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要有“五气”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k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文以气为主”,“气者,文章之本也。”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写文章时用“气”的重要性。气,是文章的生命;气,是文章的功力。气充则文实,气盛则文胜。好的文章一定是气脉贯通,气韵流动,气势磅礴,气象万千,好的文章一定是多种气质的完美结合。
  
  一、正气:我以我血荐轩辕
  
  正气者,方正之气也。表现在文章中,是一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宽阔胸襟,是一种忧乐天下、匡时济世的崇高精神,是一种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刚毅品质,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是一种正直而善良的心。“正气”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提出的“浩然之气”,即充塞于天地之间最盛大、最刚直的一种凛然正气。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曾在《正气歌》中作过精辟的论述。天地和伦理道德的存在皆是以浩然正气为根本,人具备了这种气势磅礴、万古生存的正气,便可进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精神境界,并逐渐成为民族的正气节操。具有正气的人,一定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气节,勤勉务实,弃小义而顾大义,远离虚荣而完善人格,并且理直气壮地反对邪气,弘扬正气,他的文章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股浩然之气。请读下面的一篇佳作:
  到底什么是人的魂?
  说白了,就是人的某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老夫子的魂;“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岳元帅的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魂;“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杜甫的魂。
  滚滚历史长河,历代烟雨之中,抬眼望去,那些璀璨的夺目的光辉仍在闪耀,我觉得,那就是灵魂!正是这些魂凝聚成我们民族的骄傲,带我们涉过五千年文明,成为我们的脊梁。
  如果说第一个神是普罗米修斯,那么斯巴达克斯就是第一个人。自从他和他的兄弟握紧扭断的铁锁而躺进血泊之中,被屈辱损害的人们由是不再相信眼泪。我曾追问自己,是什么支撑着他内心的坚强?于是,在模糊的有些沧桑的镜头里,出现了一双慑人的眼睛,隆凸起的肌肤,还有一个冷冷的声音传来:“听说过生活在囚狱中的两个汉子康帕内拉和葛兰西吗?我和他们一样,只是为了守卫梦中的太阳城,还有,为我不屈的灵魂!”
  哦!太阳城,正是它支持着他们的灵魂高高屹立于芸芸众生的头顶。他们所有的骄傲和不屈在他们无比艰难的途中就像一副脊梁,他们的灵魂就像一条生生不息的血脉,古往今来,虽死犹生。
  我想到了矮小的贝多芬,他以旋风雷电般的音乐,扼住命运的咽喉。米勒毕生以农民的身份抵挡巴黎精致的画室艺术,对于上流社会,他始终有一种宁静的藐视,当人们向他啧啧描述王子命名仪式的场面时,他感叹到:“可怜的小王子!”他只是那样固执着的画他笔下的农民,在铜黄色所铺设的宁静安详底下,我突然读懂了他的灵魂,那是一种精神的亢奋和难言的内心的悸动。对于米勒来说,任何财富都阻挡不了他对完美的追寻,他只是勇敢的追寻灵魂的高洁,决不肯在自己的土地上让出哪怕是木鞋大小的地方。
  我一直在追问,么是人的灵魂?他们的声音不约而同的告诉我:“人一旦有了某种精神,并为之战斗不已的时候,他的灵魂会屹立于云霄,生生不息。”
  灵魂,是上天在骨子里植下的一方净土,让卑微的生命变得纯净、肃然和旷世。
  ——2006年高考四川满分作文《问灵魂》
  这是正气的讴歌。这是正气的演绎。在这里,无论叙述、描写,还是抒情、议论,都洋溢着一股凛然正气,让人动容,让人感奋。让人振作。作者在字里行间倾注了满腔热血,其情切,其志洁。其义明,故非有一身正气者不可为之。
  
