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斑头雁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52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头雁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能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连续飞行七小时越过喜马拉雅山脉。
  它们每年从冬季的觅食地—印度、尼泊尔的低地出发,飞越喜马拉雅山山脉,到达夏天的生育繁衍之地—吉尔吉斯斯坦、蒙古、中国境内,秋天它们则原路返回。位于海拔46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是斑头雁的最高繁殖地。
  班德湖营地
  怀抱着一盒鸡蛋,拎上采购好的大白菜、豆皮、几斤五花板油大肉,背上睡袋行囊,16日清早8点,一行四人奔赴班德湖营地。保护站有个很细致谨慎的规矩,每个营地一般3-4个人驻营,如果有女性志愿者,必须是两位。特别美好的是,根据人手情况调配,通常新来的志愿者会在班德湖、杰比湖与通天河三个营地之间轮换驻扎,感受不同的营地风格、承担不同的工作重点。
  我们早就听闻,班德湖以景色最美著称,杰比湖壮丽苍茫、通天河最有野趣。江湖传言不虚,昨夜一场大雪,车子驶出唐古拉山镇进入旷野,就开始领略风云聚会,雪山高渺,鹰飞兔跃。一路行来目不暇接心神激荡,路上就被征服了,两个小时后到点儿了,直接被秒杀,胸中震撼直觉喷薄欲出。无数欢喜赞叹一起涌来,一时想要得意洋洋向全世界宣布,我的班德湖营地,就扎在湖边,湖对岸,就是妙曼雪山!还有,高原反应神奇地消失了,一切体征恢复正常,如履平地,这是得到了雪山灵湖加持吧。
  从这里开始手机就是废物了。班德湖已经是三个营地之中通信最好的,还有一点妖娆飘渺的电信信号,仅供写完每天的守护日记后传回给保护站。今天开始帐篷生活,烧饭取暖靠牛粪、用电靠太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兴奋过后,我看着离地铺上我的睡袋仅一米远的牛粪堆陷入沉思,好吧今夜姐不关心人类。
  白色大帐篷在金色高原上看起来很美,其实住起来很不适应。帐篷外鸟鸣鹤翔山长水远的无限轻灵,一进帐篷,人味饭菜味牛粪味汽油味闷在一起(我们的技巧都很差,牛粪因为下雪都很湿,要浇上一点汽油才能点燃)扑面而来。机动组两个伙伴和班德湖两位驻营新丁出去挖陷车了,煮饭任务毫无疑问落在我肩上,前面说了高原做饭是个技术活儿,专项列为技能专长的。还是很紧张,生怕一锅夹生饭出来毁一世英名不说,同伴们累半死回来供应不上给养。所幸一切顺利,在保护站三天带着高反认真实习颇有进境,甚至还温了一锅清澈温润的番茄鸡蛋汤,一片赞叹。
  饭后,不辞辛劳的吐旦带我们去他家草场装牛粪,不然营地就要断了人间烟火。第一次见到巨大的牛粪阵,吐旦轻描淡写地手一挥,附近方圆几十里,都是他家的牧场。抛开震惊不表,吐旦这出人出力出车出粪的境界,那真真是极高的。吐旦是个幽默的小伙子,说话有点台湾腔,他忧伤地说起,曾经有个志愿者无比崇拜地说“你家粪真多”!
