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科自身的特殊教育功能,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巧设德育点,以声传情,以情育人,使音乐教学真正发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同时,从多种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只注重“教”,而不“导”,教师没有合理地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素材。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正确认识到音乐教学对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教师应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深入理解,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在音乐教学中,应把音乐艺术的美与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进行,使学生在音乐的广阔天地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牢固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以课堂为阵地,巧设德育重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版面新颖,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可以轻松、愉快地引导学生感悟歌曲中的思想精髓和德育内涵。如歌曲《红星歌》跳跃起伏的旋律,坚定有力的节奏,唱出了对红星的赞美,充分表现了小主人公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与追求。在学唱前,教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的故事。通过学唱歌曲教育学生虽然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但还要向潘冬子那样争做一名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新世纪好少年。又如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中,教师出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并提问:这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国旗。教师又问:国旗上面镶嵌着的图案是什么?学生回答:五颗金星。教师讲解:五颗星星象征的意义—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教师紧接着再问:你们会在哪里经常看到国旗伴随着国歌冉冉升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有的说在校园里每星期一的早晨都举行升国旗、奏国歌,还有的学生说在电视里看到中国运动员获得奖牌时,升国旗、奏国歌……课堂的气氛不断高涨。这时,教师引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边放歌曲,边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重大节日时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学生边听边看,从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等方面加深对国旗的认识,明白国旗代表着祖国的尊严,体会国旗的神圣,同时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爱国旗、爱祖国的种子。
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在音乐剧表演中渗透德育
音乐剧表演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小小音乐剧走进课堂,它不仅可以拓宽思路,打开学生的视野,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还能在表演中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悟,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在教《小蜜蜂》时,教师让学生扮演小蜜蜂、花儿、绿树等角色,他们被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所吸引,都想上台展示自己。不管担当什么角色,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在表演中,孩子们台词简洁,语气入情。虽然他们表现的不是很完美,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流露真情,在表演中感受、体验音乐的美。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时,教师采用音乐剧的形式让学生表演小乌鸦是怎样照顾生病的妈妈。孩子们利用扮演小乌鸦的角色,通过给“妈妈”盖被子、测体温、喂药等表演入情入景,场面感人。扮演小乌鸦的学生说:“在表演时,我想起了自己生病时被妈妈照顾的情景。”教师及时问:“如果你的妈妈现在就站在眼前,你最想和妈妈说些什么呢?”学生含着眼泪说:“妈妈爱我才照顾我、关心我、心疼我。”我想说:“妈妈———我爱您。”还有的学生说:“等妈妈老了,我一定会照顾她。”通过表演,孩子们真正理解了妈妈的爱,多了一份孝顺和体贴,懂得感恩。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剧的表演实践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表演水平,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相互协作、和谐共处的能力。
三、借助课外艺术舞台,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音乐的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联系,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向学生傳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在课外艺术活动中渗透德育。可化无形为有形,既直接形象,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积极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以表演形式为手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锻炼。首先,借助课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渴望展示自己,获得教师、同学的认可。后进生也是如此,虽然成绩不好,但他们也有闪光点,课外艺术活动就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他们或唱或跳或演,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同学的尊重和教师的赞扬,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学生重新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增强了自信心。其次,借助课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养成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在各种课外艺术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汇演后,都会有颁奖仪式。当获奖学生上台领奖时,有的学生一边行礼,一边用双手接过奖状或奖品,同时会对颁奖教师说,“谢谢老师”;而有的学生则直接领取奖状没有谢意。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表扬有礼貌的领奖学生,希望学生要养成懂礼仪、讲礼貌的好习惯。最后,教师借助课外艺术活动,还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主要形式。如音乐教师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合唱比赛,在训练时学生知道和谐优美的声音是通过刻苦努力换来的;在表演中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取得优异成绩。久而久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全班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德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重视德育是每位教师的义务和责任。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循循善诱,加强德育渗透,启迪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更好地接受音乐教育,使德育之花在艺术的土壤中盛开得更加美丽灿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郑蕾.浅谈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