  二、底气:问渠哪得清如许
  
  底气,就是在文章当中体现的丰厚的语文底蕴、丰富的生活文化积累、广博的知识视野、独到而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深挚的人文情怀和高远的生命境界。有底气的文章,必定是阅历广泛、知识丰富、收放自由、大开大阖;有底气的文章。必定是行文流畅、语言老到、构思巧妙、文体相宜;有底气的文章,必定是洗尽铅华、独抒性灵、平中见奇、余味无穷。请看下面的文段:
  “书山有路勘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人生的求知路上上孜孜不殆,踽踽独行是美好。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初夏的午后在骄阳里聆听蝉鸣,入夜于茵茵芳草中遥望碧天里的星星,也是美的。
  人生路上,总是险滩连着彼岸,深溪连着幽谷,寒窗的春帏外游弋着阳春里的风筝,行兵的巷道尽头是满园欲滴的春梅。
  有的人征服了高峰,又举日遥望更险峻的山岸,探得了魂宝,又跃跃于另一次奇异的冒险:策马路过梅园,却一心想着直奔边关,戍国杀敌。
  这样的人不是痴顽,而是执着,他们在奔波里冲击生命的极限,在征服里体验生命的快乐,在无所息里实现自己的终极意义,最伟大的战士都渴望战死沙场,在死神带来的永恒憩息面前,他粲然微笑,死得其所。
  有的人,驾一叶扁舟,凌万物之茫然,却不想到达任何彼岸。只是徜徉自建。听风饮露。他们秉烛夜游,访仙探鬼。只是感慨于岁月如寄,而风光无限。不得遍赏。
  这样的人,不是放纵颓靡,只是潇洒自如,他们在漫游里赏玩生命的细节,在驻足遐观中纪念流逝的时间,在诚挚的诗篇里讴歌造化的神秀。升仙的道人不问红光俗世,只是静坐修行中获得人格的圆满,生命的休憩。
  故而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只是对不同生活方式的一种注解。没有一种是尤其高尚,没有一种尤其鄙俗,真正活出自我的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实现了毕生的追求。获得了精神的完满。生无所患的人绝不会像汲汲于富贵的高老头一样死在最后一次对金币的攫取中,而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在与天庭与痛苦的不懈抗争中使精神永驻。生有所息的人绝不会像沉湎于安逸的“多余的人”一样死在颓散的床褥上,而如御风刮子,窥破了天地的原道,乘六气之辨游于苍茫的宇宙。
  生无所息。本身也是在生命意义里的一种慰息;生有所息,也是在愉悦祥和里对心灵的一种探求。在西西弗斯的推石上山的路上,也许就有过陶谢的履印,叹赏过沿途的风景,他们擦肩而过,互道一声问好,我们也不妨放下执着的争辩,循着人生的风景路且息且行。
  ——选自2006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且息且行》
  阅读这几段文字,我们感着作者的底气很足。这底气来自于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来自于一种丰富的知识背景,来自于对生活、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在该文中,除了恰到好处的引用外,化用典故的技巧尤其让人咋舌,全文不露痕迹地化用了曹操的望梅止渴。马援马革裹尸,王子猷的秉烛夜游,魏晋名士的求仙问道以及古希腊西西弗斯的推石上山等等,涉及到的古诗文有唐宋的边塞诗、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苏东坡的《赤壁赋》、古希腊神话、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庄子的《逍遥游》、魏晋山水诗等等。真是学海 书林行走自如。足见其积累的丰富,功力的深厚。这种引经据典的充实,这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壮观,极具视觉的冲击力,能够震撼阅卷者和每一个读者。在这里,我们也可得到一个启示,作文中如能引经据典,文章就会显得很有品位,以至让人惊叹于你的“底蕴”,折服于你的“底气”。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身处“地球村”,各种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日益增多,我们必须襟怀开阔。善于接纳,同时。要重视阅读,关注生活,积累对生活和生命的独到而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唯有如此,才能为作文蓄足“底气”,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思路畅通。
  