  班德湖是一片生态极好的湿地,飞禽种类繁多,除了栖息在湖心岛的斑头雁族群,还有黑颈鹤、赤麻鸭、凤头潜鸭、红脚鹬等十余种,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每天观测斑头雁数量也是一个专业活儿,最佳观测点在湖边一个高坡,慢慢走过去,也需要20多分钟。需要用高倍望远镜仔细看,风很大,经常看到涕泪交加头晕目眩。气温还是很低,全天基本都需要穿羽绒服,时不时一阵狂风一场霰狂暴袭来,天威不测,湖水都会变成心怀叵测的铅灰色。
  驻营的日子,悠长舒缓,一天早晚两次观鸟记录、做饭、写守护日记之余,时空在面前像油画一样展开,天地大美、牛羊无言、雁鹤争鸣。我们几乎是与生俱来的飞速习惯了这样纯净的营地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脑中空荡纯然,无所羁绊,一觉进入黑甜乡,一顿震惊满营帐。班德湖还有个三个月大的萌宠小藏狗,叫班德丹丹,各种调皮惫赖,每个清晨和黄昏,跟着我们去观鸟,有时恍惚间,似乎感觉在这里生活了一世。
  杰比湖
  5月20日晚,回到保护站,一番大清洗,洗头洗澡洗衣服。营地用水只能在附近直接舀取天然地表水,勉强供饮用、煮饭、早晚洗脸刷牙,水中沙尘漂浮物清晰可见。看到班德湖时心中已是暗暗吃惊,没想到,后面两个营地的水更可怕。
  5月21日,一早出发,直奔杰比湖营地换防。途中依然需要装载一车牛粪作为见面礼,这一次牛粪阵坐落的广袤平原,是保护站另一个藏族小伙伴斯求才人家族的领地,据说,他家的草场,有大半个深圳市那么大。
  杰比湖营地跟班德湖营地恰好与保护站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景色也完全变了样,苍茫辽阔,冷峻肃杀,植被退化严重,风沙很大。营地门口不远是一个湖,湖心岛上聚集了200多只斑头雁,保护站在每年的3月底4月初斑头雁还没来筑巢产卵时,趁湖面结冰,在岛上安装了远程遥控摄像头,可以近距离拍摄监测斑头雁产卵孵蛋,以及小斑头雁破壳而出的影像。
  杰比湖营地的帐篷扎在湖边沙地上,是比较旧的军绿帐篷,缀了些补丁,四面不透光,只有帐顶的一小块光线透下来,帐内昏暗,跟班德湖同样的简陋设施,就显出破旧衰败。沙子无孔不入,在沙地上扔着的气垫上已经是厚厚一层,睡袋一定要包在軍被下面,不然睡觉时就要吃一嘴了。
  机动组照常做集中观测记录,中午时分,来了两个藏人,穿着“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的制服,据说是西藏林业局属下的,到处巡视有无偷猎现象,不过他们也说现在没什么偷猎的人了。这才知道,离帐篷两公里左右,已经是西藏安多地界了。
  机动组吃过简单午饭回保护站了,杰比湖营地只剩三个人,我、才人、靖姐,一下子静了下来,极目望去,天幕低垂四野无人。两三点钟,到了起风时间了,帐篷吹得乱摇,里面光线晦暗,人无所事事一下子困顿起来。才人拿出小播放器,忽而激昂流行的日韩歌曲,忽而悠远质朴的藏歌交错而来,感觉很奇异,像穿行在落满灰尘的梦境。太过于苍茫的地方,时间都变得有了重量,几乎要以具体的形象显现出来了。倏忽风停了,大漠残阳,让人无端生出思家愁绪。
  杰比湖营地也有一只藏狗,据说是附近牧民搬家时遗弃的流浪狗,不知道哪一天自己跑到营地来觅食,就不走了,已经成年,不像班德丹丹那样各种撒娇弄痴。丹丹渴慕人类的友善和喂饲,又怯怯的有些拘谨,在帐篷周边活动,只在吃饭的时候守在帐篷口,跟着一起去观鸟、打水,俨然也是我们一员。只是,等我们这一季观鸟项目结束撤营的时候,它去哪呢?后来听说还是带回保护站了,希望它能适应边塞小镇生活吧,那里有很多它的同类,但是跟它寂寥广阔的家园相比,想必喧嚣得厉害。   杰比湖的鸟类不像班德湖那么多样,观鸟工作重点在于观测小岛上斑头雁的孵化,以及守护鸟蛋不被偷捡,因为湖心岛离岸太近了。第二日,才人去附近逡巡,靖姐在湖边拍照,我大马金刀坐在帐篷口吹风看书,正感觉自己像欧阳锋守着自己的沙漠客栈,一阵激烈的低音摇滚鼓点传来,然后就是摩托引擎声。赶紧出去一看,来了两辆装着音箱的摩托车,四个藏人。他们也不怎么会说汉语,只是生硬地问“有没有看到别人来?”靖姐也跑回来,我俩都有点紧张,我只好说,有个同伴马上就回来,也不知他们能否听懂。他们自己进了帐篷坐下,幸好才人很快回来了,给他们泡了茶,他们简单对了几句话,沉默地坐着喝完就离开了,我和靖姐在旁边不知所措面面相觑。才人后来告诉我们,他们说是在找牛,但他怀疑这些人是想来捡鸟蛋的。
