车市场,每年摩托车销售量超过300万辆,排量以125CC以下居多,样式以跨骑车为主,踏板车为辅。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没有哪家厂商会等闲视之。只是,在越南市场上,本田、雅马哈、铃木等日本品牌最受欢迎,中国品牌却不受待见,而仅有的2个越南民族品牌也很难卖出去。
究其原因,直教人唏嘘不已。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摩托车在越南几乎一统天下,从1999年开始,中国厂商低價抢滩登陆,比日本品牌便宜1200-1500美元,比韩国品牌便宜700美元。凭着价格优势,只用了短短三年,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从忽略不计猛涨至80%。
2003年,越南政府为保护方兴未艾的民族摩托车工业,不仅将摩托车整车进口关税翻番,而且还实行进口配额限制。为了规避贸易壁垒,中国厂商开始在越南建厂,从国内进口零部件组装后在当地销售,价格战越打越激烈,零售价最低时才170多美元,每辆车只有区区30元人民币利润。为了赚快钱,一些中国厂商只顾卖车不顾售后服务,个别的还偷工减料,使用劣质零部件。后果显而易见,中国摩托车不够经久耐用,骑了三四年就得报废,更不用说油耗偏大,以至于许多越南人认为骑中国摩托车很没面子。而更加注重质量的日本摩托车重新赢得口碑,市场占有率逐渐回升至80%,中国品牌仅剩宗申和力帆,市场占有率加起来也只有5%。
无法回避的安全问题
在越南,摩托车再怎么便利,安全问题是回避不了的。
在越南摩托车手眼里,“交规”全靠直觉和默契。摩托车若要转弯通常不打转向灯,只需把手伸向转弯方向,甚至只需歪一下脑袋,就算是提醒别人了。对于乱哄哄的交通状况,心大的越南人倒是信奉无为而治,路上交通信号灯和斑马线设置偏少,就连芽庄这样的省会城市,全城居然仅有为数不多几个路口有交通信号灯。
在川流不息的摩托车大军面前,越南人见怪不怪,过马路健步如飞,初来乍到的中国游客反而在路边寸步难行。越南地陪会半开玩笑地告诉大家:“过马路不光眼中无车,更要心中无车,如果你实在过不了,千万不要跑,也不要停下,close your eyes,and go straight!”原来,摩托车和行人早已形成默契,行人过马路只要径直匀速穿行,摩托车就会从你身前身后绕行,撒腿猛冲或畏首畏尾都是大忌,反倒容易被摩托车驾手误判撞倒。
也正是这样的“佛性”,导致摩托车交通事故层出不穷。仅2006年,越南有近1.3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摩托车驾乘人员死亡比例约占60%,其中头部损伤占据66.4%,往往是不戴头盔所致。有鉴于此,2007年12月,越南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制定的强制头盔法生效,规定摩托车驾乘人员如果不戴头盔,将被处以15万越南盾的罚款。通过宣传引导和严格执法双管齐下,法律实施一年之内,至少挽救了1500人的生命。然而,接下来的10多年,摩托车泛滥带来的尾气、噪音、交通堵塞、飞车抢夺等问题就没那么好解决了。单单756万人口的河内,摩托车保有量竟有610万辆,超过70%的市民日常出行有赖于此,交通高峰时段主干道平均每公里摩托车密度高达2500辆, 2019年冬天空气质量指标(AQI)一度攀升至289,污染程度排名世界第二,市民外出鲜有不戴口罩的,摩托车尾气污染就是罪魁祸首之一。
说到底,越南面临的问题同样是中国经历过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从1985年北京发布禁摩令,到2019年全国有超过200座城市禁摩,城市管理秩序大有改观。有中国人在前面蹚路,善于向中国学习的越南人驾轻就熟,2017年7月5日,河内市人民议会通过了关于2017~2030年阶段旨在减少内生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提案,从2030年起将全面禁止摩托车在市区行驶,同时,在若干街道也将按时段、日期禁止汽车通行,试行按单双日禁止泊车,颁行外省计程车活动规定。
时至今日,摩托车在越南风靡了30年,乃至民间有“可以没有情人,但绝对不能没有摩托车”之说,纵有千回万转,越南人与摩托车难舍难分的情缘还将继续下去,与奥黛、斗笠一起描绘出越南街头迷人的别样风情。
