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语文学思考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实施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需要依据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利用显性和隐性课程资源,将思政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之中,进而达成课程的知识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语文;思考
  “课程思政”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的高水平人才的切口。大学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如何根据课程特点发挥大学语文在课程思政的优势,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
  一、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将思政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并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纵观近些年我国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围绕着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很多大学生而言,一方面,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是他们系统地接受学校教育,学习文化知识的最后教育阶段;另一方面,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使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人格气质等方面逐步定型,并且准备迈向社会接受人生的各种挑战。大学的学习是他们人生重要的经历,决定着他们日后的生存和发展走向。因此大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更高质量的全面发展。虽说大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淀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初步有了一套自己的意识观念、情感体系,但是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需要深入,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认识还需要全面,对人格的养成还需要独立和健全,所以教师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要秉承将思政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知识目标中让学生通过对语言和文学知识的掌握,理解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在能力目标设计中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鉴赏古今中外的各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素质目标中,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完美的人格。
  二、教学内容安排上,合理利用显性的和隐性的资源
  课程思政蕴含着新时代赋予它的丰富内容,无论是有时代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还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教育等,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搭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自身的道德感和使命感,进而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语文课程主要是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课程或专业课,它的教学内容涵盖教材中所包含的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语文训练等范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要利用显性的和隐性的资源,潛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进而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其中,显性资源指的是借助作品中人物、作者、编者箴言直接告诫学生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修身养性为社会所用。以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第11版)为例,教材按不同的主题共分12个单元的内容,这12个单元依次是按照“仁者爱人”“和而不同”“以史为鉴”“胸怀天下”“故园情深”“礼赞爱情”“洞明世事”“亲和自然”“关爱生命”“浩然正气”“冰雪肝胆”诗意人生”的主题来进行编排,这里编者直接借助这些显性的主题简明地表达了古往今来那些优秀人物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关系。隐性资源指的是借助于作品的人、事、物、景、主题分析等反思历史,观照现实和人生。如上面提到的“故园情深”单元的一些选文,将个人对故乡、亲人的情感升华为炎黄子孙的“中国心”;这是爱国主题题材的隐性资源。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将这些显性的和隐性的资源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三、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注重教育过程的渗透
  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日趋成熟,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张扬的个性,拥有自己认识世界的体系和方式,那些脱离文本、脱离现实的生硬说教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并不能够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依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否则会无法有效地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不可否认,今天尽管倡导课程改革,但是传统的僵硬“照本宣科”式教学形式仍然在许多大学语文的课堂延续,那些彰显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文本由于教师的习惯性肢解并没有发挥在育人方面的作用。要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小组讨论、创意写作、课外实践活动等多种方法进行渗透浸润,逐渐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专业知识丰富,情趣高雅的新时代人才。
  此外,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要通过自己的德行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并且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从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多元评价。
  总之,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既是对习总书记新时代教育思想的践行,也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当然,强调大学语文的课程思政,并不是要削弱和降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而是要实现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
其他文献
自治区党委第九巡视组巡视杭锦后旗反馈意见指出,我旗在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部署要求还需大力推进,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不够精密,政策兜底压力大.针对以上问题,我旗坚持把精
期刊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巩固和扩大英语词汇量,培养学生英语語感,让学生习得语言的重要渠道。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性,本文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目的性;阅读策略;阅读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巩固和扩大英语词汇量,培养学生英语语感,让学生习得语言的重要渠道。学习一门语言,听、说、读、写都必不可少,各方面
◆摘 要:在社会脚步逐步发展的今天,为了能够给国家培养出具备良好数学知识型应用人才,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高等数学教学方面开始采取教育改革手段。,高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考虑到院校的教学特点,并且要根据自己学生情况出发及时合理的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优化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培养高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识,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高等数学;情境教育;有效研究  想要让学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赤峰市紧紧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绿色出行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提升绿色出行装备水平,大力推广绿色出行,为人民群众的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网民数量急剧增长,网络逐渐深入人们生活,成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增强了人们的工作效能,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与隐蔽性特点,也为网络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在网络空间中,大学生活跃性较强,却也因人格未健全、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对网络价值的判断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偏低等因素,极易受到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影响了网
摘 要:课文中的关键词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准关键字词,把“关键词”概念运用于语文阅读之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细读文本、品味语言,对提升学生的提炼、概括、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关键词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读书常常是走马观花,读前任务不明确,读中很少思索,读后一脸茫然。学生怎样的读法才是高效读书呢?本人认为就是学生读书时要读有所得,即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
◆摘 要:文章论述了读者心理分析的意义,分析了读者群体类型,具体分析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探讨了满足读者心理需求,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心理分析  阅读倾向是指一定范围内的读者群体,基于对文献资源或者情报的需求,所表现的选择倾向。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是在了解广大读者阅读倾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的。现阶段高校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阅读倾向相当明显。因此,对高校读者对图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指示精神,包头市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针对发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度需要加快”问
期刊
乌兰察布察右后旗是国家级贫困旗,立地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特别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是脱贫攻坚面临的最严峻现实.为此,全旗上下深入贯彻“精准扶贫”要义,
期刊
◆摘 要:低段数学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习阶段,低段聋生以直观形象思维占主体,如何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的眼中变得生动形象、趣味盎然,使聋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作者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悬念式情境激发聋生的好奇心、创设操作式情境培养聋生的探究力、创设讨论式情境启迪聋生发散思维等手段为学生营造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变得富有趣味性与形象性。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