  通天河营地
  幸运的我,居然圆满地驻扎了三个营地。直到6月5日离开之前,我还是这一批中唯一一个有此殊荣的志愿者。经过前面两个营地的洗礼,我已经是无比的淡定了,大厨业务娴熟、观鸟精准稳定,就等着去通天河营地感受野趣了。这个通天河,真的就是《西游记》里的通天河啊,只是不知道那个老鼋圆满后是否有回来看过。
  5月29日,经过一片美丽的金色高原,沿着一处崖壁冲下去到通天河边,到达营地,终于又是白色帐篷了,居然还有两张行军床,连藏式火炉都是加长豪华版的,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河滩到处都是石头,拿几块鞋垫那么大而扁的,放在炉子烟道上烤锝滚烫,放进鞋子里烫脚,土法SPA!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这个营地,主要是借助设在土崖下的遥控摄像头观察生活在崖壁上的斑头雁,看小斑头雁孵化状况和如何在崖壁上学习飞行的,以及看斑头雁和赤麻鸭等其他鸟类在崖壁上同巢生活的情况。
  这里依然近乎无人区,有河滩和崖壁的缘故,藏野驴、鼠兔、旱獭、白唇鹿、鹰隼、狐狸们就在帐篷附近悠然游荡。营帐门前就是通天河辽阔无比的河滩,对于捡石头成癖的我,等于打开了天帝的宝库。捡石头一定不能只是弯着腰用眼睛在地上逡巡,那样你很难捡到喜欢的石头,只会累得半死眼睛酸痛。你只有蹲下来,靠近它、尊重它、跟它对话,你会发现,每一块石头上面的纹路,都记录着时间的姿势。其实做什么事情不都是这样吗?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土崖下还有随处可见裸露在外的云母块,那层层叠叠时间的痕迹,让人无限感慨。或许,我们一低头就捡起来了几十万年的时间,也随手就放下了。
  营地依然完全没有信号,附近一个小时车程的地方,有两家牧民在此放牧暂居。6月4日,他们家族要搞个赛马活动,保护站联合举办,这是我们这次项目的第二个重头戏了。据说,影视明星胡歌也要来,保护站因此忙得人仰马翻。6月3日下午,才仁因为回保护站准备第二天赛马会这一摊子的事务,营地只剩下三个新丁守营,两个女生一个男生。
  这夜睡得正酣,突然外面一阵车声,伴随着帐外小藏獒的狂叫,高原上很容易睡得昏沉,就算醒了那一瞬脑中也完全反应不过来发生什么状况了。突然,帐篷门帘被掀开了,我忽的一下坐起来,还是浑浑噩噩的。就听到一个男声说“我可以进来吗”,这可是无人区啊,下意识地我一个激灵,人还坐在睡袋里,几乎无法动弹,这时啥也来不及了只能见招拆招听天由命了。这时这人说话了,他们是西藏公安局的,问我们有没有看到一个人骑摩托车经过,说他们正在追捕一个偷车贼,那贼应该是沿着这条路过来了。我们说没有看到,他们倒是马上就道歉完了走了,剩下三个人面面相觑,这是什么情况?这时看了一下时间,凌晨四点。一夜惊魂,不敢再睡。
  第二天的赛马会极其热闹,牧民多杰家成员众多,主要由他的子孙辈们赛马,因为有志愿者的参与以及明星到场,宴会相当豪华,临时搭了个大大的帐篷,各种饮料食品堆满了足有20余米的几案,藏民的热情、富有与慷慨感动了到场每一个人。
  在通天河的最后两天,已经开始整理心情,准备返程了。营地生活过得太久,快到忍受的极限了。想想那些长期志愿者,在边荒之地动辄一年半载,那才是真正的奉献吧。
  出发