[3]张佩芳.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 学版,2010,(2).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只注重“教”,而不“导”,教师没有合理地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素材。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正确认识到音乐教学对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教师应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深入理解,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在音乐教学中,应把音乐艺术的美与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进行,使学生在音乐的广阔天地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牢固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以课堂为阵地,巧设德育重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版面新颖,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可以轻松、愉快地引导学生感悟歌曲中的思想精髓和德育内涵。如歌曲《红星歌》跳跃起伏的旋律,坚定有力的节奏,唱出了对红星的赞美,充分表现了小主人公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与追求。在学唱前,教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的故事。通过学唱歌曲教育学生虽然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但还要向潘冬子那样争做一名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新世纪好少年。又如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中,教师出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并提问:这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国旗。教师又问:国旗上面镶嵌着的图案是什么?学生回答:五颗金星。教师讲解:五颗星星象征的意义—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教师紧接着再问:你们会在哪里经常看到国旗伴随着国歌冉冉升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有的说在校园里每星期一的早晨都举行升国旗、奏国歌,还有的学生说在电视里看到中国运动员获得奖牌时,升国旗、奏国歌……课堂的气氛不断高涨。这时,教师引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边放歌曲,边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重大节日时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学生边听边看,从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等方面加深对国旗的认识,明白国旗代表着祖国的尊严,体会国旗的神圣,同时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爱国旗、爱祖国的种子。
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在音乐剧表演中渗透德育
音乐剧表演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小小音乐剧走进课堂,它不仅可以拓宽思路,打开学生的视野,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还能在表演中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悟,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在教《小蜜蜂》时,教师让学生扮演小蜜蜂、花儿、绿树等角色,他们被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所吸引,都想上台展示自己。不管担当什么角色,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在表演中,孩子们台词简洁,语气入情。虽然他们表现的不是很完美,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流露真情,在表演中感受、体验音乐的美。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时,教师采用音乐剧的形式让学生表演小乌鸦是怎样照顾生病的妈妈。孩子们利用扮演小乌鸦的角色,通过给“妈妈”盖被子、测体温、喂药等表演入情入景,场面感人。扮演小乌鸦的学生说:“在表演时,我想起了自己生病时被妈妈照顾的情景。”教师及时问:“如果你的妈妈现在就站在眼前,你最想和妈妈说些什么呢?”学生含着眼泪说:“妈妈爱我才照顾我、关心我、心疼我。”我想说:“妈妈———我爱您。”还有的学生说:“等妈妈老了,我一定会照顾她。”通过表演,孩子们真正理解了妈妈的爱,多了一份孝顺和体贴,懂得感恩。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剧的表演实践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表演水平,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相互协作、和谐共处的能力。
三、借助课外艺术舞台,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音乐的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联系,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向学生傳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在课外艺术活动中渗透德育。可化无形为有形,既直接形象,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积极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以表演形式为手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锻炼。首先,借助课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渴望展示自己,获得教师、同学的认可。后进生也是如此,虽然成绩不好,但他们也有闪光点,课外艺术活动就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他们或唱或跳或演,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同学的尊重和教师的赞扬,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学生重新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增强了自信心。其次,借助课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养成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在各种课外艺术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汇演后,都会有颁奖仪式。当获奖学生上台领奖时,有的学生一边行礼,一边用双手接过奖状或奖品,同时会对颁奖教师说,“谢谢老师”;而有的学生则直接领取奖状没有谢意。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表扬有礼貌的领奖学生,希望学生要养成懂礼仪、讲礼貌的好习惯。最后,教师借助课外艺术活动,还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主要形式。如音乐教师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合唱比赛,在训练时学生知道和谐优美的声音是通过刻苦努力换来的;在表演中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取得优异成绩。久而久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全班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德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重视德育是每位教师的义务和责任。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循循善诱,加强德育渗透,启迪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更好地接受音乐教育,使德育之花在艺术的土壤中盛开得更加美丽灿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郑蕾.浅谈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
[3]张佩芳.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 学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