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手的投诉案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入职这家国际连锁幼儿园总部的第一天,朋友们便戏称我的工作充满了负能量:我的岗位是投诉处理中心。
  确实,这些年我接触、处理了几千宗家长投诉,其中有真有假,有愤慨难平的,也有啼笑皆非的,在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处理家园矛盾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与众多家长们分享。
  案例一:最不该那刻转身离开
  天气突然转凉,欣欣妈趁着午休时间,突击跑到幼儿园给女儿送外套。还没走到教室门口,就听见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哭声,欣欣妈留了个心眼,悄悄往里一看,一位保育老师正给一个孩子喂饭。远远看去,孩子似乎被呛到了,开始咳嗽,隐约好像把满嘴的饭都咳了出来,可是老师的反应很奇怪,看不见她的表情,只看到她的动作:仍然执着地把饭一口口往孩子嘴里塞。
  欣欣妈被吓到了,立马转身去了园长办公室,把所见仔细描述了一番,担心自己女儿也受到同样待遇。园长不相信老师会这么做,赶紧带着欣欣妈一起回教室,可结果是什么也没看到:保育老师已经结束了工作,走开了;被喂饭的那个孩子也没有受过“虐待”的痕迹,玩得正开心呢。
  到底是自己看错了,冤枉了保育员,还是保育员收到风声、停止了虐待?欣欣妈头脑一阵阵发晕,苦于没有证据,她无话可说,最后只好跑到班里,不由分说抱起欣欣就走。
  事后她和丈夫去找媒体、找教育局,但因为没有证据,都得不到相应的反馈;无奈之下,只有给欣欣转园了事。
  分析:欣欣妈的案例告诉我们,发现疑似虐童事件时,要第一时间取证。许多父母爱子心切,那一刻常常情绪激动,慌乱崩溃,总以为眼见为实,忽略了证据的重要性,其实证据不单止能帮助你的指控更有力,还能让你事后更清楚当时的真相。比如这个案例中,可能是保育员确有过失,但也可能是距离远,欣欣妈看错了,误会了。到底真相如何?如果当时先拍下视频,就会一目了然。
  案例二:正常碰撞还是身体伤害
  木木在幼儿园攀爬活动器械的时候,从1米多高的地方摔下来,伤到了头部,检查后医生告知有脑震荡和外伤。此事属于园方设施问题还是孩子自己操作失误,家园双方展开了博弈。
  没想到一周后,在户外活动中,木木被老师推倒在地,恰恰撞到头部受伤的位置。治疗回家后,木木家人发现孩子性情变得暴躁,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有所下降。家长对园方提出了诉讼,直指是老师造成的直接伤害,并咬定是老师故意实施报复。园方进行了反驳,认为老师是意外失手造成伤害,而且后遗症究竟来自第一次还是第二次伤害,无法直接确认。事实上,伤残鉴定确实无法确认责任究竟在哪一次伤害上。
  分析:此类事件有很多偶然性和巧合性,寻求法律帮助是最直接的方式,但在责任无法分辨鉴定的情况下,建议还是与园方沟通协商,直接达成调解协议。
  那种一口咬定园方故意报复的做法不恰当,绝大多数幼儿园老师不可能这么做,对此家长还是应该有基本信赖,不要一旦事发就怀疑一切、仇视一切。另外,民事纠纷属于“谁主张、谁取证”,所以当此类意外发生时,目击证人的证言相当重要,在处理完孩子的伤势后,要及时回现场找寻证据。否则官司长期进行,对家长、孩子都会造成负担。
  案例三:过度反应反成被告
  小恒爸去接孩子时,老师提醒说小恒在班上受了点小伤,回家要注意处理。当时别的家长孩子挤了一大堆在门口,小恒爸又急着接小恒走,就没有过多思量。回家越想越蹊跷,什么叫受了点小伤?谁弄伤的?老师有没有责任?为什么逃避责任?越想越生气,他一通电话叫上了几个亲戚,直奔幼儿园。
  冲到园长办公室,他们把当时的老师也找了过来,连番质问。园长和老师大呼冤枉,解释是小恒自己不小心受伤的,确实跟老师和其他同学无关。小恒爸爸不信:既然不关你事,为什么提醒我回家注意处理?肯定是心虚!
  园方认为小恒爸无理取闹,坚决予以否认,结果小恒爸气不打一处来,对着带班老师便一顿拳打脚踢。
  事后小恒爸不依不饶,一直用电话责骂带班老师,要求赔偿。老师无奈,在做了伤残鉴定,并对电话进行录音取证后,一纸诉状将小恒爸告上法庭,经判决,小恒爸需对老师进行经济赔偿。
  分析:家园关系就像医患关系一样,负面报道越多,双方越剑拔弩张,久而久之导致老师怕惹事、怕追究,索性早早预防或撇清责任,这样下去,最终吃亏的还是处于弱势的孩子。
  个人认为,若想防患于未然,不能等事发之后才去纠缠索赔,而应该从择园开始就做好功课,了解园方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考察老师的任课资质、人品心态,还需多和其他家长们沟通,仔细观察孩子言行,方能及时掌握他们在幼儿园的动向,将保护和关爱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在瓶子上畫出“眼眶”的形状,瓶子里加满水,再把眼睛贴上去——眼睛被放大啦!
