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有字之书品人生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P2814821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必读书目中有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而我要说,人生只需“有字之书”。
  歌德曾有言:“有讀书经验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东西,一只眼睛看到纸背后的东西。”对待读书问题,先贤早有预言。“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早已刻在“有字之书”的背后,只待有经验、有智慧之人前去寻觅。
  在我的理解中,读三本大书的观点似乎显得刻意与狭隘。其余两本书早已融入“有字之书”的骨血,又为何要生生将其剥离,以显示专业与高深?“因为我读过书,油墨早已融入我的风骨”“一身才气是一个人最好的修饰”……这些隽永之句早已阐释了“有字之书”对人的风骨和涵养的熏陶,又何须那看似高深实则无用的“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究其原因,作家似乎过分强调了“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而忽略了“有字之书”背后的深刻意蕴。进一步讨论,则更是国民性格与社会环境在“作祟”。中国人骨子里的精明让我们忽略了“大智若愚”,更“强迫症”般地一定要将概念完全厘清。掩藏在各种“定义”“概念”之下的其实是一种谬误,其以反理性、反逻辑、反秩序为特点,在美学中被称为“达达主义”,在哲学中被称为“虚无主义”。而社会环境更是其有力帮凶。各类“心灵鸡汤”“成功的十大秘诀”“一百个生活智慧”等层出不穷。盲目地屈从人们的喜爱而不加以辨别的社会环境,会将我们的国家带往何处?
  韩少功在《另一片天空》中写道:旅游“不过是把已被他人用眼光品尝过的场景,再来一次残渣咀嚼和旧货收买”。读书亦是如此,人生的智慧早已镌刻于“有字”的经典之中,何以要舍弃有价值的“有字之书”而去追求无形的荒谬的“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当然,我并非否认“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的重要性,只是它们早已融入了“有字之书”中,那么何以要舍弃我们易于亲近的文化母体,反而盲目追求他人咀嚼过的残渣?范雨素的命运的确将她定义得极为拙劣,可是,若非她幼时所读“有字之书”的经历,她也许早已沦为平庸中的一员;而周有光先生,他对学问的孜孜以求也使得他一生有光。
  《乌合之众》中有言,“群众的意识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淹没了”。当众人一味沉浸于“三本大书论”,我们更应该擦亮双眼,借有字之书品味人生百态。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有字之书”绝非放在玻璃橱窗里供人观赏的文物,而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命脉。勿让虚无之术成生活,且借有字之书品人生。
  【评点】
  作文考题指出:“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评说”,意味着可以认同、赞赏,也可商榷、否定。本文作者“反弹琵琶”,使笔下作文新意迭出。在该考生看来,“‘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早已刻在‘有字之书’的背后,只待有经验、有智慧之人前去寻觅”“其余两本书早已融入‘有字之书’的骨血,又为何要生生将其剥离,以显示专业与高深”。当然,在确立己论的过程中,作者没有一味“唱反调”,而是有分寸地表示“我并非否认‘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的重要性”,此类辩证思维也避免了论证观点时走向极端。
其他文献
专利权人、侵权人就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或者数额所达成的协议,不是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因而有关诉讼中不存在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只要该协议的形式和内容合法,则专利权
商业性创意活动蕴含着无尽的可能,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然而,躲避风险是人的天性,即便本应以求新求变为己任的创意组织也难免受其影响。面对风险,选择截然不同,结果也大相径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除了与权利要求中的必要技术特征相同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外,还包括等同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
元行冲《孝经疏》经邢昺、杜镐等校定、删改为《孝经注疏》(或名《孝经正义》)后逐渐亡佚.出现于明末江元祚所编《孝经大全》中的《孝经疏钞》虽署名“唐元行冲疏,宋邢昺正义
专利法在专利侵权问题上采取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即成立专利侵权不以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或过失加以判断.但是,在损害赔偿责任方面,无论是对于制造者还是对于销售者,专利法采
作 者: 沈 复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  乍见书名,有如红梅遇见微雪的惊喜。“浮生”大概是对平凡的人一生的概括,而读下去,更觉得这是沈复为平凡人所写的书。  《闲情记趣》一卷里,他寻石养花,设计园林,记录下他与妻子“芸”布衣蔬食生活里的乐趣;《浪游记快》里,他游历山水,用清丽恬淡的文笔描绘眼中的美景;《坎坷记愁》里,他与妻子遭遇家庭的变故,“无多骨肉更离披”的痛与“想见空江夜雪时”的难,无
钉钉子是门艺术。它不比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应是下里巴人,却又少有人知其中三昧。  一位有经验的木工说,钉钉子当有三昧:一曰“稳”——钉尖的方向要确定不变;二曰“准”——目标要明确;三曰“深”——保持力度,入木三分。  静下来细细思考,其实人生亦如钉钉子,亦当有三昧如斯。  人生要“稳”。人一生的方向正确,即使路多坎坷曲折,也应永向阳光,不因失败而懊丧,不因挫折而低头,不因利益而沉沦。  先前大火的反
萨特曾说:“我是在书堆里开始我的生活的。”书总得伴随我们的一生。据一位作家所言,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是“有字之书”,那是知识的海洋;一是“无字之書”,那是社会的历练;一是“心灵之书”,那是心灵的觉醒。三本大书缺一不可,否则人生这段历程似乎缺了一个角。但我说,“心灵之书”才是每个人最该读透最该读懂的书。  “有字之书”象征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如今我们倡导“终身教育”,似乎我们的整个人生旅途都得带着这本书
期刊
世上之事,唯稳、准、深不破。  钉钉子有讲究,要“稳”,把牢方向;要“准”,紧盯目标;要“深”,保持力度。  其实,不光是钉钉子这样的事需要稳、准、深。稳、准、深从小处的体现是钉钉子,从大处的体现可以上升到国家大事:我國供给侧经济结构改革要“稳”,明确把握改革方向,抓住大局;要“准”,确立供给侧主体,对准对象改革;要“深”,深入改革,一举击破问题。  由此可见,稳、准、深三点各有侧重,但又相辅相成
在电视艺术创作中,家庭伦理剧,谍战剧,融入了战争、悬疑、情感等各种元素的年代剧以及各种类型的文艺晚会、专题报道等,都是深受观众喜爱、具有拉动收视潜力的重要电视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