  在同学群里看到绿色江河全国招募青藏高原沱沱河志愿者守护斑头雁—海拔4600,工作期26天,任务是保护斑头雁、高原垃圾回收、牧民环境保护宣传等等。绿色江河的宣传图片堪比风景大片,前期志愿者们的工作记录充满热情与野趣,加上青藏高原、环保、斑头雁、野生动物、广袤牧区等等这些关键词,都极具吸引力。当然对志愿者的要求也很多:野外生活经验、生物学或者人类学背景、拥有通讯或机械知识、熟稔写或拍或剪辑等各类宣传手段,或者,会做饭扫地搞后勤也行。于是怀着出去走一遭,顺便挑战一下自己、服务一下公益事业的并不那么高尚的初心,报名、面试,成功入选。一切似乎是偶然,但是细想一下,都因缘具足。
  2013年5月9日,手头事务收束停当,广州飞格尔木。在青年旅馆落脚,见到了我的12个同伴们。5月的格尔木从上午10点开始一直到晚上7点左右,阳光都厉害得让人几乎眩晕,大街上的女性大都戴着口罩或者包着头巾,只露出眼睛。
  10日上午,我们去格尔木民族小学做斑头雁保护公益宣传活动。学校坐落于市區边缘,旁边就是广阔的戈壁滩,远处有雪山相望。配合宣传斑头雁保护和环境保护项目, 我们跟一个班的孩子们用废品做了一张立体画,泡沫做的雪山、易拉罐剪成的斑头雁、矿泉水瓶做的太阳。孩子们基本都是当地的藏族或蒙古族,热情认真,很多孩子居住在学校旁边的牧民居住区。
  12日凌晨,我们坐上了开往拉萨的列车前往这次活动的大本营—唐古拉山镇绿色江河水资源保护站。
  保护站
  12日凌晨5点多,火车到达沱沱河站,也就是唐古拉山镇。大家提前10分钟等候在列车门口,都有些紧张。车上充着氧,尽管如此,还是有志愿者脸色煞白,开始头晕欲呕。走下列车,天色依然是浓重的漆黑,凛冽寒风,伴随着清脆的头疼同时袭来。保护站开来的车已经在站台下等候了,我们分两批回保护站。感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了好久才连行李带人六七个人挤成一团塞进车里,外面辽阔原野上一片朦胧啥也看不清,只是远远看到亮着昏黄的灯的一所建筑,一切颇有奇异的幻境感受,保护站到了。   昏头涨脑走进一扇门,脚下竟然是木地板,灯光虽然昏黄,一切干净整洁得超乎想象。还没来得及到处看,保护站的同伴们赶紧招呼我们休息。女生安排在二楼两个大房间里,一个三人间一个五人间。这时我已经头痛欲裂,视听模糊,心跳得要从嘴里蹦出来似的。连滚带爬摸上床抖开睡袋一头钻进去,啥也不能顾了。
  昏昏沉沉,心跳如擂鼓,脑中万马奔腾前世今生无数画面飞过啥也抓不住,人根本睡不着,翻个身更是要爆血管,浑身已经不听使唤。这神魂颠倒的状态不知过了多久,眼前亮得刺眼,勉强睁开眼睛天已经大亮。原来,外面下雪了。窗外,就是宏伟壮丽的沱沱河大桥。
  以放缓4倍的慢动作开始沱沱河的第一天。全部人都跟霜打的茄子一样,尤其是同批的6个女生。第一天什么也不安排,大家根據自身情况或转悠或坐着。保护站在唐古拉山镇边缘,挨着沱沱河边,紧邻青藏公路,景色太壮观,大家忍住头疼各种拍照。下午一场霰落下,这种介于雪花与冰雹之间的小雪籽,让大家又是一阵激动。
  保护站是深红色的两层藏式建筑,全部是依靠志愿者的力量,一砖一瓦建起来!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配套设施齐备的现代化建筑前后历时数年,这其中,创始人杨欣老师和他的同伴们,费了多少心力,募集到多少社会资源,无法估量。
  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单独的净水屋和全套净水设施、无线电通讯系统,3台越野通勤车,这些完整的硬件设施构成保护站的日常保障体系。格尔木第一人民医院的退休高山病专家、60岁的藏族志愿者寒梅大夫,则是保护志愿者健康的坚实后盾。保护站内务要求几乎可以媲美军营标准。厨房永远洁净如新,洗手间一尘不染,所有房间窗明几净。二楼尽头,还有一个阳光房,这是志愿者们最钟爱的角落。落地大窗外正对着辽阔高原,沱沱河在脚边蜿蜒流淌,高原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温暖全身,小憩一下,做个瑜伽、喝口茶、发会儿呆,你会深切地感受到一种馈赠。