“过马路不光眼中无车,更要心中无车,如果你实在过不了,千万不要跑,也不要停下,close your eyes,and go straight!”原来,摩托车和行人早已形成默契,行人过马路只要径直匀速穿行,摩托车就会从你身前身后绕行,撒腿猛冲或畏首畏尾都是大忌,反倒容易被摩托车驾手误判撞倒。
汽车没有摩托快
对于彪悍生猛的越南人而言,摩托车只用来代步简直是暴殄天物,开挂起来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为了多拉快跑,越南的摩托车从来不装尾箱,而越南人身材普遍苗条,四五个人挤在一辆摩托车上压根不算事,实在坐不下,车龙头下还可以蹲一个。跑运输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摩托车上绑三四头猪不稀奇,捆上五六米长的原木穿街走巷小意思,甚至有的摩托车后面挂上足以坐下七八个人的小拖车,招摇过市从事客运生意。
你也许会问,用汽车就能轻松搞掂的事,何必非要用摩托车呢?从账面数字看,越南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2019年人均GDP升至2715美元,与2007年的中国相当,尽管家用汽车不再是富贵阶层的专利,但人均汽车保有量跟当年的中国大相径庭,偌大的首都河内也不过50万辆,似乎与其瞄准世界第十四大经济体目标迈进的蓬勃野心并不匹配。归根结底,并不是越南人不想买汽车,而是被客观条件制约了。
越南公路总里程约20万公里,其中国道1.5万余公里,省道1.6万余公里,县乡公路13万公里,虽然公路网整体布局较为合理,但是资金投入不足,道路狭窄拥挤,路况普遍不佳,仅有60%的国道和30%的省道铺设了柏油路面,而且有30%的公路桥需要重建或改造。就拿纵贯越南南北的交通大动脉——1A国道来说,路面只有12~14米宽,而且没有封闭隔离,非但摩托车可以上路,还经常有牛群优哉游哉在路上闲逛,经常导致交通堵塞,汽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摩托车从身边呼啸而过,这就是越南四怪之一的“汽车没有摩托快”由来。
另一方面,越南近几年房价涨幅惊人,以胡志明市为例,中心城区住宅均价相当于人民币3万元/平方米,近郊也达到1万元/平方米。可是,越南普通劳动者2019年平均月收入仅有670万越南盾(约合2100元人民币),大多数人还得靠干私活捞外快补贴家用,没办法提供收入证明以向银行申请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只能蜗居在远离单位的偏僻地段。由于越南城乡公共交通欠发达,地铁和轻轨项目延宕至今仍未建成,公交车数量、站点和线路也不多,自行车太慢太累,出租车既少又贵,无法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经济实惠又可靠便捷的摩托车无疑成了上下班最佳通勤方式。
从河内到胡志明市,从顺化到芽庄,无论到哪个城市,街头巷尾的摩托车多如牛毛,马达轰鸣声此起彼伏。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时,停车线后挤满了摩托车,滚滚尾气呛得人透不过气来,一旦转为绿灯,车流如同万马奔腾,场面蔚为壮观。
难占一席之地的中国品牌
有趣的是,越南的摩托车如此普及,价格却一点都不亲民。由于本国产能和质量上不去,摩托车主要靠进口,而政府对进口整车课以100%的关税,导致摩托车售价远比中国国内市场昂贵,连最便宜的轻骑都要卖到人民币五六千元,加之越南人喜好互相攀比,摩托车价位已然成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能买贵的就不会买便宜的。就这样,越南凭着世界第十人口大国体量,成为了全球第四大摩托车市场,每年摩托车销售量超过300万辆,排量以125CC以下居多,样式以跨骑车为主,踏板车为辅。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没有哪家厂商会等闲视之。只是,在越南市场上,本田、雅马哈、铃木等日本品牌最受欢迎,中国品牌却不受待见,而仅有的2个越南民族品牌也很难卖出去。
