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烯旺:引领石墨烯行业新篇章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vvu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是一切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产业界甚至有“一代材料,一代产业”之说,新材料则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在石墨烯产业持续深耕的四川烯旺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烯旺)虽是业界的新晋力量,却以专注与创新取得不俗业绩。面对时下竞争愈发激烈的经济形势,董事长屈志勇表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坚定不移潜心于石墨烯科研,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为中国石墨烯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
  在石墨烯领域孜孜以求
  《产城》:请简要介绍四川烯旺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与现况。区别于同类型企业,四川烯旺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关键支撑是什么?
  屈志勇:四川烯旺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2月,是一家集石墨烯研发、产品应用、营销全产业链于一体的高科技新材料企业。石墨烯产业是四川省重点扶持的新材料产业项目。2017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温江区人民政府、烯旺集团三方共同创建成都石墨烯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四川烯旺依托石墨烯研究院和成都烯旺智造加工工厂,在养护护具、医美、医疗器械、远红外能量房、发热服饰、智能家纺、电采暖、石墨烯粉末涂料等应用领域全方位布局,特别是烯旺科技独创领先世界的纯石墨烯透明发热膜专利技术,通电后能释放医疗级别的远红外,被科学界称为“生命之光”。公司已取得二类医疗器械证、军工武器装备认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近300项,荣获美国FDA、欧盟RoHS认证等各类荣誉30余种。
  四川烯旺在强大的科研、技术、资金等优势下迎来了飞速发展,一方面专注于石墨烯发热技术的应用研发和生产,另一方面赋能其他行业提供石墨烯+的行业技术和材料支持。公司输出完善的营销体系,从线上网络渠道、大客户渠道、产品定制渠道、招商加盟实体店等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全面赋能支持灵活的商业模式。
  公司在石墨烯领域具备科研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主要围绕石墨烯等新材料领域,以军民融合为特色,联合四川大学、中科院、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北京农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保定市第一人民医院、石家庄第一医院等高校院所和医院,建立政、产、学、研、用、资“六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着力提供通用性设备、产品检测等公共服务,开展石墨烯的多种应用研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实现石墨烯应用化科研与生产并拥有全产业链实力的高科技企业,率先实现了石墨烯从实验室走进千家万户,推动了石墨烯行业的应用和发展。
  《产城》:四川烯旺是一家比较年轻的企业,经营范围较为广泛,也对新材料领域着力较多,为何会选择于此深耕?
  屈志勇:石墨烯有有优异光学、电学、力学特性的新材料,在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被称为“改变21世纪的革命性材料”。四川烯旺以引领石墨烯产业发展、推动应用转化形成产业聚集为目标,努力成为技术领先、具有持续创新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四川和成都的经济建设服务。
  后疫情时代需应对有策
  《产城》:后疫情时代,对实体经济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对此四川烯旺是否获益,下一步有何发展计划?
  屈志勇:公司在疫情期间积极落实企业社会责任,一直坚持善行义举,协助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向多个前线防疫单位捐赠价值数十万的防疫物资,2019年捐赠价值100万的物资专项用于“脸盆计划”帮助偏远山区儿童公益爱心活动。
  后疫情时代,四川烯旺始终以“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为企业使命,以引领石墨烯产业为导向的健康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020年,是中国老百姓健康素养提高最快的一年,中国居民将会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付诸行动。疫情深刻的让人们意识到只有健康良好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此,中国健康产业才会真正蓬勃发展。


  《产城》:当前产业界多在探讨中小企业如何顺应国家战略发展的具体举措,对此您有何看法?
