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区名胜景点介绍英文翻译的调查分析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tong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沈阳地区名胜景点介绍翻译是旅游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研究沈阳地区名胜景点介绍英文翻译的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使沈阳名胜景点英文介绍专业化,促进沈阳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沈阳地区 名胜景点介绍 英文翻译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旅游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进入中国游览各大名胜景点。沈阳是辽宁省省会,沈阳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给沈阳的名胜景点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沈阳地区名胜景点介绍翻译是向国外宣传我市文化和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旅游景介英文翻译,除了向外宾传递信息外,更要诱发潜在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兴趣,激发其产生去目的地旅游的欲望。因此,沈阳景区的对外推介就显得尤为重要。沈阳景区旅游资料的翻译准确与否极为重要,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沈阳名胜景点的印象,进而影响沈阳旅游业和经济的蓬勃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据此,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可能成为全世界的顶级旅游胜地以及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地。正因如此,对名胜景点介绍的英文翻译研究势在必行。随着时代的进步,旅游资料的翻译也逐渐出现了新的研究重点,例如旅游网站的翻译,博物馆、文化展馆类的翻译和园林翻译、校园翻译等等。国内学者对外宣资料的翻译也进行了很多方面的研究,例如,景点名称英译研究、旅游资料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典故等的翻译,这几方面的专著层出不穷,成果丰硕。但是,关于沈阳地区名胜景点介绍英文翻译的研究较少,而且对于目前沈阳许多名胜景点翻译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名胜景点翻译中有错译、死译、硬译的现象存在,导致游客理解错误,不仅给游客带来不便,也不能很好的传播中国文化。
  名胜景点介绍英文翻译是旅游景点与外国游客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与手段,是影响外国游客游览体验的重要内容。名胜景点介绍主要起着宣传、传递信息、劝说和吸引游客的作用。目的就是让外国游客看懂读懂,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中获取相关景点尽可能多的正确的历史、文化、风俗、自然、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推介中华文化,让沈阳的名胜景点以及中国的名胜景点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我们通过调查与分析更好的了解沈阳文化,用专业的眼光看待名胜景点的英文翻译。沈阳,这个享誉中外的国际化大都市理应拥有更专业的英语,我们通过对名胜景点介绍英文翻译的调查与分析,感受西方文化与沈阳文化的结合。我们集中研究沈阳地区名胜景点介绍英文翻译的现状,归纳分析其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使沈阳名胜景点英文介绍专业化,改善沈阳地区名胜景点语言环境,提升沈阳的旅游形象,促进沈阳地区经济发展。
  我们首先通过认真阅读沈阳地区名胜景点介绍英译本和英文版国外旅游景点介绍,指出英文版国外旅游景点介绍所具备的问题和语言特点,为沈阳地区名胜景点介绍英译本的优化做好指导工作;其次,具体分析英文版国外旅游景点介绍的特点,分别从文体特点和语言特点这两个大方面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详细分析进行细致的研究,为沈阳地区名胜景点介绍英文翻译的优化探究做进一步的铺垫;最后,实地走访沈阳故宫、沈阳清福陵、沈阳清昭陵、张氏帅府和沈阳世博园等国家4A级以上的名胜景点,基于以上旅游资料的特点,提出解决翻译沈阳地区名胜景点的方法。
  我国正在进入“旅游+”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体会中国文化。我们有效贯彻现代旅游理念,突破传统的旅游翻译研究主题,如景点名称翻译、导游词翻译或旅游宣传翻译等,同时不拘泥于翻译理论层面上的研究,我们在查阅和参考互联网和相关文本资料的基础上,参考地道的国外旅游景点介绍,对沈阳市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旅游景点的翻译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以沈阳故宫、沈阳清福陵、沈阳清昭陵、张氏帅府和沈阳世博园等国家4A级以上的名胜景点介绍英文翻译为研究对象,以具体实例为支撑,对沈阳市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和翻译现状进行概述,随后列举出上述景点存在的主要翻译问题,提出可供参考的译文和修改意见。名胜景点介绍英文翻译浓缩凝聚了旅游景点的内容、精神和文化,是名胜景点的眼睛和灵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名胜景点介绍的英文翻譯对于一个旅游景点,对于提升沈阳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谭静.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错误分析及翻译技巧探讨——以郴州旅游景点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2):41-43.
  [2]肖付良.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湖南主要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122-123.
