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习惯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阅读在当今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要想把一篇文章看懂,把试题做好,一定要先整体把握文章。即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只有把握了中心,才算是看懂了文章。只要看懂了文章,那么考试的题目就容易做了。因为,好多题目的考察都是和中心有关联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放在首位。
  
  1、审视文题法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透过题目的眼睛,我们能看到文章的深处。从对题目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有的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斑羚飞渡》;有的文题干脆就直接揭示或暗含文章中心,如《在爱的站台上送别》《黄河颂》;有的则是文章的线索,如《羚羊木雕》《风筝》;有的揭示相关的人、物、事或相关的场景如《藤野先生》《春》《散步》等;还有的文题一语双关,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等。当然,从文章题目中获得的信息可能还有其他多种情况,这些信息能帮助我们快速深入地了解课文。因此分析探讨文题的作用,对初步感知全文是有帮助的。
  
  2、抓关键句法
  
  文章开头、中间或结尾部分的 议论抒情的句子都是关键句。这些句子往往就是画龙点睛的句子,细读这些句子,能体会到文中的感情或作者的写作目的。尤其是位于结尾部分的这样的句子,更值得反复品味。好多文章都是卒章显志的。掌握这一方法,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的中心很重要。
  
  3、不同体裁分析法
  
  文章的主题是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内核。不同文体的主题表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小说的主题是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题旨和思想内容的集中体现。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分析小说的主题,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综合考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看人物生存的环境,看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行动。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性格的分析,对其遭际的了解等来分析概括。课文《孔乙己》便是如此。概括散文的主题,可以通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途径来完成。如
  《背影》等。
  
  4、文章内容概括法
  
  常言道:文无定法,对于同一题材的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作形式。对于前面谈到的几点,有的可能文章适用,有的可能不适用。那这时怎么办?还有一种好方法:文章内容概括法。按照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或是谁怎样了的思维模式,很容易就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而知道了文章的内容,也就能体会到文章中心,也就整体把握了文章。
  
  5、理清文章层次法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场景:面对一大块蛋糕,不知如何下嘴,从哪儿开始吃。但如果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那就容易吃多了。 同样,理清文章层次,就像用刀给文章切蛋糕,“蛋糕”切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显现出来了,这时,就能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了。也就是说,文章的中心被整体感知了。这类方法适用篇幅长而且复杂的文章。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种划分层次的方法: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按线索划分、(人物线、事物线、时间线、地点线、感情线等);按中心事件划分;按表达方式划分;按文章体裁划分;按场景变换和地点转换划分等。
  
   6、 辨析文章类型法
  
  记叙文按写作内容可分为: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借景抒情何借物抒情的记叙文等。对于不同内容的文章,所体现出来的主题意图也不一样。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主题侧重于表现文中人的精神风貌、性格及品质等;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的主题侧重于表现生活中的某个道理或启发等;借景抒情类的记叙文主题更侧重抒发某种感情等。
  
  7、关注作者情感态度法
  
  当然,所有的记叙文类的文章里都渗透着作者本人对所写文章的情感态度或者是所寄托的愿望理想,对于这一点,在整体把握文章中心的时候,应给予充分的考虑。这样才能对文章的中心把握的更全面。
  总之,以上这些方法要结合具体课文,从对课文的学习中,逐步掌握。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要以叶圣陶先生这句话为指导,在教学中,多总结方法,“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镇中学 )
其他文献
把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来,这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一、充分了解《新课标》要求,把握数学教学方法    1、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新课标》中对初中数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分类分归、类比、函数等思想。这里需要说明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九年级化学课程目标包括:“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能提出问题,尽心初步的探究”。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研究新学习的开展,给考试内容的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纵观近几年来的化学中考试题,探究性试题比比皆是。它们往往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对身边常见物质或有趣的现象进行探究,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道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同时将探究结论应用在实际生活,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
期刊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要通过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来提高课堂主体参与的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习情感交流,达到训练目的。    一、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学习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激发学生兴趣可采用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等。例如教学《太阳》一课时,当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之后,不急于让
期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物理教学中,也非常注重“开个好头”,因为“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怎样导入新课,就成为了我们搞好物理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下面是我对物理教学导入法的一些初步探索。     一、导入的作用    按照现行的初中课程安排,物理课一般是放在上午的后几节课或放在下午来上的,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有所下降,将导入设计好,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
期刊
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课堂模拟实践法,并针对所任教的学生的特点加以创新,改进运用到初中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基本含义    模拟实践法有两层基本含义。  其一是模拟,即让学生在语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在模拟的情景中进行角色演练,从而达到半真实的交际。  其二是实践,即通过开展课堂内外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英语的思维来叙述事情,表达思想,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从而达到了真正的交际
期刊
一、在备课中要充分体现其开放性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学的任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顺利有效地进行学习做好准备。新课程要求注意备课的开放性和科学性。  首先,要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标准》是政治学科教师教学的指南,教材是教学传递过程的主要载体,我们必须重视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要明确《课程标准》在教
期刊
摘 要: 李岚清副总理说过:“艺术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不能只是教学生弹琴、拉琴、唱歌,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音乐考试的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能力,而且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在3 年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音乐教学评价的教学模式,探讨了音乐课开展音乐考试具体途径,研究了非智力因素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期刊
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有那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此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1、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有“兴”阅读。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
期刊
教学是师生双方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的过程,英语教学应努力使课堂教学实际化,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交流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堂优质课的成功与否和学生的配合是密切相关的。那么如何才能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呢?下面就根据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高一上册第10单元Lesson 38 The Olympic Games一课为例,简谈以下关于调动学生积
期刊
多媒体组合教学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传统的体育教材只是文字叙述,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形式的多样性是多媒体的优势,它以各种形式,从各个角度,从不同侧面,多信息、多视角、全方位、动态的表达科学道理,揭示自然的奥秘。因此,多媒体用于教学将具有广阔的前景,体育作为溶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为一体的学科更是大有用武之地,不论是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还是体育技术课的教学.体育理论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