究其原因,直教人唏嘘不已。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摩托车在越南几乎一统天下,从1999年开始,中国厂商低價抢滩登陆,比日本品牌便宜1200-1500美元,比韩国品牌便宜700美元。凭着价格优势,只用了短短三年,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从忽略不计猛涨至80%。
2003年,越南政府为保护方兴未艾的民族摩托车工业,不仅将摩托车整车进口关税翻番,而且还实行进口配额限制。为了规避贸易壁垒,中国厂商开始在越南建厂,从国内进口零部件组装后在当地销售,价格战越打越激烈,零售价最低时才170多美元,每辆车只有区区30元人民币利润。为了赚快钱,一些中国厂商只顾卖车不顾售后服务,个别的还偷工减料,使用劣质零部件。后果显而易见,中国摩托车不够经久耐用,骑了三四年就得报废,更不用说油耗偏大,以至于许多越南人认为骑中国摩托车很没面子。而更加注重质量的日本摩托车重新赢得口碑,市场占有率逐渐回升至80%,中国品牌仅剩宗申和力帆,市场占有率加起来也只有5%。
无法回避的安全问题
在越南,摩托车再怎么便利,安全问题是回避不了的。
在越南摩托车手眼里,“交规”全靠直觉和默契。摩托车若要转弯通常不打转向灯,只需把手伸向转弯方向,甚至只需歪一下脑袋,就算是提醒别人了。对于乱哄哄的交通状况,心大的越南人倒是信奉无为而治,路上交通信号灯和斑马线设置偏少,就连芽庄这样的省会城市,全城居然仅有为数不多几个路口有交通信号灯。
在川流不息的摩托车大军面前,越南人见怪不怪,过马路健步如飞,初来乍到的中国游客反而在路边寸步难行。越南地陪会半开玩笑地告诉大家:“过马路不光眼中无车,更要心中无车,如果你实在过不了,千万不要跑,也不要停下,close your eyes,and go straight!”原来,摩托车和行人早已形成默契,行人过马路只要径直匀速穿行,摩托车就会从你身前身后绕行,撒腿猛冲或畏首畏尾都是大忌,反倒容易被摩托车驾手误判撞倒。
也正是这样的“佛性”,导致摩托车交通事故层出不穷。仅2006年,越南有近1.3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摩托车驾乘人员死亡比例约占60%,其中头部损伤占据66.4%,往往是不戴头盔所致。有鉴于此,2007年12月,越南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制定的强制头盔法生效,规定摩托车驾乘人员如果不戴头盔,将被处以15万越南盾的罚款。通过宣传引导和严格执法双管齐下,法律实施一年之内,至少挽救了1500人的生命。然而,接下来的10多年,摩托车泛滥带来的尾气、噪音、交通堵塞、飞车抢夺等问题就没那么好解决了。单单756万人口的河内,摩托车保有量竟有610万辆,超过70%的市民日常出行有赖于此,交通高峰时段主干道平均每公里摩托车密度高达2500辆, 2019年冬天空气质量指标(AQI)一度攀升至289,污染程度排名世界第二,市民外出鲜有不戴口罩的,摩托车尾气污染就是罪魁祸首之一。
说到底,越南面临的问题同样是中国经历过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从1985年北京发布禁摩令,到2019年全国有超过200座城市禁摩,城市管理秩序大有改观。有中国人在前面蹚路,善于向中国学习的越南人驾轻就熟,2017年7月5日,河内市人民议会通过了关于2017~2030年阶段旨在减少内生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提案,从2030年起将全面禁止摩托车在市区行驶,同时,在若干街道也将按时段、日期禁止汽车通行,试行按单双日禁止泊车,颁行外省计程车活动规定。
时至今日,摩托车在越南风靡了30年,乃至民间有“可以没有情人,但绝对不能没有摩托车”之说,纵有千回万转,越南人与摩托车难舍难分的情缘还将继续下去,与奥黛、斗笠一起描绘出越南街头迷人的别样风情。
“过马路不光眼中无车,更要心中无车,如果你实在过不了,千万不要跑,也不要停下,close your eyes,and go straight!”原来,摩托车和行人早已形成默契,行人过马路只要径直匀速穿行,摩托车就会从你身前身后绕行,撒腿猛冲或畏首畏尾都是大忌,反倒容易被摩托车驾手误判撞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