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土木工程中。本文简要分析了土木施工中几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一、土木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清水混凝土又称装饰混凝土,因其极具装饰效果而得名,是指結构混凝土硬化后不再对其表面进行任何装饰,以混凝土本色直接作为建筑物的外饰面。它属于一次浇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因此不同于普通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只是在表面涂一层或两层透明的保护剂,显得十分天然,庄重。清水混凝土在国内外大型建筑工程,特别是国内桥梁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国内的一般房屋建筑工程中,还没有得到推广使用,清水混凝土优越的结构性能和显著的经济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主要的施工技术特点如下:
(一)清水混凝土的配制
应使用同一种原材料和相同的配合比,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离析、不泌水。在考虑掺合料活性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掺合料的不同粒径,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紧密充填,增强混凝土的致密性,在外加剂方面应进一步重视解决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率,减少混凝土坍落度的经时损失。
除了不同水胶比将导致硬化后混凝土颜色变化外,骨料对外观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同一个视觉面的混凝土工程,应采用相同类型的骨料。
(二)模板安装注意事项
根据清水混凝土对模板的要求,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模板的重量、刚度及模板表面对可能引起的对混凝土色泽的影响,选用不同材质的模板。模板要做到下料尺寸精确,拼缝严密。模板面板接缝高差小于1mm,整块模板组拼完成后用抛光机对接缝处全部进行抛光,把板缝的高低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浇筑与养护
清水混凝土浇注时,混凝土下料口与浇筑面之间距离不能过大,否则混凝土易离析,振捣时以混凝土表面出浆为宜,同时应避免漏振和过振。清水混凝土的养护应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受污染,充分合理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硬化后表面和内在质量的关键。
二、土木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结构受力之前,对结构构件受拉区的钢筋在弹性范围内进行拉伸,利用钢筋的弹性回缩,对受压区的混凝土预先施加预压应力,以提高结构构件的抗裂性、刚度和耐久性等性能的技术。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比较,预应力混凝土具有构件截面小、自重轻、刚度大、抗裂度高、耐久性好、材料省等优点。在大开间、大跨度与重荷载的结构中,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减少材料用量,扩大使用功能,综合经济效益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按预加应力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1、浇筑注意事项
一次同时浇灌的生产线,取决于浇筑速度和模板的构造形式,但每条生产线上的构件必须一次连续浇灌完毕。浇灌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振捣必须密实,因此,振捣的时间可以适当放长。在预应力构件的端部和节点部位,因钢筋布置一般较密,放松预应力筋时,端部又有应力集中现象,故对该部分混凝土的振捣应特别注意。
2、养护注意事项
用台座法制作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一般采用自然养护,为了缩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加速台座的周转率,提高生产量,也可以采用蒸汽养护或加早强剂。当采用钢模制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将钢筋直接锚固在钢模上,温度升高时,由于模板与钢筋有同样变形,因而不会引起应力损失,可以采用一般的加热养护制度。
3、预应力筋的放松
预应力筋的放松是预应力建立的过程,放松方法和顺序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构件的质量,因此,在放松之前应确定可靠的放松顺序和放松方法,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预应力筋的放松必须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以后才可以进行。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二)后张法的施工特点
直接在构件上张拉预应力筋,构件在张拉过程中受到预压力而完成混凝土的弹性压缩。后张法适宜于在施工现场制作大型构件,以避免大型构件长途运输中的麻烦。后张法除作为一种预加应力的工艺方法外,还可以作为一种预制构件的拼装手段。大型构件可以预制成小型块体,运至施工现场后,通过预加应力的手段拼装成整体预应力结构。
三、土木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里规定: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 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它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质量。其施工时要加强以下几点的质量控制: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 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原则。混凝土拌和物在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大于160mm。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0kg/m。粉煤灰掺量应适当增加,但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50%,两种掺和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水泥重量的 50%。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系统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进行保温构造设计。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或拆除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釆用分层连续浇筑施工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应依据设计尺寸进行均匀分段、分层浇筑。每段混凝土厚度应为1.5m—2.0m。段与段间的竖向施工缝应平行于结构较小截面尺寸方向。当釆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浇筑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当釆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浇筑层厚度不宜大于300mm。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釆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设置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供应能力、钢筋工程的施工、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浇筑过程中,应釆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
(四)养护措施
保湿养护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芯部与表层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检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28d,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层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C时,可全部拆除。
总结:随着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比以前更明确、细化和具体。同时,建筑设备水平的提升,新型施工工艺的不断涌现和推广,使混凝土技术适应了不同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要求,应用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王山峰、张文辉 《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
[2]欧江正《混凝土施工技术之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17).