  [3]曹娟,吴斐,何艳,陈跃飞.“一带一路”下湘西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问题与对策——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商情,2017.11(2):162-163.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沈阳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10350106) 2018年沈阳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介绍:郭丽莉,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贾皓翔,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彝族的族称被确定下来。彝族内部人群多样、人口众多、广布于川黔滇三省部分地区。历史时期,彝族多被称之为“倮倮”、“猓猓”,在黔西北还流传着类似于“黑倮倮、白倮倮,围着火炉烤脚杆”等俚语。虽各地服饰、首饰、语言有些许区别,但在民族识别中均被归属为彝族这一单一民族。自此,学术界关于彝族的研究方兴未艾,大多研究是針对集中居住在川、滇两省的大小凉山地区、以及云南楚雄、红泥河、
内容摘要: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网民数量不断增加,武汉方言也随着武汉本土网民的激增进入到了网络生活。网络中使用的武汉方言多为称谓语、委婉语和骂詈语,极具武汉方言的代表性。在网络中使用和传播武汉方言,继承和发扬了武汉地方方言文化。越来越多的武汉人开始重视武汉方言,采用各种新颖的网络技术手段来保护和传播武汉方言,政府和学界开展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武汉方言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现象启发我们对普方关系
内容摘要:绝句叠字,音调流美,营造音韵和谐美。绝句中,拟声有天籁、地籁和人籁之别,像天籁之音,有风声之“萧萧”与雨声之“潇潇”,皆能绘其状,深情绵渺。   关键词:叠字 萧萧 潇潇 拟声绘状  绝句,以言简意赅称名,尤重辞采的锤炼。诗词的美学趣味就在于其辞藻的妙绝,诗词之美,皆有赖于语言来表现和实现。绝句使用叠字,诚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所谓“写气图貌”一样,能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事物的的状态与
内容摘要: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本文以京绣、易县清宫刺绣、缂丝三个代表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在分析其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其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现状 存在的问题  一.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赋存及传承现状  我国已公布的在四批共计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共计十大类,其中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民俗三大类项目的总数共计522项,占总数比近40
一、主题的来源rn家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生活环境,围绕家而产生的各种亲爱情感是本主题的核心.家里不仅有他们喜爱的人和事,还有他们喜欢的物品和角落.和小班相比,中班幼儿对家
期刊
内容摘要:“气”是中国哲学和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发展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先秦时期,从中国古代到现当代,我们可以从中国文学、哲学等众多文化领域中感知到它存在的踪迹。不仅如此,哲学往往对美学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气”的范畴也就随之延伸到中国美学并伴随其不断发展。总的来说,“气”这一范畴,意义深远,早已有不少人试图去研究“气”,但都无法窥其全部。本文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截取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浅谈
内容摘要:中古女性墓志语料丰富而价值独特,呈现用词求新、婉辞系统发达,及多用典故词求古雅文风的三个明显特点。前人对墓志研究集中在字形角度,兼及史学、文学和社会学角度关注女性墓志。从词汇和修辞角度梳理女性墓志,一则补充女性墓志本体研读新视角;二则加深认识中古词语双音化发展状态;三则总结女性墓志中大量的连绵词和叠音词;还可对墓志词语体现的古今异义和保存的唐代文献整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女性墓志 婉
内容摘要:寓言王国是一个充满情趣、幽默、勇气、智慧和丰富想象力的地方,它把大自然的一切事物赋予了人类最广泛的情感和基本的善恶观。在我们嘲笑故事里丑角的滑稽时,不知不觉地感受到生活的真理。教学过程中,尝试把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理解生活哲理,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寓言 故事 哲理 范例  《毛驴和青蛙》。一头驴子经过一个荷花池的时候看到池塘里的青蛙生活得自由自在,它很羡慕,觉得自己每天
制作意图:rn“生活中并不缺少创意,缺少的是拥有一颗创意的心.”平常家里看完的旧报纸,不是堆了一大堆活活地成了像垃圾一般的摆设,就是将它们卖掉.若我们独具匠心地利用灵巧
期刊
内容摘要:《文学月报》是抗战时期重庆文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之一,而诗歌是其文艺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文学月报》刊登的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拟就《文学月报》诗歌的特征及意义作具体分析,进而加深对抗战时期特别是抗战中期诗歌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抗战时期 《文学月报》 诗歌  一.《文学月报》诗歌概况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重庆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