传统春节,家家户户置办的年货里总少不了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逢年过节,为了大家乐呵呵过大年,平时严格控制宝宝饮食的爸妈也会在此时放松要求,让宝宝们放开胃口,品尝各种美味。少了规律性的饮食,宝宝难免会出现肠胃不适、积食等症状。要让宝宝的年过得健康又快乐,既要合理膳食、适当监管又不能打击宝宝过节的兴致,需要爸爸妈妈好好下一番功夫喔——    挑选健康的食物    节前准备    高脂肪零食:巧克力  
趁着妈妈准备晚饭,小猴跑到小区楼下溜达。  “今天在幼儿园玩的‘假扮游戏’真好玩,好想再玩一次。”小猴抬头看到一棵大树,灵机一动。“要不……来一个假扮‘桃子’的游戏吧。”  说玩就玩,小猴唰唰几下就爬上了树,一本正经地蹲在树枝上,用双手托着自己的腮帮子,就像用盘子托着一颗“水蜜桃”。  “你在玩什么呢?”小猪刚好经过,发现了树上的小猴。  “我在玩假扮‘桃子’的游戏,现在,我是一颗桃子。”小猴回答
1879年的一个上午,随着一声呱呱啼哭,一个小男孩在德国降生了。然而这个小男孩的出生却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给全家人带来欢笑和喜悦,相反,他还把自己的母亲和奶奶给吓了一跳,因为他长了一颗硕大而怪异的脑袋。  随着这个孩子一天天长大,烦恼也与日俱增,一些小孩常常当着他的面叫他“丑八怪”。为此小男孩十分伤心,他躲在家里,不愿出门,也不愿与其他同伴交流和玩耍。母亲发现这一情况后,怜惜地搂着他,轻轻地吻着他
1.请妈妈帮忙,一起做一个折衣纸板。  2.衣服铺上去。折好一边,然后到另一边。  3.兩边折好后,中间的纸板往前面一翻。  4.衣服折好了,又快又整齐!
哪个小孩子不爱玩泥巴?他们两手都是稀泥,鼻子上、衣服上沾着泥点,满脸都是好奇与欣喜。  嘿,你认为玩泥巴只有去陶艺工坊吗?泥土下面的世界可纷繁有趣得很呢。找到小蚯蚓  红褐色的蚯蚓,绝对是泥土中孜孜不倦的翻土工,铲开阴凉的、盖满腐叶的泥土,我们很容易发现爬行的蚯蚓。它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一条蚯蚓每年能翻动20~40吨泥土呢!如果咱们长时间观察它,还可以发现它一面爬行,一面“边吃边拉”。它好
身边常有妈妈说,看了那么多文章和育儿书,学了那么多方法,为什么还是带不好孩子?管教和亲密,似乎总不可兼得。  孩子喜欢怎样的父母呢?如何既有威严,又贴近他心灵?  今天两篇文章带来的答案是:育儿应该是回归和顺应天性。  书上的道理固然重要,但我们内在的思维方式才是本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小时候你希望自己怎样被对待,如今就怎样去对待孩子。  那几秒钟,可以让任何一个孩子瞬间充满存在感,让孩子知
秋冬以后,基本上每天我都提心吊胆的:天气稍有变化,小宝就有反应——晚上蹬被子我没发现,早上起来就鼻塞了;出去玩的时间长了点,回来就流鼻涕了;甚至有时啥原因也没找到,不知怎么的就咳嗽了。  跟几个有经验的妈妈们沟通一番后,她们推荐了几款居家小汤水,经过我这几年的试验,觉得虽是偏方,但还挺有效果,现已经成为我家秋冬季的常备饮品了。  止咳类  煮梨水  我不是学中医的,也不懂科学依据,但经验告诉我,梨
不肯喊人?那就微笑  见人要问候,是老辈人最讲究的礼貌,但孩子却不是每次都乐意,一旁大人越催,越使孩子反感,万一面子上挂不住说他几句,他还会大哭大闹,把场面弄得更尴尬。  专家指点:宝宝不愿叫人的现象出现时间不一致,一般在两岁半左右。此时孩子开始用“我”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愿望,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而言语的发展更促进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因此,他们悄然告别了“惟命是从”的年代,喜欢自己拿主意来决定该干
假如天下所有的孩子,在餐桌上聊天时都能不影响吃饭,都能一边吃着,一边聊着,天聊完了,饭也吃完了,那么天底下所有的大人,都不会反对他们在餐桌上讲话的。  可惜,大部分的孩子,都做不到这一点。尤其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晚餐时间。  还没开饭,小朋友就已经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了;饭菜上了桌,爸妈坐下来,孩子们更是嘴巴一刻都不停——不过不是在吃饭,而是在讲话。  孩子有孩子的道理:一整天都见不到爸妈,好不容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