  第二天正式工作会议,全面了解绿色江河以及本项目,我们认识了第一位保护站固定工作者—藏族小伙子吐旦丹巴。寒梅大夫给我们讲解高原知识。志愿者们按照出发前的分工迅速进入各自角色的准备。男人们开始各种重体力劳动,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卸货、安装。女人们则忙活做公益小手工,为保护站的公益产品做拍摄,完善保护站各处小细节。
  顶着缺氧严重思维迟钝的脑袋,我写了第一篇守护日记,发布于绿色江河的公众微信号。之前的感冒变得严重,咳嗽也不见好,什么也吃不下,依然睡不着。寒梅大夫给我吃了至少5种药丸,似乎都没效果。
  5月14日,寒梅大夫看我坚定地想要留下来,开始给我抗生素输液,并且吸了半小时氧气,据说这样药效会发挥得好一些。同来的一个伙伴,因为身体因素实在不适应继续呆下去,只能很遗憾地返回格尔木。我不由得祈祷一切快快好起来。吸完氧感觉好一点,开始跟着志愿者靖姐学做饭。沉重的脑袋瓜子不好使,我认真记录下来:十个人的饭该用多少米,电饭锅的挡位在哪个区间,要切多少棵大白菜用多少块大肥肉,以及高压锅怎么用。还有,高原上的炒鸡蛋是无法成形的,永远都是糊状,不关水平的问题。每顿饭一菜一汤,极为简单。
  5月15日,高反感觉明显好转,同批志愿者们已经开始分散驻扎营地了,我已经可以承担做饭的任务。为了巩固治疗效果又输了一次液。原来计划我作为机动组成员在三个营地往返做记录和宣传工作,因为班德湖传来新状况,同批一起来的伙伴都是驻营新丁没有经验,闹出泥沼陷车并险些迷路的事件,急需援助,决定16日开始我与保护站专职志愿者周春去驻扎班德湖。
其他文献
2013年夏天,在瑞典使馆企业社会责任中心的支持下,瑞联稚博与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和珠海市协作者社会工作教育推广中心合作开展了一项调查,旨在了解父母外出务工对家庭关系带来的挑战,并且从外来务工父母的角度来凸显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来自珠三角和重庆地区的1500名流动工人和9家工厂管理人员参与了本次调研。  调查显示,超過80%的有子女的流动工人认为自己是不合格的父母。由于与孩子分离,无法亲自
期刊
当人口老龄化的钟声日渐敲响之际,一张老床成为数以亿计的中国老人魂牵梦绕的问题。而它又是怎样具体而微地影响到每个家庭的生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刚刚过去的这个春節,怀揣着一颗对故乡长者的眷顾之心,中国财富的采编团队返回各自的家乡,近距离地观察身边的亲友、乡人的晚年生活,借以呈现当下中国最现实的养老情境。  他们分散在繁华的城镇和广袤的乡村,生活或优越或局促,步入人生的最后旅程,内心多少会凄惶。这里
期刊
地点 潮州  人物 奶奶(八十七岁)  现状 生了八个孩子,轮流养老,晚年生活平静、幸福。  我带着寻找一个关于“怕老”故事的期待,回到家乡潮州,问遍了身边的亲友,却没有找到一个“足够纠结”的故事。  在强大的潮汕传统风气影响下,我身边的所有老人,几乎都能得到恰当的供养。潮汕人有自成一体的一套尊老的道德规范,在人情关系逐渐淡薄的现代社会,像一个最后的“桃花源”。  潮汕有句俗语叫“尊老有老当”,意
期刊
地點 广州  人物 孟凡(六十六岁)  现状 普通公务员退休;两个儿子,次子是一名三十五岁的智障儿  “如果我一辈子只能存一笔养老的钱,我不知道是留给儿子养老呢,还是留给自己。”孟凡,一位66岁的妈妈,越来越害怕过年。  过年意味着自己又老了一岁,那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她的头发已经全白了,扎起一个银色的发髻,皮肤还是保养得很好,每天尽力把自己打扮得一丝不苟。就是走起路来腿脚不灵便,知青下