  三、大气:心事浩茫连广字
  
  如今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呈现出一种“小气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三小”:一是手小,选材范围小,琐琐碎碎,且不断“炒冷饭”;二是眼小,目光如豆,见识短浅,心胸狭窄,只计较个人得失;三是笔小,只会就事论事且道理肤浅,习惯于写些小情感、小境界、小趣味、小风波,表现出对国事、政事、民事、时事的淡漠和逃避。一味咏叹“自我孤岛”或“二人世界”。这绝不是“稚气”或“童真”的体现。而是精神钙质的极度缺失。这样的文章,是很难获得高分的。而想要在未来考场上稳操胜券,高人一筹,就必须写出真正的大气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正的“大气”文章呢?
  首先,要有“大视野”。在平时不能只一味钻进书本里,也要关注身外事,如人类与自然。今天与未来,科学与人文……都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有大视野才不会被“话题”难倒,才能左右逢源。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考生,自然会在写作时惊慌失措。而要做到有“大视野”,你必须去关心大事件,如巴以冲突、六方会谈。伦敦爆炸、“海棠”台风、连宋访问大陆、构建和谐社会等等等等。要养成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发表看法,写成短文或日记,持之以恒。文章逐渐就会“大气”起来。你必须去阅读大作品,如李白、杜甫、苏轼的诗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外国的一些经典名著如《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唐·吉诃德》等等。另外,我们还要关注时下流行的大散文,如余秋雨散文等。平时要选择一流的作品认真研读,写作时将之灵活调动起来,即是一篇“大气”文章。你也必须去研究大人物。平时要多读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等名人的文章或传记,使心中装有一尊尊高大的形象,有了效法的榜样,写作时“大气”会自然流露。
  其次,要有“大胸襟”。胸有大气魄,才能写出恢宏大气的文章。范仲淹正是因为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忱,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襟,才写出了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王安石亦有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即所谓立足点高,就能望得远、看得透。所以,我们在写作时要先看话题是否与社会、与人类命运有关;构思时要体现自己志高、趣高、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思想品位。不要只把眼光盯在个人的身边琐事与一己之私的感受,要能够推己及人,把目光放远,将笔墨宕开,高屋建瓴,升华主旨。为了不使文章走向“小气化”。作文中我们要有写“五情”、献“五心”的意识——“五情”就是“亲情、友情、师生情、乡土情、爱国情”;“五心”就是“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关心捧给别人、把爱心洒向社会、把孝心带回家中、把信心留给自己”。
  再次,要有“大思维”。要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平时应注意训练自己的思辨能力,让作文闪烁恩辨色彩。同时,要梳理和掌握政治课本中出现过的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如实践论、矛盾论、方法论、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存在与意识、外因与内因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主流与支流的关系等等。有了理论的武装,才能凸现出文章的“大气”。使人得到感悟和震撼。从而使文章脱颖而出。
  此外,要有“大文体”。这里所说的“大文体”是指不要局限于写记叙文或议论文。选好文体,将更有利于材料的运用、情感的抒发、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达等。综观近几年高考佳作,有的写成戏剧、采访手记、辩论词、散文诗。还有的写成实验报告、病历诊断、故事新编、网页设计等等。可谓异彩纷呈、妙趣横生。只要是适当的表达,都有可能出彩。
  当然,写“大气”文章不能变成空喊口号,乱贴政治标签;大气,也绝不排斥贴近生活,从小事做起、写起。真正的大气是指不管写什么内容。其入、其情、其志必须有一定的品位与高度,以及同时拥有较高的语言格调。
  
  四、才气:凌云健笔意纵横
  
  在写作中,才气包括一个人的才华和气质,它是语文综合素养的具体外化,表现为对事物的敏锐感悟和独到发现,表现为对各种知识的灵活筛选、整合与调配,表现为对语言的娴熟驾驭。才气是一种聪明。才气是一种智慧,才气是一种机智,才气是一种梦想与想象的双重变奏。有才气的人,往往才情洋溢,潇洒俯仰。不为俗见所羁绊,不为先见所束缚,能在平常中看到不平常。能于细微处见精神。能以情驭笔,调动自己的丰富积淀,充分在文中展示才情,点燃智慧,亮出风采。请看下文: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照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节选自2006年高考湖南满分作文《谈意气》
  阅读上文,我们只觉得作者的才气勃发,从李白到杜甫,从苏东坡到文天祥,从苏武、张骞到岳飞、毛泽 东,各个事例信手拈来,并且有机地进行调动驱遣,反映了作者深厚的阅读积淀和文章的组织功底。而在语言的运用上,做到既飘逸、俊俏,又不乏深沉和力度,充分显示出质感和张力、体现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烈的文学才情。
  