  屈志勇:中小企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小、数量大,分布范围广,经营范围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方面,在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农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竞争性领域无所不在。中小企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中小企业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其经营范围宽广和经营项目丰富,经营体制灵活。当经济波动时,有“船小好掉頭”的优势,能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比管理层次多、组织结构复杂的大型企业更具快速反映优势。然而竞争力弱,寿命短,停业破产率较高。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是优势,但真正要在经营中取得有利地位,还需“船大好冲浪”的大型企业。我国每年有60万家中小企业注册,但其中30万家只能经营一年半,能维持经营10年的不到一成。
  中小企业也面临很多困难阻碍了发展壮大,如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困难;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运作体制落后,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能力不足,企业文化精神模糊等。希望国家战略发展能多为中小企业考虑,多出台一些能帮扶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
其他文献
作为全国首批中国软件名城,成都在全国软件产业版图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软件服务业发展的标杆城市,这与成都在软件行业中对高精人才的培育和支持密切相关。  “成都市‘蓉贝’软件人才是为成都市培育和支持软件人才的重要举措,”作为首批成都市“蓉贝”软件人才之一,成都科来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来)创始人林康表示,我们选择在成都,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都也会选择我们,帮助
期刊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数据融合时代,传统的固网安全边界被打破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但厂商的边界思维却没有消失。利用身份认证技术、VPN技术和沙箱技术,将信息安全的边界延伸到用户的终端上,成为了当前移动安全防护的主要思路。  “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SaaS(软件即服务)的软件逐步被广泛使用,社会化的沟通工具已经成为工作沟通、内外部协作的一部分,人们对互联网依赖的逐步提升,使得边界消失不再是一个地域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8月底,咪咕音乐有限公司推出咪咕音乐APP全新V7版本,将5G、VR等新技术融入软件应用,持续强化沉浸式视听娱乐体验,并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和体验获得了OPPO应用商店至高荣誉——至美奖。  近年来,依托中国移动在5G方面技术与应用的先发优势,咪咕音乐在音乐、演艺、视频彩铃三大业务线条均开展了深层次的创新探索,抢跑5G音乐新赛道。  这一创新实践的背后耕耘者之一正是咪咕音乐产品中心总监曾轶
期刊
为发展数字经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9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在“2020年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上表示,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国家“十四五”發展新征程的基础之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进数字产业化,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大数据、软件、信息通信等产业规划,明确新形势下发展目标和任务;二是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转型
期刊
源于工业考古学的“工业遗产”一词火热非常,其承载着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工业发展水平,当时代的洪流奔腾而至,如何让其在留存记忆、把握当下、畅想未来之间取得平衡就成关键。  按照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说法,“若想保证城市新生活的质量,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性特征,只要规划得当,遗址仍可以以另一个身份重返舞台,利用其历史优势发挥独特的作用。”这当然适用于工业遗产的重
期刊
在全球能源供给进行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2019年氢能源产业首次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同时,氢能首次明确被纳入能源统计报表。“这不仅有利于发展清洁能源,也对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表示,被称作“人类的终极能源”的氢能具有清洁、高效等特点,与着力打造公园城市的成都不谋而合,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一以贯之的选择。  2020年6月,Tren
期刊
积累14年,在气象、制造、医疗、教育、农业甚至政务领域分别推出专业且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后,成都淞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淞幸科技)在近日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刻。  9月1日,根据其官网公布信息,由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淞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组成的联合体确认中标工信部2020年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项目(工业软件),标志着西部唯一国家级工
期刊
日前,成都召开第7次产业功能区大会,专题研究产业生态圈,部署高品质科创空间规划建设,成都芯谷则是其中的重要载体。成都芯谷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与成都市政府共建的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也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西南地区发展重点。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是在遵循成都“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的决策部署下,在成都芯谷项目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总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  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有限
期刊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重塑带来重大机遇。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下属的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16年7月合资共建的高科技互联网企业,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创中心)践行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家“新基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充分依托航天科工雄厚工业基础与产业资源优势,探索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发展新路径
期刊
为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17年起启动了国家工业遗产项目的申报与认定,并将其保护与利用纳入2018年底发布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  截止目前,我国共有102个工业遗产项目进入这一名单。从分布范围来看,首批通过认定的11个遗产项目分布于8个省区市,第二批通过认定的遗产项目数量增加至42个,分布范围扩大到18个省区市,第三批49处工业项目的分布范围则扩大到22个省区市,覆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