期刊
地点 新疆石河子  人物 妈妈的闺密刘阿姨(年近七旬)  现状 兵团退休,丧偶;有三个孩子,关系不好未能共同生活;中风后寄养在当地养老院。  新疆的冬天对患有哮喘的妈妈来说,是比较难熬的季节,尤其是今年频频传来坏消息,比如过去住平房时的邻居孙阿姨患肝癌去世了。“她才65岁,平常那么爱玩,舞跳得那么好,怎么会呢?”今年69岁的妈妈提起来,脸上仍是难以接受现实的惋惜。  9年前,妈妈心脏病突然发作,抢
期刊
近日,皮尤研究中心发布一项各国对老龄化态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东亚国家最担忧本国的老龄化问题,大部分国家市民认为政府该为养老买单。该调查于2013年3-4月间开展,对象为21个国家的22425名受访者。  报告表示,东亚国家的人最担忧本国的老龄化问题:10个日本人中有近9个认为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挺严重,韩国的这一比例為8/10,中国则排在第三位,为7/10。欧洲人也比较担心本国的老龄化问题,超过一
期刊
地点 粤西的一座小城镇  人物 芳姨(年过七十)  现状 家庭妇女,无后,丈夫卧病在床  农历年前的一天,一名老太太精神恍惚地走在摩托车穿行的粤西的小镇街道上。邻居见她不似平常,便上前问道,芳姨,这是要上哪去啊?  老太太答道,到菜市场给老伴买些鱼吃。  邻居又问,怎么不搭摩的去?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说,一来一回要6块钱,哪能出这个钱?  邻居换了个话题:“曾伯身体好吗?”  “不好!阿曾快死了
期刊
重走滇缅远征路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第20集团军强渡怒江,揭开滇西大反攻序幕。  海拔4058米、延绵600余里的高黎贡山,即是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面临的第一大屏障。日军重兵把守,国军背水仰攻,谈何容易?  其后,高黎貢一役,因陆地战场海拔之高、地势之险、攻战之惨烈,被美国人形容为二战战场中唯一一个“云层上的战场”。  也正因为攻取了高黎贡山,才有此后第20集团军、第11
期刊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锡供应方,对于邦加岛来说,它帮助满足了全球对于电子产品的饥渴,但锡的开采对其环境和125万居民造成的影响却是毁灭性的。经过13年的滥采滥挖,邦加岛上曾经的原始热带雨林,如今已经伤痕累累,变得如同月球表面一样,布满了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坑,坑里是满含重金属的酸水。  锐巴(Rebo),一个位于印度尼西亚邦加岛(Bangka)东海岸的小渔村,从早上8点钟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搅拌”。  像其
期刊
每年的春节过后,似乎全中国的新闻摄影师都在等待一个名单的宣布—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名单。作为世界级的新闻摄影赛事,它似乎比其他的摄影比赛更吸引国内摄影师的关注,比如普利策、琼斯母亲、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等等。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摄影师参赛、获奖,关于比赛规则和获奖理由的讨论也变得越来越热烈。近几年来,国内新闻摄影界对于其获奖作品在价值取向、艺术以及技术上的高度常有质疑。今年的比赛结果出
期刊