[3]刘大成《浅谈土建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9).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一、土木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清水混凝土又称装饰混凝土,因其极具装饰效果而得名,是指結构混凝土硬化后不再对其表面进行任何装饰,以混凝土本色直接作为建筑物的外饰面。它属于一次浇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因此不同于普通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只是在表面涂一层或两层透明的保护剂,显得十分天然,庄重。清水混凝土在国内外大型建筑工程,特别是国内桥梁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国内的一般房屋建筑工程中,还没有得到推广使用,清水混凝土优越的结构性能和显著的经济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主要的施工技术特点如下:
(一)清水混凝土的配制
应使用同一种原材料和相同的配合比,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离析、不泌水。在考虑掺合料活性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掺合料的不同粒径,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紧密充填,增强混凝土的致密性,在外加剂方面应进一步重视解决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率,减少混凝土坍落度的经时损失。
除了不同水胶比将导致硬化后混凝土颜色变化外,骨料对外观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同一个视觉面的混凝土工程,应采用相同类型的骨料。
(二)模板安装注意事项
根据清水混凝土对模板的要求,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模板的重量、刚度及模板表面对可能引起的对混凝土色泽的影响,选用不同材质的模板。模板要做到下料尺寸精确,拼缝严密。模板面板接缝高差小于1mm,整块模板组拼完成后用抛光机对接缝处全部进行抛光,把板缝的高低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浇筑与养护
清水混凝土浇注时,混凝土下料口与浇筑面之间距离不能过大,否则混凝土易离析,振捣时以混凝土表面出浆为宜,同时应避免漏振和过振。清水混凝土的养护应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受污染,充分合理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硬化后表面和内在质量的关键。
二、土木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结构受力之前,对结构构件受拉区的钢筋在弹性范围内进行拉伸,利用钢筋的弹性回缩,对受压区的混凝土预先施加预压应力,以提高结构构件的抗裂性、刚度和耐久性等性能的技术。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比较,预应力混凝土具有构件截面小、自重轻、刚度大、抗裂度高、耐久性好、材料省等优点。在大开间、大跨度与重荷载的结构中,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减少材料用量,扩大使用功能,综合经济效益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按预加应力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1、浇筑注意事项
一次同时浇灌的生产线,取决于浇筑速度和模板的构造形式,但每条生产线上的构件必须一次连续浇灌完毕。浇灌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振捣必须密实,因此,振捣的时间可以适当放长。在预应力构件的端部和节点部位,因钢筋布置一般较密,放松预应力筋时,端部又有应力集中现象,故对该部分混凝土的振捣应特别注意。
2、养护注意事项
用台座法制作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一般采用自然养护,为了缩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加速台座的周转率,提高生产量,也可以采用蒸汽养护或加早强剂。当采用钢模制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将钢筋直接锚固在钢模上,温度升高时,由于模板与钢筋有同样变形,因而不会引起应力损失,可以采用一般的加热养护制度。
3、预应力筋的放松
预应力筋的放松是预应力建立的过程,放松方法和顺序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构件的质量,因此,在放松之前应确定可靠的放松顺序和放松方法,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预应力筋的放松必须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以后才可以进行。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二)后张法的施工特点
直接在构件上张拉预应力筋,构件在张拉过程中受到预压力而完成混凝土的弹性压缩。后张法适宜于在施工现场制作大型构件,以避免大型构件长途运输中的麻烦。后张法除作为一种预加应力的工艺方法外,还可以作为一种预制构件的拼装手段。大型构件可以预制成小型块体,运至施工现场后,通过预加应力的手段拼装成整体预应力结构。
三、土木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里规定: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 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它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质量。其施工时要加强以下几点的质量控制: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 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原则。混凝土拌和物在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大于160mm。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0kg/m。粉煤灰掺量应适当增加,但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50%,两种掺和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水泥重量的 50%。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系统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进行保温构造设计。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或拆除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釆用分层连续浇筑施工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应依据设计尺寸进行均匀分段、分层浇筑。每段混凝土厚度应为1.5m—2.0m。段与段间的竖向施工缝应平行于结构较小截面尺寸方向。当釆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浇筑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当釆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浇筑层厚度不宜大于300mm。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釆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设置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供应能力、钢筋工程的施工、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浇筑过程中,应釆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
(四)养护措施
保湿养护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芯部与表层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检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28d,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层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C时,可全部拆除。
总结:随着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比以前更明确、细化和具体。同时,建筑设备水平的提升,新型施工工艺的不断涌现和推广,使混凝土技术适应了不同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要求,应用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王山峰、张文辉 《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
[2]欧江正《混凝土施工技术之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17).
[3]刘大成《浅谈土建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