  五、灵气:间关莺语花底滑
  
  灵气是一种形而上的才情,是人的气质的外化。它在作文中呈现为生机勃勃的能动的创新表现和精神生态,并具有独特的、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表达方式。在具体的语境中,它可以表现为“清泉石上流”的灵动,也可以表现为“悠然见南山”的隐逸:可以表现为“长河落日圆”的壮观,也可以表现为“独钓寒江雪”的清寂。它既是与自然万物达成极有情韵的默契,也是充溢于艺术形象之中的智慧与幽默。灵气是与生俱来的潜质,灵气更是后天培育的结果。有灵气的学生。能够积极调动自己的才情和学识,灵活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使自己的文章具有灵气和境界。请看下文:
  日日行走在巨大的水泥森林里,飞扬的尘土遮蔽了视线,喧闹的噪声堵塞了听觉,烦琐的事务占据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你是否为这永无止境的忙忙碌碌感到窒息疲惫。
  那么请给自己留一天空白,放下所有负担牵绊,不再有俗世粘滞,带着一份恬淡的心情,走进江南。
  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只有澄澈的流水静静淌着。这里没有汽车包围,只有欸乃的舟楫起伏的声音,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抚摸着班驳古墙,你仿佛可以听到逝去岁月里那些动人的故事。随便在一家茶馆坐下,品一杯淡香的茶。听一段折子戏,你会随着前朝旧事的兴衰而遗忘了时间。
  江南,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头发上沾的什么风都有的她,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了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三,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是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也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然而日复一日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终是使他们累了,于是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
  谁说生命的意义只在于不断忙碌,不停地拼抢,不尽地竞争?对利益、金钱和虚荣无止境的追逐到头来只会遗失了自我,玷污了原本纯净的灵魂。不妨歇一歇。停一停,来到江南水乡,这里有别样的风景。
  划船少女明亮的眸子一点如漆,开口便是吴侬软语的呢喃。路边有自发苍苍的老者练习书法,一挥笔就是遒劲有力的大字。随便在街头逢着的人,他们的背后或许都有传奇的故事,你敢说他们家中未藏有陆子风玉,顾二娘砚?只是你和他们,都选择了停留。在江南的似水柔情中栖息心灵,在小桥流水人家中舒展灵魂——生有所息。这才是智者的哲理,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荣辱不惊,观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碧空云卷云舒。这是你一个人的江南,请栖息于此。
  ——2006年高考浙江满分作文《栖息江南》
  这篇文章将硬生生的“生有所息”话题写得如此神采飞扬,灵气飞动,实在令人赞叹。作者旁征博引,精鹜八极,融古今于一体。挫万物于笔端,无论立意构思还是遣词造句,都以自己的灵秀与隽永令人咀嚼回味,这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灵性之作。
  灵气造就作文的高境界。有灵气的文章,往往给人一种律动,一种灵秀,一种韵味。从立意上说。有灵气的文章,常常出乎意料,不受思维常态束缚;从结构上看,有灵气的文章,往往随“心”所欲,不拘泥于习惯或常态行文;从语势上看,有灵气的文章,常常是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一气呵成,即使化用名句格言,也是浑然天成。不留痕迹;从语言运用上看,有灵气的文章,或巧用修辞,或妙用词语,或精选句式,有序而多变,整饬而灵活。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
  
  [作者通联:浙江台州中学]
其他文献
病人已经躺在了手术台上,手术部位已经消了毒,护士、麻醉师、医生助手全都各就各位,只等着那位主刀的医生了。咦?他今天怎么迟到了?真是奇怪。护士喃喃自语。病人不放心了,到底这个
在考虑了多种可能的未来空间活动并从经济,技术和政策上分析了经们对将来运载 的潜在需求以在服当前运载工具的缺点后,研制往返低地球轨道的低费用的完全可重复使用的新型航天
<正>~~
在清代赋坛古、律之辨视野下,观照桐城派古文选本选录古赋之风尚,可以窥见桐城派作家在革新古文意识下所形成的独特古赋观:一是应权衡古文辞、理之需,走向尊古抑律之途,在"义法
<正>~~
本文从电子海图应用系统总体构思出发,提出电子海图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思想、系统主要功能、组成,指出航海专家系统在电子海图应用系统中的应用将提高船舶航行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
空间天文学已经成为科技发展的前沿热点。尤其是近几年来,空间探测的飞速发展使空间天文学取得了长足进步,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
期刊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